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共享夢境(四)

108.共享夢境(四)

且說翰飛離開弈國王城,阿蒲問:「公子,我們真要回開題國么?」

翰飛答:「不,我離開的時候答應過母親,永生不再回去。」

阿蒲咕噥:「您不覺得奇怪么,王后不讓您回開題國也就算了,連巫咸國也不讓您回,王后就不怕沒人祭祀么?」

夕陽的餘暉映進青年的雙目,映出一片濃如晚霞的憂傷,翰飛怔怔地望著遠方,沒有說話。

阿蒲不敢再繼續這個話題,只道:「那我們現在去哪兒呢?」

「去水多的地方。」

「聽說海里水最多,看不到邊,像天一樣大。」

「那我們就去海邊吧。」

那時,他想的是,在浩瀚無邊的水邊生活,或許會解了他夢中被火纏身的恐懼吧。

他想讓公主派給他的侍衛回去,侍衛不肯,說道:「除非公主親自下令,否則屬下不會離開,如果公子不願看到在下,在下可以不在公子面前出現。」

翰飛無奈,只好隨他。

流亡和寄人籬下的經歷磨鍊了他的心性,他早已學會了忍耐。

他曾問自己,如果是現在的他,回到當初繼王位的時候,他會怎麼做,怎麼做才不會重蹈覆轍。

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忍耐。

韜光養晦,讓對手放鬆警惕,然後暗中積蓄力量,找機會一擊而中。

那時,就有人勸他,親近先王之臣,莫要一味安插自己的親信,可惜他不聽,結果引起叔父的忌憚,迫不及待地對他下了手。

叔父一直在開題國,樹大根深,黨羽遍布,而他這個半途從巫咸國轉來的國君,怎可與叔父匹敵?

所以他慌了,他急切地扶植自己的勢力,成為了叔父的眼中釘。

當時還是太年少了啊,他在心中喟然嘆息。

侍衛默默地跟隨在他身邊。

其實侍衛沒有告訴他的是,像自己這樣跟著他的人並不止一個,他們是掌握在公主手中的兩支羽衛,由公主親自訓練,一明一暗,明者擔負保衛工作,暗者負責收集情報。

翰飛的情況隨時都會被暗羽傳到公主面前。

翰飛不知道,即使知道,他也不會在意。

王城之中,薈蔚公主也被問到了新法的問題,而年輕的公主對此充滿疑慮。

作為王國繼承人,國家的情況她不是不了解,太平日久,積貧積弱,士兵戰鬥力下降,國庫空虛。特別與開題國一戰後,這種情況愈加明顯,可以說,如果不是巫咸國拖住了開題國,弈國現在是什麼情況還未可知,國家的前景真是不容樂觀。所以弈國國君才會下狠心推行新政,意圖扭轉這種局面。

公主一方面知曉推行新法的重要性,對新政懷有美好的期望。一方面又因為推行新政過程中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使她對新政充滿了懷疑。

提倡新政的臣子被國君任命為丞相,原先的左右丞相被貶黜,不止如此,許多當時的名公巨卿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或被貶黜,或被流放,現在留在朝中的,或閉口不言,或成了攀附新貴之徒。

被罷黜的人裡面,就有薈薇公主的老師。

公主的老師對新相有著非常糟糕的評價。

新相是個很奇怪的人,他總是衣裳骯髒,鬚髮紛亂,儀錶邋遢,除了自己心中的事情,似乎對其他的一概不上心,你讓他吃豬食還是吃山珍海味他都不在意,吃菜時永遠只吃離自己最近的那一個。

儀容修潔,飲食正常這是人之常情,一旦做得太過,就顯得不近人情。

關鍵是,你是官員啊,是宰相啊,是缺吃少穿的野人嗎,弄得這麼一副特立獨行的樣子到底是鬧那樣啊!

而且之前他還一而再再二三地拒絕到王城為官的旨意,又不是真的不想來,這麼做顯得多矯揉造作啊。

種種跡象顯出他性格中潛藏的弱點,他在偏遠的地方任長官,治績斐然,堪稱能吏。而到王城為官的某段時間,卻與同僚爭吵不和,使得事事錯亂。他總想變動成規,按自己的想法辦事,不管身居何處,總願自為首領。也就是說,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遇事極難與人合作。

他有才識,有創見,未曾主政之時,就寫過許多極好的詩文,老一輩的名公巨卿都對有極好的評價,認為在他古怪的儀錶之下,暗藏著非同一般的才幹和品格。

只有寥寥的幾個人在這一片好評聲中持有相反意見,公主的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個。

所以,該臣上位后,清除新政的阻礙勢力時,便把公主的老師給清除了。

心懷困惑的公主給翰飛寫信說,讓他注意一下新政推行的情況,雖然她有探聽消息的暗羽,但暗羽不懂政事,她更想聽聽翰飛的意見。

於是翰飛在一路悠遊的同時,也順便留意一下國計民生。

新政推行了田苗法,在每年的二月、五月青黃不接之時,由官府給農人貸款,貸糧,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別隨夏秋兩稅歸還,初衷就是為了限制高利貸對農人的剝削,減輕農人負擔。

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呢,人不分貧富,地不分優劣,更不管百姓想不想要,一律強行攤派貸款。

新法規定,貸款年息二分,也就是說,貸款一萬,借期一年,利息兩千。這對普通的百姓來說已經很重了,而各地還要加碼。

關鍵是,你必須得貸啊,不需要,不想貸也得貸啊!

地方上的做法是,春季發放一次貸款,半年後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發放一次貸款,半年後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結果就成了,貸款一萬,借期一年,利息四千。

原本應該充分考慮農人利益的低息貸款,變成了官府壟斷的高利貸,而且由於各地執行的尺度不一,有些地方的的利息還要更高。

這等於給百姓套上了一道無形的枷鎖,讓他們還沒種上地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丞相是有學問的,丞相是有才幹的,丞相身居高位卻生活簡樸,出門連個轎子都不坐,拒奢華,拒納妾,個人的人品學識讓人敬重。

但這些,挽救了不了新法的命運。

他太理想主義,太拔高自己,有些不切實際。他認定了一個目標,卻忽略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連帶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凡是對他的新政提出質疑的,他都視為阻礙毫不留情地驅除,於是就造成了,他的身邊圍繞了一群曲意媚上、趨炎附勢的小人。

就像公主的老師評價的,他總是自為首領,無法與人合作。

可以想見,那群執行新政的小人會把新政執行成什麼樣子。

翰飛一路上看到的是,糧食還沒收上來,官府就派人到各家各戶催要貸款本息。有錢拿錢,沒錢就拉糧食,若是沒有糧食,就把人押入大牢,逼債索息。

百姓為了還債,不得不變賣家產,賣完家產,就賣兒賣女,甚至典當妻子。

翰飛所過之處,百姓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十室九空,民怨沸騰。

翰飛越走心中越沉重,他曾有過流亡的經歷,對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有所體會,可從來沒有哪一次像現在這樣讓他深刻感受到民生的艱難。

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

這句話是丞相大人提出來的,可他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卻仍然操之過急。使新法產生了相反的效果,陷入困境。

有時候一個有缺陷的能人產生的危害,比一個惡人還要嚴重得多。

翰飛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了公主。

而且,當他快到海邊時,他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國家近乎一般的製鹽業掌握在私人手裡。

簡直要瘋!

鹽業暴利,製鹽,開礦,鑄錢這些產業如果不收歸國有,就很容易引起國家動亂。

不先把鹽業收回,搞什麼田苗法啊,丞相大人真的不是敵國派來的姦細么?

翰飛深深地為表妹未來的江山感到憂慮了……

而此時,隨著新法的推行,來自朝野的反對聲越來越多,弈王鬱悶:「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新法呢?」

丞相慷慨陳詞,擺事實講道理,為自己的新法護駕,弈王在他的堅定中也堅定了自己。

而接到翰飛回信的薈蔚再不猶豫,堅決地加入反對新法的隊伍,對繼承人的意見弈王不能不重視,於是他派了自己身邊兩個親信的寺人去調查,寺人才不管什麼是非對錯,他們只想著討好君主,他們知道弈王其實想聽到什麼,於是便回答了,「陛下,百姓們都很歡迎新法,他們得到很大的實惠。」

於是,弈王陛下放心了。

公主還用暗羽調查信息,而國君卻只用了兩個寺人。

真真讓人無語。

聽到寺人回答后的弈王對公主既失望又生氣,嚴厲訓斥了一番,並且為了讓她親自感受新法,把她趕出了王宮。

當然,國君的初衷是好的,他不想自己的王國有個心思狹隘目光短淺的君主,可對薈薇公主來說,這是她自出生以來從未遭受過的打擊。

於是在海邊隱居的翰飛,迎來了被流放的公主。

翰飛陪著她,看浩瀚的大海,看遼闊的疆土,陪她看民生多艱,看人情風土。

只要她還愛著這片土地,他想,她總會振作起來的。

然後,他便慢慢說到了鹽業和新政,說到了自己的擔憂。

「可是現在父王誰的話也聽不進,奈何?」

翰飛道:「君上不是昏君,他下如此大的決心,頂住所有的壓力推行新政,就說明他不是目光短淺之輩,他不是不相信新政會造成危害,而是不願意相信,任誰抱有那麼大的期望,到頭來卻發現它危害重重,誰也受不了。只要公主多走走多看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君上,證據確鑿之下,君上也不得不面對現實。」

薈蔚:「好,就這麼辦。」

卻在此時,暗羽傳來消息,說,王城流傳起一句讖語。

公主看著那句讖語,並不複雜的讖語,很容易解讀字裡行間暗合的意思,他弟弟的名字。

這意味這什麼,不言而喻。

果然,暗羽又傳話來,說王子十分頌揚新政,弈王丞相皆悅,王聽到讖語后對左右曰:難道這是天意?

公主看到消息后,臉漸漸白了。

她萬萬想不到,她這裡剛一遭難,王城裡便有人想取而代之?

那是她的親弟弟!

她心中寒涼,別人不知道,她卻知道得很,弈王對所謂的讖語迷信到什麼程度。

多麼妙的一步棋,先表示出對新法的支持,有她做對比,此舉除了討到弈王的歡心,還能取得丞相的支持。

以丞相對新法的維護,為了新法的長久推行,他自然更希望弟弟當君主,然後君臣合力之下......

怎麼辦,她該怎麼辦?

翰飛肅然,「事不宜遲,公主趕快回王城,帶兩個受害的百姓,讓他們現身說法,新法的真相一旦被揭破,一切都迎刃而解。」

公主道:「我明天就動身!」

說話間,喧擾聲起,侍衛急匆匆地過來,稟報道:「公主,不好了,海賊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食夢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食夢鹿
上一章下一章

108.共享夢境(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