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怒斬于吉

第一章 怒斬于吉

且說當曹操平定張綉,高遠平定三韓之時,江東的孫策也沒歇著,他親自帶大軍去平定不服他統治的山越,而宋揚派去吳郡的使者自然沒有遇見孫策,則被安排在吳的驛站里休息,而宋揚的信也被交到孫權之手。

孫權住處,只見孫權拿着宋揚所寫之信,和一個中年文士商量著此事,孫權說道:「老師,你看宋揚此乃何意。」

那位被孫權稱為老師的人乃是江東二張之一的張紘,字子綱,廣陵人,史書記載孫策征討江東,親顧張紘家中,請出為自己划謀。江東平定后,張紘奉命去許都上表。恰縫孫策死去,張紘說以利害,勸曹操不要加兵江南。曹操平定荊州,赤壁鏖兵,張紘等文官主張降曹。後來諫孫權遷都秣陵,不久病故。孫權聽從了他的建議,把都城遷到秣陵。

張紘想了想,「仲謀,宋揚此舉什麼意思我不知道,但我們必須趕緊培養我們自己的勢力。」

孫權一聽,眼露疑問,乃問道:「不知老師為何這樣做?」

張紘笑道:「仲謀,你又急了,我且問你,軍中有多少將領是你的心腹。」

孫權想了想,說道:「軍中將領老的以程普為首,少的以周瑜為首,對孫策都是忠心耿耿,目前的我心腹只有呂蒙,凌操兩人,以及叔叔孫靜,凌操的兒子凌統也是我的好友,不過此四人在軍中權力和威望都不行。」

張紘笑道:「是啊,所以除非程普和周瑜支持你,否則就算孫策死了,你也不一定能掌權,你大哥一向喜歡你三弟孫翊,孫翊勇猛果斷,很有其兄長孫策的風格,被大臣推薦為繼承者,所以你要趕緊取得多數將領的支持。」

「哦,那謀士方面呢?」孫權疑惑的問著。

張紘笑道:「有我在,謀士方面自然是支持你的,對了還有吳國太的支持。」

「多謝老師教導,我已經知道怎麼作了。」

等張紘走後,孫權不由嘆氣道,老師啊你只知道讓我等孫策死後掌權,怎麼沒想到讓我殺了孫策呢,如果你知道我不是孫堅親生,你還會幫助我嗎?老師!

自吳太夫人當初去世時,告訴孫權,孫權非她和孫堅所生,而是在孫堅出外討賊時,與孫堅之弟孫靜所生,當時孫權就蒙了,怪不到自己和孫策孫翊長的不像,孫堅一直不喜歡自己,想到這,孫權第一次感到無奈與無助,不過他很快清醒了,自己要掌握孫家的一切,但孫策在軍中威望很高,所以必須殺掉孫策,自己才能掌權,自己一直沒機會,現在宋揚這封信卻可以幫助自己,一條毒計在孫權腦海中浮出。

不久孫策征討山越回來,此次征討大獲全勝,山越俯首稱臣,孫策帶領大軍回到吳的時候,眾人出迎,回到府中開完慶功宴后,孫權把宋揚的信教給孫策,孫策一聽是宋揚的來信,忙拿過來一看,乃大聲笑道:「少艾兄長真是多慮了,一個小小的道士能我江東怎樣,哈哈哈!」

孫權一看孫策沒有要捉拿于吉的意思,怕自己的計謀失敗,忙說道:「兄長,于吉老道蠱惑人心,在江東勢力龐大,我們要多加註意。」

孫策不耐煩地說道:「好了好了,今天我累了,你先下吧。」孫權見孫策已經不耐煩了,自己知道孫策的脾氣,今天只好下去。

回府的途中,孫權心道,一定要讓孫策和琅玡宮的人起衝突,怎麼辦呢,只好再想辦法。

江東琅玡宮內,于吉夜觀天象,忽嘆了一口氣,心道,我大劫將至,琅玡宮將大難臨頭,我本與師兄爭奪的道教教主之位,沒想到大劫將至,天意啊天意。

回到宮中,乃召集眾門徒,商議此事,門徒中有一人乃名叫許貢,現在孫策手下當官,當即問道:「不知道宮主召集我們有何要事?」

于吉說道:「我大劫將至,你們準備一下,先替我除去已名叫做笮融的人。」

許貢問道:「請問宮主,此乃何人?」

于吉說道:「此人乃是土匪出身,但是卻供奉佛事,現在是支婁迦讖那老禿驢在江東的代言人。」

「那我們為何不用佛教去牽制左慈那老道呢?」許貢問道。

「荒唐,我們道教自己的內部之事,若讓佛教幫忙,我怎麼對得起道教列祖列宗,不必多言,快去辦事吧。」

「宮主既知自己有大劫,為何不破解呢?」

于吉嘆道:「一切但看天意。」

幾日後,吳郡,孫策會諸將於城樓上,設宴款待諸將。飲酒之間,忽見諸將互相耳語,紛紛下樓。

孫策感到奇怪,忙問何故,左右說道:「有於神仙者,今從樓下過,諸將欲往拜之耳。」孫策起身憑欄觀之,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

孫策大怒道:「是何妖人?快與我擒來!」左右告道:「此人姓於,名吉,寓居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當世呼為神仙,未可輕瀆。」孫策愈怒,喝令道:「速速擒來!違者斬!」

左右眾人不得已,只得下樓,擁于吉至樓上。孫權此時,心中大喜,自己本來已經沒辦法了,沒想到于吉既然送上門來。

孫策看到于吉,乃叱道:「狂道怎敢煽惑人心!」于吉說道:「貧道乃琅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採藥,得神書於陽曲泉水上,號曰《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皆治人疾病方術。貧道得之,惟務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釐之物,安得煽惑人心?」

孫策說道:「汝毫不取人,衣服飲食,從何而得?汝即黃巾張角之流,今若不誅,必為後患!」叱左右斬之。

張昭諫道:「於道人在江東數十年,並無過犯,不可殺害。」孫策說道:「此等妖人,君殺之,何異屠豬狗!」眾官皆苦諫。策怒未息,命且囚於獄中,眾官俱散。

孫策歸府,早有內侍傳說此事與吳國太知道。吳國太乃喚孫策入後堂,謂道:「吾聞汝將於神仙下於縲紲。此人多曾醫人疾病,軍民敬仰,不可加害。」孫策說道:「此乃妖人,能以妖術惑眾,不可不除!」吳國太再三勸解。

孫策說道:「母親勿聽外人妄言,兒自有區處。」乃出喚獄吏取于吉來問。原來獄吏皆敬信于吉,于吉在獄中時,盡去其枷鎖;及孫策喚取,方帶枷鎖而出。孫策訪知大怒,痛責獄吏,仍將于吉械繫下獄。

張昭等數十人,連名作狀,拜求孫策,乞保於神仙。孫策說道:「公等皆讀書人,何不達理?昔交州刺史張津,聽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紅帕裹頭,自稱可助出軍之威,后竟為敵軍所殺。此等事甚無益,諸君自未悟耳。吾欲殺于吉,正思禁邪覺迷也。我今日方信少艾兄之言,此人正是禍害我江東之人。」

呂范出列說道:「某素知於道人能祈風禱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贖罪?」孫策說道:「吾且看此妖人若何。」遂命於獄中取出於吉,開其枷鎖,令登壇求雨。

于吉領命,即沐浴更衣,取繩自縛於烈日之中。百姓觀者,填街塞巷。于吉謂眾人說道:「吾求三尺甘霖,以救萬民,然我終不免一死。」眾人齊道:「若有靈驗,主公必然敬服。」于吉笑道:「氣數至此,恐不能逃。」

沒多久,孫策親至壇中下令:「若午時無雨,即焚死於吉。」先令人堆積乾柴伺候。將及午時,狂風驟起。風過處,四下陰雲漸合。策曰:「時已近午,空有陰雲,而無甘雨,正是妖人!」叱左右將于吉扛上柴堆,四下舉火,焰隨風起。忽見黑煙一道,衝上空中,一聲響喨,雷電齊發,大雨如注。頃刻之間,街市成河,溪澗皆滿,足有三尺甘雨。于吉仰卧於柴堆之上,大喝一聲,雲收雨住,復見太陽。於是眾官及百姓,共將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繩索,再拜稱謝。

孫策見官民俱羅拜於水中,不顧衣服,乃勃然大怒,叱道:「晴雨乃天地之定數,妖人偶乘其便,你等何得如此惑亂!」掣寶劍令左右速斬于吉。眾官力諫,孫策怒道:「爾等皆欲從於吉造反耶!」眾官乃不敢復言。

只聽一人高呼道:「孫策匹夫,你敢殺宮主,我先殺了你。」遂然,拔劍向孫策砍去,眾人一看乃是吳郡太守許貢,不過許貢哪是孫策對手,一個照面,被孫策砍死,孫策乃衝下去,一劍砍掉于吉之頭,孫策命將其屍號令於市,以正妖妄之罪。

此時孫權出列道:「兄長,許貢此人大逆不道,我願領兵殺盡許貢一族以及于吉餘黨。」

孫策此時正在氣頭上,當即答應,令孫權黃蓋領人殺盡許貢一族,讓陳武追殺于吉餘黨,一時間江東人人自危,忙與于吉劃清界限。

而孫權在整個平亂當中,故意放走了幾個本領高強的許貢門客,為了他以後殺死孫策的計劃,孫策也沒想到,他怒氣下的一時衝動,會讓他自己付出生命的代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志之四分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三國志之四分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怒斬于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