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龔自珍的詩文看天朝沒落(5)

第三章 從龔自珍的詩文看天朝沒落(5)

貪污腐化是帝國官員如影隨行的公開秘密,民間有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這十萬雪花銀,絕非誇大之辭,而是一個相當寫實的數字。官員一旦醉心於貪污腐化,其治理國家的原則便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就連康熙這樣的所謂聖主,居然也很讓人意外地明確指示下屬,行政的最好辦法就是「今天下太平無事,以不生事為貴,興一利則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職此事也。」大學士曹振鏞是龔自珍的父輩,一生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官運亨通,八面玲瓏,其門生向他請教做官的訣竅,他回答說:「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咸豐初年,曾國藩曾上書,痛惜「十餘年間,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人折言地方之利病」。

第三,皇帝素質一代不如一代。極端集權的體制下,作為最高裁決者的皇帝,其個人素質的高低,對國家的影響舉足輕重。公平地說,清朝的所有皇帝,沒有一個是昏君或暴君。但不是昏君或暴君,並不等於就是明君和聖君。事實上,自乾隆以後的歷代清朝皇帝,其個人素質均呈降階排列。即以乾隆來說,雖然他自稱有十全武功,但其晚年的奢侈無度,已從根本上動搖了帝國根基,所謂康乾盛世,乃是一個打了折扣的摻水盛世。乾隆的繼任者嘉慶,才不及中人,他在位期間,繼續沉醉於天朝盛世的迷夢,粗暴地將英使阿美士德驅逐出境。從那以後,英國人考慮的是,既然用正常手段不能叩開中國大門,那就只得動用非正常手段。眾所周知的後果是鴉片越洋而來,將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迷醉於裊裊青煙中。至於嘉慶的繼任者道光,這個畢生崇尚節儉,以官服的新舊來判斷屬下廉潔與否,從而造成京城裏舊官服竟然比新官服更貴的咄咄怪事的皇帝,他雖然極力想挽救垂危的國運,但是,他的才能,他的識見,註定了他的努力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四,政治的高壓導致知識分子集體躲進故紙堆,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階層發出獨立的聲音。作為一種精神與氣節的象徵,在明朝,士大夫或者說知識分子哪怕在閹黨的無情打擊之下,仍然能夠保持自身的+激情小說良知與操守,以批評朝政、敢於發出不同的聲音為己任。但是,逮至清朝,伴隨多次株連甚廣的文字獄而漸行漸遠的,就是知識分子的使命感。經世致用曾經是知識分子的人生信條,但到了清朝,尤其到了龔自珍時代,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都畏於森嚴的文網,不得不主動或被動地躲進故紙堆,做起了尋章摘句的無關江山社稷也無關國計民生的學問。一個社會固然需要有人從事這樣的學問研究,但當全體知識分子都對觸目驚心的現實視而不見,卻將關注的目光對準塵封的典籍時,這個社會一定出了問題,而且出了大問題。最令人揪心的是,本應站在時代前沿的知識分子,一旦無可奈何地放棄了他們警醒社會的職責,你便沒法指望有另外的人來替代他們。當中國的國門被堅船利炮轟開,在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眼裏,那些遠涉重洋跨海而來的英國人、法國人,和此前侵擾大宋的契丹、西夏、女真並無本質區別,完全可以用大宋對付契丹、西夏、女真的那一套老祖宗的老辦法去忽悠他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鋒下的烏合之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鋒下的烏合之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從龔自珍的詩文看天朝沒落(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