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人物・妖族

神話人物・妖族

妖族作為洪荒世界中數量最多的種族,自然擁有海量的高手。

妖族第一高手當屬以功德成聖的女媧。作為妖族中唯一的聖人,她自然擁有遠超他人的實力,但因為女媧是造人成聖,是人族聖母,不便介入洪荒爭鬥,因此她的實力並不比計算到妖族的實力當中。

僅次於女媧的自然是妖族兩位帝皇東皇太一與天帝帝俊。東皇太一有先天至寶混沌鍾,攻防一體,即使是聖人也殺他不得;天帝帝俊有先天靈寶河書、圖洛,合二為一堪與先天至寶相媲美,斬卻善惡二屍后,也擁有聖人之下最強的實力!

妖師鯤鵬,身為萬妖之師,道行法力極高,身為斬卻善惡二屍的高手,只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先天靈寶,才屈居東皇太一、天帝帝俊之後。

再往下,則是天帝帝俊之妻帝后羲和,以及上古天庭十二妖神商羊、陸吾(開明獸)、計蒙、英招、白澤、窮奇、甪端、欽原、鬼車、畢方、九嬰、重明鳥。道行法力極高,都有頂級妖族大聖的實力,相當與大羅金仙。

此外,龍族的燭龍、老大贔屓(bìxì)、老二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老三蒲牢(púláo)、老四狴犴(bì』àn)、老五饕餮(tāotiè)、老六蚣蝮(bāxià)、老七睚眥(yázì)、老八金猊(jinní)、老九椒圖(jiāotú),以及妖族三百六十五位妖聖如鈎蛇、民鳥、呲鐵、狸力,都是極強悍的高手。

商羊:一足鳥,招大雨。《說苑(辨物)》有載。

陸吾:昆崙山神。《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它的樣貌是長著九條尾巴的虎身頂着一顆擁有銳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根據郭璞的註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陸吾的神格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個區域的界限之外,能夠料理天神花園的時節(這就是一般所說的氣候魔法了吧?),因此它絕不是園丁,而是類似中央空調隨時調節氣溫的存在。

陸吾又被稱作開明獸,本是黃帝都城崑崙丘的守衛,他把自己化裝成老虎的樣子,這樣便可以獲得老虎的威嚴和力量。只是不知為何會出現在蜀山的神龍殿之中,而且似乎忘記了原本的職責,只知道單純的阻擋一切進入神龍殿的人。陸吾神掌管這「帝之下都」還兼管「天之九部」。

所謂天之九部,就是整個上層宇宙。

天帝的苑圃、懸圃的時令與節氣,也歸他管,堪稱是天帝的大管家。

陸吾的南邊,有着六個頭的樹鳥,以及蛟龍、大蛇、豹子,還有連名字都說不清楚的各種植物、動物等等。

在陸吾的周圍,環繞着一些神異的精靈。其中有一群名叫「土縷」的神獸,它像羊而長著四隻角,它不吃草而吃人。有一群名叫欽原的神鳥,它像蜂一樣蜇人,但大如鴛鴦。被它一蜇,任何鳥獸都會死去,任何喬木都必枯萎。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果子,類似李子而無核,人吃了它,可以飄洋過海,踏水不溺。

昆崙山的西邊,有神異的鳳凰、鸞鳥。它們頭上帶着蛇,腳下踩着蛇,胸部還盤踞著赤蛇。

昆崙山的北邊有珠樹、文玉樹、琪樹、不死樹等神異植物。

昆崙山的東邊有一大群希望能攀援天梯,以此溝通神人的巫師。比如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等等。他們互相環繞在一起,每個人手中都握著不死之葯,希望能抗拒凡人的死亡,祈求復活。

陸吾的南邊,有着六個頭的樹鳥,以及蛟龍、大蛇、豹子、還有連名字都說不清楚的各種植物、動物等等。

陸吾這個天帝的大管家,是位盡職盡責神明,這位掌管「帝之下都」還兼管「天之九部」。就是整個上層宇宙大管家,不論是哪路神仙或妖魔鬼鬼怪,誰要是觸犯了天之九部的規矩,或不經心的違反了整個上層宇宙的律法,它便毫不客氣地將你驅除出境或依法究辦!

可他卻對他治下的那些生靈和植物,包庇縱容,象那些有着六個頭的樹鳥,以及蛟龍、大蛇、豹子、「土縷」「欽原」「鳳凰」、「鸞鳥」「赤蛇」以及珠樹、文玉樹、琪樹、不死樹等神異植物。不管他們如何折騰搗亂,只要他們不出天之九部去外邊沒事找事,陸吾這個天帝的大管家便統統不予理睬。

有時,天帝與惡神或魔怪發生爭鬥,陸吾便責無旁貸的守衛著天之九部。

此外,陸吾和天帝之子北海龍神禺疆交情最好,及而廣之,陸吾神便和北海龍神禺疆的九種兒子交上了朋友。

陸吾神的龍子朋友們有——一種名叫蒲牢,最喜歡叫,後世的人便常將它刻在鍾鈕上。一種名叫囚牛,最喜歡音樂,所以後世的人便將它的形狀刻在琴上。一種名叫蚩吻,最喜歡水,所以後世的人便將它的形狀刻在橋樑上。一種名叫嘲風,最喜歡冒險,所以後世的人便將它的形狀刻在碑碣上。還有一種名叫霸下,最喜歡負重,所以後世的人便將它的形狀刻在獄門上。還有一種名叫狻猊,最喜歡坐,所以後世的人便將它的形狀刻在廟中之神座上。還有一種名叫睚眥,最喜歡殺戮,所以後世的人便將它的形狀刻在刀柄上。這便是九種龍子的形狀、性格,所以有一句話,叫『龍生九種,種種不同。但是能夠像龍那樣神靈變化的真是少見,所以聖賢的兒子不見得都是聖賢,可見人與物一理相通。

天之九部每時每刻都有事情發生,不管是好事壞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而且千變萬幻,千奇百怪。陸吾這個天帝的大管家,早就是司空見慣了的,於是便以不變應萬變,立下過數不勝數的功勞,當年參加過征伐共工的戰爭,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陸吾有一個大錯處,就是因為他長得太神奇,體態怪異,像虎長著虎尾。它特大的身軀十分雄壯,足有九十九隻老虎那麼大,他又有九個頭顱,卻長得很像人。它立在昆崙山上遙望東方,似乎在監護着什麼,卻並沒有監護着什麼。這就是人常說的,做事須得認真,而由於可他卻對他治下的那些生靈和植物,包庇縱容,聽不得奉承話,便犯下了一些錯兒。還好,陸吾神辦事謹慎,小錯不遮不蓋,稱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

計蒙:人身而龍首,經常出現在有水之處,伴隨其必有狂風暴雨。(與後世傳說中的龍王很像,應為其原型)。《山海經(中次八經)》有載;山海經】東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游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英招: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

據《山海經·西次三經》:「槐江之山……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循於四海,其音如榴。」由此可見英招的神格當與陸吾平級。只是和管着崑崙正宮的同事相比,它看管的只是個類似避暑山莊的東西(不過倒是同類里最大的一個),顯然地位差了不少,即使在遊戲里也比開明獸低了三級,丟人。想來是因為它經常丟下自己的職責不管而跑去周遊四海,缺乏責任心而被責罰的緣故……大宇的美工將其畫成個老虎臉,這就不太對頭,況且翅膀也沒畫出來,不知是設計上故意如此,還是考證時弄錯了。

白澤:昆崙山上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以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相關記載】

東晉葛洪《抱朴子.極言》:「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

《雲笈七籤·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後世因為白澤能夠趨吉避凶,常將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記帝王之旗就繪有白澤的形貌,被稱為白澤旗。

《唐書·五行志》記載中宗韋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澤枕以避魅。

《開元占經》卷一一六引《瑞應圖》云:「黃帝巡於東海,白澤出,達知萬物之精,以戒子民,為隊災害。」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透過去,曉未來。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鑑(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白澤」是個傳說中的神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時《白澤圖》(又稱《白澤精怪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家手一冊的程度。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並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在禪宗語錄中,也常見有「家無白澤圖,妖怪自消除。」「不懸肘后符,何貼白澤圖。」「家無白澤圖,有如此妖怪」一類的語錄。人們將畫有白澤的圖畫掛在牆上,或是貼在大門上用來辟邪驅鬼。當時還有做「白澤枕」的習俗,即做成白澤形象的枕頭用於寢卧,其用意也是為了辟邪驅鬼。在軍隊的輿服裝備中,「白澤旗」也是常見的旗號。人們甚至以「白澤」來為自己命名,出現了許多叫「白澤」的人。

窮奇:結合天神、怪獸、惡人三位一體,真實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訓》高誘註解它稱之為北方天神,身體好像老虎騎着兩條龍。《山海經·西次四經》則說它長得象牛,叫起來象野狗,長著粗硬而不光滑的毛,還要吃人。但《海內北經》又說窮奇象虎,長著翅膀,吃人總是從頭開始吃,吃的人總是披頭散髮。《左傳》則將之類同饕餮和檮杌,說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為總是詆毀忠直的人被人們稱為窮奇。《神異經》總結了它的種種特質,描述它是一種生活在西北,長得像虎有翅膀,喜歡吃人的怪物。它能聽懂人說話,聽到人爭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聽說有人忠誠有信義就去咬人的鼻子,但聽說有人兇惡不講道理反而會贈送自己咬死的動物。相比饕餮等怪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但是這種喜歡接近人的習慣大大影響了它作為怪獸的神秘魅力和實力評價。

《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兒子,大名鼎鼎的窮奇。

這傢伙很有意思,看見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聽說某人忠誠老實,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聽說某人作惡多端,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由此可見,它應該是頭凶獸。然而有些書上又說它也不是那麼壞,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里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由方相氏帶着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着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於是又讓人感覺它對人還是有些異處了。之後神話被歷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窮奇逐漸演變為天下四凶之一,最後終於被舜帝日翻了。

窮奇作為怪獸的形象有兩種:《山海經.西次四經》上言「狀如牛,音如狗」;《山海經.海內北經》上言「狀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種形象,它都是一種食人怪獸,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則,大致引《神異經.西北荒經》上的說法,它「知人語言,逢忠信之人,嚙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姦邪則擒獸而伺之」。也就是說,好人遇到它會變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腦袋,而壞人遇到它反而會得到它送來的野獸之類做食物。這樣「是非分明」且付諸行動的怪獸的確少見。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窮奇的來歷,「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舜將其流放,「遷於四裔,以御魑魅」。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於《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裏有一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一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稱為「窮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於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驅逐的還有黃帝的不才子「渾沌」;顓頊的不才子「桃(應為木+壽,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為怪獸的「渾沌」,「桃杌」,「饕餮」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在西方,其中饕餮位於西南一些,但想來離被稱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遠。也就是說,和其他幾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謂「御魑魅」的說法很可能是指壓制當地少數民族,從這樣的想法衍生開思考,怪獸們的行為特性也就不足為奇。「渾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點,這裏不加贅述了。

一種說法認為「窮奇」是一種怪獸,而少昊子只是因為其特性而被比作「窮奇」。從家族命名和傳說的情節而言都可以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窮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僅僅是因為有智能而被視為神獸,它本來就是「神獸」,是一個是非顛倒,善捕禽獸的傢伙。至於大儺(舊時的迎神賽會)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負責「食蠱」的窮奇神,因為反而不夠「神話」,也就暫時棄之不理了吧。

甪端:「甪端」(拼音:lùduān)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與麒麟相似,頭上一角,據說能夠日行一萬八千里,通四方語言。

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獨角獸(也有學者將其認為是大熊貓),有時作為藝術形象被做成避邪之物(比如今天河南省的宋陵),古書中這樣描述:

(1)《上林賦》:「其獸則麒麟、甪端。」郭璞註:「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2)《宋書》:「甪端,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達方外幽遠之事。」、「甪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3)《隴蜀餘聞》:「甪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恆養之,以資衛護。又近於渠搜發獻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於門,驅邪也。」

「甪端」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之獸。《宋書•符瑞志下》:「甪端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則奉書而至。耶律楚材謂為旌星之精,靈異如鬼神」。故宮太和殿兩邊就放着一對,用甪端護衛在側,顯示皇帝為有道明君,身在寶座而曉天下事,做到八方歸順,四海來朝,聖明地治理天下玩者愛好也。家者集成也,天下者放眼天下學習也。

「甪端」和「麒麟」是我國古代民間臆造的,流行於官場和民間的一對獨角兄弟。在官方,它們象徵光明正大、秉公執法;在民間,它們象徵吉祥如意,風調雨順。

「甪端」其形怪異,犀角、獅身、龍背、熊爪、魚鱗、牛尾。

欽原:古代神獸之一,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蟄獸獸死,蟄樹樹枯。《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鬼車:古代異獸,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為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古風》有載。

畢方: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火災之兆。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一說為只有一隻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吃穀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著大火。

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着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海外南經》:「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隻腳。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在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畢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而《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並害。袁珂說畢方是鳳,鳳為太陽鳥,故「見則其吧有訛火」。

畢方:木精,如鳥,青色,赤腳,一足(有說兩足一翼),不食五穀。見則邑有訛火(有說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為黃帝衛車之神鳥(有說為致火之妖物,俗稱火鴉)。《山海經》、《神異經》、《淮南子》...俱有載。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華方。《海外南經》:「華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隻腳。」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在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華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而《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並害。袁珂說華方是鳳,鳳為太陽鳥,故「見則其吧有訛火」。《駢雅》:「畢方,兆火鳥也。」鳳即為神,也是災難的象徵。《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大風為害,堯乃使羿...繳風於青邱之澤。」大風即大鳳。《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玫,意即木生火。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於木。

出自:山海經-海經-海外南經-畢方鳥

原文: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譯文:在十六位神人的東面是畢方鳥。它在青水的西面。畢方鳥的身形是鳥,但面孔是人,只有一隻腳。

九嬰:古代神獸之一。水火之怪,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其說始見於漢。傳說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惡兇殘的人。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提到北方有一條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洶湧,人稱凶水。凶水中有一隻九頭怪物,名叫九嬰,既能噴水,又能噴火。十日並出時,凶水也沸騰了,九嬰嫌水中太熱,就跳上岸來,見人就吃,吃的時候,必須有9樣食品同時供它吃,因此成為後羿第3個斬殺目標。

【相關解釋】

①高誘註解說:「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

②《中華成語典故大辭典》認為:「可能是長著九個腦袋的水火之怪」。

③袁珂編著的《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認為:「當是九頭怪獸、怪蛇之屬,能噴水吐火以為災。」按高誘所說,九嬰是「水火之怪」,這個怪,我們既可以理解為是有實體的怪物,又可以理解成沒有實體的虛無縹緲的東西,諸如迷信思想中的鬼神之類。袁珂明確指出這是一種獸或蛇,這是說明九嬰是屬於一種有實體的客觀怪物,稱這種怪物既可以噴出水來害人,又可以吐出火來害人,如此,這種怪物,與武俠小說中那些擅長施毒解毒的武林高手相比,就顯得厲害且高明多了。武林高手所掌握的毒,是用來害人的,而解藥則用來解除毒性,是用來救人的。而水火之怪所掌握著的水和火,不管哪一樣,都可以用來害人,不管哪一樣,又都可以解除另一方的危害。

【羿殺九嬰】

九嬰生於天地初分之時,當時天地靈氣厚若實質,不知產出多少強橫的靈獸怪物。這隻九命老妖於深山大澤之中,陰陽之元氣氤氳交錯,化生而出,乃是九頭蛇身,自號九嬰。每一頭即為一命。因是天地直接產出,無魂無魄,身體強橫異常,已為不死之身,又加有九命,只要有一命尚在,只需於天地間採集靈氣就能恢復。

九頭怪九嬰自恃有九個腦袋,九條命,絲毫不畏懼北伐的羿,它九口齊張,噴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濁流,交織成一張兇險的水火網,企圖將羿困住。羿知道它有九條命,射中一個頭后,非但不會死,而且會很快痊癒,故再使連環箭法,九支箭幾乎同時插到九嬰的九個頭上,九嬰的九條命一條也沒留下。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其形似雞,鳴聲如鳳,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辟除猛獸妖物等災害。舊時新年風俗,貼畫雞於門窗上,實即重明鳥之遺意。

晉王嘉《拾遺記》卷一:「堯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又眼在目。狀如雞,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貽以瓊膏,或一歲數來,或數歲不至。國人莫不灑掃門戶,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於牖上,此其遺象也。」

龍族九子

贔屓,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着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趴蝮,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去拜訪新年人都說:「殺你們全家新年好。」這樣,就會被人家踢出來了。所以,像豺一樣的龍子就出現在刀柄刀鞘上了。

金猊,又稱狻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着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鈎蛇:古代神獸之一,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鈎岸上動物食之。《水經注(若水)》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呲鐵: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狸力:古代神獸之一,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原文: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見則其縣多土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古洪荒妖孽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太古洪荒妖孽出
上一章下一章

神話人物・妖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