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報恩蹊徑

第17章 報恩蹊徑

16-報恩蹊徑

沈伯謙充分借鑒後世的喪葬陋習,大肆鋪張。

親自畫圖,請馬大姨夫和徐二姨夫去鎮上的紙紮鋪子跑了兩趟,專門做了一批喪葬用的東西。

金山銀山、等人高的丫鬟紙人、紙馬紙轎、三進的紙宅子兩座;

有了房子,自然就有配套的紙紮桌、椅、板凳、千工床,兩箱子紙紮衣服,還有紙紮的雞、鴨、牛、羊一堆,甚至還有紙紮的花鹿、仙鶴。

基本上你能想得到的,他都給畫出來,還都讓人去做出來了。

這些東西一抬出來,來的人都被鎮住了。

沈家媳婦不虧啊,誰說人家這喪事辦得寒磣的?這場面,縣太爺他娘死了也沒這福氣吧?這到了下面可是要享大福了!

而且這還不算完,沈伯謙又特地從本縣有名的永寧寺請了兩位高僧來家裡給沈母誦經,好讓她早登極樂。

這場七七下來,無論李家坪的、陳家拗的、馬家、徐家的,都說事兒辦的漂亮。

陳家二老也覺得倍兒有面子,遷墳的事兒徹底拋開不想了。

最後沈伯謙還簡單補辦了喪宴,雖是白事,也是真材實料。

除了必備的豆腐、青菜這些外,整隻的雞、肥厚的醬香五花肉再加上整碗燉羊肉,三個硬菜也夠看的很。

況且還有每人一個白饃或是一碗米飯。

吃完喪宴,來的人更是不住的稱讚沈秀才孝順,沈母有福氣,沈家以後肯定是要發達了云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沈伯謙不遺餘力的補全了禮數。

摔盆兒、圓墳一項都沒落下,由陳老爺子領著,一一補了回來。

雖然有些不合規矩,但孝道大過天,誰見了也只能誇他一聲「孝子」。

他這麼做不單單是為了補全禮數,也是要讓李家坪的人知道,他對沈母的重視。

逼遷的事兒能這麼輕易的化解,那是給他們面子。

李家人也很清楚,當天李孝傑、李孝忠、李孝生三人都到沈母墳前磕了頭、賠了罪,算是在眾人面前徹底了結了這件事。

沈母七七過後沈伯謙除去重孝,楊家三口把家裡收拾一新,守靈跪的草甸子什麼的,也該燒的燒,該收的收。

接下來,他只要老老實實守孝三年便可。

這方面的規矩就簡單許多,主要就是穿衣上注意一下就行。

第一年穿白孝,但鄉下對白的要求沒那麼嚴格,灰、白都行,另外就是鞋面上也要貼一層灰布或是白布,頭上帶個白繩結,戴帽子就在帽子上弄個白帽結之類的。

明年更簡單,只需灰素服,最後一年青素服即可。

對於這些,沈伯謙倒是沒太多意見,白的、青的多飄逸,男神不都這麼穿?

他更關心的是要如何感謝縣城的劉家。

沈母七七辦的排場,花的錢自然也少不了,光是請倆和尚就給了二十兩的香油錢。

其他雜七雜八算下來,一共花了三十七兩銀子和七百五十個大錢兒。

這一算賬,陳老爺子心疼的直上火,連飯都吃不下,還一個勁兒的抱怨自己:「怨我、怨我,沒攔著謙兒一點兒,這樣的花銷咱們莊戶人家怎麼受得了!」

沈伯謙倒不覺得花錢多,排場又不想花錢,那肯定是不行的。

一分價錢一分貨,他上輩子耳濡目染的也懂一些。

但正因為這樣,才愈發顯得劉老爺送來的那一百兩賀儀簡直就是及時雨。

不然,沈母這事兒還真是不容易辦好。

只是,如何感謝劉家,沈伯謙暫時真是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

比身份,人家跟縣長都有交情,比身家,人家多年雄霸清水縣首富的位置。

而且,他那點兒錢還是人家送的......

想了想,沈伯謙覺得馬大姨父對於劉家似乎比較了解,所以在他回家前,專門向他討教劉家的情況。

經過這段時間,馬大姨夫對沈伯謙的印象徹底改觀,對這個外甥十分欣賞。

沈伯謙這麼鄭重其事的向他請教,馬大姨父也覺得面上有光,一五一十的將他知道的關於劉家的事情都倒了出來。

劉家之所以能穩坐本地首富的寶座,依靠的並不是縣城首屈一指的的雲來居和那些店鋪。

劉家真正的買賣其實在府城,他們家是經營布匹生意的。

說起這事兒,馬大姨父就興奮起來。

他只去過府城一次,但就是這一次,他居然無意中得知府城不少布莊是劉家開的。

再留意打聽,才知道,劉家不僅僅開布莊,他家在府城周邊還有好幾個自己的作坊。

從紡線織布、到染色繡花,都有專門的作坊。

而且,他家只出產綾、羅、綢、緞和上等麻布,像他們這樣的鄉下人,也就是看看,真是捨不得買,太貴了。

這下子,沈伯謙更發愁了,這樣的人家,別說他一個小秀才,就是中了舉人也白搭啊?

陳家人也是這麼想的,只是,這恩還是要報的。

既然要報恩,那可不能光是嘴上說說。

所以陳家二老臨走留了十五兩銀子給沈伯謙,陳家大姐留了六兩,陳二姐也留了二兩。

陳老爺子還專門交待,讓他先別忙別的事兒,先去劉家道謝。

但是,劉家缺這二十兩銀子嗎?

顯然不。

道謝的事兒還是要另外想辦法,沈伯謙暗道。

俗話說,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面。

陳老爺子他們要走,沈伯謙怎麼也要表示表示,況且還有兩位姨夫家的親戚呢。

所以,一大家子人,加上楊大爺三口一起包了頓豬肉大蔥餡兒的餃子,另外還切了兩大盤子的咸醬肉。

就在吃飯的時候,沈伯謙突然有了個點子。

不過,與其說是點子,倒不如說是他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沈母七七之內,他身為孝子,不能沾葷腥,這沒關係,可是這花樣兒能不能換換呀?

雜麵饃饃,咸麵湯,鹹菜,白菜蘿蔔,黃豆面醬炒雞蛋。

一個月過去了,菜色始終如一。

要不是他提議吃了兩頓麵條和一頓素餃子,大孝期間真就是雜麵饃饃的天下了。

好不容易除了重孝,飯桌上添了肉食開了葷。

沈伯謙想,這次總能好好補補了吧。

尤其是,平常看楊大爺一家偶爾吃點兒咸醬肉,恨不得把舌頭都吞下去,這味道肯定比豆醬炒雞蛋強的多吧。

結果,我去!什麼情況兒啊,葷菜除了油大點兒,這味兒也不怎麼樣啊。

就連楊小妹每次見到眼裡都會放光的咸醬肉,除了鹹味兒之外,還有別的味兒嗎?

可現在姥爺他們也是個個都說好吃,那就不是小妹他們的問題了。

沈伯謙不相信,再嘗嘗,還是一樣難吃......

我就真的那麼難伺候?

也不是呀,這飯菜味道真是不咋地……

不對!準確來說應該說這飯菜根本就沒啥味兒!鹹味、油味、最多有個黃豆醬或是醬油味兒,其他....沒了。

「嘭」的一聲,沈伯謙腦袋裡的小宇宙爆發了,他終於想明白怎麼回事兒了。

這裡缺少調味料!

他們家廚房算不錯的,油鹽醬醋不缺,還有瓶黃酒和一罐子糖,平時常用的還有蔥、姜、蒜。

但,這基本就是這個時代所有的調味品了。

卧槽,這日子還怎麼過,說好的八大菜系呢?

這,就是沈伯謙突然冒出來的點子。

劉老爺家裡有酒樓,弄點兒好用的調料出來,加上上輩子為了打擊老外記下的一些東西,應該能讓他家的酒樓更上一層樓,也算是另類的報答了。

他會這想,不是沒有原因的。

根據這段時間的了解,這個時代與原來世界不同的是:這裡三國鼎立的結果是東吳勝出,東吳王朝歷經兩百年余年後被現在的大興王朝推翻。

而科舉在東吳統一三國后不久就被提了出來,後來經過一百多年的曲折反覆,終於成為世人都認可的取才佳徑。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裡的漢朝也有漢使多次出使西域,開闢東西方商路的事迹記載。

那可是帶回來不少好東西的呀?

如果他記得沒錯的話,後世曾被稱為調味品之王的孜然,就是那時候傳進來的。

家裡那幾本記錄漢代使節光輝業績的就數,也都提到漢朝使團帶回不少番地出產的東西。

還有,東吳王朝又開闢了海上航路,也引進不少稀奇古怪的東西。

只是,怎麼不見有人用呢?

調味料沒有也就算了,怎麼西瓜、葡萄這些水果印象中似乎也沒怎麼見過?

呃,不對不對,我現在要專註在調料上,水果有時間再說。

不知道這縣城的酒樓都是用什麼來調味兒的?

會不會已經把孜然這些東西發揚光大了?

結論是——必須得去嘗嘗才知道!

沈伯謙一向都是行動派,打算第二天就去縣城,當然,明面上的原因是要去劉家道謝。

楊大爺不放心,就讓楊風跟他一起。

吃完晚飯溜圈兒的時候,又遇到李孝正,一聊知道他明天趕車去鎮上他姐夫家,正好可以捎他倆一程。

次日,天沒亮沈伯謙就被叫了起來,洗漱過後喝了碗稀飯,就著鹹菜吃了個饃饃,領著楊風,揣上昨晚準備好的東西出門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之一門四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越之一門四姓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章 報恩蹊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