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 44 章

44.第 44 章

朝廷的奏報果然是吃乾飯的,等到皇帝李煦已經暗中了解到秦風的所有布置,飯桶一樣的兵部尚書才哆哆嗦嗦地把這些震驚朝野的消息遞上來。

此時,距離皇帝看完那堆成小山一樣的密報,已經足足過了三個時辰。

朝中果然出了問題,皇帝想,這樣大的消息竟然能夠在底下轉上三個時辰的圈兒才遞到御前,不知是誰這樣膽大包天又手眼通天,軍報也敢延誤。

皇帝的臉色陰晴莫測,還透著一股子青白。

廢物點心一樣的兵部尚書朱逸全然沒有堪破帝王心術,不知自己已然大禍臨頭,只當皇帝坐了這麼多年的安穩江山,一時被這樣又糟又急的消息嚇懵了,呼天搶地地磕了個長頭:「皇上保重龍體要緊啊。」

兵部尚書其人也許腦中有草包更兼胸無長物,但是腦袋瓜子尤其硬,這頭磕的也實誠,「嗙」地一聲終於把李煦的理智磕了回來。

李煦被這磕頭聲嚇了一跳,隨機反應過來,配著這個驚慌的表情臨場發揮,愣是把一分的慌張發散成了十分,整個人懵了一懵,隨即「惱羞成怒」:「怎麼回事?京師重地,就讓幾個蠻子在這兒來去自如!京中禁軍何在?!都是死人嗎?!」

被緊急召來議事的朝臣們前腳剛邁過門,還沒站穩就迫不及待地迎上了這天子之怒,稀里嘩啦跪了一地。

原本走在最前面的皇長子心眼兒最實——說白了就是傻,不分青紅皂白什麼都敢往身上攬,撲通一跪就差痛哭流涕:「父皇,都怪兒臣辦事不力讓蠻人逃脫,父皇千萬保重龍體。」

李煦瞪了皇長子一眼,這敗家兒子出門之前八成腦袋被擠過,什麼髒的臭的都敢張口亂說。

李煦正琢磨著怎麼把皇長子繞過去,還沒想出辦法,就見皇長子的舅舅呂正出了列——皇長子的母妃呂氏出身微寒,憑藉生了皇長子的功勞才封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呂妃的弟弟呂正原本只是個小小知縣,因著皇恩浩蕩,被提拔回了京城,在禮部做個典儀官,是個沒多大發展又出不了大錯兒的官職。

此番皇長子奉命接待蠻族,有心提攜母家親戚,因此把呂正帶上了,沒想到,這檔子事兒出了大錯兒。

皇帝本來看呂正不大順眼,此人雖然名「正」,卻和他那做了皇妃的妹妹長得不大相像——皇帝審美正常,沒有那等能夠欣賞蠻族公主的獨特趣味,呂妃的相貌不說天姿國色,也勉強算得花容月貌,而她這位兄弟生的天生是個斜眼兒,平白多了幾分獐頭鼠目的猥瑣,實在不招人待見。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被實誠兒子噎的沒法兒說話的李煦,此刻看見呂正這上不了檯面的蠢材往炮口上撞,難得覺得此人竟然還有點兒用處,一時表情居然有幾分殷切。

然而滿朝文武看著皇帝,只覺得皇上八成是急糊塗了。

呂正誠然不負「蠢材」之名,被文武百官拿眼神兒當釘子往身上楔還覺得傻不錯兒,被皇帝那「殷切」的目光一瞧,更有點兒飄飄然,感覺活了大半輩子都沒像此刻一樣走上過人生巔峰過,好險沒露出得意的神色,尚且還有幾分理智在,知道國難當頭,不能作死,只好把那得意憋了回去,一時想笑又只能假正經,像個長歪了的狗尾巴草兒:「皇上,蠻人狼子野心,得我晉朝優待仍然不肯乖乖俯首稱臣,如今竟敢在我朝京師重地舞刀弄槍,圖謀不軌,其心可誅,皇長子心地善良,年幼無知,誠心待客卻被蠻族這等喪盡天良的東西矇騙,實屬冤屈,請皇上即刻發兵西北,為皇長子討個公道!」

滿朝文武聽聞此言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只覺得自己活了這麼多年就沒見過這麼新鮮出爐、貨真價實的傻子。

呂大人若是自認晉朝第二蠢,放眼天下怕是也沒人敢認第一了。

這話說的簡直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二百五。

明眼人都知道,蠻人被扣怕是和那晚九門提督裴慶擅自封九門有關係,雖然一時說不清是什麼關係,但肯定是蠻子的小動作惹毛了皇上才被如此發落,此事跟皇長子本來就沾不上邊兒,就算沾的上皇親國戚,那個如今越發「說不得」的肅親王還在大獄里蹲著呢,什麼時候輪的上皇長子一個毛孩子?

再說打仗的事兒,你一個禮部的小破典儀官,跟軍中跟帥印都屬於八杆子打不著的關係,讓你上下嘴皮子那麼一碰,朝廷就發兵了?你當皇上是你爹?還是當朝廷的軍隊都是你們家的?

大傢伙兒紛紛覺得,能問出這種問題,呂正基本已經跟一個身首異處的死人沒有什麼卵區別了。

皇帝的眼神兒夾雜在在滿殿百官看「蓋了板子的棺材」一樣悲凄的神情中,顯得和風細雨和顏悅色,竟然還分外給面子的點了點頭:「呂大人所言極是,不知這仗是不是呂大人親自去打?還是都別費勁了,朕這皇帝乾脆讓你來當?!」

李煦驟然一聲怒吼,手邊兒的白釉瓶「砰」地一聲砸在殿中的金磚上,用力之大,碎瓷兒都碾成沫兒。

呂正嚇傻了,終於意識到自己胡說八道惹了龍顏大怒,趕緊跪在了皇長子身後求饒。

皇帝看見這蠢貨就糟心,不過總算用他轉移了皇長子身上的明槍暗箭,擺著陰晴不定的臉色居高臨下地坐回了原位:「一個個兒都啞巴了嗎!給朕說!怎麼回事兒!怎麼收場!」

殿下幾個混了三朝以上的閣老都成了老人精,這幾個人各自有各自的權柄,門生頂著朝野上下每一個角落,更兼姻親無數,說他們為國效力,也確實效力;說他們是朝廷蛀蟲,也確實有那幾分幺蛾子。

這幾個人中分量最重的要數兩位,一個是肅親王他前岳父張閣老,另一個是當今皇后的親爹吳相爺。

一群老傢伙左右傳遞了半天眼神兒,最終把目光都聚在了這倆人身上。

這兩人都是太后的親家,原本半斤八兩。

後來肅王妃張氏去世,張閣老一氣之下跟肅王府起了隔閡,這才讓閨女是皇后,外孫是皇子的吳相爺佔了先機。

然而這次,吳相爺捻捻鬍鬚,故作謙讓地一遞眼神兒,直接把這風頭讓給了張閣老。

張閣老自知躲不過,低著頭無聲嘆了一口氣,示意剛才起就跪在地上不知是不是磕壞了腦袋的兵部尚書頂上。

酒囊飯袋的兵部尚書是張閣老門生,此事確實最適合讓他來說話,雖然這不是什麼好差事,事到臨頭也只能趕鴨子上架。

兵部尚書面色如苦藥湯子,隔著老遠都能瞧出來苦味兒,硬著頭皮道:「皇上,蠻人敢在此時擅闖京師重地擄走賊人,實屬因為九門提督擅離職守,臣建議,為保皇城安全,可以啟用……」

兵部尚書朱逸雖然是個飯桶,但到底在朝里久了,不知是受過特殊指點,還是超常發揮,他此時看問題的眼光依然透徹,這兩句話就說的很到點子上。

皇帝就是等著這個到點子,沒等兵部尚書的建議說完,恍然大悟地直接截了他的話頭,急脾氣地將那沒說完的半句話直接噎回了朱逸的喉嚨里,直接點名道:「宋國公何在?!」

宋國公蕭巋聞聲出列:「皇上。」

「交給你去查的事兒怎麼樣了?」

誰也沒聽說皇上讓宋國公去查東西的事兒,卻也沒誰現在露出驚訝的表情——宋國公是皇帝心腹,論交情,連皇上的親弟弟的肅親王李熹要靠邊兒站,因此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默認了此事。

然而實情是,宋國公蕭巋也根本不知道皇帝讓他查了什麼。

好在國公爺自小跟皇帝一起長大,兩人搭手演戲騙人的本事與生俱來,聯繫幾日前因後果和他兒子蕭禹報給他的訊息,蕭巋神色自若:「回皇上,臣查的很清楚,九門提督裴慶之事確實時機太巧,彷彿有人刻意要趁他之危圖謀不軌一樣,事實也如此——前腳皇上關了裴將軍,後腳兒就出了蠻人的亂子,其中細節……」

李煦適時地接過話,裝作不耐煩的悍然擺擺手:「什麼時候了還跟朕扯細節!寫了摺子呈上來!外敵當前,既然他是一時糊塗,給他個機會!來人傳旨!放裴慶出來,罰俸祿半年,仍然暫代九門提督一職,讓他好好重整京師防務,戴罪立功!……朱愛卿!你繼續說!」

所有人都被皇帝這雷厲風行的放人之舉驚呆了,從沒覺得皇帝如此寬宏大量,彷彿前幾日那個一心要治裴慶罪的天順皇帝是另外的一個人。

莫名其妙受了「重用」的朱逸眼睛都直了,不知為何突然緊張起來,茫然看了看張閣老,又趕緊把恍惚的眼神兒收了回來,幾乎忘了自己說過什麼,後面的話也跟著忘了詞兒一樣說的磕磕巴巴:「蠻……蠻族現在西北國境三十里處,也許已經到了國境,臣建議……即刻令可用之將為帥,出兵西北,以保我晉朝國祚。」

這話說的堪比廢話。

晉朝長治久安昌盛了二十年,烽火皆熄,海晏河清,許久不曾識人間干戈。

先帝窮兵黷武,開疆擴土,名將輩出的年代已經久遠到只能從汗青之中找一點蛛絲馬跡,哪還有什麼可用之將?

名將美人兒,放到如今的年月,不是沒等到人間白頭,就是真的在太平里白了少年頭——已經不再是能上戰場的年紀了,而其他人,資歷顯然不夠。

兵部尚書此話說完,顯然有些心虛,不安地看了看把他推出去搭話的張閣老,又慌慌張張地把眼睛收了回來。

這一眼被李煦盡收眼底,一時間,帝王那雙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猝然釘在了張閣老布滿皺紋的老臉上。

張閣老到底是三朝老臣,君前奏對坦然從容不慌不忙,此時被李煦無聲的點名,率然出列:「皇上,老臣有一人選可擔此任。」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張閣老的身上。

李煦不動聲色:「張閣老所薦何人?」

「此人少年挂帥,用兵神勇,橫掃西北蠻部,如今仍當壯年,可堪此任——正是皇上親弟,肅親王。」

所有人都是一愣。

李煦反應尤其大,一皺眉,全然拋卻了剛才釋放裴慶時好說話的樣子:,勃然大怒道「不行!」

張閣老似乎早就料到李煦如此反應,微微一嘆:「皇上息怒!如今蠻族大軍壓境,朝中可為將領之人青黃不接,肅親王無疑是最好的人選,望皇上三思。」

皇帝抿著唇,居高臨下,一言不發。

張閣老上前一步:「皇上,外患當前,不可猶豫啊皇上!」

皇帝靜默看著他,冷然道:「張閣老,肅親王目無尊上,咆哮宮廷,明顯存有反心,敢問張閣老,朕怎敢派他上邊境,這不是縱虎歸山嗎?更何況,朕記得,自從肅王妃去世,張閣老已經二十年不曾踏進肅王府了吧。」

這話說的話裡有話,擺明了就是在問「你不是跟肅親王不和嗎?這時候舉薦他是什麼意思?」

張閣老被皇帝一句話點破家事,不慌不忙:「皇上,家國之前無私怨。」

「好一個家國之前無私怨。」皇帝冷笑一聲,「你……」

沒等皇帝說完,突然間被一聲高亢的通報打斷了。

「肅親王世子到——」

李煦一皺眉,揮手讓他進來。

「你怎麼來了?」

李明遠風塵僕僕卻又風度翩翩,英俊傲岸,貴氣凌然,進殿朝李煦行了個禮,又向張閣老拜了一拜:「皇上金安……外公,臣此番前來,願為父王作保。」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

李明遠面容沉靜,不動如山,朗聲繼續道:「臣願以身留京師,若臣父王兵敗,臣可以身殉國;若父王凱旋,臣靜候其歸。望皇上看在他也曾勞苦的份兒上,給父王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他說完,面不改色的原地三叩首,堅定而決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鳳戲游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鳳戲游龍
上一章下一章

44.第 44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