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滄海桑田 之貳

第497章 滄海桑田 之貳

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亭台樓閣;古樹濃密的冠蓋,消弭了三伏天的酷熱,令人的精神為之一爽。

如此美麗的景緻,卻不能令紀清露有半分的愉悅。

多年積威之下,她的臉色只要稍微一拉,就能令下屬噤若寒蟬,就連她那兩位才學德行天下皆聞,又出身名門的副手也不敢違逆半分。但此刻,這兩位一舉一動都受人推崇的司業明明知道她非常不高興,卻一左一右,坐在一旁,連聲勸著紀清露:

「祭酒,朱秋兮留不得啊!湖陽大長公主上門要人,朱家也派人想把她接走,一個是她的婆家,一個是她的娘家,咱們硬把人扣著,不管怎樣都不佔理。」女學的左司業一向冷靜自持,此時卻露出焦急之色,一再懇求紀清露。

紀清露心中恥笑,語氣也冷了下來,非常不客氣地說:「我記得,朱秋兮在女學就讀的時候,你非常喜歡她,幾次都對我稱讚,說她有文君之才。怎麼,現在就能眼睜睜看着她去死了?」

左司業滿面羞愧,訥訥不言,右司業見勢不妙,忙道:「祭酒愛才心切,惋惜朱秋兮的遭遇,我等都能理解,可我們到底……」

見紀清露眼風一掃,右司業吞了一口唾沫,還是將後半句話說完了:「天地君親師,『親』可是排『師』後面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尊卑孝道,一直都是歷朝歷代提倡的。雖沒到「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程度,但看刑律也能看得出來:

父殺子徒刑,最重也不過是流放,或是被發配去做苦役;子殺父卻是罪大惡極,必定要被判處極刑。

沒錯,朱秋兮很討人喜歡——女學創辦近三十年,千餘學生來來去去,卻很少有朱秋兮這麼出挑的。

功課永遠都是同年中的第一名,就連騎射都不例外;姿容出眾,舉止優雅,為人處事又非常得體,輕描淡寫就撫平了一切矛盾和爭端,備受同年與後輩的推崇,成為女學學子的領袖。

這樣出挑的學生,不光左右司業對她喜愛有加。女學上上下下,不管是負責教導學生的博士、助教,還是負責清掃的粗使婆子,沒有一個不喜歡,不稱讚她的。正因為如此,朱秋兮的生父雖只是從五品的禮部郎中,在權貴遍地的長安什麼都不算,祖上也只是耕讀的富庶地主之家,卻得以高嫁給了當今聖上的六姑姑湖陽大長公主的幼子謝昐。

謝昐是湖陽大長公主年過四十才得的兒子,落地就有侯爵之位,雖被大長公主當成眼珠子養著,卻不是紈絝子弟。他允文允武,仁孝謙和,人也俊美非凡,猶如芝蘭玉樹。不僅如此,就連婚事,他都非常有想法與主見,非但如願娶到了與他身份不怎麼般配的心愛女子,還利落放下自己的身段,只為愛人搭梯子,揚美名,以抬高她的地位。

「朱文君三難謝玉郎」的故事至今還被傳唱,成親之後,他也沒有任何的侍妾與通房。

這樣的高門貴婿,簡直是所有少女夢寐以求的良人,朱秋兮能嫁給這樣的人,足以讓無數女子羨慕得眼紅牙酸,氣得跳腳。

琴瑟和鳴,蜜裏調油的日子過了五年,卻戛然而止。

自當今聖上登基之後,本朝的尚武之風就一日濃過一日。但打仗這種事,哪怕戰勝後有數不盡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大夏,對人口、糧食等也都是巨大的消耗。因此,大規模的戰役實在不算多。

距離上一次,大夏和突厥為爭奪河西走廊展開的大戰,已經有四年之久。

這四年來,大夏和突厥雖有摩擦,但突厥已經嘗到了大夏的厲害,不敢南下,不得不向西擴張,以彌補損失。大夏也需要休養生息,或許接下來的兩三年裏,仍舊沒有大規模的戰事。

對謝昐來說,這才是最不可忍耐的。

他文才武略,不遜於任何一個人,就連聖人也對他這個表弟稱讚有加,令他多多歷練,成為大夏的頂樑柱。偏偏上一次的大戰,他的父親剛好故去,他為守父孝,不能參加。只能看着那些本來不如他的貴族子弟配件提槍,前往沙場,又攜著大勝,凱旋迴鄉,他怎能高興得起來?

大好男兒,誰沒有豪情壯志,夢想着邊塞黃沙?當然,打仗就不可能不死人,包括軍官也一樣。但謝昐從來不覺得他會是其中的一個,他盼望着立功,盼得都要發瘋。既然西邊不能,那他就去南邊。

西南有吐蕃,東南有三越,哪怕這些國家都對大夏俯首陳誠,但山嶺之中還有很多小國家,以及極多不知教化的山林野人。更重要的是,安南都護府有當今聖上的小兒子,從前的臨川郡王,如今的越王。

謝昐就這樣帶着家族的期盼,以及自己的夢想,前往安南都護府,卻是功業未成就死於毒箭,唯有屍骨返鄉。

聞此噩耗,湖陽大長公主一度哭得昏厥過去,執念也由此滋生——謝昐一個人在地下孤零零的,怎麼想怎麼可憐。他此生摯愛朱秋兮,兩人相約到白頭,既然鴛鴦失偶,為何不殉情明志?

本朝一向提倡寡婦再嫁,多生育人口,尤其是最近這些年,戰爭帶來的巨大財富讓朝廷上下都對人丁充滿了渴望。再加上當今聖上又是女子,沒有哪個不識趣的敢拿什麼節婦烈女的故事上書,懇請朝廷表彰。

湖陽大長公主不是那些需要女子犧牲,從而揚名的人,她只要兒子一生最愛的人去地下陪他。至於朱家……看上去是門第低微,無力反抗大長公主權勢,但對這些儒家門生的心態,紀清露最清楚不過。

在朱家人,不,應該說,在絕大多數人心中,朱秋兮就該去死。

她只有死了,才是父母的好女兒,謝家的好媳婦,才配得上世人傳唱她與謝昐的浪漫愛情。哪怕她為謝昐守一輩子的節,也配不上謝昐的厚愛與這段愛情神話。

但是,憑什麼?

紀清露不喜歡朱秋兮,一點也不。她早早就看了出來,朱秋兮骨子裏就是一個冷靜理智,非常懂得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只為讓自己過得更好的人。但凡有半點真性情流露,怎能與所有人都相處良好,沒有半點矛盾?

這樣的人,紀清露不喜歡也不討厭,但這並不意味着,她就要漠視朱秋兮去死。

哪怕知道所謂的良緣,大概是謝昐付出了十二分,朱秋兮頂多付出三分,剩下七分全是虛情假意和無力抗拒,那又如何呢?如果身份對調,今天死得是朱秋兮,謝昐會不續弦?就算一輩子不續弦,難道也會跟着朱秋兮一起死不成?退一萬步說,就算他做到了這一步,湖陽大長公主、謝家還有朱家,哪個會願意?

女人殉情,那叫貞潔剛烈,痴情不悔;男人殉情,卻是毫無氣概,軟弱無能。

哪怕清清楚楚地知曉世道如此,紀清露也不甘就這樣輕易認輸,所以,她庇護了朱秋兮,讓她在女學好好住下。以朱秋兮的才學素養、長袖善舞,一個女學博士之位,無疑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紀清露冷冷道:「此事我已拿定主意,二位不必再提。」

左右司業見她心志如鐵,悻悻離開,卻在心中嘆氣。

哪怕官司打到御前,女學也不佔半點道理,祭酒為何一意孤行呢?

待到左右司業走遠后,一位身着利落騎裝,英姿颯爽的女子默默從屏風後頭走了出來。

屏風後放着一張竹榻,本是紀清露小憩的地方,左右司業自然也沒往那裏看,更沒有發現,廣州刺史宋書語已經秘密來到了長安,會見紀清露。

這是一個足以震動長安的消息。

人人都知道,皇帝的幼子,儲位大熱門越王殿下十五歲的時候就改名換姓,前往三越之地,在宋書語麾下效力。自然而然的,宋書語也成為了眾人心中鐵桿的越王黨,同時也是越王殿下師長一般的存在。

宋書語向紀清露行了一禮,拜見恩師,紀清露坦然受了,才道:「我方才要與你說的便是這件事,普天之下,也只有你,才能名正言順地接收朱秋兮了。」

謝昐死於三越之地,他的髮妻繼承丈夫遺志,披掛上陣,為大夏東南邊陲奉獻一生。對朱秋兮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這樣一來,謝家有賢媳,朱家教好女。雙方的面上有光,到底是個可以接受的結果。湖陽大長公主可以不給紀清露面子,甚至能不理會宋書語,但她不得不重視越王殿下的意思。畢竟,她也不止這麼一個兒子。

權力場中打滾的人,自然不會不懂見好就收的道理。

宋書語二話不說,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她想起意氣風發的謝昐,再想一想自己棄城而逃的前夫,感同身受的同時,也不無惋惜:「何以至此?」

紀清露的臉上露出淡淡的諷刺。

陛下興建女學,乃是為了讓女子能有更多讀書明智的機會,奈何女學從成立到現在,憑此嫁入高門者數不勝數。如宋書語,還有遠在燕地的幾位女官那樣,自己做出一番事業的,卻少之又少。

倘若朱秋兮沒嫁給謝昐,而是前往燕、越二地為官,以她的才能和手腕,二十年主政一方並非難事,何至於像今天這樣狼狽?

宅斗再怎麼無往不利,又有什麼用?到頭來還不是困在後宅,生死由人擺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女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女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7章 滄海桑田 之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