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歷史局限

第六十三章:歷史局限

這次西南夷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徹底平定,在於軍隊、士大夫、商人的通力合作。至於,合作的基礎是什麼,趙頊就不知道了。這次王安石的到來,肯定也是為了這件事情。

「先生!」趙頊很遠便叫道。

「臣等見過聖上。」王安石三人拱手說道。

政事堂有宰相一人、執政兩人、九部尚書和四大學府參贊十三人,總共十六人。其它人沒有來,唯獨王安石、蔡京、包綬跑過來了,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趙頊非常倚重王安石,蔡京是趙頊的心腹帝黨,包綬是包拯的後人,有鐵面無私的基因。政事堂派他們三人過來,就是要勸諫趙頊回到上京,回到皇宮,做一個皇帝要做的事情,不要到處亂跑。

「先生,先用茶。」趙頊給王安石倒了一杯茶遞了上去。

「聖上,微臣這次來,不是為了聖上的一杯茶的。西南夷已經平定,聖上應該也知道了。」王安石躬身接過茶道。

「都坐吧!這些事情你們做得很好。朕已經知道了,只是六百萬人口的移民,兩百萬軍隊的征戰,朝廷糧草和財政能負荷得起嗎?」趙頊一揚手,端坐在上,說道。

見趙頊入座,王安石等人也入座,幾名鐵臂衛連忙給他們送上了茶。喝茶,是所有人每天必做之事。無論是士兵還是百姓,每天至少飲茶一壺,避免水土不服帶來的困擾。

「聖上,國庫已空,各地倉廩皆空。如若發生大規模水旱蟲災,朝廷將無力救濟災民。三年時間,湖廣、流求地區的開發已經進行得差不過了。變法也已經完成,聖上當早日還朝,主持大選,鞏固變法成果。」王安石拱手說道。

「先生什麼意思?變法才剛剛開始!怎麼就說變法已經完成?先生也要因循守舊了嗎?」趙頊一臉怒氣。

「當年,大宋為三冗所困,國事艱難。現如今,三冗盡除,官制變了、軍制變了,田畝也丈量了,專賣也開放了,湖廣流求也已經開發了。現在大宋變得還不夠多嗎?聖上到底要把大宋變成什麼樣?」王安石反駁道。

王安石說的並非是假話,什麼都變了,但是趙頊仍不滿意,仍然覺得還是原來那樣。從這點來說,趙頊在思維上,根本還沒有融入這個時代。趙頊的角色更像一個上帝,俯視蒼生,安排命運。趙頊只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這個時代需要什麼,為了達到他那崇高的強大中國的夢想,不惜通過各種手段去驅使萬千生民。

趙頊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成功,他有幸能夠控制軍隊。借著武力與誘惑,讓士兵與商人任他驅遣。士兵與商人的結合,讓趙頊跳過了士大夫,直接擁有了財力的支持與武力的支持。從此,憑藉著武力,讓士大夫按照他的設定,去務工從商,去開辦四大學府,去開展各種研究。

如果是放在以前,這些都不可能實現。偏偏趙頊借著後世的思維,引導建立了商盟,建立了商盟櫃枋,發行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交子。從此財力,源源不斷,朝廷高負債地運轉起來。正是這樣一個契機,免費教育全面開展起來了,各種研究人才經費不斷,銅鐵不再受到限制,突火槍不必再像歷史上的那般用竹子了,活字印刷也不用再用泥巴了,先進的工藝一個個地冒出來。加上快速的開發湖廣、流求,強大的需求刺激著工商業的發展,一個個城池,一個個作坊拔地而起。

所有這些,都發生在這短短的三年間。大宋的潛力都快被趙頊榨乾了,無論是哪個階層都看到了隱患,唯獨趙頊沒有看到。這個隱患很明顯,儘管所有的行業都蓬勃發展,但幾乎都是負債式地運轉。可以說這是被趙頊一手吹大的泡沫,一旦開發停了下來,或者在開發中沒有獲得巨大的收益。商盟櫃枋,國本櫃枋就會破產,整個大宋都將淪為赤貧。如果發生什麼飢荒和大災,那大宋就算完了。

「聖上,大宋需要幾年時間平穩地發展。聖上還是回上京吧!」蔡京見趙頊不說話,也拱手說道。

蔡京的意思很明確,即便是開店,也得在第一家店的成本都收回來之後,再開分店。大宋現在店是越開越多了,成本卻沒有收回來。

「好吧,你們不用說得那麼籠統,朕聽不懂,也不想聽。你們就說你們有什麼難處吧?」趙頊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

「聖上,糧食產量不足,工匠人力不足,商業運輸能力不足。」蔡京拱手簡明扼要地說出了三個不足,直指問題的根源。

「唉。你們又什麼好辦法?」趙頊嘆了一口氣說道。

這三個不足,趙頊也沒有辦法解決,這是時代的局限。儘管霹靂彈的改進,給開礦修路減少了很多的成本,使得鋼鐵等礦產資源價格下降,土地的開發成本隨即下降。但是,糧食的產量問題卻不是那麼好解決的,畢竟沒有美洲那些高產農作物。水稻雖然產量也非常高,但是投入太大,要建水渠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還要推行水稻甘蔗小麥等輪作制度,防止水稻發瘟,一年兩季已經是最好的了。況且還必須精耕細作,才能獲得一個好收成。水稻種植投入的人力成本實在是太大了。

「聖上,各個城池的作坊在湖廣大開發中建立起來,如果沒有持續的開發,恐怕各個作坊會萎縮,由此,蘇軾出訪日本,希望日本能夠傾國力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開發,這樣的話,各個作坊又有訂單了,大宋也能夠安穩地渡過這個危機。」蔡京回答道。

「現在的糧食有沒有漲價?」趙頊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還算平穩。政事堂訂購了百萬支突火槍,裝備給保甲軍,就是希望儘快結束西南戰事,以免糧價上漲。有了突火槍,各縣鄉在正業之外,多次組織山區圍獵。既減少了野獸侵害農田,也增加了肉食。不過,路況不好,新鮮的肉食無法運出山區,只能大量腌製做成乾貨,食鹽的需求量在上漲。另外發動百姓大量出海捕魚,也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糧價的平穩。」蔡京介紹道。

長江以南,在還未大規模開發時,有大量的野獸,其中最多的便是野豬。還有野象,野鴨,經常破壞莊稼。而且因為水網密布,丘陵疊嶂,給道路的修建帶來了很大的難處。不利於各地區的互通有無。大規模地興建水利設施和馳道,這些都不是幾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工程。

「這麼說,這些事情都不是問題。變法既然有了成績就該堅持下去,大選的話,豈不多生波折?再說,海上絲綢通暢,各種原料,包括銅鐵和糧食,都可以從國外進口嘛,海外國家那麼多,無論是需求,還是總的出口,都不是大宋現在現在這麼一點作坊可以滿足的。那些突火槍,蠻夷各國沒有作坊,沒有技術,不一定能夠仿製得來,也可以拿出去賣。突火槍沒有火藥筒,也就是一塊銅鐵疙瘩,賣出去越多,對大宋火藥筒的需求量就越大。還有鹽酒都可以對外出售,甘蔗壓榨製作成糖霜,這些出售到國外應該很賺錢的。到時候,再購置銅鐵糧食,大宋只會越來越富。有了作坊,有了技術,還怕沒有糧食,沒有財源嗎?這就是朕為什麼要創辦四大學府,為什麼重視各種工藝技術發明的原因。知道嗎?」趙頊好像是在教育蔡京,卻不是斜眼看看王安石。

「這,可是海洋貿易儘管很繁榮,大宋卻依然缺糧食,缺銅鐵。食鹽和糖霜不要說出口,現在連大宋百姓的滿足不了。食鹽倒是好說,可以在沿海多建曬鹽作坊。只是這糖霜,卻是沒有辦法解決,大量種植甘蔗的話,會減少稻麥的種植。銅鐵,鐵倒不是什麼缺乏,流求、瓊州、矩州都發現了幾個大鐵礦。只是這銅礦,大宋雖然有幾個,但是都不大,開採量有限。山東德州有金礦,流求有金沙,大宋現在不缺的就是金銀。現在大宋的黃金白銀寶石堆積如山,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暢銷了一段時間后,現在也賣不動了。我們也不敢降價出售,朝廷各個專賣的金店最後倒閉了大半。」蔡京不知所措地說道。

在理論上,蔡京覺得趙頊所說的是正確的,然而,事實上,似乎又不是那麼回事。只能拿現在的各個行業的生產狀態來說明了。

見蔡京說服不了趙頊,王安石終於坐不住了,開口說道:「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粟。糧食是那麼容易買到的嗎?聖上!微臣承認聖上有雄才大略,譬如政事堂的制度,從此解決了皇權與相權之爭,不用再用分化事權,減弱相權,犧牲行政效率的方式來鞏固皇權,維護了大宋江山社稷。再如,軍制的改革和教習制度,既能發揮將士的勇武,又不用過多擔心武將叛變,甚至還能提升將士的忠誠和戰力。再如四大學府教育制度,學府與作坊向結合,既養起了數以百萬計的學子,又使得各種生產工藝技術大為進步,增加了商稅。還有,交子的發行制度,從此大宋不再擔心國庫空虛,又可以藏富於民。這些都足見聖上的英明和遠見。然而,聖上很多時候,又不切實際,什麼事情都想當然。這麼弄下去,大宋一旦出現糧荒,非得亡國不可!」王安石說起話來,沒有其它的文臣武將的顧忌,非常直接。

「先生謬讚了,都是先生的功勞。不過,先生所說,朕就想不通了。怎麼會有糧荒?還請先生指點!」趙頊見王安石說得鬍鬚都飄了起來,可見王安石非常激動了,不由得求教道。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歷史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