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

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

寧遠「大捷」后,明廷對有關人員進行了獎懲,作出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

罷遼東經略高弟,代之以王之臣;罷山海關總兵楊麟,代之以前屯總兵趙率教。同時,提拔袁崇煥為遼東巡撫(正三品)。

新的一輪人事變動,帶來了新的一輪人事鬥爭。

后金剛撤兵,明軍內部就開始打起了內戰。

這場鬥爭的主角是袁崇煥和王之臣,焦點是大將滿桂。

滿桂,蒙古族,宣府(今張家口宣化)人。他從小練習騎射,武藝高強,勇武絕倫。當時軍中有一個規定,斬獲敵兵一顆級,可以升一級,也可以不升級得到銀子。滿桂比較喜歡錢,因此每次都是要錢不要官。

別人打仗都是迫不得己,需要做動員,還需要軍紀驅使,滿桂不需要這些,他把打仗當成財的機會,樂此不疲,在他看來,敵人的腦袋就是明晃晃的銀子。

滿桂體格魁偉,武藝高強,在亂軍之中取下士級如囊中探物,上戰場就像下地收割莊稼,打仗的時候總是沖在最前面,極其生猛,打完仗就拎一堆腦袋回來,就像是剛撿的銀子。

滿桂雖然愛錢,但他掙的都是血汗錢,是冒着生命的危險掙來的,對他來講,資本的原始積累,的確是血淋淋的。

這與某些人靠不擇手段當上官然後再貪污公款,拿灰色收入財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如果不要錢,而是要官,以後他就可以很輕鬆地掙錢了。可他是一個十分憨直的人,不明白當時官場「有權就會有錢」的道理。

滿桂雖然錢掙了不少,但是官升的很慢,幹了許多年,殺敵如麻,卻還只是一個守備,屬於兵頭將尾。

好在當時明軍形勢窘迫,極其需要人才,為金子光創造了條件。因此,滿桂的崛起就像椰風一樣擋不住。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軍在薩爾滸大敗后,軍中舉薦一批懂得用兵的青年將領,滿桂被推薦出來,名列第一,當時的薊遼總督王象乾將他由守備提升為石塘路游擊、喜峰口參將,滿桂開始在軍中暫露頭角。

天啟二年(1622年),孫承宗出鎮遼東,按照一朝大臣一朝小臣的原理,也少不了辭舊迎新,建設自己的幹部隊伍。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承宗見到了滿桂,史書對於兩人的見面有一段精簡有力的描述:「(孫承宗)見滿桂,壯其貌,與談兵,大奇之」,他被滿桂的體格和軍事才能震憾了。

更讓他竊喜的是,滿桂這樣的人才居然還是政治處女,不屬於任何派系,也沒有任何人的「尿味」。因此他很快擢升滿桂為副總兵,總領中軍之事,將其納入自己的系統,引為親信。

天啟三年(1622年),孫承宗在寧遠築城,派滿桂前去駐守,與袁崇煥一起,一文一武,鎮守寧遠,因為在驅逐蒙古人和招逃屯墾方面的出色工作,滿桂被擢升為都督僉事,加總兵官銜。

寧遠戰役中,滿桂立了戰功,與袁崇煥等人一併受賞,朝廷對滿桂格外加恩,先是升他為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再次論功又提升為右都督,後來又升為左都督。

但後來他的日子卻一天比一天難過。

滿桂與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等武將不一樣,後者都是官場老油條,非常精明,懂得官場上的各種「潛規則」,對人情世故瞭然於胸,始終能夠做到政治正確,因此**總能坐到正確的位置上。

滿桂在軍事上是一把好手,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童子軍,他性格耿直,只知道打仗立功,憑本事吃飯,不會搞關係,不會來事,不足於應付明代官場複雜的人事關係,孫承宗離任后,他在官場上迷失了方向。

滿桂先是與山海總兵趙率教生矛盾,指責他在寧遠戰役中不兵來救,戰後卻想分功。天啟得知兩人的矛盾后,親自下旨「戒勉」。

袁崇煥升任巡撫以後,孫承宗的舊部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等很快投向袁崇煥,被納入袁崇煥的系統,但是憨直的滿桂沒有重新站隊,也許是他覺得自己的職務足夠高,功勞足夠大,沒有必要摧眉折腰去傍袁崇煥這個新貴,因此他成了「圈外人」,變得不那麼「和諧」。

為了統一事權,袁崇煥想把滿桂調走,讓趙率教代替他。他上疏指責滿桂「意氣驕矜,謾罵僚屬,恐壞封疆大計,乞移之別鎮,以關外事權歸率教。」朝廷雖然知道滿桂可用,但是擔心將帥不和影響戰局,只好同意,打算將滿桂調離寧遠,到京師任職。

督師王之臣見袁崇煥與滿桂不和諧,自己身邊正缺少猛將,就想將滿桂納入自己的系統,同時他認為遼東這個地方確實需要滿桂這樣能打仗的人,因此他上疏指出:「不能將有用之人放在無用之處。」並建議將滿桂留下,調到他的駐地山海關任職。

但是袁崇煥仍不同意,堅持要將滿桂調離遼東軍區。

兩個人圍繞滿桂的去留問題,打起了口水仗,誰也不肯讓步,都以辭職相威脅,一個要「乞休」,一個要「引避」,鬧得不可開交。

於是「經撫之爭」又昨日重現了。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袁崇煥卻要將最能打仗的滿桂調離遼東前線,這一定不是出於公心,也沒有什麼道理。

朝廷對於經撫之爭相當敏感,天啟來聖旨進行告誡:「始因文、武不和,而河東淪於腥膻;繼因經、撫不和,而河西鞠為蓁莽——覆亡之轍,炯然可鑒。」要求兩人和衷共濟,不要重蹈覆轍。

除了告誡教育外,最重要的是從制度上杜絕。

為了避免互相掣肘,朝廷對兩人進行了分工,王之臣負責關內,袁崇煥負責關外,分別管轄,功罪一體。有功同賞,有罪同罰。

分工以後,袁崇煥就成了關外地區的一把手,擺脫了王之臣的牽制,權力得到提高,得到了實惠之後也就沒有必要再和滿桂過不去了,他上疏同意滿桂留任山海。

七月,朝廷封滿桂為征虜將軍,駐山海關,兼統關外四路和燕河、建昌諸軍,天啟還賜予滿桂尚方劍以加重他的事權。

王之臣既得到了一員猛將,又省去了經營關外的勞累,可以做一個無風險的舒服官,也十分滿意。

紛爭各方都得到了好處,皆大歡喜,各自偃旗息鼓。

但是袁崇煥和滿桂的矛盾,並沒有完全歸零,今後還要揮重要的影響,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對於袁崇煥來說,留下滿桂無疑是有益的,因為在不久之後生的寧錦戰役中,正是滿桂的力戰,才保證了寧遠的安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萬曆到永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從萬曆到永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