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統戰

第四章 統戰

李自成號稱雄兵50萬,實際只帶了僅僅7萬大軍,就兵不血刃進了北京。

李自成按照既定的計劃,前呼後擁進了武英殿。這是宋獻策佔了一卦,以及牛金星極力推崇的結果。

甫一進武英殿,李自成頓時感覺到了什麼叫做氣派,立即在心裏把西安的宮殿鄙視了一番。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雄渾莊嚴,這才是帝王家啊!李自成本來是個土包子,好吧,換一種說法,後世稱作為草根人物,草根人物經歷了15年的艱難奮鬥史,如今威加海內,君臨天下,李自成一時間感慨萬端,豪情萬丈。

「皇上請上座!」牛金星指著御座恭請李自成。

李自成乍一來還有點沒有憋過來身份,潛意識裏覺得那是崇禎才有資格坐的。等反應過來確實咱有資格坐這位子后,便大馬金刀地往御座上一坐,拍一拍御座的扶手,一副志得意滿的表情。可惜頭上戴的氈帽不是皇冠,不過這並不影響李自成的心情。

「崇禎還沒有找到嗎?」李自成張口就問。

所有到來的都是好消息,唯獨崇禎不找到就不能徹底安生。不論是跑到南京還是跑到吳三桂那兒,都會後患無窮。牛金星連忙回答:

「已經派人全力搜尋」

「報皇上,崇禎已經找到。」只見李過急匆匆趕了過來。

「在哪裏」

「崇禎和王承恩在煤山上吊不成,現在已在我部控制之下。這是崇禎給皇上的血書。」一邊說一邊遞上血書。

李自成看到血書上直書「禪讓君位」,點了點頭,露出微笑,說道:「崇禎畢竟不是無道昏君,既然識時務,不可折辱了他。」

牛金星隨後說道:「崇禎若是想通了真心禪讓,這不失為三代以來的美談。」

牛金星這麼一說,提醒了李自成,說道「卻不知道他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

「據王承恩所說,崇禎和他本已上吊,已經套上絲綈,就差蹬開腳墊了。這個時侯崇禎突然叫王承恩把自己放下來,說不能誤了大事。他這一死不打緊,吳三桂離了邊關,韃子必然乘虛而入。說江山可以送給李自成,千計不能讓清兵撿了便宜。然後就打發王承恩來找我們,送來了這血書。」頓了一頓:「他們兩人的脖子上確有勒痕,不似作假。」

李岩說:「崇禎一心想平遼,這點不用懷疑。我軍破了北京,吳三桂前來勤王,山海關確然空虛,韃子向來狼子野心,倒是不能不防。」

宋獻策點頭,說:「皇上,正是此理。」

「皇上要不要親自詢問崇禎和王承恩。」李過問道。

李自成眼光望向牛金星,牛金星會意,說:「聞說崇禎性子執拗,現下里又遭逢大變,臣恐崇禎衝撞了皇上,說僵了反而不美。不若先叫王承恩來問問。」

李自成也沒有心理準備現在見崇禎,牛金星真是把話說到心裏去了,不再猶豫,說道:「那就叫王承恩過來問問吧。崇禎那裏安排好生伺候,讓他先休息,不能出任何意外。」

王承恩隨着李過,來到武英殿,抬頭見一個魁梧的濃眉漢子坐在御座上,只見這人左眼下有一點疤痕,頭戴氈帽,雖然有點不倫不類,卻自有一股威勢,顧盼自雄。王承恩的頭腦中回蕩著杜逸典前世從電視電影中看來的使節說客巧舌如簧的各種橋段,一時間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把這一出演好。

不過王承恩能在太監堆里能混到秉筆太監,當然是一個有眼色的主。王承恩的應變一向是遊刃有餘的,否則也不會得到眼高如頂的崇禎欣賞。王承恩來到殿下,噗通跪倒:「奴婢王承恩叩見闖王。」

「大膽!知道嗎,應該稱呼皇上!」牛金星這廝無時不刻都不忘拍馬。

「闖王恕罪!奴婢原來打定主意隨崇禎主子去了的,現下里主子不死,奴婢只知崇禎主子還是皇帝。一旦崇禎主子將大位禪讓給闖王,那時候自然山呼新皇上萬歲!」王承恩心的話現在不能掉價,還指著多交換一點條件呢!話里老子死都不怕,威脅算個屁!再說了,裝忠心好像是前世戲里取信於人的不二法門。

「王承恩忠於舊主,這份忠義,孤很讚賞。不必拘禮!」李自成果然擺出一副明君面孔。事實上李自成現在還沒有培養起當皇帝的覺悟,手下將官跟他行禮的時候,好多次都下意識地作揖回禮。心裏有點腹誹牛金星多事,不過馬屁總是人見人愛,做宰相的這種維護上級威信的態度真是叫人滿意啊!

「你不必拘束,孤有幾個問題問你。」

「奴婢謝闖王仁義!奴婢一定據實回答。」禮尚往來,仁義的高帽順手送了出去。

「好,你把崇禎帝的意思給孤說說。」李自成和顏悅色,卻自然而然生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度。弄得王承恩也有了三分受寵若驚。好在後世平等的意識刻骨銘髓,堪堪可以抵擋撲面而來的王霸之氣。

王承恩穩了穩心神,把早已想好的說辭又理了一理,心想這還沒開張,就被李自成的王霸之氣壓得喘不過氣來,看來說客不是那麼好乾的!來不及多想,硬著頭皮開始陳述:

「崇禎主子本來是想守北京的,奈何朝廷大臣以及北京軍民都有了歸順闖王的心思。主子明白大勢已去,便決然要『君王死社稷』。奴才追隨主子多年,親眼所見主子這些年為國事日夜操勞,甚至節衣縮食,實在是不容易啊!主子無力回天,要一死以報祖宗,奴婢感念主子隆恩,既然生不能幫助主子,奴婢死可以陪伴主子。主子殫精竭慮這麼多年,到要死的時候,只有奴婢一個人跟隨,主子命苦啊!」說到此處,王承恩已經是嗚咽成聲。

自古悲情牌打出來鮮有不中,這次也是例不虛發。一介聽眾對崇禎都生出一絲同情。李自成心中更是心思複雜,心有戚戚的同時,對崇禎活着可能帶來的威脅頓時覺得不值一提,而對哭着喊著投效自己的大明臣子有了更多的不屑。

王承恩察言觀色,太監們這種揣摩人的本事可不是吹的,王承恩更是個中翹楚。發現悲情牌效果不錯,王承恩信心見漲,對外交家這個角色的把握自如了許多。

王承恩用手抹了一把臉,繼續說:

「主子和奴婢本來脖子都已經套上了絲絛,試了試絲絛,已經準備蹬開腳墊了,主子這時候突然叫了一聲『慢!不能死。還有大事不能誤了。』。奴才過去放下主子,見主子脖子上已經勒出一道深深的勒痕。還好,主子並無大礙。奴才問主子『皇上還有什麼未了之事?』,主子就說出一番話來。奴婢聽了主子的話,當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

說到這裏,看到在場聽眾屏聲靜氣,皆在等待賣關子后的戲肉部分,王承恩覺得自己有了一些說書家的潛質。心說咱後世一個篤信科學的科技工作者,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變成王承恩之後,把王承恩這幫太監昔日裏欺上瞞下巧言令色的把戲繼承了個十足十,以後逢著太監可得當心點。

「主子說的話,不免有些唐突之處,說出來,還望闖王恕奴婢大膽!」,這話一方面撇清關係,另一方面何嘗又不是吊聽眾胃口!杜逸典心內鄙視,這太監,壞死了!

「但說無妨。」李自成急於聽到下文。

「主子長嘆一聲,說『朱家276年的大明江山,是到頭了!在朕手上把江山丟了,朕愧對祖宗!本來是唯有一死。但是朕這一死,如果李自成坐穩江山倒還罷了,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但若是清兵乘機發難,吳三桂已在勤王途中,邊關空虛,如果十幾萬清兵乘虛而入,怕只怕李自成抵擋不住啊。若是讓清兵撿了便宜,天下百姓再次蒙受五胡亂華、蒙元浩劫那樣的災難,想太祖皇帝好不容易驅逐蒙元,若是清兵再次得逞,朕有何面目見太祖皇帝於地下!』。主子說完這話,掩面而泣,奴婢聞言,也禁不住傷心,再也控制不住眼淚。」說着說着,王承恩禁不住真的流下淚來。

包括李自成在內,聽罷無不動容。崇禎這個倒霉孩子,整個一悲情皇帝。

「主子接着說,『假若朕死了,大明的一些臣子們打着為朕復仇的名義,與李自成為敵,南有左良玉20萬大軍,北有吳三桂4萬關寧鐵騎,還有張獻忠等等,如果到時候跟李自成打得一鍋粥,鶴蚌相爭,漁翁得利,清兵本來就驍勇善戰,趁我們內鬥正酣,李自成立足不穩之際,大舉南下,那時候勢不可擋啊!』。奴婢也素知清兵戰力非凡,關寧軍都不是敵手,主子所說大有道理。要是不幸而言中,無疑是又一場天下浩劫。奴婢聽罷一想果然如此,驚出了一身冷汗。主子想了很久,一會唏噓流淚,一會茫然發獃,到後來終於放下與闖王的恩怨,讓奴婢來找闖王,說務必要盡量避免內戰,以免為清兵所乘。主子願意順應時勢,禪讓大位,唯一的要求就是闖王須要防住清兵,並且相機平遼。主子想和闖王做個約定,不知闖王意下如何?」

李自成越聽越心驚,王承恩所述崇禎之言,雖然有些誇張,卻完全有發生的可能,如不早作計較,後果的確難以設想。崇禎的話里顧惜天下蒼生,也透著為自己着想的意思,對崇禎的憐憫不免又多了幾分。這事得正面表態,於是說:

「請轉告崇禎帝,多謝他的好意,孤心領了!抗清平遼,孤義不容辭。孤戎馬一生,身經百戰,手下雄兵百萬,豈懼韃子!只是崇禎確是好意,說的也有道理,孤明日設宴,為你主僕二人壓驚。今日你先去休息。李過,你好好安排,不可怠慢了崇禎主僕。」李自成畢竟是一代梟雄,氣度上自然不會弱了去。

「臣領命。」李過領命而去。

牛金星、宋獻策、李岩聽了也是暗暗心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想想清兵磨刀霍霍的情形,再想想千里不設防的邊關,自是直冒冷汗。

李自成發話:「明日宴請崇禎,你們都作陪吧。卻有一個問題,見了崇禎如何稱呼?」

牛金星答道:「臣以為有兩種稱法。一是稱作『崇禎君』,既不失尊重,也不自貶身份;二是還稱作為『陛下』,這是尊其禪讓的身份。請皇上斟酌!」

「那就還叫『陛下』吧,反正就這幾個人,就這麼幾天,給他個面子。」。李自成倒不是那樣斤斤計較。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總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總裁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統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