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舊識重逢,戰術之變

第三百零八章 舊識重逢,戰術之變

一個失去雙腿的乞丐用手撐著身體,拖着那用舊皮革包着的殘腿,爬了過來,輕輕地、不停地拉吳金鎖的褲腳,象一個小孩子似的哭訴,「戰爭造成的殘廢。無兄弟姐妹,無父母雙親。戰爭造成的殘廢,不能工作,無兄弟……」

吳金鎖無聲地嘆了口氣,這種情形他見多了,從兜里掏出幾個銅板,沒有扔進乞丐的洋鐵罐,而是放進了他的手裏。

在乞丐的連聲道謝中,吳金鎖轉身離開。但一群不出聲卻眼巴巴望着的乞丐圍了過來,有女的,有老的,還有小孩。他們尾隨着,卻不敢伸手觸碰吳金鎖,彷彿是圍着一件聖物似的。

吳金鎖在他的兜里摸索,然後求救似的望向不遠處的寥文忠。寥文忠有些埋怨地翻了翻眼睛,慢慢地走過來,把十幾個銅板遞給了吳金鎖。吳金鎖苦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把銅板一個一個放進等待着的手中。

這時,一個戴着金絲邊眼鏡、留着濃厚鬍鬚的男人走了過來,沖着寥文忠打着招呼,「馮先生,您好。」

寥文忠上下打量著,似曾相識,但他一下子沒想起來在哪見過?吳金鎖有些警覺,戒備地向前邁了一下,並沒有直接擋着誰,卻處在兩人中間的側面。

來人淡淡地笑着,接着便說出了接頭暗號,「馮先生真是健忘,去年八月十五,咱們還在大陸飯店吃紅燒排骨呢!」

啊,啊,也不知道寥文忠真的認出來了,還是對上暗號的反應,他笑得暢快,一拍腦袋,「瞧我這記性,竟然忘了。許先生,真是對不起啊!」

許先生大度地笑着,伸手相讓,「走,走,相請不如偶遇,咱們可有大半年沒見了,找個地方好好聊聊。」

「不到半年嘛!」寥文忠一邊跟隨,一邊笑着說道:「家裏可好,聽說令妹已經學成歸國,真是可喜可賀。」

「巧得很,家妹就在外面。」胡先生回答著,引著寥文忠和吳金鎖出了廟,拐了個彎,便看到一間小咖啡廳,徑直走了過去。

進了咖啡廳,胡先生繼續引着他們,走向一個座位,嘴裏還招呼著,「小萍,看看哥哥遇到誰了?」

「誰呀?」隨着一聲懶懶的回應,一個女人從座位上站起。

吳金鎖驀然怔愣住了,心跳驟然加速,猛烈撞擊着他的胸膛。他做夢也想不到,竟會在上海遇見她,時常出現在他腦海和記憶中的女人——許可蘋。

……………

田野里到處都是春的氣息。大地似乎重新蘇醒復活過來,陳舊了的草木又野性茁壯地抽出了嫩芽,在風吹雨澆和陽光的撫照下,生長起來。

經過近兩個月山地急訓的獨立旅分批開出了山區,以團為單位,向豫西開拔,掀開了豫北戰役的帷幕。

掀開帷幕並不意味着大戰的開始,因為楊天風和參謀部進行了多次的詳細研究,確定的作戰計劃不是急攻進取,而是滲透、消耗,逐步削弱敵人,最後再視情況進行大兵團決戰。

潮潤的微風吹來,野花青草的氣息,直向人心裏鑽。讓人情不自禁地把嘴張大,深深地向里呼吸,象痛飲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陸鵬騎在馬上,和參謀長高榮立并行,邊走邊交流着對作戰計劃的領會和意見。

「除了老郭的二十五師,咱們算是第二個出外獨立作戰的部隊啦,可得打出個樣子來,才對得起楊老大的期望和看重啊!」陸鵬用馬鞭子輕輕抽打着靴子,頗有感慨地說道:「就是這個作戰計劃比較耗時,怕是打得不過癮啊!」

「耗時不是問題,穩妥才重要。」高榮立指了指整齊前進的隊列,說道:「這些可都是訓練出來的精銳,傷亡大了,對不起楊老大,也對不起這些官兵。」

陸鵬沉默了,半晌輕輕點了點頭,說道:「是啊,這些兵差不多都臉熟了,很多都能叫出名字。戰損一個,我都心疼。」停頓了一下,他又自豪地挺直了腰板,「憑着這精銳之士,還有訓練和裝備,咱們在羊腸坂一定能取勝,讓鬼子知道咱們山地旅的厲害。」

「楊老大隻是隨口一說,你就把名字給改了。」高榮立笑道:「不過,這山地旅比獨立旅倒是好聽多了。」

「就叫山地旅。」陸鵬固執地說道:「再有別的山地部隊,咱們也是山地第一旅。」

羊腸坂是古坂道名,因其在山間崎嶇纏繞、曲曲彎彎、形似羊腸,故名。羊腸坂南起河南焦作沁陽市常平村,北抵山西晉城市澤州縣碗城村,全長約四公里。這裏是太行陘的最險要路段,轄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九三九年,豫西戰役之中,八路軍一部與國民黨第四十軍通力合作,據險堅守二十多天,給日軍以重創,有力地策應了豫西戰役的最終勝利。

滲透進焦作周邊,圍繞着羊腸坂展開戰鬥,不僅能阻遏豫北日軍與侵晉日軍的聯結,還能吸引新鄉之敵,使其陷入持續的消耗,為最後發動豫北戰役奠定良好基礎。

豫北戰役是以新鄉的三十五師團為主要對手,但首先卻是在焦作展開,有些聲東擊西的意味,可也抓住了日軍的弱點。第三十五師團防守的區域不小,兵力呈分散配置,這也就造成了消耗或個個擊破的戰機。

未擊敵,先弱敵。一個師團看似強大,但想方設法進行消耗、削弱,也就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焦作有煤礦,也算是日軍重點防衛的地區,咱們要站穩腳跟,是避實擊虛,以求長遠;還是先來個開門紅,打開局面?」陸鵬本來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只是被高榮立說到減少傷亡的事情,又有些猶豫不決。

「先打開局面為好。」高榮立沉吟著說道:「老大雖給了咱們相對靈活的發揮戰術的空間,但從他的話里話外分析,他還是希望咱們能儘快立穩腳跟的。周遵時所部的一個團比咱們訓練得晚,再有一個月也該結束了。第三集團軍不也抽調部隊在進行山地戰訓練嗎,都能作為咱們的後援。」

「咱們雖然是先頭部隊,但其實是援助孫桐萱,他要打通與太行山根據地的聯絡,肯定賣力。」陸鵬思索著說道:「向他借一個師,咱們就有機會重創焦作之敵,從而躍進羊腸坂。」

「借兵還是由老大向孫桐萱提出為好。」高榮立比較細心,說道:「咱們先到豫西,偵察清楚敵情,再通過老大調動友軍配合作戰。」

「還是你想得周到。」陸鵬連連點頭,說道:「老大也提醒過,我倒給忘了。」

高榮立笑了笑,說道:「走吧,咱們到前邊看一看,要過縣城了。」

陸鵬應了一聲,一夾馬肚子,加快了速度。

……………

把會戰分成若干戰役來打,把戰役分成多次戰鬥來進行,把戰鬥轉變成小規模或零星的消耗。

楊天風在軍事會議上定下了新七軍作戰的基調,並且重新調整了布署,在力保根據地的目標下,對日偽軍進行持續不斷的打擊,使敵人不斷地流血、衰弱。

同時,為了彌補因為豫北戰役而將不斷抽調兵力的空缺,楊天風請示軍委會並戰區司令部,命令高樹勛的新八軍由濮陽柳下屯南下,歸入魯豫皖游擊指揮部轄制指揮。

作為國府派遣的敵後抗戰隊伍,高樹勛所部應受石友三的節制,但石友三遭到八路軍重創,且與高樹勛的矛盾很深。楊天風請調高樹勛所部,冀察戰區司令龐炳勛不反對,軍委會也為其開了綠燈,其中自然更有蔣委員長的原因。

只要高樹勛所部不過黃河,轉隸戰區不過是小事。這當然是軍委會和蔣委員長的想法,對楊天風來說,則增強了實力,更有資本採取針鋒相對的戰法,以破壞日軍的以圍代攻、蠶食推進。

而隨着根據地的綜合實力的提高,以及國府、戰區拔付物資的增多,楊天風開始採取新的戰法來擴大光復區。

其實,這種戰法說新也不新,在開封和宿城都用過。只不過當時是出於保護百姓,不使其遭到鬼子的報復屠殺。

但其後的結果,卻讓楊天風意識到了遷移百姓對於削弱日軍有着相當大的作用,也對日軍「以戰養戰」的戰略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所謂的「以戰養戰」,就是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以前,楊天風並沒有把其中的人力當成重要因素,他理解的能為日軍利用的人力不外乎是偽軍和強迫的勞工。

而從其後光復開封,以及宿城之敵一直處於較弱的程度,讓楊天風認識到,淪陷區的百姓,也是日本鬼子「以戰養戰」的一個源泉。沒有了百姓可以壓榨、奴役,鬼子談何統治,建立的據點又如何穩固?

攻克沛縣造成的傷亡令楊天風心痛不已,決定盡量避免攻堅。這樣的考慮,楊天風和參謀部共同商議,又與政務部門溝通,開始對敵人實行圍困擠壓戰術。

這種圍困擠壓戰術曾被八路軍使用過,最出名的便是沁源圍困戰。在這場歷時兩年半的圍困戰中,沁源抗日軍民開展了空室清野大行動,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毀、糧食運走,隱匿到深山老林與敵周旋,使日軍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

敵人佔領沁源縣城后,見不到人,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一切供應全靠外運。一部分正規部隊和游擊隊又密切配合,到處截擊、襲擊敵人的運輸隊,而民兵等地方武裝則在城關和各個道口埋設地雷一萬五千多顆,使敵人搶糧撲人的行動每每無功而返。最後在付出慘重代價后,敵人無可奈何地退出了空城沁源。

儘管有成功的例子,楊天風卻沒有照搬照抄,而是基於新七軍及所屬游擊隊的裝備和戰力,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進。

中、小據點自然是用不着圍困擠壓,游擊隊不光有攻堅武器,更有主力軍的大力配合。拔據點或圍點打援,都已經是成熟的戰法,敵人也是屢遭打擊。

楊天風要圍困的可是縣城,首批目標便是荷澤地區靠近根據地的曹縣和成武縣。先由第二十五師、二十七師從金鄉、單縣、商丘構成一個半環形進攻態勢,拔除據點,慢慢推進,進行威壓;再逐步將縣城周邊村屯的百姓遷出,同時派出多支游擊隊封鎖縣城通向外面的公路,甚至派出主力縱深穿插,對出動的大股敵人進行打擊。

荷澤地區的日偽軍已經增加到一萬五千餘人,但要防守的地方也很大,包括菏澤、定陶、曹縣、成武、單縣、巨野、鄆城。這就使其兵力攤薄,地盤雖大,卻並不穩固。而對上新七軍這樣的對手,敵人對於分兵是相當擔心,且不敢以規模太小的兵力輕易出動。

據點連續被拔除,敵人只能進行收縮,以確保縣城為目標。但縣城周邊的村屯成了無人區,公路運輸又頻繁遭到襲擊、伏擊,一個中隊的兵力都不敢輕易出城作戰,陷入兩難的境地就不可避免了。

要知道,新七軍所屬的游擊隊在裝備上並不弱於主力部隊,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加強。比如頻繁使用的電引爆地雷,控制距離遠,炸得准,炸得狠;配備的連射武器在近距離伏擊和襲擊中,殺傷力驚人;狙擊手一槍斃命,防不勝防……

荷澤日軍的指揮官永山大佐對此頗為煩惱,曹縣、成武的情況愈來愈差,不到一個月時間,戰損已經超過千人,交通卻還是時斷時續。兩縣身後的定陶縣,抗日武裝的活動也日趨頻繁,作為兩縣的後盾,以及聯結荷澤的中間站,定陶縣的位置可謂是非常重要。

所以,永山經過權衡,決定趁對手剛剛滲透進定陶,實力不強、立足未穩之時,先行發動掃蕩、進攻。能捕捉到對手更好,捕捉不到便將定陶縣其他抗日武裝予以消滅,穩固定陶后再向曹縣和成武增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驚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戰驚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八章 舊識重逢,戰術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