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7)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7)

從考古的資料來說,如上所述,長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時代和黃河中下游一樣存在著東西不同的文化區。從山東中南部到徐淮平原的青蓮崗——大汶口文化(公元前5300~前2400年)是有近3000年歷史的相當發達的農業文化,這使人聯繫到史書上所稱的東夷。在東夷中無疑還包含著不同的族團。東夷是殷商的先人,當他們被西方來的羌人之後的周人擊敗后,一部分和周人一起融合進入了華夏族團,也有一部分是被驅逐出走他方。這一部分中可能有上面說到過出海的和繞道東北去朝鮮半島和日本群島的人,但大部分卻走向南方。

我這個假說的根據是我在30年代對朝鮮族人體類型的分析。在我的碩士論文里,我曾在朝鮮人體質資料中看到有大量和江蘇沿海居民相同的B型,即圓頭體矮的類型。這種類型又見於廣西大瑤山瑤人的體質測量資料中。如果這些資料的分析是可信的話,就容易作出把這兩個地方的人在歷史上聯繫起來的推想。由於我自己的體質類型分析的研究工作中斷已久,資料又都遺失,只能憑記憶作出上述的提示。關於瑤族的體質及推論,作者已有修正和補充,見《費孝通文集》第13卷,《從史祿國老師學體質人類學》。

我這種推論受到我的一位老師潘光旦教授的支持。他根據文字史料和在福建畲民地區的實地觀察,曾提出過一種見解,憑我的記憶簡述如下:

我們可以從徐、舒、畲一系列的地名和族名中推想出一條民族遷移的路線。很可能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東夷中靠西南的一支的族名就是徐。他們生活在黃河和淮河之間,現在還留下徐州這個地名。據《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徐國在西周時期曾是一個較強的國家,春秋時仍然不衰,公元前512年被楚滅亡。近年在江西西北部接連出土春秋中期徐國銅器,應該不是偶然,或許與徐人的遷徙有關。《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第317頁。從這一時期的文獻中可以看到這塊地區被居民稱作舒。潘先生認為畲字和徐是同音,徐人和舒人可能即是畲人的先人。他又以瑤畲都有盤瓠傳說,這個傳說聯繫到了徐偃王的記載,認為過山榜有它的歷史根據,只是後來加以神話化罷了。這一批人,後來向長江流域移動,進入南嶺山脈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是瑤。從南嶺山脈向東,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區里和漢族結合的那一部分可能是畲,另外有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的一帶,後來進入湘西和貴州山區的可能就是苗。潘先生把苗和^H小說瑤聯繫了起來,是因為他們在語言上同屬一個系統,稱苗瑤語族,表明他們可能是從一個來源分化出來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