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聽得見反面語言的人,是需要修養的

5.聽得見反面語言的人,是需要修養的

人性都有弱點,人都喜歡聽好話,人都喜歡聽恭維話。這個問題普遍存在。我平時喜歡閱讀,看過關於巴頓將軍的故事。

巴頓將軍,在美國那個號稱最民主的國家裡面,因為個性也同樣遇到障礙。巴頓將軍和艾森豪威爾是同學,都是西點軍校的高才生,但巴頓將軍特別有個性,艾森豪威爾做人可能比他柔和些。所以,艾森豪威爾當了上將的時候,巴頓將軍就一直是一個裝甲旅的旅長,准將,與上將差好多級。巴頓將軍並不是沒有才能,後來事實證明他的才能也是非凡的。

在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戰役,當號稱「沙漠之狐」的德國元帥隆美爾把英軍打得一敗塗地時,巴頓被派到北非戰役前線。他力挽狂瀾,扭轉戰局,反敗為勝,把隆美爾圍困在那裡,把他打敗。所以說,他並不是沒有才能,但為什麼不能當上高級領導呢?主要是因為他不能接受向上搞關係,又愛講直話。

所以說,整個人類,人性方面都有一個弱點,就是喜歡他人的恭維,喜歡聽好話。所以真正能聽得逆耳忠言的人,是需要修養的。

我很喜歡直截了當跟我提意見的人。即使你背後提我的意見,你說得在理,我都不會計較,我有這種胸懷。

我在部隊時遇到一件事。當時我屬下有個科長,人很忠厚老實,但個人決斷能力欠缺一些,什麼事都來問我。我當時已經對他有點看法了。加上他當了個科長什麼事都來問我,他科里的事,他就應該自己做決斷嘛,除非特殊問題,疑難情況,他沒把握再來請示。

因此,有一天,我到他科里去時,他又因一個很平常的事向我彙報。我當時就很不高興,我說:「我建議你把科長職務辭去算了,由我來兼任你的科長,你什麼事都要我來表態處理。」

發完脾氣我就走了。那科長也是個老同志了,比我年輕不了多少,他面子上過不去,就發了幾句牢騷:「他媽的,這處長也太過分了,動不動就訓人。」

後來,他科里的一個同志,告訴我:我們科長在背後講了你,說你像個軍閥,霸道。

我說:「你告訴他,他講得好。我不是一個只許領導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我確實有點過頭了,我批評他應當把他找到辦公室來,不要在他的部下面前丟他的面子。他在我面前丟面子那不算丟面子,在下屬的面前批評他,確實丟了他的面子,所以他發了一點牢騷是很正常的,我理解他。他講得好。」

結果,這小夥子又把我的話告訴了他的科長。

這位科長很受感動。因為他們知道,我是不搞鬼的。結果那個科長找到我,對我說:「有你這種胸懷,我們在這裡工作就很舒服。」他又說,「你那種性格,我們也會慢慢接受的。你也是為了工作。」

所以,我跟下面的幾位科長關係都相當好,都很融洽。

我認為,一個當領導的缺乏應有的胸懷,也是一種精神腐敗。

為什麼呢?他堵塞了言路,埋沒了人才。人都會舍弊取利的。他明明知道這個話講不得,他硬要去講,那就是自己害自己啦。所以想講真話的不敢講了。

我在檢察院幹部大會上,也曾講過:我歡迎同志們給我提意見。如果公開的給我提意見,直接地給我提意見,首先是因為你信任我,你相信我不會作為一個領導打擊報復你。不會給你穿小鞋。第二,你提的意見肯定會在某方面對我有幫助,我會從中吸取一些教訓,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誰在背後無事生非,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惡意中傷,我也不怕你,我只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把你當成一隻耗子。

當然,人性的弱點有千千萬萬,千奇百怪,絕不只是愛聽好話那麼簡單。

領導愛上腐敗,你說奇怪,其實並不奇怪,這也是人性的弱點。人性像個萬花筒,百態紛繁,林林總總。從古至今,都一直在演繹著不盡的荒誕事、悲喜事、離奇事。

山西省委原副書記侯伍傑一審被判11年,侯伍傑受賄款物合計是88萬餘元。此前《三聯生活周刊》有個詳細的報道,說到侯伍傑的一個細節給我很深的印象:侯伍傑曾經很樸素,吃飯時甚至吃掉桌上的飯粒;「但隨後他卻變得很奢華,專車一輛接一輛地換」。這表明侯伍傑已經喜歡上了象徵權力與享受的車子,是「亞腐敗」的一種表現,那個時候,他已經「愛上亞腐敗」了,距離後來「愛上腐敗」已經不遠了。

領導為什麼會喜歡腐敗、愛上腐敗亞腐敗?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研究的命題。以當今領導的智商,誰都明白貪腐是壞事,但貪婪的領導卻都喜歡被腐敗「綁架」,甘願充當腐敗的「人質」,換句話說,有貪腐之心的領導,寧願被腐敗所俘虜。

譬如,不久前被判死緩的湖南郴州市原副市長雷淵利,是「玩權力、玩金錢、玩女人」的「三玩市長」,他在《我的沉痛的反思》中寫道,「我除了追求金錢,千方百計搞錢以外,還熱衷於低級趣味的感官刺激,看黃片、看黃書、玩女人,毫無羞恥」。統統用一個「玩」字搞定,就是典型的「愛上腐敗」。

「領導愛上腐敗」,是權力場里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所謂「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是1973年被發明的一個辭彙:當年8月,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發生搶劫,兩名劫匪綁架了4名人質,在地下金庫把他們關押了131個小時,最後劫匪向警方投降。可是所有的受害者都聲明並不痛恨歹徒,他們感謝歹徒對他們的照顧,一名女人質甚至還愛上了一名劫匪並與其訂婚;相反,他們對警方倒很有敵意。

這起案件讓人們跌碎一地眼鏡,心理學家經過深入研究,用「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這個概念來概括這一類心理特徵:受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甚至協助加害人對抗解救他的人。後來一系列的案件證明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存在的廣泛性,譬如最近奧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什在失蹤了8年後突然現身,她「奇怪」地愛上劫持她的男子。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看起來很「變態」,但在「封閉的循環」里,確能成為一種現實。它構成的要件中,有「施害者」和「受害者」雙方,在整體上,施害與受害是涇渭分明的,但施害者常常給予受害者一些甜頭,不知不覺中,受害者就愛上了這樣的甜頭,最終導致「別無選擇」地愛上施害者。

領導與腐敗之間的關係,恰恰與此相類。領導成為貪婪的領導,可謂腐敗的「受害者」,但腐敗伸出的魔掌上面常常有糖果,讓領導品嘗到「甜頭」,於是,漸漸愛上這樣的甜頭,時時喜歡去品嘗這樣的甜頭,最後心甘情願地成了「腐敗綁匪」的人質與俘虜。領導明明知道腐敗如「綁匪」,但在有限空間里,就是甘願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愛上這樣的「腐敗綁匪」。

在「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中,貪腐者對腐敗產生了好感,並逐漸走向對腐敗的依賴,若是離開了「腐敗」反而感到渾身難受了!

領導們「愛上腐敗」之後,「腐敗」也從貶義形象變成了中性甚至「褒義」的了,比如「今天去哪裡腐敗」曾是一句「流行語」,是說「今天去哪裡白吃白喝」,「吃公家的」被稱為「腐敗」倒也精到而形象,可是「去哪裡腐敗」輕鬆口語化,幾乎就是大眾層面的「腐敗認同」了。這多麼可怕——因為這是孕育侯伍傑、雷淵利之流的肥厚土壤之一。

很明顯,這都是人性的弱點之一。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的確,人類的文明越進步,各種各樣的誘惑就越是爭奇鬥豔,花樣百出。

一個人如若沉迷於外求,最後必然弄得目盲、耳聾、口爽、心發狂的地步。因為物質的享受,只能給人感官上的刺激,而感官的刺激如果愈演愈烈,就會終至狂亂而不能自拔。

外求之道無止境,人們總是不斷地追求,只要認為是好的,就要再向前追尋,對凡夫而言,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廣廈千間,人只能夜眠八尺;良田萬頃,人亦只能日食一升。太多的慾念,不過是別人眼裡的風景,與己無關,求來求去,終會歸於一抔黃土。

貪婪,是人性的惡習,貪得無厭者,終毀自己。貪往往給人造成精神上無休止的壓力,最終導致無謂的傷害,損人不利己。民間流傳著一首《十不足詩》:

終日奔忙為了飢,才得飽食又思衣;

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並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還嫌低。

這首詩對那些貪心不足者的惡性發展寫得淋漓盡致。物慾太盛造成的靈魂變態,就是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們的慾望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這樣,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所謂的「理想」(這時,人的慾望、貪慾披上理想的外衣,於是,慾望的追求好像是為了實現自己宏偉的抱負),不擇手段,甚至達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得到的,又害怕失去,猶如葛朗台眼中的金子,不僅費盡心機、不擇手段地得到它,還要竭盡全力保護它,唯恐自己的女兒、朋友、親人多花一分錢,害怕他們在他放鬆的時候攫取金子。這樣,他怎麼可能對別人放心呢?到頭來,整天提心弔膽,惶惶不可終日。

有位名人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涵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針對「慾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慾壑難填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計其數,正像《伊索寓言》里所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去了。」

那麼,該放下的時候就放下吧,轉身離去,即便眷戀仍留存在骨髓中。人的一生,恰似一條單行道,各有各的方向,有些東西能握在手裡,有些卻只是路過的風景。清醒四

——占著茅坑不拉屎,必會被轟走

人生最本質的需求是幹事情,幹事情是人生最美麗的經歷。一個喜歡幹事情的人是滿懷理想的人,是懂得如何生活的人。

如何做事?古代先賢多有論述。孔子倡導「事思敬」,即做事要敬業,要嚴肅,要認真。荀子呼籲做事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莊子提倡做事要「不徐有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可謂智者見智,各有所得。

不過歸根結底,方式雖各有千秋,目的卻只有一個,不外乎要把事做好、做明白。作為一名領導幹部,當領導一任,就要盡全力完成人民賦予他的使命,不辜負群眾對自己的期望。古人講「得民心者得天下」。誠心誠意為民做事,就能深得民心、順應民意,獲得群眾的認可和擁戴。反之,在一個地方幹了幾年,人們竟想不起他做過些什麼,這不能不說是他的悲哀。

謀事是一種思維品質,幹事是一種行動態度,成事不壞事是一種精細的能力和本領。現在能幹事、干成事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我們的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的恐慌,也不是政治的恐慌,而是本領的恐慌。

世事如棋局局新!治理昏庸幹部,鞭策太平幹部,激勵有能力的幹部,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幹部,面對「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逼人發展態勢,都要有一種本領恐慌的危機感、幹事創業的緊迫感、加快發展的責任感,進而讓更多的幹部成為謀事者、幹事者、成事者,打造出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良好精神狀態和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形成層層抓落實的整體合力。

定位決定地位,態度決定氣度,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酬凌雲之志,於今日始,唯發展論功過;達千里之行,於足下啟,成一方事業。

國家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永遠離不開千千萬萬有所成就的幹事者。匯溪流以成江海,是亘古以來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

做事,要做有益的事和有效的事。有益不僅僅是對自己而言,而且更是對他人對社會而言,人的價值通過其言行體現在對他人對社會的有益程度上。只有做有益的事才能實現人的價值。

做事要有成效,取決於對事務性質的認識、做事的方法、時機和條件。對事務性質的認識不到位,對做事的意義不了解,就不可能在清醒的狀態下把事情做好。

如果不能採用科學的方法去做事,就不能產生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乘法效應。在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去做事往往代價過高、欲速不達、事倍功半,不會有好的成效。而如何認識事務性質、判斷時機、分析條件、掌握方法,這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用心去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檢察官手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檢察官手記
上一章下一章

5.聽得見反面語言的人,是需要修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