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佛教的亘古見證(6)

佛塔:佛教的亘古見證(6)

◎圓繞佛塔

如果從空中俯瞰桑奇的大小佛塔,將會看到每座聖塔的基座、走道、外圍欄楯、覆缽平頭都是一個個重疊的圓形,這不僅是為了造型上的美觀,其中還隱藏着一種古老的禮敬儀式。

「諸比丘從佛聞法已,即從坐起,繞佛三匝,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遠從佛陀時代,印度就有一種特殊的禮敬方式:行禮者以聖者或老師為圓心,繞圈行走以示尊敬。由於印度自古以來「以右為尊」,因此必須從聖者的右方繞起,繞行者以自己的右肩對着中間的佛陀,合掌恭敬地徐徐前進,可一、三圈或五圈,甚至上百圈,原則上須以單數為主,繞越多圈就表示對聖者的尊敬越崇高。佛陀入滅后,右繞聖者的禮敬行為自然地轉變為右繞佛塔的儀式,而圓形基座上堆疊出的半圓土丘,正是繞行佛塔的最佳形式。

◎半圓覆缽

站在圓形基座上的半圓形磚冢,是由墓葬的土堆逐漸演變而來的設計,它被稱為「覆缽」——倒扣的缽。

佛教僧侶是以雲遊四方、弘法乞食為職志,而乞食的食器就是缽。缽的形狀就像是一個特大的圓碗,若將缽上下顛倒覆蓋,就是一座佛塔的半圓丘了。除了形狀神似之外,倒覆的缽表示缽口朝下不再受供,象徵這位托缽比丘已過世。

覆缽即是塔身主體,內部填滿土石,中心設一密室埋藏舍利罐。傳到國外之後,慢慢發展出中空的樓閣塔身(色色小說,覆缽之名遂逐漸被人淡忘。

◎圓盤傘蓋

在塔頂正上方,會看到一個或數個雨傘般的圓盤,這就是古印度代表尊貴象徵的「傘蓋」,又稱為「承露盤」。人們在佛塔頂端豎起石制傘蓋的行為,除了象徵性的為佛塔遮陽擋雨外,也同時表達了人們對佛塔的無上尊敬。

看似傘蓋的圓盤,又像是頂在桿上的一隻圓輪,因此它又被稱為「輪相」、「相輪」或「輪蓋」,象徵轉動的法輪。根據律藏的說法,塔頂輪相的數目必須依照證得聖道的果位來安置:「若阿羅漢相輪四重,不還至三,一來應二,預流應一,凡夫善人但可平頭無有輪蓋。」不過,從桑奇遺跡看來,大塔應是佛塔,卻只有三重輪蓋;三塔為舍利弗與目犍連的聖塔,也只有一重;而同時期印度西北的犍陀羅等地,卻出現有十重以上輪相的佛塔,可見造塔的形制在不同的風土民情下,早就有了相當大的分歧,已非律藏所能規範或涵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印度朝聖之旅·桑奇佛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聖之旅·桑奇佛塔
上一章下一章

佛塔:佛教的亘古見證(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