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道門兵法

第十四章 道門兵法

卻說宋揚在柴桑休養生息,一日,忽人報曹操已經平定張綉,原來曹操在得知劉表此時因為與宋揚一戰,所以沒能力支援張綉后,立即揮軍向宛城殺來,張綉勢單力薄,只好退守宛城。

此時,謀士戲志才勸說曹操招降張綉,曹操應之,乃派滿寵卻宛城勸降,滿寵到了宛城后先去找了賈詡,說了曹操的意思,賈詡何許人也,也明白此時投奔曹操是最明智的舉動,乃親自去勸說張綉,張綉猶豫道:「吾先與曹操有殺子之仇,曹操安得相容?」賈詡笑道:「我讓將軍投奔曹操,是因為有兩個理由:此時曹公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其宜從一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二也。願將軍無疑焉。」張綉一向都聽賈詡的,自然沒什麼意見,從其言,請滿寵相見。滿寵盛稱操德,且說道:「丞相若記舊怨,安肯使某來結好將軍乎?」張綉大喜,即同賈詡等赴許都投降。張綉見到曹操,拜於階下。曹操忙扶起,執其手道:「有小過失,勿記於心。」遂封綉為揚武將軍,封賈詡為執金吾使,而對賈詡說道:「使我的信義傳遍天下者,正是閣下啊。」乃留賈詡在身邊,令夏侯敦領于禁張綉等眾將駐守宛城,窺視荊州。

宋揚一聽,曹操既然得到賈詡,那曹操的實力又上漲了很多阿,不過此時的曹操依然動彈不得,他不可能打袁紹的,如果那樣他就要提前和北方雙雄交戰,北方多平原,曹操現在除了一萬人左右的虎豹騎,還沒什麼騎兵,聰明的他是不會出兵的,打我,更不可能,惹上我,是他的不智,所以他現在也應該等待時機。

就在曹操平定張綉之時,此時的遼東境內,高遠帶領眾將與田疇會合,正聽田疇介紹三韓的情況,田疇說道:「三韓由馬韓、弁韓、辰韓三個國家組成,其中馬韓居住在韓地的西部,大大小小有五十多個部落,十萬多戶,五十多萬人口。是三韓中最為強大的!辰韓在馬韓的東面,共有十二個部落,弁韓在靠近南面的地方,也有十二個部落,辰、弁兩韓加起來大概有四五萬戶,二十多萬人口。這些部落韓人都自稱做國,其官有魏率善、邑君、歸義侯、中郎將、都尉、伯長等。地域方圓四千餘里。」

高遠一聽,問道:「那現在情況呢?」田疇說道:「三韓聚集十萬人馬在帶方、歲百與三韓的交界處等待我軍。」高遠心道,十萬啊,我此次只帶了五萬人馬,硬拼是不可能的,而且不能打持久戰,雖然幽州有田豐坐鎮,但自己還得趕快回去。

陳宮看了下地圖,乃說道:「主公,我們可以不走陸路,乃從水路進攻此處。」高遠凝神看去乃是標註著江華的一個海邊地點,印象中應該就是未來的仁川,不禁為陳宮的戰略眼光嘆服。

陳宮繼續眯縫著兩隻細眼說道:「從地圖上看,這裏距離馬韓月支王的都城月支(今漢城)極近,現在三韓已經和我們劍拔弩張,他的防守重點一定在北面,全力防守我們的大軍從北面發起進攻。現在我們如果用海軍將白馬騎運到他們的西南面,一定可以出奇不意!」

高遠聽完陳宮的計劃叫道:「公台好計策!這樣我們就可以達到擒賊先擒王的效果,一旦馬韓月支王被我們斬獲,實力最強大的馬韓將不戰自亂!其他兩個小國就好對付了!眾將依計而行。」

不久,由於三韓的部隊聚集在北方,卻沒想到高遠排遣趙雲帶白馬騎由水路從後方登陸,出其不意的攻下月支城,殺盡馬韓皇室,對老百姓卻很好,馬韓軍心不穩,帶領弁韓、辰韓人馬撤退,卻被張郃率騎兵殺敗,死傷無數,至此馬韓皇室死盡,剩下人員投降,而弁韓、辰韓在幽州軍的打擊下,也分別兵敗,高遠為防止以後生變,聽從陳宮之計,令人殺盡三韓皇室,善待老百姓,將三韓之地和帶方、樂浪、歲百三郡合併為一個新的州、大漢的第十五個州—韓州,且讓田疇出任韓州刺史,此事上報朝廷,讓田疇大力發展農業,作為以後征戰天下的後援。

在回幽州的路上,高遠看到一路上的蕭條,再想起自己本不願殺盡三韓皇室的,可為了防止以後會出現的情況,也只好殺了,但自己心中是一萬個不願意,此時心情低落,乃低吟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陳宮聽見,乃說道:「屬下也知道主公不願意這樣,但非我漢族,其心必異,為防以後生變也只好如此,若主公要責罵,責罵我就是。」

高遠說道:「公台不必如此,我也知道只有這樣做,我沒事。」不知道以後自己還要殺多少人呢,好友,面對殺人,你又是怎樣的。

柴桑,宋揚有得到高遠只有兩個月,就平定三韓的消息,自己派去江東使者回來說孫策親自去征討山越了,唉,只有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都怪自己當初不聽郭嘉之勸,執意攻打荊州,現在是沒實力擴張了。

忽人報左慈到訪,宋揚忙親自去迎,進入大廳,左慈說道:「太尉大人此戰之敗,乃兵法不如龐統也。」宋揚說道:「道主認為我的兵法能力還有限。」左慈笑道:「是的,我欲將我道門兵法傳與太尉大人。」

「道門兵法?道主,吳子兵法善攻,墨子兵法善守,孫子兵法善惑,不知道道門兵法擅長什麼?」

左慈笑道:「攻守並進,惑敵機先。還是先請太尉大人說說各家兵法之特性吧。」

宋揚想了想,說道:「吳子兵法講究四輕,地輕馬,馬輕車,車輕人,人輕戰,來去如風,進退似電,這個輕字正是吳子兵法之中心。」

左慈輕笑道:「哈,輕馬,輕車,輕人,輕戰,雖是作戰要素,但亦須因時制宜,如失地利、人和,焉能以輕為主。」

宋揚繼續說道:「墨子兵法兼愛非攻,善守城,講究養生避戰,長於利用各種機關巧具助於戰爭,以避死傷,所以這個巧字正是墨子兵法之表徵。」

左慈應道:「墨門機關學,確實是一大奇學,善用者,能發揮無限效果,但是可惜,墨門厭戰,帶兵者最忌懼戰,墨門那一套兼愛理論,只是空談,並無實際的作用。」

宋揚繼續說道:「孫子兵法博古通今,戰有略,守有策,而且善用利誘,離間、放謠、避敵、激敵等心理戰略,並注重天時、地利、人和,講究師出有名。」

左慈笑道:「嗯,孫子兵法與其說是兵法,倒不如說是謀略學、政治學,裏面許多的交際手腕,乃決定於居位上者,非是取決於將領之手,故孫子兵法之中多透無奈,但是一句不戰而屈人之兵,正是精華所在。」

「哦?那請問道主,道門兵法講究什麼?」宋揚問道。

左慈說道:「首重自主威信,將領必須建立無可侵犯之威嚴,方能指揮如臂,策軍如風,中心思想有二,一者水,一者道。」

宋揚疑惑道:「水?道?道者,我尚可理解,易經被稱為包含萬物之至高寶典,其中許多部分,就曾被運用在兵法之中。」

左慈笑道:「沒錯,易經所言,天地萬物皆有其循環,用於兵法就可以在無形之略當中找到固定的真理,所以以道入兵,是我之兵法特性之一。」

宋揚說道:「身為統帥如能查出對方在用兵之中的循環者,就可以利用此點,作為克敵致勝之關鍵。」左慈應道:「沒錯,正是如此。」

宋揚又問道:「以天地循環作為用兵之道,確實令人驚奇,那水呢?又是怎麼樣解釋?」

左慈說道:「水有三態,液態之水,堅硬之冰,迷惑之霧,液態之水象徵攻勢連綿不斷,堅硬之冰象徵守的堅定不移,迷惑之霧象徵種種惑敵手段,這就是我的兵法的另一特點。」

「嗯?以水之自然形態作為兵法之本,好奇特的理論基礎,請道教一一教我。」宋揚說道。

「好,不急,慢慢來,這兵法不是一天可以學成的,不知道我師弟的事情,太尉大人處理的怎麼樣?」

宋揚說道:「此時孫策不在,等他回來,就是于吉的死期。」

「好,我等太尉大人的捷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志之四分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三國志之四分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 道門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