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庄父也知莊敬說得有理,可是……

「解甲歸田……唉,你可知我與你三位兄長雖位高爵隆,卻從不貪污,單靠糧餉過活,日子雖不差,卻也不富裕,讓我們全部辭官,呵呵呵,你以為我們還能幹什麼?去碼頭賣力氣嗎?屆時,不必別人陷害,我們就自己餓死了。」

「若是此事,公公無須擔憂。」付懷秋自袖內掏出一隻小木盒,送到庄父面前。「這是我和莊敬名下財產,足夠我們三代人花用無虞了。」

說着,她還瞋了莊敬一眼。這壞傢伙藏得可真深,他早料到莊家將出問題,早早為家裏準備了一條退路,金銀財寶、田莊店鋪,應有盡有。他甚至在海外買下一座小島,以防皇上下狠心,要莊家滅門時,他用綁的也要把自家人綁離中原,隱居海外,看誰能奈他何?

可恨的是,他一直沒告訴她這件事,直到今日,庄大哥說了庄父將要封王的事,他才對她坦承一切。

而且他還狡辯,成親初時沒說,是因為她執意負起養家之責,他不想打擊她,才將此事按下。

她也明白他,倘若當時她知道他這麼有錢,而且女紅又好,一定羞愧欲死,哪還能心安理得與他做夫妻?但她心裏仍是氣他有所隱瞞,所以在家裏對他又咬又掐,使潑了許久,才與他一起上莊家,勸庄父放棄爵位,急流勇退。

庄父獃獃地拉過盒子,打開一看,滿滿一疊房契、地契與銀票。

這麼多錢,他們到底是怎麼攬下來的?太不可思議了!

「你們……你們成親才多久就賺了這麼多錢……這……哪怕陶朱公再世,也做不到……你們……」

「好叫公公知曉,這些錢並非我們成親后才開始賺的,很早以前我們便已做準備,才有如今的結果。」

「你們準備這個做啥?」庄父真想不到,以為最沒用的小兒子,在關鍵時刻居然成了整個家族的頂樑柱。

「幼時,我們從姑姑學習,姑姑便教我們,人無遠憂、必有近慮。當時年紀小,不解其中意,即到成長,才漸漸明白姑姑的苦心,因而從中安排,以備不時之需。」付懷秋說道。

「姑姑?」庄父想了一下才道:「莫非是貴妃娘娘——不,現在是先皇后了……」

「正是小姑姑。」莊敬插口道。他對娘娘的封號,甚至小姑姑往生后,皇上追封其為皇后的行為很是不滿。

在他看來,皇上從沒真正理解、喜歡過小姑姑,所以才會用那般極端的方法對付付家,逼得小姑姑以自身性命來換取其他家人的性命。

皇上做事的時候必然以為小姑姑能識大體,只要剷除了付家,小姑姑封后,其子封儲君都不是問題。

待皇上百年,小姑姑更是皇太后之尊,如此顯達,足可抵付家三條人命了。

皇上從沒想過,世上有人看待親情比任何富貴都重,在他們眼裏,再尊貴的位置也抵不上親人一條命。

而小姑姑無疑便是這種人,重情重義,勝於一切。所以她死了,付家人得救,而皇上則心中有愧,先追封其為後,又立其子為儲,便當補償了。

呵,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家。在他們眼裏,什麼東西都可以權勢地位衡量,至於人命、感情……那些虛幻的玩意兒毫無用處,還不如丟棄了事。

所以他對作官沒興趣,更擔心為朝廷賣命的親人們,就怕哪天他們不小心觸及皇室利益,將立刻被捨棄,性命難保。

結局果然不出他所料,爹爹功高難賞,只能封王,但分割國土給異姓王爺……呵,連莊父這樣一個直腸子的人都曉得害怕,可知其中厲害了。

莊家已經危如累卵,再不想辦法全身而退,滅門之禍便在眼前。

「原來如此。」庄父沉吟片刻,長嘆口氣。「人無遠憂、必有近慮嗎?」這一瞬間,他彷佛突然老了十歲般,連向來挺直的腰桿都駝了下去。

想到拚殺半生,為保國家社稷,身上佈滿傷痕,可他從不後悔,能為國盡忠、保百姓無虞,哪怕馬革裹屍,他亦欣然。

可是……他真的對皇上沒有異心,也不貪求富貴榮華,只願一生征戰沙場,流盡最後一滴血,都開心。

但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他功高震主,終於引起皇上的猜忌,長子、次子相繼被調回京城,卸了兵權,名為陞官,實則不過在兵部掛個虛職,有沒有去點卯也沒人在意。

三子雖然領兵在外,皇上卻派了內侍為監軍,說好聽是代為處理雜事,實則是監視其行動。

簡直荒唐,一個太監懂什麼軍事?卻在軍隊里指手畫腳,三子已向他抱怨多次,那老太監自恃皇上寵信,屢犯軍法卻無人能治,長此以往,這仗也不用打了,直接認輸得了。

他總勸三子忍耐,以國家為重,莫與小人鬥氣。

可如今輪到他了,皇上要封他為王……呵,開國以來第一位異姓王爺,裂土封爵,這不是活生生將他架在火上烤嗎?

皇上對莊家的猜忌已經到了頂點,如今再不急流勇退,怕只有一家地府團圓了。

「也罷!」良久之後,庄父終於有了決定。「敬兒,一切就照你說的做吧!」

「爹爹英明!」莊敬大笑,一顆提到喉頭的心總算放下了。「請爹爹、大哥、二哥、三哥儘快辭官,金銀細軟也不用帶了,我們直接出海,過個三、五十年再回來,想必那時,莊家的名聲已衰,皇室也不會再忌憚莊家威名了。」

「我和你大哥、二哥的事好說,你三哥現領兵在外,如何辭官?」

「讓三哥受點傷,裝嚴重一點,然後回京休養,再順勢辭官即可。」莊敬說道。

庄父真是對這小兒子刮目相看了,一直以為他蠢笨、胸無大志,結果看來蠢的是天下人,至於他,才是真正大智若愚的人。

「好,我立刻修書給老三,讓他照你說的做,我們辭官,退居海外,遠避災禍。」

「公公——」付懷秋突然跪下。「請公公允許我爹和大哥同行。」她知道自己的父親和大哥做人差勁,但所有人都走了,獨獨留下他們,她實在放心不下,只能請求公婆給予他們一條生路。

庄父大笑。「這退路是你與敬兒一起安排的,既然我們全家都要走,當然包括親家啦!此事何須請求,你儘管把人帶來就是。」

庄母也扶起付懷秋。

以前莊敬偷了家中的免死金牌去救她,教庄母曾經很氣付懷秋,認為是她迷惑了兒子,才做出如此糊塗事。

但莊家危急之際,卻是她與小兒子出面力挽狂瀾,這也讓庄母看見她的聰明與賢慧。

如此佳媳,庄母自然愛憐,前塵舊怨,盡拋腦後,如今她只要一家平安,其他都不重要了。

「傻孩子,我們用了你的錢,是我們要謝謝你才對,你客氣什麼?咱們莊家沒那許多規矩,平時大家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別說你要帶親家同行了,你想把三親五戚一起帶上也無所謂的。」

付懷秋朝莊敬遞去驚喜的一瞥,只見他朝她點點頭。莊家是沒什麼規矩,因為庄父說的話就是規矩,誰不聽話,軍棍伺候。

慶幸的是,這條規矩只針對四個兒子,對妻子、媳婦、孫子全都無效。

所以說,做兒子就是倒霉,老子不開心便揍,開心了,藉着切磋為名,一樣揍,莫怪莊敬能練成一身刀劍難傷的橫練功夫了。

付懷秋開心地差點又哭了。得此佳婿,又有公婆疼愛,即便前途多舛,她依然覺得自己幸福無邊。

說服庄父后,莊敬和付懷秋便緊鑼密鼓地安排出海事宜。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凌端的幫忙,最最起碼,當莊敬和付懷秋他們家人全都避居海外時,他們在國內的生意還是需要有人打理。

他們各自培養了人手,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買賣,但論起統籌大局的本事,則只能靠凌端。

而他也仗義,一肩扛下所有事情。

其實這對凌家也有好處,讓莊家和付家私底下的產業都掛到凌家名下,無形間,凌家在商場的聲勢又加大了一倍,生意做起來便更加順手,賺的錢也更多了。

同時,庄父、庄大哥、二哥也向朝廷遞了辭呈,皇上只象徵地慰留了一遍,便准了他們的請辭。

由此可見皇上對莊家的忌憚有多深。

但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莊家一門英豪,只要是他們領軍出征,幾乎沒有戰敗,久而久之,軍士只知莊家將軍們的威名,問他們皇上是誰,只怕十個有九個答不出來。

莊家威名盛到如此地步,功高震主,皇上豈能不擔心?

因此他們願意自動請辭,絕對是件好事。

至於庄三哥,他本來還在煩惱怎麼故意「受傷」——沒辦法,功夫太好,敵人想傷害他都很難,幸虧有那個監軍從中搞破壞,導致他沒被敵軍所傷,反而被自己人誤射了一箭。他受夠了這些風波,因此庄父的密信一到,他立刻依計行事,假裝傷重,回京休養,並且以傷愈后也難恢復功力為由,順利辭了官職。

莊家全部準備好了,海船也已妥當,莊敬和付懷秋便下南城,打算接了她爹與大哥便揚帆出海,暫避禍端。

誰知兩人才到南城,尚未進入田莊,便聽人言,城郊的田莊里出現猛鬼索人性命,而且將鬼魂描游得活靈活現,什麼美貌無雙,來無影去無蹤,其聲宛轉,如翠鳥鳴啼,還會彈琴,出口成章……

他們確定這說的是鬼?不是某位天女靜極思動,私下凡塵?

但確實有人死了,並且死狀甚慘,似是被活生生嚇死的。

傳言中,死者有二,皆是男人,懷疑是被女鬼吸走了精氣,因而身故。

付懷秋一路行來,聽得流書蜚語,不免疑惑。

「聽他們把那女鬼形容得如此之好,又怎會害人性命?」她問莊敬。

他面沉如鐵,片刻之後方道:「小秋,你安排的田莊在哪裏?」

「在——啊!」她聞弦歌而知雅意。「你的意思是……難道我爹和大哥……」

「恐怕八九不離十。」

他還有幾句話沒說。設計此局者,恐怕正是小姑姑的親生兒子、當今太子殿子了。

因為只有他才會這般恨付相和付大公子,畢竟若沒有那兩人,小姑姑豈會自殺?

太子必是安排了人喬裝成小姑姑,前去向那兩人索命。她爹和大哥受驚不過,終於魂離人間。不過太子甚是思念母親,因此儘管派人偽裝成小姑姑前去討命,也派人散發流言,卻將女鬼形容得有若九天玄女下凡塵。

這才造成了流言矛盾——一個清雅如仙的女鬼,卻兇殘地害了兩條人命。

付懷秋聽他所言,心急如火,發足便要奔向田莊。

莊敬大手環住她的腰。「你指路,我帶你走比較快。」

她呆了下。他是嫌她走路太慢嗎?但一個人的動作就那樣,即便要快,又能快到哪兒去?

可既然他這麼說,她也隨他了,只道:「右邊——哇!」怱地,她發現自己飛起來了,兩旁的景色迅速掠過,迅急的風把她的髮髻都打亂了。「為什麼……你竟然會飛……」

「什麼飛?這是輕功。再來朝哪兒走?」

「繼續直走。」她邊為他指路,邊問:「你不是只練挨打的功夫嗎?什麼時候連輕功都學會了?」

「要練武,當然全都練了,拳腳、兵器、輕功、暗器……我全部都會,只不過金鐘罩鐵布衫練得最好罷了。」

「我都不知道。」

「你又沒問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娘子萬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娘子萬福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