第714章 他山之石(續)

第714章 他山之石(續)

建築工地里,一個接近完工的高台狀主體建築頂部,建築工人們正在搭建一個巨大的半球體木架,這個木架看去就像一個倒扣在建築物頂端的大碗,亦或是個巨大的穹廬,遠遠看去十分顯眼。

半球體木架底端,工人們以木架為依託開始砌磚,有官府吏員在現場監工,看着工人給磚塊抹水泥,又有人專門監督工人攪拌水泥。

工部官員錢詵看着眼前這巨大的半球形木架,又看看手中的設計圖紙,腦海里浮現出一個巨大的「穹廬」,耳邊回蕩著對話聲:

「請問,期貨交易所怎麼走?」

「看那邊,看到那個大穹廬了沒有?那裏就是了。」

「喔,多謝,多謝!」

他收回遐想,看着眼前這「醜陋」的穹頂結構,又看看隔壁不遠處那屋頂有着明顯修補痕迹的期貨交易所,嘆了口氣。

這哪裏是什麼穹廬喲,分明是墳包....

錢詵對磚石砌起來的穹頂結構沒有好感,認為這玩意的形制和陵墓差不多,更適合逝者「居住」,活人居住或活動的場所,不該有這玩意。

但是,想想日後都是些市儈商賈在這新的期貨交易所里進出,他心情好了許多。

并州州治晉陽,有期貨交易所,其主體建築和各交易大廳均為木結構,自開業以來就熱鬧非凡,隨着期貨交易量的快速增長,交易所變得人滿為患。

而木結構建築容易失火的隱患,也在一場意外失火之中暴露出來。

所幸,因為撲救及時、人員疏散及時,那場大火沒造成太大的人員、財產損失,但是心有餘悸的當地官府和商會,下定決心在新建一座更大的交易所時,採用磚石結構。

正好,有司從羅馬國引進該國特有的石結構建築技術,與中原這三十多年發展出來的磚石結構建築技術糅合,開始了別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就用在并州新的期貨交易所上。

屆時一個偌大的「穹廬」出現在晉陽城裏,絕對會格外顯眼。

從各地湧入晉陽的外地客商,將很容易找到交易所所在地,

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問路都要問個半天。

錢詵滿懷惡意的想,等這醜陋的新交易所建成,晉陽百姓一定會把這建築稱作「墳包」。

再看向眼前半球形的木架,他覺得頗為遺憾:若是按照「正常」(中原)風格修建,新并州期貨交易所一定會成為晉陽的新地標。

奈何,朝廷要推廣磚石建築,說是加強建築防火能力,也省得隔三差五就要替換腐爛、蟲蛀的木樑。

所以錢詵等堅持「正常建築結構」的官員,只能放下成見,開始研究磚石建築中的「穹頂」、「拱券」等建築結構。

磚石結構建築大量採用「拱券」結構來承受建築重量,不會用到大量木樑,所以沒有防蟲、防火的問題,這就是新期貨交易所看中的優點。

又因為穹頂結構能夠在採光、內部空間上取得合理平衡,加上後期會在穹頂內壁刷白色膩子,甚至可能貼上金屬箔,反光效果不錯,所以成了新期貨交易所建築的一大「看點」。

但想要將「看點」變成現實可不容易。

如今正在施工的這個半球形的穹頂,施工難度較大,設計難度同樣不小。

穹頂就像是一個倒扣的碗,碗底(穹頂圓心)有圓洞,以此採光,這種建築結構還需要拱券結構來支撐,設計起來十分麻煩。

穹頂結構施工前必須要作精密的數學計算,整個結構體內大小部件的受力要能達到「平衡」,不然沉重的穹頂會造成底下支撐它的圓形牆體開裂,然後整個「碗」就會砸下來。

所以穹頂結構施工時,是先用較輕的木材做成半球形的支撐結構,然後從底部砌磚。

等磚結構穩定之後,木架子就可以移走,然後在穹頂內部進行結構加強,並且抹上灰漿、膩子,再在內、外部進行裝飾。

穹頂從設計到施工,都要容不得差錯,所以無論是設計方還是施工方,都不敢有一絲馬虎。

雙方都有監工在工地值守,官府也派出吏員現場監督施工,三方見證這座建築從無到有,倒不是因為無聊而打發時間,而是防止出現意外、穹頂垮塌后,能夠分清楚責任:

穹頂垮了,是設計上的問題,還是施工不當導致的問題。

施工確實有難度,但為了採光和擁有廣闊(相對)的室內大廳空間,建築者們不得不「鋌而走險」。

不過一旦順利建成,穹頂式結構建築,遠遠看去十分漂亮。

當然,在錢詵看來這種結構很醜陋,與其說是穹廬,不如說是墳包,不過也有許多人卻覺得非常好看,覺得穹頂結構有異國風情的感覺

有這種感覺並不奇怪,因為穹頂結構建築本來就罕見於中原建築,這種在極西之地羅馬國十分流行的建築樣式,是磚石建築的代表結構。

中原的建築多以木結構為主,羅馬國的建築多以石結構為主,所以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建築技術體系,羅馬國大量運用穹頂、拱券結構以及水泥,其建築技術被有司引入中原后,讓中原的建築家們頗有感悟。

尤其是水泥在建築施工中的用法。

水泥,是一種新的建築粘合劑,大概是在三十多年前出現於山南安州、黃州,然後慢慢普及開來。

但是,羅馬國早就有類似的建築粘合劑,因為其國內有大量火山,而火山灰就是很好的水泥主料(主要成分)。

羅馬國的石結構建築技術爐火純青,據說早在中原還是前漢時,就已經開始用「混凝土」修建大型建築,這可比只有不到四十年「水泥使用史」的中原要強,所以值得學習、借鑒。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錢詵知道這個道理,但他認為羅馬國的石砌建築技術再精妙,也只是「石頭」,還是中原的建築技術最好。

木結構建築確實容易失火,如今隨着磚瓦、水泥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磚結構或者磚石結構建築拔地而起,建築結構越來越迫切的防火需求,使得工部不得不考慮設計、修建更多的磚石建築。

那麼,兩者結合,讓建築有木結構那飛檐走壁的漂亮外觀,又有磚石結構的堅固內在,不就兩全其美了?

所以錢詵認為,羅馬國的建築技術適當借鑒即可,絕不能喧賓奪主。

而且穹頂建築太醜陋,一旦建起來其風格和周邊建築格格不入,甚至在堪輿上也可能有負面作用,所以這種結構學學就好,偶爾修一兩座建築,點綴些異域風情即可。

想着想着,錢詵的思緒越飛越遠,他想起工部前不久收到的命令,要設計新式結構的殿堂建築,這樣的建築要考慮防火、耐用,不能用木料做承重梁,限定在磚石結構。

不用木料做承重梁,意味着要大量用到拱券結構,這樣的建築,統稱為「無梁殿」,若設計成功,各地官署都要陸續改建。

朝廷有如此考慮,是省得各地官署隔三差五就鬧出雷劈失火、年久失修搖搖欲墜的事情來。

若此事為真,對於錢詵等工部官員來說,倒是不錯的揚名機會,不過萬一搞砸了....

錢詵看向眼前的工地,再次腹誹:這麼丑的墳包,就讓商賈們去用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水行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逆水行周
上一章下一章

第714章 他山之石(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