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時間會證明一切

第193章:時間會證明一切

出訪團到了俄羅斯民主聯邦半個月,敲定合作的意向,隨後又開始新的旅程。

他們會繼續乘坐飛機向東,前去遠東的日本,在日本待大概也是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相對純粹性的訪問,然後借道台~灣的機場,在荷屬亞洲基地進行休整和補給,隨後再飛印度,直至轉道中東,從地中海方向進入巴爾幹,繞了一圈回到柏林。

李奇等人回到柏林的時候已經是1928年的7月份,落地后馬上又投入新的工作。

沒有太複雜的東西,就是在忙碌中進入到了1928年的年尾。期間有數項法案在德意志通過,其中就包括赫爾曼.戈林那部關於保護鳥類的法案。

1928年,李奇的這個內閣制定了一個四年計劃,主要是在德意志內部建設成熟和便利的鐵路系統。

對於鐵路的修建吸收了大量民間的無業人士,緩解了德意志的失業率,但失業率依然是高得有些嚇人,那樣就需要其它的方法來吸收無業遊民。

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是需要金錢,為此阿道夫.希特拉和沃瑟.豐克一直都在跟美國那邊扯皮,什麼手段都用上,就是要將德意志國家銀行重新從美國資本集團那邊奪回來。

關於德意志國家銀行的歸屬權已經進入談判階段,在世界貨幣權競爭上敗給英國的美國,似乎也有縮回去舔傷口的意思,談判的進程雖然有波折但也算順利。

只能要能夠將德意志國家銀行拿回來,總理府就能夠將出版新款馬克提上日程,接下來對於一些工廠的注資就可以進行了。

是的,到1929年的時候,德意志會進行大批量的工廠國有投資,是由國家進行資金調配,或是成立全新的工廠或工資,或是給予一些老牌的軍工企業注入資金,德意志的戰爭機器是該開始進行自己的運作了。

「我們從1930年開始會從俄羅斯民主聯邦那裏獲得穩定的礦產資源,作為付出是進行技術和生產線的輸出。」阿道夫.希特拉負責這個項目,有着比較精細的資料,他說:「這樣一來,我們的鋼鐵產量會在1933年之前恢復產量。」

現代戰爭打的是什麼?就是鋼鐵!

之前,德意志能夠從瑞典那裏獲得穩定的礦石,但數量上其實並無法保證龐大的需求,再則是德意志也着實沒有那麼多的資金進行運作。

「進行的動作不要過大,免得提前讓列強察覺。」李奇知道主要列強很快就沒有精力來管德意志,但必須的警惕還是要有。他思考了一下,說道:「我們還需要示弱,然後爭取屬於我們應該得到改變的待遇。」

「是的,領袖。」阿道夫.希特拉完全心中有數,他說:「根據我們的推測,1929年到1935年這段時間會是我們的發展高峰期,超過這個時間段列強就會恢復關注力度。」

英國是要放縱,但不會進行沒有約束的放縱,他們要的是套上韁繩,讓德意志可以重新威脅法國,迫使法國與英國站到一起,但不意味會讓德意志真的去威脅到法國。

「他們玩了幾百年這樣的手段,我們知道他們想幹什麼。」阿道夫.希特拉似乎是覺得屈辱:「我們會讓他們知道,我們這顆棋子可以掌握。」

利用英國的放鬆是德意志的既定國策,所以在很多的事情上面德意志會「配合」英國。

事實上德意志也真的只能配合英國,至少是在有能力露出獠牙之前,德意志還是需要悠着點。

因為有李奇的提示,再有經過嚴謹的分析,至少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內部已經判斷英國的綏靖政策會成為必然。那是德意志得以再次復興的機會,甚至連美國可以利用。

美國大概是最希望世界格局糟糕改變的國家了,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但讓美國從債務國扭身一變成為被債務國,他們肯定期盼有某個誰能夠再次引燃歐洲舊大陸的戰火。

事實上美國不會主動地去挑戰世界舊有格局,並不是什麼孤立主義之類的啥玩意牽絆,是領導美國的階級在註定着美國可以選擇的國策。

對於資本集團來講,親自挑起戰爭,與扶持一個誰起來挑起戰爭,可以選擇必然是選后一項。美國的資本集團思維影響着美國的國策,他們喜歡偷偷摸摸地影響世界的格局,要是讓他們看到德意志有可以利用的空間,哪怕是看似吃虧的事情都很樂意干。

「所以,他們會願意放棄對德意志國家銀行的控制。」阿道夫.希特拉略略嘲諷地說:「我們故意露出了再次挑戰世界次序的想法,他們至少在前期是會努力地向我們輸血,而不是將察覺到的事情告訴英國。」

還真的就是那樣,德意志第二帝國戰敗之後,美國對德意志的輸血可以說是最積極的一個。在發現德意志開始進行備戰之初,美國也是大開方便之門,哪怕是沒有什麼利潤,美國的資本界也是樂呵呵地將各種資源準備好,就等著有人過來洽談,裝模作樣地磋商一下,然後為難地妥協,以低廉的價格就那麼賣了。

「他們只會適度的輸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停止。」李奇從未打算瞞過阿道夫.希特拉什麼,說道:「所以在一開始,我們就需要做到一定的度。」

那是李奇在提醒阿道夫.希特拉,能夠佔美國便宜的時候千萬不要遲疑,若是不在美國願意的時候佔到更多的便宜,等待美國不願意了,那就沒有機會了。

美國是想要讓德意志再次挑戰世界次序,但絕對不會願意看到德意志真的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如果德意志真的成了歐洲大陸的霸主,那簡直就是一件比英國繼續掌控世界更加糟糕的事情了。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英國人是世界霸主,可是一項放縱美國,不會特意去和美國對着干。說不上來那到底是為了什麼,反正無論是誰來作為英國的首相,秉承的就是放縱美國的國策。

李奇不是早就安排人針對溫斯頓.丘吉爾的輿論嗎?其中發現了一些比較好玩的事情。

溫斯頓.丘吉爾是個大嘴巴,很多時候甚至是「嘴炮」級別,說話好像就是為了嚇人那樣,經常會在各種場合說一些可能在日後會是對的,但現在誰都會覺得荒謬的話。

對對對,也不知道是什麼仇什麼怨,反正溫斯頓.丘吉爾只要逮住機會就是對準德意志一頓謾罵。現在英國都沒有人愛聽他叫囂那些看似沒有影子的事情,誰會相信一個被玩得殘廢了的德意志,會威脅到英國的霸權啊?再則,德意志要威脅英國的霸權,該是發展海軍才對吧?但德意志已經**年沒有一艘新的艦船下水了。

李奇認為有意思的情況並不複雜,德意志的反間諜機構察覺到有美方的間諜竊取到了情報,但是沒有多久溫斯頓.丘吉爾竟然拿那些德意志失竊的資料用來放嘴炮。這樣就別怪李奇會有所聯想。

在輿論上針對溫斯頓.丘吉爾的成效很低,似乎英國政界或者民間早就知道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喜歡出語驚人的傢伙,要是溫斯頓.丘吉爾不三天兩頭的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才是真的怪事。

雖然明知道**什麼的很難去真的整倒一個有背景的政治人物,但戈培爾已經轉變策略,開始在一些花邊新聞上做手腳。不是溫斯頓.丘吉爾真的有什麼花邊,純粹就是為了噁心而已。

類似的事情在世界各國沒有少發生,歷史上由溫斯頓.丘吉爾控制的媒體還三天兩頭拿小鬍子開刷,不追求真實,就只是為了噁心人,不過被李奇搶先用上了。

「多方多面,另外就是時不時拿出真憑實據說瞎話。」李奇太知道該怎麼去整治一個人了,特別是政治人物,他說:「事實的情況是,丘吉爾與羅斯福的私人交情也的確蠻好。」

從1928年開始,反正就是無限地宣傳溫斯頓.丘吉爾是美國那邊的間諜,哪怕是事情是假的,哪怕是現在全英國上下不當回事,等待特殊的時間發生特殊的事件,英國上下不信也該信了,到時候就是溫斯頓.丘吉爾怎麼解釋都解釋不清楚的時刻。

不但是要在英國針對溫斯頓.丘吉爾,還需要在美國那邊也針對那位會成為總統的先生。要是按照既定的策略走下去,李奇可以肯定一件事情,「租借法案」若是發生,一件因為國家需要的事情,就會變成兩人不可告人的交易,還是基於私人交情上的交易。英國人在困難的時刻不會多講什麼,但是作為付出者的美國民眾就該跳腳了。

很多時候,上不得枱面的東西,長久地經營下去,肯定是會有收穫的一天,更不用說李奇清楚那兩人是真的會在某個歷史階段變得親密無間。

「領袖,那件事情……」阿道夫.希特拉說的是經濟危機:「我們真的不用特別派遣人員秘密過去實地操控?」

說起來,阿道夫.希特拉可不是什麼經濟學家的正經出身,他擔任內閣的財政部長有不少人挑刺,但總算是因為干出了一些成績,讓想要挑刺的人都挑不出什麼毛病。因為不是正經的經濟專家出身,阿道夫.希特拉身邊就需要一些專家人才,他僅僅是在一些大方向上面進行控制。

李奇選擇阿道夫.希特拉的理由相當簡單,只因為阿道夫.希特拉已經經過「歷史的一次考驗」,既然可以在艱難的時刻幹得那麼出色,沒有道理這一次手中有更多的資源會幹得更差勁。

對於該在經濟危機的時候怎麼操作,李奇已經佈置了不下於五年,既定的策略已經確定,悄聲無息才是最正經的,大張旗鼓反而會露餡,他也就搖頭說道:「不,我們不過去關注了。」

儘管早就猜到答案,可是阿道夫.希特拉不免還是會感到失落,他還是很想親自參與到讓幾乎所有列強都會倒霉的事件中去,親自參與和旁觀,那是不同的兩個感受,爽點也不會一樣。

「阿道夫,我們需要抓緊時間了。」李奇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一個感覺,歐洲不會平靜那麼久。他說:「解決失業率,建造交通設施,恢復工業生產力……,我們有太多需要忙的事情了。」

要解決掉失業率,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才能繼續獲得民眾的支持,每年提供更多的崗位,逐年消滅失業率,那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既定的策略。在世界上各國經濟動蕩,人民在失業率上一片哀嚎的時候,德意志這邊出現經濟繁榮,失業率奇低,到時候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會大放異彩。

「是的,工業生產力。」阿道夫.希特拉非常認真的點頭:「我們是應該早點恢復工業實力。」

現實情況就是這樣,沒有工業實力就沒有戰爭潛力,畢竟德意志需要復仇,復仇的前提是掌握力量。

阿道夫.希特拉的思維比較跳脫,突然說道:「領袖,其實我還是不明白,他們有什麼技術能與德意志比得上,扶持他們會得到想要的結果嗎?特別是那些斯拉夫人。」

都過去那麼久了,阿道夫.希特拉還是覺得吃虧。他在這個「時空」依然討厭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猶太人那邊,他已經知道那些科學家的作用,對於利用俄羅斯民主聯邦也是贊同,可一直都認為德意志在合作上面太吃虧了。

李奇很明顯地愣了一下,他對阿道夫.希特拉的話卻不贊同。

德意志或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還是處於技術領先,但現在的德意志壓根沒有多少技術領先世界,與俄羅斯民主聯邦或者日本合作,不但是既定的戰略佈置,事實上德意志還真的可以從兩個國家那裏獲得想要的技術。

李奇無法過多的解釋,也不想去解釋,時間遲早會證明他的正確。(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奮戰在第三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奮戰在第三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3章:時間會證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