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十二氣歷

第九十三章:十二氣歷

「聖上,微臣以為,應該放寬學府選拔制度,增開學校。」司馬光回應道。

原來的四大學府教育制度,大學、中學、小學、蒙學,五歲入學,二十歲卒業。差不多是層層篩選,最終能夠考上大學,考上四大學府的,不到百分之一。很多學子最終還是依靠家庭,依靠宗族,才能有出頭之日。普通百姓則沒有出頭之日,因為他們自己都是務農務工,孩子考不上去,只能出來做童工。工錢低,做童工還不夠飯錢,子女太多自然不好安置。

如果增開學校,由學府安排所有孩子的未來,那麼既減輕了百姓的家庭壓力,又可以消除溺嬰現象,促進人口增長。

不過,現在的教育是全免費的教育,除了為學員提供住宿,伙食,教員,以及各方面的教學硬體外,還要給學員發零花錢。如果放寬選拔制度,不僅四大學府的技術發明分紅供應不起,就是大宋國庫都供養不起。

趙頊不由得在心裡埋怨司馬光:「說起來簡單,根本不務實。」

「據朕所知,四大學府收取的技術分紅太高,嚴重製約了作坊的發展。因而才導致作坊主降低工資,控制成本的。四大學府技術分紅這麼高,才剛剛供應上現在的四大學府教育體制的運轉。如果放寬選拔制度,費用至少高出百倍,即便是國庫所有的稅收都拿出來,也供應不上呀?再說沒有選拔競爭,豈不是所有人都賴在四大學府坐享其成?這恐怕也會降低卒業學員的整體素質吧?」趙頊壓住憤怒,反駁道。

「即便是拿出國庫所有的稅收又如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子們學成出來,自然會自謀生路,用不著聖上考慮。學府之類自有競爭選拔機制,學子的學識不達標,聖上撤掉微臣這個書城令就是了。」司馬光吹著鬍子激烈地說道。

「難道還要加高技術分紅?這個可不行。據朕所知,四大學府中很多人就一件技術改進,就獲得了巨額的財富,這些財富,即便那些作坊主幹上幾十年也賺不到,更不用說那些工匠了。原本議定好的,書籍要降價,可是現在很多新書,完全是一字千金。沈括和蘇軾都快富可敵國了吧?」趙頊表達了他的不滿。

如此憑藉人才壟斷壓榨工商業,那麼根本無法促進資本積累,促進工商業發展。辛辛苦苦拉起來的工商業沒有反饋到農業,反而被那些讀書人攫取了大筆財富。這個社會還怎麼進步,這樣下去,貧富分化只會更加惡劣。

如果不是政策上的高壓,那些控制資本和生產的商人們,完全可以讓那些搞技術的一文錢都拿不到。趙頊原本是希望促進技術更新,繼而促進工商業發展,現在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技術更新是快了,大量的發明創造不斷湧現,但是卻抑制了資本的增長,無法將技術發明轉化為生產力。

怪不得溺嬰現象這麼嚴重,怪不得開發金州沒有人去。以前讀書人壟斷政權,現在讀書人還要壟斷資本。士農工商,財富的大部分都被第一個階層弄去了,用於奢侈的享受,用於附庸風雅。趙頊不由得對司馬光格外不滿起來。

「四大學府要搞各種研發,難道不需要資金嗎?學子們難道要過著工匠的生活來給學府搞研發嗎?一個技術改進,就能讓作坊的生產量數倍數十倍的上升,學子們拿錢又什麼不對?如果不是沈括的發明,大宋憑什麼縱橫海上,聖上怎麼去開發金州?如果沒有蘇軾新式讀書法,四大學府教育制度如何推行?三十少明經,五十老進士。讀書人尚且如此,聖上還指望所有的百姓都都有時間讀書識字嗎?如果一身力氣就可以富甲四海,誰還讀書?」司馬光一條條反駁道。

這樣的反駁已經超出了原本的溺嬰現象處理的討論。這個討論已經上升到到底是搞經營的商人工匠得到更多的社會分配,還是那些拿筆杆子搞創作研究的人得到更多的社會分配?

見趙頊與司馬光爭論不下,一直看著兩人爭論的王安石和稀泥地說道:「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中庸有為,計圖長遠才是正理。」

「以先生之見,該如何處理?」趙頊懷疑王安石與司馬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學子最終也會回歸百姓行列,做商人做工匠,而學子最終也來自百姓,這是陰陽大道。依微臣之見,可以減少技術改進者的股權分紅,增加四大學府的股權分紅,以供養更多的學子。可以再從國庫撥款一成,加上學府的收入,如此,至少可以再多開設一倍的學校,也算是放寬了學府選拔制度。另外,還可以允許並且鼓勵作坊主開學校。當然,作坊主所開設的學校不納入四大學府教育體系。僅僅作為作坊主培養工匠的專科學校,在就讀契約上,增加為作坊服役的年限。」王安石一條條地陳列對策。

趙頊又望了望司馬光,見他一點反對意見都沒有,趙頊這下知道了,這根本是司馬光與王安石兩人商量好了的。趙頊不由得心中嘆息:「這幫傢伙摸清了我的脾氣,知道反對激烈的話,老子就會接受折中的方法。」

雖然知道王安石和司馬光串通在一起對付他,但趙頊也沒有辦法。這個時候,趙頊也格外關心大選了,如果能讓蔡京當上宰相,那麼按照政事堂制度,他這個皇帝在政事堂還有說話的地方,如果是王安石或是司馬光,那估計宰相聽都不會聽他這個皇帝的想法,直接把問題發往政事堂,讓宰執三人來決定。這樣的話,他這個皇帝就被架空了。

「四大學府,不能養尸位素餐之徒,先生是宰相,必須勒令禮部和督部加強對四大學府的管理和督察。」趙頊鬱悶地反擊了一下。

「是。」王安石只是拱手簡短地說道。

王安石沒有任何反對,司馬光也沒有憤怒,更沒有說什麼,反而一臉的平靜。

「那就按先生的意思辦吧?溺嬰現象,具體該怎麼處理?僅僅是放寬學府選拔制度恐怕還不夠吧?」趙頊接著無奈地問道。

「還是取折中的辦法。出生、婚嫁、喪事,雖說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三件事,但是太過奢靡,也的確空耗社會財富。以徵稅的方式限制有悖人倫,不若讓文明學府禮制學院對現有的禮節做一些刪減,以新的禮節來控制規模和財富消耗。遺產分配的話,還是讓財產擁有者自行決定。如果無法決定,再由官府介入,不分男女,按長幼順序,決定一子繼承。」王安石安排道。

王安石的安排也算比較人性化了,趙頊聽后只能點了點頭,說道:「這樣也算合理。工匠能不能增加一些工錢?」

這裡所指的工匠並不只是說作坊里的工人,而是包括所有的打工者,包括那些給地主做長工家丁,給店鋪做夥計的幫閑。現在的宋朝不像後世,到處都是工廠,工人成了一個階層。現在宋朝專門務工的人員還是比較少的,只在江寧、上京、明州等開設了大型作坊的城市才有。在其它地區,作坊還是家庭制,也就是一家人或是一個宗族在經營。

「最低薪資,政事堂已經明令下達了。依靠官府下政令提高工匠薪資不太可能。」王安石搖頭說道。

「聖上,朝會時間到了。」李向安打斷了趙頊三人討論,拱手說道。

三人停止了討論,朝會繼續開始。

接下來的朝會,討論和布置了政事堂大選的一些重要事宜,金州的開發,印度遠征軍的后需供應,未來十年大治天下的發展規劃,現在各地出現的一些小災等。

其實朝會大部分時候都是走過場,只要皇帝反應不大,事情早就基本定了下來。在上朝之前,事情怎麼處理,早就商量好了的。

臨近傍晚,這一天的大朝會差不多就該結束了。好在不是天天有這樣的大朝會,不然官員們什麼都不用幹了,專門上朝就行了。唐朝時期差不多就是要天天朝會,不過,那個叫早朝,時間不長。到了宋朝,早朝慣例基本上取消了,除了大朝會,一般的事情都是放在政事堂討論。皇帝如果有問題,也只是把相關官員叫到崇政殿、文德殿、紫宸殿商議。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張若水扯著嗓子叫道。

「臣有本要奏。」沈括艱難地站起了身子,拱手說道。

趙頊看著現在的沈括,有點厭惡起來。沒有想到歷史上一個代表著一個時代智慧的大科學家、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發明家,外交家、文學家、航海家、天文學家,頭上的桂冠比後世美國的總統富蘭克林還要多的人,竟然是一個大胖子。小小的眼睛,一張圓鼓鼓地臉都是贅肉,懷胎十月般的肚子,那身大宋第一大號的官服,真是讓人不敢高看。

要不是沈括是天工學府的山長,也是政事堂成員,沒有座位的他,如果一直站著,怎麼堅持這樣一整天的朝會?

趙頊從張若水手中接過奏本快速地瀏覽起來,轉而露出了笑容,高興地說道:「准奏。」

奏本有三個內容:一是,沈括與天文學家、數學家衛朴共同完成了《十二氣歷》,希望趙頊能允許代替舊的《奉元歷》。

《十二氣歷》革除了舊曆法的弊端,以節氣定月,和後世的通用的陽曆很接近。

二是,沈括主持製造了一台渾天儀獲得成功,渾天儀主要的作用是觀察天象的,沈括希望趙頊能夠答應司天監可以在各地設立觀天站,將觀測的結果刊載在各地的作坊的商報上。其實,這就是宋朝版的天氣預報。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十二氣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