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物質面與精神面(1)

文化的物質面與精神面(1)

文化的物質面與精神面

物質文化

人因為要生活,永遠在改變他的四周。在所有和外界重要接觸的交點上,他創造器具,構成一個人工的環境。他建築房屋構造帳幕;他用了武器和工具去獲取食料,不論繁簡,還要加以烹飪。他開闢道路,並且應用交通工具。若是人靠了他的肉體,一定很快地會因凍餓而死亡了。禦敵、充饑、運動及其他一切生理上的和精神上的需要,即在人類生活最原始的方式中,都是靠了工具間接去滿足的。世界上是沒有「自然人」的。

人的物質設備:舉凡器物、房屋、船隻、工具以及武器,都是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一方面。它們決定了工作的效率。在一切關於民族「優劣」的爭執中,最後的斷語就在武器,它是最後的一者。在一個博物館中的學者,或者在一個喜講「進步」的政客心目中,物質是最先被注意的。社會學中爭執最烈的兩個概念之一,亦就是唯物史觀,這種偏見帶著哲學的外表,想把人類進步的全部原動力,全部意義及價值,都歸之於物質文化。

精神文化

若我們稍加思^H小說索,就可以明了文化的物質設備本身並不是一種動力。單單物質設備,沒有我們可稱作精神的相配部分,是死的,是沒有用的。最好的工具亦要手工的技術來製造,製造就需要知識。在生產、經營及應用器具、工具、武器及其他人工的構造,都不能沒有知識,而知識是關連於智力及道德上的訓練,這訓練正是宗教、法律及倫理規則的最後源泉。

一物的運用及佔有,包含著相對於它的價值的欣賞,於是較深的精神能力亦在起作用了。一物的運用及消費需要眾人的合作和分配。共同工作及工作結果的共同享受,常是根據於有一定方式的社會組織。**

因之,物質文化需要一相配部分,這部分是比較複雜,比較難於類別或分析,但是很明顯地是不能缺少的。這部分是包括著種種知識,包括著道德上、精神上及經濟上的價值體系,包括著社會組織的方式,及最後,並非最次要的,包括著語言,這些我們可以總稱作精神方面的文化。只有在人類的精神改造了物質,使人們依他們的理智及道德的見解去應用時,物質才有用處。另方面,物質文化是模塑或控制下一代人的生活習慣的歷程中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人工的環境或文化的物質設備,是機體在幼年時代養成反射作用、衝動及情感傾向的實驗室。四肢五官在應用工具時養成了文化中所需要的技術。神經系統亦因之養成了一切構成社會中通行的科學、宗教及道德的概念、情感及情操。這些心理歷程尚有一重要的相配部分,就是喉舌養成了那些概念及價值所關連的一定的發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文化的物質面與精神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