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銅鐵之路

第八十五章:銅鐵之路

「從官家提供的這副地圖看,金州的優勢在於銅礦、金礦、香料、木材,澳州的優勢在於鐵礦、金礦、草場。我們的短處就是人口不足,所有的基礎設施全部為零。我們金州、澳州也只是大宋銅鐵礦場,朝廷的需求是銅鐵,但是我們金州的需求是糧食。金州的百姓只有十萬,而且沒有家屬,這根本不像一個州,而只是一個礦場。我的計劃,是先要大建小港口,遍布金州,在最快的時間控制金州。」章楶分析道。

白波浪聽不懂章楶話里的意思,笑道:「你是知州,怎麼擺弄金州,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情。」

「沒有那麼容易,這些還需要將軍幫忙。如果金州、澳州經營好了,這條銅鐵之路就會成為大宋的生命線。將軍的功勞,官家一定會看到的,倒是封侯亦不再話下。」章楶引誘道。

「章知州需要本將怎麼配合?」白波浪見章楶沒有其它文人對武人的輕視,加上心裡頭害怕被審查的大石頭落下了,不由得有點感激章楶。

「白將軍統領十萬大軍如何?」章楶笑著詢問道。

「十萬大軍,章知州的意思是要把金州的十萬百姓按軍制整編?」白波浪吃驚道。

「不錯,的確是這個意思。金州剛立,與大宋其它各州完全不同,且百姓全部都是丁壯,整編為軍,更利於指揮。」章楶點頭應道。

章楶徹底搞定白波浪后,金州的指揮系統總算是合力了,至少不會相互扯皮。金州知州章楶、督查使苟宏社、判官周士隆、將軍白波浪四人坐在了一起,商討金州的發展。

因為安沙克對金州比較了解,也被章楶任命為金州長吏,上報政事堂正式綬官。安沙克得知自己竟然無須參與宋朝的官員考試,就被任命為一個從七品的大官,不由得大喜。這意味著他現在比起他的東家安薩里在大宋的地位還要高了,可以自立門戶了。

要知道,在宋朝,即便是趙頊沒有推行廢冗令之前,就是金科狀元任職的也不過是九品的知縣。廢冗令推行后,要當官更是難於上青天。

說起來,雖然輕輕鬆鬆就把金州這麼一個大州納入了大宋版圖,但是經濟發展和人口都是大問題,湖廣地區雖然在一直移民,而且移民速度也很快,朝廷甚至一次性遷徙了六百萬人到湖廣各地,但是在一兩年內,湖廣的人口恐怕也達不到飽和,而湖廣地區的人口沒有飽和,就不會有人願意道金州去。金州的人口上不去,不僅對實際的佔領效果不利,而且經濟也沒有辦法發展,畢竟人口才是一切的基礎。

可是趙頊給章楶的只有十萬什麼都不懂只能做苦力的西南夷,開礦是需要技術的,建設一座城池也需要技術。政事堂雖然調配了一些人才,但數量實在太少。而有技術的普通百姓都趕上了王安石的大治天下的計劃,是不會移民到金州的。金州的氣候不適應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金州實在太蠻荒了。畢竟對於中土百姓來說,如果沒有朝廷的旨意,重土難遷的百姓是不會想著去海外的。

導致重土難遷的因素,古代一般有兩個,一個是官府禁止遷徙,一個長期持有土地才能產生財富的觀念。特別是精耕細作下農業和丁稅役稅制度下的官府制度,人口就意味著土地會有更多的產出,就意味著稅收和勞役的徵發。

然而,在宋朝,沒有土地的客戶遷徙已經成了一種現象,通過遷徙開荒,他們能擁有一份自己的田產。特別是趙頊的到來,變法措施推行以後,遷徙開荒已經由官府主導,更為人性化制度化,百姓能夠得到更好的安排。

之所以還是重土難遷,只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地方宗族的固化繁衍,一個地區形成強大的宗族后,對於中國這個宗法社會而言,大部分人是不願脫離宗族的庇護,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的。

地方宗族勢力一直是趙頊嚴重打擊的對象,特別是北方的大宗族。在趙頊的遷徙制度下,許多龐大的宗族瓦解,分散遷徙到湖廣各地區。特別是那些長期把持地方政權的地方豪族,趙頊把他們全部遷徙到上京、江寧兩地辦作坊了。

韓琦、富弼的死,也讓地方宗族勢力看到了朝廷的決心。連三朝元老都不例外,他們自然無法對抗朝廷的壓力。

在趙頊奪回皇位,推行軍事獨裁的那半年,不知道多少地主豪族,官僚世家遭到清洗。雖說沒有沒收他們財產,但是他們的宗族子弟全部被趙頊徵調光了,全部被打散了,他們不妥協下來,那麼他們的大地產在失去了官府與宗族兩大勢力的保護下,可能連出售田產的權力都會被剝奪。

況且,趙頊發明了宋朝從來沒有過的抄家刑法。所謂抄家,就是籍沒所有的家產,但並不殺人。因為在宋朝,個人財產是受官府保護的,從來沒有過抄家這樣的事情。

可是趙頊竟然對歐陽修那樣的名臣一家用起了元明清三朝才有的抄家刑法,的確是嚇壞了不少人。雖然在趙頊的第一任宰相曾公亮的對抗下沒有弄成,但這也成為了趙頊遭到大部分士大夫反對的一個根源。

趙頊推行軍事獨裁之後,從軍隊的將領到官府的官員,大部分被趙頊換了一個遍,然後驅使北方豪族南遷,甚至殘酷地把宗室皇族都遷到上京。皇族南遷,是一個榜樣,也是為了說明趙頊連自己家人都不放過,更不用說你們這些地方豪族了。

在王安石以江寧中心的十年大治天下的計劃下,這樣的遷徙制度得到了確定。只是王安石與司馬光一派的北方士大夫妥協之後,沒有趙頊那麼殘酷而已。趙頊遷徙豪族採用的是強制手段,強買豪族的土地,然後低價出售給那些佃戶,最後責令豪族在江寧和上京開作坊。凡是不從的,就等著刺配吧!

而王安石的遷徙制度則比較人性化了,從地主豪族的田產變賣,到豪族開作坊,都不再強制,而是讓他們自行解決,甚至提供開作坊的各種便利。

不管怎樣,宗族勢力被打散了,新法的方田令得到了推行,因為沒有誰再有那個能力反對重新丈量土地,給丈量土地添亂了。

解決金州人口不足的問題,章楶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那就是以金州的礦藏為誘餌,先自行探明礦產,然後低價競標出售礦藏的至少八成的股權,吸引商人招募百姓前來開礦,而不是自己用十萬西南夷開礦。

考慮到金州的地形不適合修路,因為修路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金州潮濕悶熱,在多雨的天氣下,一般的路很容易被沖毀,若是修堅固的馳道,前期的投入又太大了。為此,章楶利用金州的地形,採取多建小型港口,多造船的方式,在金州破碎的地形下,用海路成為主要的交通。甚至要將這個交通方式一直修到澳州去。

修好自己的碼頭,商船才能靠岸,金州要吸引更多的商人自主前來,必須把基礎設施搞上去!

金州到澳州,群島密布,這個方案為大宋開拓了一條海上銅鐵之路。在接下來的十年大治天下中,成為大宋日益強大的動力之源。

在廬州(廬山)發現煤礦后,從金州、澳州運來的銅鐵礦石運到了江寧,加上江寧也發現了一個大銅礦,江寧迅速成為了大宋的銅鐵之城,成為大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繁榮的城市,大宋所有的銅鐵製品,幾乎都由江寧提供。

江寧的快速發展,又拉動了湖廣地區,矩州等整個南方地區開發,南方地區的經濟規模超過了北方,成為大宋的經濟重心。特別是從澳州到金州,從金州到廣州,從廣州到泉州、上京,這樣第一條海運線,連帶著東南沿海各城市也迅速地成長起來。

方案確定后,十萬西南夷百姓被白波浪整編為十個基礎設施建設兵團。其中有六個兵團在白波浪的帶領下大規模地伐木,建造青磚窯,營造了龐大的水系交通網。採取步步為營的方法向澳州推進。

有三個兵團,在安沙克的帶領下,分散在金州,淘金的淘金,捕魚的捕魚,狩獵的狩獵,又伐取珍貴木材,尋找珍珠貝殼,採集各種香料等,為大規模興建基礎設施提供財源。這些東西在大宋都是很值錢的,運到大宋售出后,可以購買海船和糧食、農具、帳篷等,為十萬人提供開發所必須的物資儲備。

章楶則帶領一個兵團,與來到金州的開荒的小商人一般,在地理位置比較好的地方,興建農場,種植苧麻、占城稻、胡蘿蔔、山薯、甘蔗等作物。與其它農場一起,儘可能早日解決金州糧食自給的問題。由於西南夷的務農能力低下,金州所有的官員幾乎都成了農業專家了,都被責令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種植。

現在,大宋最缺的就是銅鐵和糧食,大宋內地的糧食雖然沒有大幅度漲價,但小幅度的不斷上漲還是有的。因為南方各州糧倉幾乎都空了,各州縣都在小幅度不斷購糧,充實倉廩,以備災荒。

可以預見,糧食的小幅度漲價,會拉動南方地區農民農業種植的積極性,甚至是整個大宋農業的發展。大宋農業發展了,才能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后動力。

苟宏社原本是台州的知州,現在由他出面,在金州與台州之間建立一條糧道,最大程度保證金州的糧食供給。因為僅僅是十萬人的糧食還是不夠的,金州的人口在不斷上漲。而這樣的上漲不是由朝廷的財力支撐的大規模開發,而是民間商人求利的本能決定的。

判官周士隆雖然是法官,但是也沒有閑著,由他按照金州勘察得到的金礦、銅礦的分佈,描繪具體的分布圖,然後跑到大宋內地去招商引資。許多大商人,從金州低廉的競標價格中看到了好處,紛紛高價招募百姓,組成開礦隊,到金州註冊開礦。礦商來了,海商也跟著來了,開採的礦石被賣給海商,或是租借海商的船隻,全部運到大宋上京冶鍊作坊去。

一條繁榮的海上銅鐵之路,正在快速發展著!南海、金州各群島海峽,幾乎成為大宋的內湖,商船往來不斷!

在銅鐵之路起步並發展的同時,趙頊在泉州看完整個的蹴鞠聯賽之後,便回到軍營,對三萬山地兵團進行高強度訓練,為擊敗朱羅國,奪取迦托訶(吉隆坡)做準備。

趙頊的意圖,是奪取迦托訶,讓肖一遠、李常兩人帶上十萬人在那裡展開軍屯,把那裡打造成征討印度的後勤基地。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銅鐵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