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源自真人真事(3)

附:源自真人真事(3)

911發生於2001年,至今剛剛十年,已經產生了好幾部故事片,其中關於聯航93航班的就鬧了雙胞,還有在中國公映過的《世貿中心》。

這些作品都不煽情,因為現代的影人深知煽情是廉價的,甚至+激情是對死者的不敬。

其次,這些作品的選材都發揮出揚長避短的能力,關於聯航班機的故事是通過飛機上的乘客跟地面的電話了解到片段,因此大有重構整個故事的空間。

而《世貿中心》的主角被困在廢墟中,那也是沒有畫面記錄的。由此可見,故事片不會傻乎乎把重心放在重現電視鏡頭,而是發掘新聞電視觸及不到的角落。

從最低要求,它們至少做了如今紀錄片及電視新聞雜誌經常借用的事實重演手法。

反觀那部講汶川地震的故事片,大量鏡頭是哀傷和救災,也就是電視新聞做足做透的部分。

災難片擅長表現大面積悲劇,但並不擅長表現痛徹心扉的悲傷。《2012》中你眼睜睜看著整個洛杉磯從地球上抹掉,你的反應多半是震驚,而不是悲傷,甚至不少人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

災難片里的災難在視覺上非常具象,但在感情上卻無比抽象。反觀汶川地震時《時代周刊》選用了成都一位攝影師的作品當封面,是一個爸爸的手拉著廢墟里兒子的手。

我們不知道那爸爸長什麼樣,更不知道兒子的模樣,但這張照片讓無數人潸然落淚,因為它反映的是絕望中的親情,是任何特效都無法取代的心靈真實。

其實,它已經進入了藝術境界。虛構的故事片最能夠、也最應該做好的,就是重現人與人之間那份聯結和依賴,再好的特效都僅是輔助手段而已。

沒有哪個影人會滿足於僅僅再現一個重大的歷史悲劇,誰都希望在再現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藝術的提煉。

問題是,這樣的思考和提煉是否具有人本精神,或者僅僅是某種用來詮釋的教條。

比方說,在突如其來的大事件中,人性的光輝和黑暗會同時展示到極致,但你若僅展現其中一面,便會給人不當的樂觀或悲觀。

把握整體和個體的平衡也是一大難點。重大事件中,單個的人往往會淪為符號,如同群戲組合的災難片,每個人都代表著一個群體,藍領、白領、兒童、中年、老年等等,不能說這些人完全沒有個性,但他們的個性一般都非常表皮,用一兩個形容詞便能概括。

挖掘大事件中的人性,最重要的是設身處地去想一想,這些人會如何選擇如何說話、如何行動,盡量不要將外人的視角及事後諸葛亮的小聰明強加於當事人。

讓身陷歷史漩渦的人講出只有後來者才能說出的話,聽起來很高瞻遠矚,其實很假。

編導必須記住,即便是造時勢的英雄,同時也是被時勢推著走的。近年來,很多影人採取了真實加虛構的手法,用真實的大背景,配之於虛構的前景故事,這樣既藉助了真實事件的內在戲劇性,同時不會太受掣肘。

泰坦尼克沉船是真的,但傑克與露絲的邂逅和相愛是杜撰的;孫中山赴港是真的,但大鬧皇后大道是編的;唐山地震中死了25萬人,但張靜初那個角色的故事估計是藝術的產物。

這種組合非常討巧,可謂真事假人,是對真實的假借和挪用,目的是為了創造藝術的真實,而非複製原先的歷史真實。

在歷史真實發生不到一年的時候,試圖通過故事片的形式來賺一把眼淚和鈔票,除非你有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以及敏銳超前的思想意識,否則就是一個效顰的東施。

《八天八夜》最終沒拍,證明這世界還有頭腦清醒者。

911發生於2001年,至今剛剛十年,已經產生了好幾部故事片,其中關於聯航93航班的就鬧了雙胞,還有在中國公映過的《世貿中心》。

這些作品都不煽情,因為現代的影人深知煽情是廉價的,甚至+激情是對死者的不敬。

其次,這些作品的選材都發揮出揚長避短的能力,關於聯航班機的故事是通過飛機上的乘客跟地面的電話了解到片段,因此大有重構整個故事的空間。

而《世貿中心》的主角被困在廢墟中,那也是沒有畫面記錄的。由此可見,故事片不會傻乎乎把重心放在重現電視鏡頭,而是發掘新聞電視觸及不到的角落。

從最低要求,它們至少做了如今紀錄片及電視新聞雜誌經常借用的事實重演手法。

反觀那部講汶川地震的故事片,大量鏡頭是哀傷和救災,也就是電視新聞做足做透的部分。

災難片擅長表現大面積悲劇,但並不擅長表現痛徹心扉的悲傷。《2012》中你眼睜睜看著整個洛杉磯從地球上抹掉,你的反應多半是震驚,而不是悲傷,甚至不少人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

災難片里的災難在視覺上非常具象,但在感情上卻無比抽象。反觀汶川地震時《時代周刊》選用了成都一位攝影師的作品當封面,是一個爸爸的手拉著廢墟里兒子的手。

我們不知道那爸爸長什麼樣,更不知道兒子的模樣,但這張照片讓無數人潸然落淚,因為它反映的是絕望中的親情,是任何特效都無法取代的心靈真實。

其實,它已經進入了藝術境界。虛構的故事片最能夠、也最應該做好的,就是重現人與人之間那份聯結和依賴,再好的特效都僅是輔助手段而已。

沒有哪個影人會滿足於僅僅再現一個重大的歷史悲劇,誰都希望在再現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藝術的提煉。

問題是,這樣的思考和提煉是否具有人本精神,或者僅僅是某種用來詮釋的教條。

比方說,在突如其來的大事件中,人性的光輝和黑暗會同時展示到極致,但你若僅展現其中一面,便會給人不當的樂觀或悲觀。

把握整體和個體的平衡也是一大難點。重大事件中,單個的人往往會淪為符號,如同群戲組合的災難片,每個人都代表著一個群體,藍領、白領、兒童、中年、老年等等,不能說這些人完全沒有個性,但他們的個性一般都非常表皮,用一兩個形容詞便能概括。

挖掘大事件中的人性,最重要的是設身處地去想一想,這些人會如何選擇如何說話、如何行動,盡量不要將外人的視角及事後諸葛亮的小聰明強加於當事人。

讓身陷歷史漩渦的人講出只有後來者才能說出的話,聽起來很高瞻遠矚,其實很假。

編導必須記住,即便是造時勢的英雄,同時也是被時勢推著走的。近年來,很多影人採取了真實加虛構的手法,用真實的大背景,配之於虛構的前景故事,這樣既藉助了真實事件的內在戲劇性,同時不會太受掣肘。

泰坦尼克沉船是真的,但傑克與露絲的邂逅和相愛是杜撰的;孫中山赴港是真的,但大鬧皇后大道是編的;唐山地震中死了25萬人,但張靜初那個角色的故事估計是藝術的產物。

這種組合非常討巧,可謂真事假人,是對真實的假借和挪用,目的是為了創造藝術的真實,而非複製原先的歷史真實。

在歷史真實發生不到一年的時候,試圖通過故事片的形式來賺一把眼淚和鈔票,除非你有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以及敏銳超前的思想意識,否則就是一個效顰的東施。

《八天八夜》最終沒拍,證明這世界還有頭腦清醒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上一章下一章

附:源自真人真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