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聯、燈謎的資料大全

關於對聯、燈謎的資料大全

如何寫對聯

一、什麼是對聯

對聯俗稱對子,它是我國漢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漢語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我們一般把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語對偶,音韻平仄對稱,內容上相互關聯呼應,形式上彼此排比對稱的兩句話組成的文體,稱為對聯,我們把上句叫上聯,把下句叫下聯,上下合稱一副對聯。由於它的形式獨特,語言鮮明,音韻和諧,內容風趣,意義深遠,用途廣泛,上下關聯,一氣呵成,具有詩的神韻,再加上優美的書法,顯著的張貼,從而成為藝術中的藝術。自產生到現在,雅俗共賞,貧富咸宜,歷來為我國各族人民群眾和國際友人所喜聞樂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不論民族、年齡、貴賤都喜歡玩賞和運用,成為節慶大事、遊行集會、婚禮喪祭、居室補壁、裝點亭台、抒發激情、寄託理想、傳播文化、狀物抒志、傳神壯威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在藝苑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和藝術的魅力。

二、對聯的起源關於對聯的起源,說法很多,實際以講究對稱和諧為美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是對聯產生和發展的文化根源,在一些古文獻中,對句的運用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如《尚書洪範》中就有「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有作好,尊主之道」等語,《周易》中也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詞句。但還不能稱之為對聯,而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登上大雅之堂,則是後來的事。一種說法是,對聯由題桃符演變而來,宋代詩人王石石就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桃符就是對聯的別稱了。起初,人們為了辟邪在桃符上刻的是神荼、鬱壘兩個神名,後來為了方便就寫成對聯了。據《蜀禱杌》載后蜀主孟昶於歸宋前之歲除日,題桃符於寢門雲「新年納佘床,嘉節號長春」,這是見於史冊的最早的一副對聯,一般把它稱為對聯的起源。後來對聯的運用日益廣泛,逐漸出現了迎春用的春聯,婚慶用的喜聯,賀壽用的賀聯,哀輓用的輓聯以及亭台樓閣、風景名勝楹聯柱上懸掛的楹聯,書齋廳堂懸掛的廳堂聯。不論懸掛和張貼都形成了一定的格式,從藝術到形式上也日益成熟了。對聯是由對偶句發展而成,說準確些,它是在詩、賦、駢文的創作實踐中對偶藝術臻於成熟后的產物。人們自覺地和廣泛地運用對偶藝術到詩文創作中,是始於西漢的司馬相如等賦家。後來又出現了駢體文,駢文和詩歌中出現了大量書對精工的作品。至此,對聯產生的條件完全具備,即從駢文的母體中分娩而出,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對聯。

三.如何寫對聯

對仗是對聯的基本特徵,沒有對仗就沒有對聯。對聯創作必須在對仗上下功夫。律詩對仗限於兩句之間,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允許重複。駢文對仗擴大到前兩句和后兩句之間,允許同位虛字相重。對聯對仗的嚴格要求不亞於律詩,而且將長聯同邊自對的形式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1.同類詞相對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是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非常工整。同類詞相對是對仗的基本原則。該聯「真」,「假」,「有」,「無」,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學名詞。「作」,「為」是詞意相近動詞。「時」和「處」在語法上是副詞,在字面上「時」又可理解為「時間」,「處」又可理解為「空間」。「亦」,「還」在字面上是詞意相近的副詞,在語法上可視為省略了動詞「是」。但必須了解其中還有句內自對自重,「真」對「假」,「有」對「無」是反對,而且都重用一次,這才是此聯的精華所在。

在談到對仗時,人們常常作語法分析,以便說明「詞性相同」或語法結構」相同。但是過分強調語法分析,有時也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王力在談詩詞格律說,「語法結構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為對仗,這是正格。但是我們同時應該注意到:詩詞的對仗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對,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詩詞格律》第127頁)這對於楹聯的對仗也是正確的。楹聯是觀賞性很強的藝術,所以有時只要求字面相對,即同類詞相對,特別要求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有些同類詞可供選擇的範圍較小,如數字,人名,地名,書名,動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輕易超出範圍。特別要指出,只要自對工整,互對不必要求詞性相同。

2.忌合掌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此聯為舊時商店通用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財」的氣氛相協調,很受商界歡迎。但深一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達三江「是一個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聯一共才14字,其中6個字只能當3個字用,豈不可惜。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說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報家音「對」傳吉語「,」發祥光」對「騰瑞氣「雖可強調喜慶或強盛氣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黃星岩隨園偶成云:山如屏立當窗見/路似蛇旋隔竹看。厲樊榭詠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陰襯/路轉多從隔竹看。二人不謀而合。然黃不如厲者,以如字與似字犯重。竹垞為放翁摘出百餘句,後人常以為戒。「(《隨園詩話》卷五,二二)這段話說明在詩中對仗要避免同義詞相對,用」似「對」如「,雖字形字音不同,但字義相同,亦不可取。這似乎有點苛求,連大詩人也難免的事,我輩怎能不犯?但應該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從避免同義詞相對做起。

3.反對為優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這是梁章鉅因編輯《滄浪亭志》而獲得的集句聯,上聯繫歐陽修句,下聯繫蘇舜欽句,皆滄浪亭本事。此聯用了反義詞「有」對「無」,「皆有情」對「本無價」,含義是,清風明月到處都有,但對俗人來說,有錢也買不到;近水遙山本為無情之物,但在詩人眼裏,都成了有情之物,對比強烈。說「近水遙山」對「清風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對工整,即「遙山」對「近水」,「明月」對「清風」十分工整,而且「近水」與「遙山」是反對,更有情趣。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又說「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並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文心雕龍》卷七麗辭第三十五)。「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說:雖義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歸。這是對仗的精義。春聯「十年宦比梅花冷/一夜春隨爆竹來」(《名聯談趣》289條),上聯的冷淡,反襯出下聯的熱鬧,也是「反對為優」的好例子。

4.句中自對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這是西湖花神廟舊聯(《楹聯叢話》卷六),由四言六言兩句合成。紅對翠,燕對鶯,雨對風,朝對暮,都是句中疊字自對,而且全聯用疊字。由此可見,只要句中自對都是工對,全聯一定是工對。

5.同邊自對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后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

這是阮元題杭州府貢院聯,由三個四言句加一領字(正/看)組成。貢院是考舉人的場所。上聯講考試的季節很美,考試時文思潮湧,下筆千言,個個都有中舉的希望。「桂」和「槐」隱含「折桂」和「槐廳」之意,即讀書,應試,做官。下聯講考試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績如何,應該放鬆一下,去西湖賞月,錢塘觀潮。用詩一般的語言給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實在高明。此聯「桂子香時,槐花黃后」和「西湖月滿,東浙潮來」分別都是同邊自對,有極大的藝術魅力。

6.相重相對

名滿天下不曾出戶一步

言滿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聯掛在清代錢湘靈室中,為三峰釋碩揆所書。梁章鉅稱:「《柳南隨筆》載:錢湘靈陸燦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適當石梅之下,松陰嵐翠,如眉臨目。先生兀坐其中,擁書萬卷,咿唔不輟。過其門者往往駐足覘伺,流連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聯」如上(《楹聯叢話》卷一)。錢陸燦,常熟人,字湘靈,號圓沙,順治舉人。好藏書,教授常州、金陵間,從游甚眾。康熙中徐乾學等為耆年會,陸燦年八十四,齒尊名高,會中人皆兄事之。有《調運齋集》。此聯應作於清初,從語氣看,不像自撰。十言聯中重了七字,亦少見。說明順治康熙年間的楹聯仍允許同位相重,現在不會有人再做這種楹聯了。對聯的基本規律是「重」與「對」,由「相重相對」發展為「自重自對」。

7.自重自對

佛言不可說不可說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這是明荊州太守袁籜庵(於令)罷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時所寫的門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有「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論語?衛靈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聯用語,出自經典,但已經改寫,故不是集句。妙在莊重中有調侃,不言中有牢騷。上下聯各有三字重複一次,可以加強語氣。自重自對遠比相重相對高明,自然成為楹聯的發展方向。

對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之一是:對聯表面上無題,實際上有題。對聯是張貼、懸掛、書寫、銘刻在實體上的,成為室內環境或名勝古迹的組成部分,因此題目不言而喻。《紅樓夢》第五回講,寶玉倦怠,欲睡中覺。當下秦可卿引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看見有一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裏了。後來大家來至秦氏卧房。剛至房中,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寶玉此時便覺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這兩副對聯烘托出兩種室內環境,兩種個人風格。

對聯文意必須切題,也就是說要切人、切物、切時、切景。梁章鉅在評論對聯時,常常用把切題作為優劣標準之一。

例1.非孫夫人不可

思親淚落吳江冷

望帝魂歸蜀道難

這是徐文長題孫夫人祠聯(《楹聯叢話》卷六)。據陳壽《三國志》稱:「先主(劉備)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曹操)戰於赤壁,大破之。。。。。。琦(劉表長子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可見孫權將其妹嫁給劉備是鞏固孫劉聯盟的需要。此聯充分揭示出孫夫人感情上兩難的處境。字面上沒有孫夫人三個字,但字字都表達了孫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

例2隻有武則天合適

六宮粉黛無顏色

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是武后廟集句聯(《楹聯叢話》卷十二)。上聯用白居易《長恨歌》中「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指武則天開始像楊貴妃一樣得寵。下聯用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中「九天閶閭開宮殿,萬國衣冠拜面旒」,指武則天後來當了女皇。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還算不了皇帝。所以,這副對聯在中國歷史上只有送給武則天最合適。

例3虎丘花神廟不同於西湖花神廟

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

二十四番風信,吹香七里山塘

這是蘇州虎丘花神廟聯。虎丘山在蘇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蘇州西十里楓橋。一百八記鐘聲來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農。故云吹香七里山塘。梁章鉅評曰:「卻移作西湖之花神廟聯不得」。

例4既寫花神又寫月老

廿四風吹開紅萼,悟蜂媒蝶使,總是因緣,香國無邊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繩,願濃李夭桃,都成眷屬,情天不老月常圓

這是魏滋伯題西湖花神月老祠聯。上聯寫花神,下聯寫月老。梁章鉅評曰:「麗語柔詞,與題相稱」(《楹聯三話》卷上)。

例5彈冠相慶,還是不寒而慄

相逢儘是彈冠客

此去應無搔首人

清朝董邦達在北京理髮店中寫了這副對聯,某親王大為讚賞,從此他的書畫聞名京師(《楹聯續話》卷四)。這副對聯好在既隱喻理髮,又隱喻當官。梁沈約《郊居賦》有「或辭祿而反耕,或彈冠而來仕」。彈冠客就是當官者。宋陸遊《秋晚登城北門》有「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搔首是無可奈何之狀。理了發,當官有望,萬事如意,彈冠相慶。同樣是一副理髮店對聯,卻使當官者不寒而慄:

又:磨厲以須問天下頭顱有幾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聯相傳為石達開所作,這家理髮店在廣西貴縣,是太平軍起義前的聯絡站。石達開寫這副對聯目的就是要引起豪傑之士的注意(《古今聯話》第32頁)。

上面分三個層次談楹聯作法。平仄是結構層、對仗是文字層,文意是思想層。其實三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在分析的時候,先講平仄,再講對仗,最後講文意。撰聯時剛好相反,首先要立意,跟據內容確定形式,選擇相應的最佳結構,然後按照調平仄擬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慮對句。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對仗可反覆調整,甚至可以推倒重來,重新選擇最佳結構,直到滿意為止。在征聯情況下,除出句已確定不可更改外,其他也一樣。

四、對聯欣賞

對聯欣賞一、

宋代文豪蘇東坡與黃庭堅常在一起飲酒吟詩,紋枰對弈。一次二人松下對弈,恰有子落在棋盤上,東坡心念一動,口佔一聯曰:「松下圍棋,松子偶隨棋子落」。山谷一抬頭,見對面湖畔有一漁夫在柳下垂釣,遂曰:「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垂」。

對聯欣賞二、

唐開元十六年,朝廷招試天下神童,年僅7歲的李泌應試。恰遇玄宗觀棋興濃,就命宰相張說以棋作聯:「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語畢,李泌即答對:「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材,靜若得志。」玄宗大喜。張說素有文名,李泌能有此對,確實不同凡響。

對聯欣賞三、

朱元璋嘗與軍師劉伯溫對弈,雅興所致,自佔一聯: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劉即對曰: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此事出自野史,未可盡信。民間亦有與此類似一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對聯欣賞四、

據傳降清的明大臣洪承疇在穀雨這天與人下棋,隨口出一上聯:「一局妙棋,今日幾乎忘穀雨。」同伴恨其失節辱義,續下聯曰:「兩朝領袖,他年何以別清明。」一語雙關,深藏諷意。

對聯欣賞五、

清代左宗棠率兵征西,有人借用棋子作半聯云:「大帥用兵,士卒效命,車轔轔,馬蕭蕭,氣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將入相。」時值八國聯軍入侵,西太後走熱河,向聯軍乞和,有人嵌入牌九名作下聯:「至尊在野,長短休論,文泄泄,武沐沐,議和迭迭,到後來,萬人失望,直落得搶天呼地。」以牌九名對象棋子不僅切對,而且融史實於聯,集民憤於句,構思巧妙,可謂天設地造。

對聯欣賞六、

南京莫愁湖勝棋樓聯也是著名的棋聯。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徐達到莫愁湖下棋,以此湖為賭注,朱輸棋后就把莫愁湖賜給了徐,並於明初在此建一樓,取名「勝棋樓」。樓前題聯:「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秋業;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

附:名聯賞析

1.風聲雨聲讀書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

(《楹聯叢話》卷六)南京燕子磯旁永濟寺有一聯(《楹聯叢話》卷六)云: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廣寺原有一聯(蘇文洋《古今聯話》第139頁)云:

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天擊鐘聲無聲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

以上兩聯與第一聯採用相同的藝術手段,均無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斷定誰是創新,誰是仿效;但可以說明,相同的藝術手段,可以表達絕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重九節塞上稱觴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此聯是彭元瑞和紀曉嵐合作的萬松嶺行宮新聯(《楹聯叢話》卷二)。上聯由彭元瑞出句,下聯由紀曉嵐應對。乾隆55年(1790年)重陽節前,乾隆從熱河木蘭圍場打獵回來,駐蹕於萬松嶺行宮。聯文是乾隆八十壽誕的頌詞,妙在切人(乾隆)、切地(萬松嶺)、切時(重陽節),而且採用了拆字(松-十八公)、疊字(處處,年年)和兩字顛倒自重自對(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於俗套,不是文字遊戲,雖是奉承之作,可謂對聯極品。

3.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車入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盡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聯為"聯聖"方地山所作春聯。方是袁世凱的門客,袁世凱二兒子袁寒雲的老師(《名聯趣談》284)。有一年春節他寫了這副春聯,說東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節不回家了。方把東家捧為孟嘗君,自比為蘇秦,既誇了東家,又誇了自己,確是大手筆的"傑作"。王君實先生在四十年代講授此聯時,用了另一版本,下聯是"金未盡衣未敝",可惜未知其來源。

此聯在結構上由兩個三言句式和一個七言句式構成,讀起來,節律感很強,用二元序列表示為:110,110,1100011/001,001,0011100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複一次,而且與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結構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複。這是我們上面沒有提到的最佳結構。此聯在用典上也非常講究,上聯用《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下聯用《蘇秦以連橫說秦》的故事,都出自《戰國策》。讀這副對聯等於重溫了兩篇名著。

4.東牆倒西牆倒

東牆倒西牆倒窺見室家之好

前巷深後巷深不聞車馬之音

朱熹贈漳州某士子聯(《楹聯叢話》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學家,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總是道貌岸然。此聯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繪了一個讀書人,居住條件雖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雖然沒有人去拜訪他,倒可以安心讀書。上聯寫得有點誇張,但對比強烈。這是最早的用韻聯,

有客醉無客睡福簡簡吁可愧

長歌粗短歌疏詩平平聊自娛

梁章鉅也寫過一副用韻聯如上(《楹聯叢話》卷十二)。此聯掛在"藤花吟館",記錄了他在58歲引疾歸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評價,對聯用韻,並非必要,但用了韻,讀起來更入調。十年後他又將此聯作了修改:

客來醉客去睡老無所事吁可愧

論學粗論政疏詩不成家聊自娛

此聯掛在浦城的"草堂",時年68歲(《楹聯續話》卷二)。將兩聯比較,可以了解梁章鉅在詩藝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識舊相識**有約期方值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

這邊游那邊游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後頭幾度茶樓酒樓盡勾留

此聯是何淡如(1820-?)為佛山"春色賽會"寫的對聯(《名聯談趣》54條)。寫出了民間歡樂的元宵節情景:燈月交輝,遊人如織,多麼美好的春夜!

用韻后加強了歡快浪漫的氣氛。

5.酒狂稱聖草

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

酒狂稱聖草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

這是梁章鉅為江蘇常熟草聖祠寫的對聯(《楹聯續話》卷一)。唐張旭曾為常熟縣尉,善草書,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世稱"草聖"。此聯將張旭的書酒風格寫活了。如見其人,如觀其字。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卧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流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這是清代詩人顧復初為成都杜甫草堂寫的對聯(《古今聯話》第148頁)。杜甫是"詩聖",風格與"草聖"不同,而且草堂不是祠廟。此聯從時代着眼,

上聯以感嘆口氣說,幾千年來能有幾個杜甫這樣的詩人。下聯說,即使像這樣的詩人在當時也並不得意,但他的精神財富是流傳下來了。

6.萍水因緣成一夢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因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這是小鳳仙挽蔡鍔聯(《古今聯話》第202頁)。此聯情詞並茂,款款道來,兒女情長而不減英雄本色。論者以為非小鳳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筆尚待考證。燕支即燕脂,與鵬翼相對。因緣比姻緣意義更廣。

名既大謗亦隨焉學術之爭猶有待千秋定論

健則行倦則睡耳哲人屨萎究難消一代沉哀

這是梁寒操挽胡適聯(《名聯談趣》390條)。上聯說,胡適是大名人,也是最有爭議之人,但在學術問題上不必"蓋棺定論"。下聯認為生死是自然規律,浮生若夢,人人都有一死,但對他的去世難免使一代人感到悲哀。此聯持論公允,語氣老成,不頌而自揚,不悲而更哀。是耐人尋味的輓聯精品。

哥了了無言潦草文章拚命酒

子歸歸不得落花風雨葬魂詩

這是太倉吳養涵先生挽胡粹士聯。錢鍾書先生在《槐聚詩存》中有一詩題為《鄉人某屬題哭兒記,兒從軍沒緬甸,其家未得耗,叩諸乩,神降書盤曰,歸去來兮,胡不歸》。"鄉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倉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學,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任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抗戰期間愛子敬侃殉職緬甸,因作《哭兒記》以文志痛,借酒澆愁。吳曾任太倉圖書館館長,系知名學者,與胡知交。上聯說"老兄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兒記》和拚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聯說"令郎想回也回不來了,只有讓春天的落花在風雨中把您的詩魂埋葬。"此聯巧妙地用"哥了"諧音愛發鳴聲的"知了"與無言形成強烈對比,用"子歸"諧音思鄉以至啼血的杜鵑鳥"子規",而且用了疊字,如聞嗚咽之聲。對仗工麗,含義深切,悲痛之情用藝術手段表達得淋漓盡致,堪稱輓聯精品。此聯由書法家胡繩祁先生憑五十年前記憶提供,難能可貴,否則將淹沒無聞矣。

7.銜遠山吞長江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這是伊秉綬所作揚州平山堂集句聯。上聯集范仲淹《岳陽樓記》和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句,下聯集王禹偁《黃岡竹樓記》中句,天然渾成(《古今聯話》第128頁)。讀一副好的名勝集句聯,不僅臥遊勝地,而且重溫名著,一舉兩得,其樂無窮。

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

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

這是郭沫若題麗江得月樓聯(王存信王仁清《中國名勝古迹對聯選注》第471頁)。此聯寫得月樓的山水環境,令人神往。聯家需要有詩人的想像力才能化優美為神奇。

8.滄海日赤城霞

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潮匡廬瀑布合宇宙奇觀

繪我齋壁

青蓮詩摩詰畫右軍書左氏傳南華經馬遷史薛濤箋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吾山莊

這是明李東陽題書齋聯(《名聯談趣》589條)。此聯與眾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簡練的文字,網羅宇宙奇觀,古今絕藝,繪我齋壁,置吾山莊。這確是聯壇奇觀,聯家絕藝。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岳陽樓聯蘇164

這是清何紹基題岳陽樓聯(《名勝鑒賞詞典》第109頁)。杜少陵五言絕唱是指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范希文兩字關情是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王勃《滕王閣序》"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即呂洞賓,曾三過岳陽樓。上聯寫岳陽樓人文,下聯寫洞庭湖水勢。悠悠歷史,浩浩江水,不勝感慨。

9.過到六旬猶少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

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祗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

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以多

這是清鄭板橋六十自壽聯(《楹聯叢話》卷十二)。此聯雖系述懷言志,卻寫得生動活潑,其中有養生之道,經驗之談,顯示了鄭板橋的個人風格。

10.五百里滇池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世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雲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睡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祗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是孫髯題昆明大觀樓長聯(《楹聯叢話》卷七)。此聯已傳誦海內,成為不朽之作。其結構特點是反覆運用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以三組同邊自對為中心,在不同位置上添加不同數量的領襯字,聯文顧盼多姿,聲調連綿一氣

中國目前最早的對聯

我們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其淵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對聯這門既高雅又通俗的學問來說,也是這樣。古代的聖賢豪傑,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愛為之。今天喜愛的人也為數特多。每逢過年、結婚、祝壽、喪葬等紅白喜事,人們都喜歡寫對聯、貼對聯。許多名山勝地風景區的樓、台、亭、閣,更少不了對聯。正因為有人喜愛對聯,所以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對聯作品,一經收集、整理、編輯、出版,就會成為洋洋大觀,鴻篇巨製。湖北省楹聯學會以陳東成、聞楚卿為首的一班人,歷盡十年,飽嘗甘苦而編纂的《中國對聯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頗具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實用價值的聯書。

過去楹聯界都說中國最早的對聯,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現在的楹聯史就不能這麼說了。

其一,從現在起,這種說法已被《中國對聯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對聯的事實突破了。《黃梅分卷》、《咸寧分卷》、《黃岡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時間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裏的《江夏王(李)道宗題寺門》聯:

深山窈窕,水流花發泄天機,未許野人問渡;

遠樹蒼涼,雲起鶴翔含妙理,惟偕騷客搜奇。

為了讓眾多的聯友了解情況,弄清事實真相,筆者先後三顧湖北省圖書館,見到了這一珍貴對聯的廬山真面目。該聯在省圖書館特藏部是這樣被珍藏的:「類號」:史地593;「書名」:《靈泉志》,共3冊;「備註」:抄件。請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歷史辭書載: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淵的侄兒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后,與李靖等攻東突厥,俘頡利可汗,有戰功,先擢升刑部尚書,繼遷任禮部尚書,后封為「江夏王」,並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後於高宗永徽年間,為長孫無忌所誣,流放象州(今廣西象州東北),途中病死。

其三,據甘方武考證:「所有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縣誌》都有較詳細記載。李道宗並在靈泉山建有『紫萼園』,『隱居數年』。現今『昭園』東側尚有其墓。」筆者為此兩次前往當今楚天名勝龍泉山。在風景區管理處段先龍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春聯常識淺說

贈送春聯,是一雅壇.快己悅人,當興盛也.而其要領當握,偶冒昧一吐略知,實為摯情於壇,望指教.

貼春聯是春節的主要風俗之一。它可以給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是我國老百姓十分喜愛的春節活動之一,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文學色彩的娛樂活動。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於桃符板上書寫聯語,其後改書於紙,演變成為後來的春聯

春聯是對聯中的一種,平時貼於門上叫門聯,貼於柱子上叫楹聯,貼於室內的叫堂聯,以及名勝古迹、神廟奇觀、高山石壁等隨處可見的殿堂聯、山水聯、亭台聯等。

對聯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聯律,「詞性相當字相等,博採眾長求新穎,對聯末字仄對平。平仄協調兩分明」。詞性相當又稱詞性相對,是指上下聯相同位置上的詞,其詞性要相同;求新穎是說對聯要緊扣時代脈搏,體現時代氣息,尤其是春聯,切忌老生常讀,陳詞濫調;至於對聯平仄則是從音調上加以區分的,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古入聲字亦屬仄聲。平仄協調有兩點:一是上下聯對應的字詞,一般要求逐字、逐詞相對。即平對仄,仄對平,但此要求並非絕對,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二是上聯末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末字必須是平聲,這一點卻不能通融。

結合範例來說.對聯的要求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對聯的要求如下:上下聯字數要相等;上下聯片語要相同。上下聯詞性要相同。上聯的詞性和下聯的詞性,按照詞的先後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對。上下聯句法要一致。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如:

雲帶鐘聲穿樹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過江來

仄平仄仄仄平平

兩字一頓叫「雙音步」,一字一頓叫「單音步」。雙音步平仄以第二字為主,第一字可不嚴格要求.如: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仄-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仄-平-仄平

上下聯內容要相關.如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在東林書院大門上寫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上聯寫景,下聯言志,上下聯內容緊密相關,使人透過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勵之心。

話說回來,論壇之樂在於開心.娛樂之作,為博一快,自是無須拘泥了.

對聯規則;基本篇

名對名,動對動,

實對實來虛對虛,

數字上下兩相望,

詞類相當結構同。

上下兩句字數等,

之間莫有蟲子(重字)現。

對聯規則;平仄篇

一聲二聲我說平,(指漢語拼音中的一聲和二聲,如煙YAN1,言YAN2)

三聲四聲他言仄。(指漢語拼音中的三聲和四聲,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聯他以平來結。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聯或下聯中,最後的三個字)

對聯忌諱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論,(一三五,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奇數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偶數的字)

一三五,

天下漢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說平來我說仄,

他說仄來我說平。

細敲平仄費心機,

朗朗上口成好聯。

對聯規則;機關篇

偏旁部首設陷阱,(落英上聯:木櫝竹簡絹絲紙,青絲華髮寫青史)

同音同字當機關。(落英下聯:夜闌珊,意闌珊,倚欄望月沐山嵐)

巧拆漢字埋地雷,(綵衣上聯:水干無有汗,遇日則更旱)

玻璃人名做炸彈。(華鵬下聯:王義夫又登金台)

燈謎基礎知識

如何猜燈謎

猜燈謎儘管人人喜愛,但不一定人人會猜,更不能輕而易舉猜中謎底。猜燈謎要駕輕就熟,一矢中的,就得要掌握燈謎的基本知識和破謎的巧妙技能。除此以外,還須通過不斷的猜謎實踐,廣閱博記,擴大視野,豐富知識,取得經驗,逐步摸索謎面通向謎底的必由之路,由簡入繁,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進入燈謎藝術的美麗宮殿。

一條完整的謎,必須具備「謎面」、「謎目」、「謎底」三個主要部分。有少數燈謎,同時還附有「謎格」、「加註」;有些燈謎只有謎面,不標謎目或只標謎目不設謎面等等,這些特殊的燈謎,要用特殊的方法去猜。下面把燈謎基本的組成部份作一解析。

謎面謎面是燈謎的面目、顏容,它包含着燈謎藝術的全部內容、涵義,猶如文章的題目,征對的上聯,象棋的佈局,「迷宮」的圖案一樣,叫你要開動腦筋,用最快的速度,作出準確的答案。

謎目在謎面和謎底中間往往用一個括弧,標明「打×××一」或「猜××二」,這就稱之為「謎目」。謎目是謎底的屬性和歸類,是謎面和謎底的媒介及紐帶。它好比解題的提示和遊覽的導圖,給人以啟迪、誘導,幫助尋找通向謎底的捷徑。因此,謎目宜細不宜粗,宜狹不宜寬,宜明不宜暗,宜通俗不宜晦澀。

謎底謎底也是根據謎面、謎目從兩個已知條件下求出的「未知數」,這就是一條完整猜謎的全過程。謎底就是題目的答案,猜中了才是正確的答案,猜不中除一謎幾底外,說明答非所問,還須在「準確」兩字上下功夫。

謎體的淺釋燈謎有各種體裁,稱之為「謎體」。謎體是指燈謎內涵組合的類型和結構,俗稱「法門」或「謎法」。謎體是從燈謎製作實踐中產生,通過實踐再歸納起來的,運用它可以概括地找出燈謎中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以便於人們理解、分析、推敲和運用。每則燈謎必有一定的謎體即技巧的範圍。這種燈謎不同於「謎格」、「謎目」註明在謎條上,全靠猜者去摸索。所以,在學習、了解、分析燈謎時,首先應剖析謎體,只有掌握了它,熟悉了它,才能懂得各種類型的燈謎技巧和猜制方法。

離合體及其表現方法

燈謎的離合體又稱「增損體」、「拆字體」。它是通過利用漢字的筆劃、結構進行增補、減損、分離、合拼、轉動、變字等方法組合而成謎底。它有時像做數學題,先減后加,先加后減;有時似巧玩「益智圖」,七拼八湊,變化萬千;有時如畫家調色,七色混和,五彩繽紛;有時若化學配方,酸鹼中和,性能穩定;有時「雪中送炭」,有時「錦上添花」。離合體的主要手法是「字」,字謎為「萬謎之源」,因此善於運用離合體方法制謎的人,往往謎路寬廣、風格獨特。舊謎中有一則絕妙佳作:明月半露雲腳下,殘花並落馬蹄前(猜字)謎底:熊。謎面詩意自然,平仄合韻,對仗工穩,謎底拆字清晰,前後呼應,無一閑字可剔,實是不可多得之佳作。離合體,制謎和猜謎方法千變萬化,俗稱「謎法」,如果大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二十種方法。

1.增補法就是把漢字的筆劃或結構,通過謎面文字的增補,另外拼成謎底。如「摻進兩粒丸,製成兩顆丹」猜「冊」字,把「冊」字加進兩點(、比作「丸」),即成兩個「丹」字;又如「各有風格」猜「楓」字;「是有提高」打「搞」字。前者「楓」添「各」字成風格兩字;後者「搞」加「是」成「提高」兩字。拼字清晰、合乎情理。

2.減損法就是把漢字的筆劃或結構,通過謎面文義的減損,另外組合謎底。如「一落千丈」猜「仗」字,「千丈」兩字並列落去了「一」,就成了「仗」字;又如「講話要短一些,再短一些」猜「訾」字,兩句並起來即「些」字減去「二」字成了「此」,講話則扣「言」,「言」和「此」即拼成「訾」。

3.離合法就是把漢字的筆劃或結構加以分離或增添,另成謎底。如「劈岩移山,築田植柳』:猜水果名「石榴」為先離后合。又如「掌握氣溫、節約用水」猜「氳」字為先合后離。再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繫」猜「省」字,「自」和「小」拼在一起是「省」,「目」前「少」字相聯也是「省」,兩次離合,兩種拆法,貴在謎面兩句意義關聯,殊不多得;還有一則謎:「六一下加四,除八進一十」猜「章」字,先以「六一」合成「立」,下面加四而去其中間的「八」為「口」,最後再進「一」與「十」字才拼成謎底,此謎為多次離合,謎法較為特殊。

4.參差法利用漢字的筆劃位置變更,毋需增損,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參差之目的。如「大小參差」猜「燈」字,以「大」字一劃放在「小」字之頂,「小」字兩點置於「大」字左右,成「火」「丁」逐拼成「燈」字。又如「枯苗移植草木動」,猜影片《苦果》,用同樣的方法,將「枯苗」兩字的草字頭、木字旁換一下,「苦果」兩字躍然紙上。

5.移位法依照謎面文字的修飾關係,再移動漢字筆劃位置成謎底。如「一舉而成」猜「血」字,將「血」字底下一劃舉到頂上后,「而」字即寫成。又如「明天」猜川劇名「《易膽大》」,將「明天」兩字筆劃更易一下,即成「膽大」兩字。移位法與參差法不同處在:前者只將筆劃作自我調整,後者一定要將筆劃相互參差補位。

6.倒影法利用文字的結構或單字,通過反側幅射,象池中倒影、鏡中反形聯想謎底。如「湖中顯倒影」猜「潮」字,「湖」字中間有個「古」字,古字倒影入水顯影,不就成了「潮」字嗎?文如「鏡中人」猜「入」字,將人字照在鏡中,就反射出「入」字來。

7.轉運法將文字作一定規則的轉動,有時是局部,有時是全部;有時是轉動90°,有時要轉動半周。如「轉業到廠」猜「嚴」字,其上半部分就是「業」字轉了個身。又如「婦女解放翻了身」猜「山」字,先將「婦」字去女字偏旁,再朝上90°轉身便成「山」。再如「倒數第一」猜「由」字,把謎底倒懸,成為「甲」字,甲即第一,絲絲入扣。

8.借筆法將漢字的筆劃、結構,採取多次重複借筆,達到「回互其辭」的目的。北宋王安石曾擬一謎:「一月共有一月,兩月共半邊;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一家有六口,兩口不團圓」猜一字,謎底「用」。此謎分成三段:第一段把它中間剖成兩個「月」,第二段將它上下劈成「田、川」兩字,第三段再把它分成六個「口」,底下兩「口」因缺兩筆而未「團圓」,想像十分豐富!又如:「一張四方表格,兩條直線向上,六個口徑相連,三日兩頭超額」猜一字,謎底「曲」。「曲」字以一個方框縱橫似表格,兩條直線超出,中間六個「口」徑,三個「日」關聯借筆。這種謎,猜者易,作者難,一般以「長面扣短底」。

9.半聯法亦稱「一半兒」謎,採用漢字各擷取一半部分,而後拼成謎底,謎面大多帶有「半」字。如「半價出售」猜「催」字,取「價出售」三字之各半組合。又如「半放紅梅」猜「繁」字,將「放紅梅」三字各取一半拼成。這種謎類在擇面自然渾成,不可硬湊。再如「半推半就」為謎面,它既可猜「掠」,又可猜「擾」,犯了一謎多底病,就不足取了。

10.殘缺法顧名思義是通過謎面文字殘缺組合成謎底。它殘缺的部位任謎意而定,殘缺筆劃有多有少,或一筆,或半截,或殘邊,或缺角,靈活運用。如「殘花片片有餘香」猜「民」字,殘去兩個「花」的大部分取兩「匕」,「香」字僅取最後的「日」,掇配成「昆」字。又如「殘月臨窗前」猜「穹」字;「殘秋有餘輝」猜「欞」字。前者將「月」殘成「弓」形與「窗」前「穴」組合;後者「秋」「日」兩字各殘一筆,巧拼「欞」字。還有一謎:「身殘心不殘」將「身」殘去半截,與「心」組合成一「息」字,立意新,謎法不落俗套,亦見其佳。

殘缺法與半聯法不同處在於:前者漢字可以任意將字形破損殘缺,後者則取漢字的自然結構一半或部分組合。

11.方位法文字筆劃有左右上下,內外邊角之分,謎面上指出方位,擷取部分集成謎底。如「善始善終,一心到底」猜「總」字,它告訴猜者要取「善」字的開頭和末尾,再將「心」放在底下,不是成「總」字嗎?又如「孔雀東南飛」猜「孫」字,謎底根據地圖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位,將「孔」去其東(右)、「雀」失其下(南),「孫」字即成。這種謎貴在謎面通順,技巧自然,擷取部分無斧鑿痕迹。

12.盈虧法取文字的筆劃,或此多一筆,彼少一筆;謎底作巧妙的調整,謎面含義以順理成章為妥。舊謎中有一則:「多少工夫織得成」猜《聊齋》篇目,謎底「王大」,以「工」盈一筆,「夫」虧一筆,妙在「織得成」關聯謎底。還有「多少心血得一言」猜「謐」字,以「心」多一撇,「血」字少一撇,然後與「言」字偏旁組合。再如「心有餘而力不足」猜「忍」字,「心」多了一點、「力」少了頭上半截,面為成語,佳構天然。

盈虧法與移位法不同處在於:盈虧法主要以筆劃盈虧,有時不一定要相同筆順;移位法大多以部首、結構移位,限定要相同的筆順。

13.疊字法謎面運用疊字(詞)形式,結合數字演算方法扣切謎底,如「大大小小」猜戰國人名「秦開」。「秦」拆開后成「二大二小」四字扣面。又如「林木森森」猜「雜」字,將謎面「木」計算一下,乃「九木」也。疊字謎應注意謎面的含義通順,不可生拼硬湊。

14.推理法運用邏輯推理辦法,道出因果關係,增損文字筆劃、結構得謎底。舊謎中有則佳作:「春雨連綿妻獨宿」猜「一」字,此謎以「春」字入手,有雨則去「日」,妻獨宿暗示「夫」出門,春字去其「日、夫」兩字僅存「一」。又如「春雨瀟瀟報平安」猜「泰」字,先以春字有「雨」則多「水」,「太陽」(日)自然落去,拼成「泰」字后含義「平安」,推理準確,因果斐然,妙趣橫生。

15.問答法謎面提出一個問題,要猜者在謎底中以拼字形式作答案。如「三乘七是多少?」猜「基」,謎底拆成「共二十一」。又如「100×80=?」猜「秀」字,謎底解作「乃八千」即可。再如「怎樣寫好字」猜「孥」字,謎面渾成,必須先領悟讀成:如何寫成「好」字呢?謎底回答:「女」又添一「子」即成。這種謎,一問一答,珠聯璧合,謎底時有口頭回答的關聯詞,上述的「共」、「乃」、「又」即是,否則就不是問答法。

16.抵銷法以謎面的文字含義前後作自我單字抵銷,另成謎底。如「大燕小燕燕雙飛」猜「尖」字,先以「大燕小燕」寫好后,再抹去兩個「燕」,僅存「大小」拼成「尖」。又如「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猜「羅」字;「鳳凰台上鳳凰游」猜數學名詞「相似三角形」。此兩謎,較前一條深奧些。前一條取「多勞多得」四字,少去「勞、得」剩「多多」,轉義扣「四夕」成「羅」;后一條則「鳳凰台上」四字出去了「鳳凰」為「台上」兩字,台字上端的「厶」緊切「相似三角形」,且謎面為唐朝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首句,匠心獨運。

17.一字反義法謎面一字,謎底也為一字,但謎底的單開字能拆后以反面意思烘托謎面。如「武」猜「斐」字(非文);「黑」猜「皈」字(反白);「靜」猜「躁」字(止噪)等等。

18.異形拆拼法在拆字謎里有一種特殊的拆拼方法,即不照漢字的筆順,上下左右另拼文字組合謎底。如「遇有橫道線,須斷續鳴號」猜「鶚」字,將鶚字作結構不規範拆成「一鳴號」三字,「一」扣橫道線,「鳴號」兩字斷而又結,細看一下筆劃不差半點。又如「竹叢隱處葉尖藏」猜「噬」,謎底按筆順乃「口竹巫」三個組合,通過異形拆拼要成為「竹叢叮」方可吻合謎面。此外還有如「丹心一點血凝成」猜「盤」字;「定與人人總相關」猜「笑」字等,謎中的「血」、「關」就是利用這種方法另闢了蹊徑。

19.拆字提義法先以字形拆拼,再提取文字含義,妙在上下呼應,天然巧合。這種謎謎面不管是一句或兩句,猜時需正確剖析它存在「拆字」與「提義」兩個部分。如「一心依賴實為情」猜「懶」字,一個「心」旁,依附「賴」成「懶」字,懶乃情字義也,謎面七字含義合理。又如「雖然勝了又勝,但須慎之又慎」猜「兢」字,「勝了又勝」扣兩個「克」,「兢」義為謹慎小心,上下一氣呵成。另如「燈謎設格,望而生畏」猜「唬」字;「賽后雙領先,一片頌揚聲」猜「贊」字等謎,並佳皆妙。

20.綜合法離合體謎的法門頗多,上述僅分述了謎的單純方法,但往往在實標猜謎過程中,一則謎含幾種謎法相兼擬成。這種謎不但謎法上綜合而成,而且謎體之間互相滲透,謎界統稱為綜合法。舉例如下。

善始善終一片心,一心只圖翻個身。(猜字)謎底:總

種草植樹大變樣(猜字)謎底:奈

諸君來猜謎,不要多言不要走,且站在旁邊,對着細想(猜字)謎底:粗

調查以後見曲直(猜三國人名)謎底:曹植

上述第一條包含「方位」、「增補」、「轉動」;第二條包含「增補」、「移位」;第三條包含「增補」、「減損」、「推理」;第四條包含「移位、增補」。

象形體及其表現手法

燈謎的象形體,是利用文字(也可用外文字母或各種符號)的筆劃、結構進行刻劃、比喻、誇張后,使文字的全部或一部分變成簡煉的圖畫或形象扣合謎底。如果說畫面設謎是「畫謎」的話,那末,謎底隱畫就是象形體謎。

象形體謎不是古代的象形文字,更不是現代的組字畫,而是制謎者通過巧妙的構思、廣泛聯想,利用文字的筆劃下,達到「以字變畫,以文代圖」的目的。古今謎家經過不斷實踐、總結,摸索了象形體謎的種種表現方法,簡述如下:

1.「、」(點)的比喻和運用

(1)比作星星如「星臨萬戶動」猜「房」字;「一勾斜月帶三星」猜「心」字;「天上星星總相聚」猜「關」字等。

(2)比作圓球如「三人踢球,一人卧倒」猜「似」字;「球碰橫樑」猜「門」字;「曲棍球」猜「之」字等。

(3)比作藥丸如「摻進兩粒丸,製成兩顆丹」猜「冊」字;「人蔘再造丸」猜「火」字等。

(4)比作斑痕。如「白玉無暇」猜「皇」字;「消除疵斑再出廠」猜「此」字等。

(5)比作淚珠如「提起從前淚痕在」猜「箭」字;「兒女相逢淚雙行」猜「姚」字。前謎左右兩點幾比喻淚痕,后謎左右四點似兩串淚珠。

(6)比作雨點如「山道彎彎雨點來」猜「函」字;「風絲雨點」猜「飛」字等。

(7)比作豆子、蝌蚪如「兩顆豆子埋地下,一顆種子發了芽」猜「六」字;「四條小蝌蚪,兩條向上游,兩條朝下浮,要找書中有」猜標點符號「」(引號)等。

「點」在象形體謎里使用很廣泛,除了上述比喻外,它還可比作小鳥、小蟲、瓜果、珠玉、事物……。只要善於思索,把「點子」用活,還可創造不少的新路來。

2.一(橫)︱(直)丿(撇)的比喻和運用

(1)「一」可比作鋼絲索「雙人走鋼絲」,可比作道路,「狹路相逢」,可比作板凳,「兩人合坐一張凳」均猜「叢」字。三謎異面同底,比喻形象不一。

(2)「︱」可比作直道「高路入雲端」猜「去」字;可比作一枝筆:「投筆從戎」猜「戒」字;可比作箭:「一箭射入雙環心」猜「患」字等。

(3)「/」可比作尖針「一針見血」猜「皿」字;亦可比作箭:「億」猜京劇名「一箭仇」;可比作鞭子:「奪過鞭子揍敵人」猜「做」字。如果將「/」類聚起來,可比作雨絲:「雨絲斜刺苗樓空」猜「形」字;可比喻刀刃:「三刀刻成一顆印」猜「彰」字;可比作柳絮:「東風拂柳絮,陽光照首都」猜「影」字等。

3.「し』、「」」、「乙」(鈎)的比喻和運用

(1)「し」可比作月牙「三潭印月」猜「心」字;「二泉映月」猜「沁」字。「心」可比作舟船:「心」猜影片名二《一葉小舟》、《星星星》;「遠樹兩行山側立,輕舟一葉水平流」猜「慧」字。

(2)「」」可比作魚鈎垂釣「江邊垂釣鈎」猜「汀」字;「情急無心垂釣鈎」猜「靜」字等。

(3)「乙」可比作浮鵝「游鵝遮半荷」猜「藝」字;可比作輕燕:「旱」猜影片名《乳燕飛》;「燕子依人」猜「億」字;「燕隨雙雛舞」猜「飛」字等。

4.文字的其他結構一般比喻和運用

(1)「×」的運用可作符號「錯」(不對)應用:「走錯了,一直去」猜三國人名「趙雲」;「人難免有點錯誤」猜「儀」字;「一錯再錯,鑄成大錯」猜「爽」字。

可作數學中「乘」法符號使用:「十八乘六」猜「校」字;「有機可乘」猜「楓」;「乘改革之風」猜「幾」字。可作數學「未知數」(X)和英文字母調運用:「裏外都是未知數」猜「風」字;「大於4X」猜「爽」字;「愛克司光機」猜「楓」字。

(2)「人」字的運用古今謎書里將「人」比喻雁陣居多,因雁群在空中飛行、常把隊伍排為「人」形。如「雁陣三行、時斜時橫」猜「叢」字;「塞北千里雁陣斜」猜「乘」字;「三行雁陣同北飛」猜「眾」字。

(3)「口」字的運用可比作「方框」:「突破框框定然好」猜「囡、囝」兩字;「格外大方」猜「回」字;「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猜「洳」字;「田」猜集郵名詞「四方連」。

可比作「格子」:「回」猜外國音樂家名「格里格」;「破格選人才」猜「財」字;「囫」猜成語「不拘一格」。可比作方形的事物:「四角方方一個洞,用塊方磚補窟窿,方磚沒有窟窿大,一補補成兩個洞」猜「回」字;「拋磚引玉」猜「國」字;「卸下包裝、剛滿一噸」猜「囤」字;「圍起籬笆,好種莊稼」猜「十」字:」將「口」比喻為方洞、方磚、籬笆等,只要想像豐富、還可比擬不少事物。

(4)其他方面的運用如「驢高欄低」猜「騙」字,將「騙」字右下角部分比作欄柵;「點水靖蜓款款飛」猜「汞」字,將「干」比作蜻蜓;「《苗苗》上映」猜影片名《丫丫》.將兩個「丫」比作破土的幼苗;「搭人字架、建三層樓」猜「俎」字,將「且」比和三層樓房;「電視豎天線,屏幕播晚景」猜「囪」字,把字形比作豎起天線的電視機。

(5)有些謎,把一個單字全部象形,達到維妙維肖的程度。試舉兩例:

籃板(猜字)謎底:國豎看像酒甏,橫看似風箱(猜字)謎底:酉

5.外文字母和各種符號的比喻運用運用外文字母、漢語拼音字母和球類、交通、娛樂、音樂籌各種簡易符號,製成象形謎則另有一番情趣。舉例如下:

(1)AO(猜新辭彙)謎底:橫向聯合(2)b(猜越劇名)謎底:《半把剪刀》

(3)瓜兒連着藤,藤兒連着瓜(4)?(猜運動項目)謎底:曲棍球

(猜英文字母)謎底:Q

(5)空(猜勞保用詞)謎底:工作帽(6)>0<(猜樂器名三)謎底:大號、圓號、小號

(7)4◆(猜集郵名詞)謎底:四方聯

象形謎的表現方法主要是上述五個類型,幾十種手法,但遠遠不限於這些,有時還可同「象聲」燈謎手法結合,更見其妙,再舉兩例:

(8)看看母雞蛋聽聽公雞叫(猜拼音字母)謎底:O

(9)看看像媽媽聽聽像爸爸(猜字)謎底:毋

上述兩條謎,對小朋友們和初學者很喜歡猜,「O」字既像母雞的蛋,又像公雞叫叫「幄!」;「毋」字形如「母」,讀聲「父」,深入淺出,謎味誘人。

「義扣」類燈謎的猜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尊龍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尊龍道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對聯、燈謎的資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