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〇、蓮花山上緬懷鄧公

四四〇、蓮花山上緬懷鄧公

又是一個星期天,樊娉、樊婷兩家約好一起到蓮花山公園遊園。

上午,夏天和樊婷帶著夏宇、樊鷹、樊濤,解豐和樊娉帶上他們的小兒子解豪,兩家人各開一部車向蓮花山公園奔去。到了公園,大家下了車,從關山月藝術館旁的小道來到草坪,年僅七歲的解豪十分興奮,看到諾大的草坪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猛跑幾步,接著往前翻滾起來,全身上下頓時沾上了很多乾草絮。大家坐在草坪上,看到他一派童真,都十分開心地笑了起來。

待解豪玩得盡興,往父母親身邊回來的時候,大家站起身開始登山,慢慢往山頂公園走去。

半個多小時過後,大家氣喘吁吁地來到山頂,免不了找個地方小憩一番。

解豐說:「聽說,這蓮花山頂上的小平銅像與市民中心——也就是市政府新址,一直往南到香港正好構成一條中軸線,顯現小平一直佑著深圳、望著香港。這是不是請人看過才建的,我就不知道了。」

夏天說:「我看到報紙介紹說,小平銅像從園嶺的製作場地經紅荔路運往這裡,好像很多巧合和神奇。據說,通過那麼多人行天橋,那高度不高不矮正好能過。」

說話間,大家站起身,慢慢往小平銅像的方向走去,瞻仰他老人家目視遠方、臉上展現自信、堅毅,邁著堅定的步伐大步走來的神采。

瞻仰過後,夏天深有感觸地說:「這就叫蓋棺定論。老鄧畢竟是挺過來了。想想我們這一代人,遇上文化大革命,被人蠱惑之下什麼人都批判過,什麼『打倒劉、鄧、陶』啦、『批林、批孔、批周公』啦、評《水滸》啦、『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啦,現在想起來,真的很好笑。在這些運動中,***受到的衝擊最多,但是,他就是很樂觀、很堅定,堅持到了最後。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國家之福,人民之福。所以,你們看:小平逝世的當天,荔枝公園的小平畫像廣場,多少人自發地獻上鮮花以寄託哀思。」

樊娉說:「小平與深圳的關係更直接,沒有小平,就沒有今天的深圳。」

解豐說:「我們也是他的受益者,要是深圳沒有建特區,也還不是一個個的小漁村!連狗都不來拉屎的窮山僻壤,我們會來到這裡安家落戶?」

夏天也說:「1992年一月我們來到深圳不久,鄧公來后,便聽他的南巡講話,隨即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旋風,後來市裡當年調入幹部的指標便從兩萬個增加到兩萬五千個,我也如願調入。所以,我們還是得益於他老人家。」

「好人長壽,鄧公應該等到九七回歸后才走的。」樊娉說。

解豐說:「所以,這是老鄧最大的遺憾,要不他的銅像怎麼老是看著香港呢!」

這時,夏天深有感觸地說:「文化*革命開始的時候,我才讀小學三年級,當年鄧公正好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受到批判。在我的記憶里,文化*革命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轉眼間自己已年近半百了,而我們的小平也已作古。真是年華易逝,物是人非,很多事情恍如昨日。變化之快,令人噓唏。觸景生情,不禁讓我聯想到王勃寫那《滕王閣》時的情懷。那就是『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一直沒有說話的樊鷹,此時問道:「姑丈,那王勃的詩是怎麼說的?」

夏天對侄兒想聽王勃的詩句很滿意,信口哼道: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樊鷹聽后說道:「這詩文皺皺的,主要意思說什麼?」

夏天說:「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在南昌任洪州都督時在贛江邊的長洲上建閣,稱為滕王閣。王勃寫此詩時李元嬰已死。這首詩前四句寫景,主要講這個亭子能看到的東西。后四句寫意,大意是:天上的白雲和太陽還是這樣日復一日、不緊不慢地走著,但是大地已經幾易春秋、物換星移了。真是光陰似箭、年華易逝啊!滕王閣里的皇子也不是離開他的閣樓而死去了嗎?但是,你看那閣樓欄杆外面的贛江還在不知疲倦地向前流淌,社會還是在變化著往前走啊!」

樊鷹聽后禮貌地說:「原來如此。」

夏天又說:「我要說一下這詩中涉及到的贛江,它的源頭之一就是我們老家磨石寨山上流出的水。這座高山的一邊是江西,另一邊是廣東,但廣東這邊山腳的地勢稍低,山水便往廣東倒,然後再拐到江西境內流入贛江后匯入長江。所以,有句民諺說:『廣東九十九條河,條條河水向東流,只有一條向西走。』這向西走的一條,就是講的我們家鄉那條河流。」

夏宇問道:「這麼說來,滾滾長江東流水中有我們家鄉流出去的水混在一起?」

聽到夏宇如是說,解豐對夏宇打趣地說:「可不是嗎!你回到你老家在小河裡撒一泡尿,隨著河水一直流、一直流,流到上海的長江入海口,都還有你的尿星子在河水裡打滾。」

夏宇不滿地說:「姨丈玩我。」

解豐說:「我說的是正經的道理,不信,你問你爸。」

晚上回到家裡,夏天翻開王勃的詩,聯想起白天拜謁小平銅像的情景,感嘆他多難的人生,最後終成正果,的確不易。噓唏之間,提筆寫道:

上蓮花山拜謁小平銅像,感念小平與改革開放

——試變王勃《滕王閣》韻,七絕句和之

其一

山上蓮花香港渚,扶春遠綠賽瀛洲;

花崗階上憑欄望,半是雲山半是樓。

其二

人和國泰日悠悠,改革創新廿度秋;

祖國巨人何為寄?太平洋畔佑神州。

夏天作完詩,讀了兩回,感覺上還算滿意。

後來,聯想到自己的人生經歷,覺得一晃已是年近半百之人了。數十年來,自己曾經沐浴過風雨,見識過是非:承受過風險,經歷過危機;博得過鮮花與掌聲,也曾有過耀眼的風光。到現在,有了一定的財富,有了不少人生的經驗;自己沒有做大官,但是做過大事,做過一些超越自己職務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現在看來,一生的大事已經做得七七八八了。要再來一次從頭做起,有不少難度。但是,鄧公在自己離休賦閑之際,還借到南方視察之機,推動國家改革開放事業,留下不朽豐碑。而我就這樣聊度餘生,看來是不可取的。

「對,就寫一篇家書式的文稿,給子孫後代留下一點精神財富,教他們怎樣做人,如何立世,如何在逆境中拼搏,去實現人生的價值。——這點我做得到。」夏天想道,「但是,這家書寫給誰呢?目前只有夏宇是后一代,那麼就立題《父親的叮囑》?好象太狹窄了一點。改為《父輩的叮囑》意蘊稍廣些。到了將來,無論是孫輩,還是更後幾代人都適用。也許到那時,他們都會知道,他們的一個長輩曾經如是說。」

究竟夏天所寫的《父輩的叮囑》意蘊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危險啊孩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危險啊孩子
上一章下一章

四四〇、蓮花山上緬懷鄧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