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狙擊終焉

第四百六十一章 狙擊終焉

(大盟的打賞,越來越接近那令人激動的銀座……只有雙手合什無言感謝!)

~~~~~~~~~~~~~~~~~~~~~~~~~~~~~~~~

天健四年,十一月,洞庭湖邊,巴陵道上,一支長長的車馬騎隊,沿綠蔭柳堤緩緩而行。

這支騎隊約有兩百人馬,馬上騎士外罩腥紅大麾、內著鋥亮胸甲,闊皮扣帶交叉著兩把鷹嘴銃,腰側懸刀,馬鞍兩側的革囊,還插着火槍、標槍、短斧、騎槍及鼓囊囊的霹靂彈……整個一群移動軍火庫。

這些騎士一個個神情剽悍,眼神冷硬,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從血與火中拼殺出來的百戰銳士的精悍。二百人的騎隊,並不擠在一處,三十騎遮后,三十騎開道,兩側各有二十騎交叉遊走,形一個綿密的外圍保護圈。而內圈百騎銳士,則排列成一個雙重騎陣,騎陣的中心,便是這裏外三重團團環護的核心保護目標——一大一小兩輛裝飾華美的雙轅駟馬輕車。

車窗竹簾捲起,探出一張秀美純凈的小臉,遙望洞庭碧波,君山渺渺,雲蒸霞蔚,氣象萬千,一臉歡喜:「陛下,這洞庭山水,果然極美。」

這少女,竟是華福帝姬趙賽月。此時距其回歸中原,已過去四年,當年的青蘋果,已長成誘人的水蜜桃。

能被趙賽月稱之為「陛下」的,只可能是……一張留着短髭。英挺硬朗而又不失威嚴的面龐從趙賽月身後探出——正是華國天子狄烈!

車窗不大,車輛微晃,兩張面龐一齊探出,自不免輕摩碰觸。但見趙賽月面生紅暈,明眸流盼,卻只貼得更緊,而無半分避開之意,便可知這鮮美的水蜜桃,已被某君採擷矣!

狄烈邊看邊點頭:「去歲宋國平楊太之亂,血戰洞庭湖。據聞浮屍數十里。半湖盡赤……」

趙賽月微嗔:「陛下,如此美景良辰,卻來說這等事……」

狄烈哈哈一笑打住:「月姬言之有理,朕這是大煞風景了……嗯。這荊南安撫使、知長沙府李綱。倒還真有些本事。不過一年光景,就將一汪血池蕩滌一清,不錯。不錯,朝中居然還有人對其頗加指責……今趟出巡,還真看到不少東西,不虛此行。」

自天健三年解決四方疆域邊患之後,華國開始潛修內政,努力發展,休養生息,恢復民生。經過一年的努力,全國各地喜報頻傳,關中、河東、河北、中原、遼東、寧夏、成都、兩浙、江南,治安穩定,市面繁榮,收成喜人,安居樂業,形勢一片大好。唯荊南、江西、福建一帶,因剛剛收復,且戰亂初平,恢復得還不盡如人意。

狄烈沒混過官場,但官員報喜不報憂,古今皆同。天下方定,華國初立,吏治是否清明,是關係到大華國祚的百年大計。為了解真實情況,狄烈決定仿效始皇出巡天下。

中國歷史自秦而宋,千年以降,除了始皇曾出巡天下,再未有第二位君王敢做這等事。蓋因始皇五度出巡,薨於沙丘,傳位非人,以至二世而亡的前車之鑒,故此後世基本沒有哪個帝王敢再這麼做。

華國朝臣們聞知天子欲行,一力勸阻,但狄烈不為所動——他堅信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身為一國之君,久居高位,自甘陷於深宮,長此以往,耳目充塞,這個國家變成什麼樣,一無所知。

狄烈在朝會上,聲色俱厲,言道治國如作戰,一個將帥,如果只知道縮在後方,遙控指揮,而不是親臨一線,了解地形,明析敵我,審時度勢,最終的戰局,鮮有不敗之理。

狄烈是馬上皇帝,戰場王者,他的治國理念,也不是什麼「治大國如烹小鮮」,什麼「垂拱而治」,而是身體力行。你們做你們應當做的事,我做我能做的事。

身為一位強勢帝王,群臣還真拗不過他,最終做出讓步。這裏邊最重要一個原因,在於天子已有后——趙皇后已於年前誕下太子,另外三位妃子,葉(蝶兒)淑妃、趙(圓珠)貴妃、余(羞花)才人,也先後為天子誕下一位皇子,兩位公主。

在某種程度上,狄烈還真得感謝自己兩個兒子,沒有他們的誕生,自己還真出不了長安這個門。

天健四年六月,由保密局甄選出兩百獵兵精銳,組建禁衛營,以驃騎中郎將岳雲、車騎校尉郭大石為正副指揮使,護扈天子出巡。

華國朝政,由六部之首組成輔政內閣處理。尋常議項,內閣擬票表決;重大決策,八百里急報,送交天子審批。

狄烈計劃出巡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西至東,巡視成都府、江西道、荊南道、福建道等剛收復未久的地區;第二階段,由南至北,直上遼東;第三階段,巡視草原、西北,最後返回長安。

以古代馬車的速度,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巡遍天下,狄烈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這三次出巡。如今,第一次出巡,行程已過半。

趙賽月此次隨行,並不是以嬪妃身份,事實上,她還未被狄烈納為妃。她的隨行身份,說來令人大跌眼鏡——神槍供奉使。

沒錯,她就是為狄烈背槍盒的貼身侍者。

狄烈已是天子,再不能象過去那般,整天身上背着個槍盒四下晃蕩。這不光是有損威儀的問題,更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他需要一個負槍使者。這個人必須對他絕對忠心,並且能夠得到他的信任。

這些年來,有此殊榮的,只有一個岳雲。但顯然如今的岳雲早已不是當年的童子,再不適合為他背槍。要重新選人的話。以如今狄烈的身份,很難信任底下官員所推薦的人選。因此,當年被救回中原的那群發誓要用一生報答狄君的帝姬宮娥,就是最好的人選。

趙賽月,雀屏中選。

經過保密局及狄烈本人多番考察后,認為趙賽月的忠心絕對不成問題。不過,要讓一個女人徹底死心塌地,最好上雙重保險,得到她的心的同時,還要得到她的人。

如今的趙賽月。身心都已徹底淪陷。成為狄烈真正的「貼身」侍者。

狄烈一邊伸手輕攬趙賽月細柔的腰肢,一邊對不遠處一禁衛騎士道:「叫岳指揮使過來。」

很快,岳雲飛騎而至,十八歲的少年。銀甲白馬。英姿挺拔。一抖大麾,在馬鞍上欠身行禮:「岳雲見過陛下。」

狄烈向後面的車輛一指:「請我們的未來宋王過來。」

岳雲領命而去,策馬輕快地來到後面那輛形制稍小些的馬車前。肅容行禮道:「天子請宋王敘話。」

車簾掀開,露出趙梃那張英武而不失俊秀的面孔,這位已升格為宋王的相國公,對岳雲苦笑道:「連你也來取笑我。」

岳雲當年任狄烈的親兵時,與趙梃最為交好,二人常互相對練,岳雲還教過他不少武技,故有此言。

岳雲展顏一笑:「你可是王了呢,要去統御一個郡國,天子對你都是用了個『請』字。」

趙梃神情苦惱:「可我真的不想當什麼國君。我從長安日夜兼程趕來,是向陛下請示該當如何,不是走馬上任的……還有,我是太原軍校的學員,我主修的是騎兵科,我應該騎馬,而不是坐在這輛晃得人頭暈的車上……」

岳雲咧咧嘴,頭朝前面停下的大車擺了擺:「你要抱怨,找天子去,別沖我。」

少傾,趙梃一襲圓領皂衫,出現在大車前,先向狄烈行禮:「趙梃參見陛下。」再向趙賽月打招呼:「三十一妹。」

趙賽月跪坐於車上還禮:「賽月見過二十三兄。」隨後跳下車,請趙梃入內,放下車簾,俏立於車廂旁守護。

車廂很寬敞,趙梃跪坐在趙賽月之前的位置,扶膝垂首,一付心事重重的模樣。

狄烈打開車廂內壁,取出一個精美的黑漆木盤,其上放置一個天青色的玉瓷壺,配套四個小酒盅。狄烈一指:「要不要來一杯?」

趙梃苦笑:「謝陛下。」

二人隔空虛敬,飲下杯中酒。

「朕知道你的為難。」狄烈咂了咂嘴,似在回味,悠悠道,「你知道,華國早晚要一統天下的,偏安一隅的宋室,撐不了太久;但另一方面,你血管里流淌著的是趙氏的血,你又不能眼睜睜看着宋室亡在自己手裏……你就為此糾結,是嗎?」

趙梃默然點頭,將空杯緊緊攥在手中,向狄烈重重頓首:「請陛下有以教我。」

「朕點名讓你繼承宋國王之位,是有原因的。」狄烈輕輕搖頭,「你的眼光還是太窄了,你以為廣州就是陸地的盡頭?你以為大海之外就沒有另外一個天地?」

趙梃吃驚地望着狄烈,半晌才品出味來:「陛下之意,要我……另外開疆拓土?」

「不錯,這個世界之大,超乎你想像。」狄烈從廂壁取出一捲圖紙,交予趙梃,「這是朕親手繪製的東南群島海圖。朕要你入主宋國,全力發展海軍,將大海那頭的群島全奪過來,把島上的土著猴子俘掠為奴,為你們挖礦、種蔗、種橡膠……你有多少資源,我就會與你交換多少物資。」

趙梃接過海圖,目不轉睛看着,一顆心砰砰直跳:「可是,陛下已經有了那般強大的海軍,為何……」

「朕的海軍還不夠強,遠遠不夠。」狄烈遙望山外,目光悠遠,「華國的海軍,有更廣闊的世界要征服。」

趙梃伸出手指,輕按在海圖上那片島嶼,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陛下要我將大宋移鎮海外,揚威異域!」

狄烈以不容置疑的口氣道:「宋國必須退出嶺南,至於能否揚威異域,這就要看你的了,相信你整整一年的軍校不會白上——記住,我只給你三年時間!三年之後。我要一個統一的中華。宋國國祚能否延續,端看你進軍海外的速度了。」

趙梃深吸一口氣,挺起胸膛:「我一定能做到!」

「很好。」狄烈頷首,輕輕轉動手上的杯盞,淡淡道,「你想儘快做好這件事,最大的障礙,是一個人。他會令你將大半精力都耗在君相權爭上,無法專心海外……也罷,朕最後幫你一個忙——有些人。活得太久了。」

……

天健四年。十二月,華天子狄烈與即將上任的宋王趙梃一行,巡視到福建泉州。隨後秘密出海,前往廣州。

在十艘戰船的保護下。沿海岸線航行。二十日後。駛入珠江口。

海上天氣,總是變幻莫測,早晨還是晴空萬里。下午便黑雲沉沉,海天之交,電蛇狂舞。狂風怒號,浪花不斷拍擊船體,劇烈的搖晃,令兩百獵兵吐得一塌糊塗,全成了軟腳蝦。若是此刻有敵襲,莫說保護天子,自身都難保。

這個時候,平日裏獵兵不怎麼看得上眼的東海第一師三百戰士,便成為護衛天子的中堅力量。

狄烈已經在最大一艘戰船二層船艙室內,改裝了一個狙擊平台——其實也就是一個安放狙擊槍,固定體位的所在。能夠使他在顛簸的海船上,倚靠木質環形掩體及從四個方向伸出的套腰皮索,將其牢牢固定。

透過窗格,從瞄準鏡里,狄烈已經清清楚楚看到,五百米外的海岸上,一群南宋官員,正舉袖掩面遮風,向這些大戰船指指點點。而站在百官之前一人,一襲紫色官袍,頭戴六梁冠,腰圍玉帶,懸紫金魚袋,傲然負手,當風而立。正是狄烈的狙擊目標——南宋新任左相秦檜。

這個人,曾經是狄烈所布的棋子,在南宋由盛轉衰過程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當初欲狙擊南宋,必先亂其政,秦檜自有利用價值。而此時,南宋朝政已被秦檜把持,趙挺要重開新局,此人非除不可。

在狄烈身邊,是渾身酸軟的趙賽月。儘管此刻她連站立的氣力都不剩幾分,卻仍堅持倚著掩體,用單筒望遠鏡,透過窗洞向外觀察。身為「神槍供奉使」,日夜看管此神器,倘若連狙擊實戰都未見過,豈非生平憾事?

艙門突然傳來一陣叩擊聲,岳雲急促的聲音傳來:「陛下,風浪太大,進不了港,宋國會派船隻來接宋王,恐怕難以近前了……」

狄烈聲音出奇地平靜:「再往前靠近三十丈,三十丈就行!」

「明白!末將告退。」岳雲匆匆而去。

若是在正常環境及狀態下,五百米遠狙,對狄烈而言,不值一曬。但是,天氣如此惡劣,環境如此糟糕,為確保一擊命中,狄烈不得不最大限度靠近、再靠近。

烏雲滾滾,雷聲隱隱,戰船順風破浪,似慢實快,不斷接近。港灣處也派出十艘小船,頂着風浪,努力靠近。

一層船艙內,趙梃神色凝重,以拳捶掌,來回踱步,不時抬頭看看,又遠眺海岸,憂心仲仲。

四百八十米……

四百五十米……

四百二十米……

狄烈深吸一口氣,手指輕搭板機,屏息閉氣,穩若磐石,全身每一個細胞,彷彿都進入靜止狀態。透過十字準星,目標的眉宇額頭,是那樣的清晰真切,似乎也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一刻降臨……

四百米——就是現在!

狄烈以一貫的自信與果決,乾脆利落扣下板機。

來自八百年後的高精尖子彈,從槍口制退器淡淡的白煙中噴射而出,高速旋轉,帶着死神的邀約,撲向目標,血光崩現——

幾乎同一時刻,一道強烈的閃電,劃過海岸的上空,旋即一聲霹靂驚雷,炸得頭皮發麻,兩耳失聰。

當南宋百官抱頭如鵪鶉,四下躲避時,不知誰無意中向某處一瞥,眼睛差點凸出眼眶,伸手顫指,啊啊有聲,半晌才發出一聲變調的驚恐尖叫:「秦相公、万俟御史,被天雷爆頭啦!」

天健四年,歲末最後一天,狄烈完成了他穿越生涯的最後一擊——一槍穿倆,連環爆頭!

秦檜,万俟卨,死。

……

長安,皇宮,西北秘閣,神槍殿。

狄烈將巴雷特狙擊步槍的撞針卸下,插入衣袋,然後將組裝好的完整槍械,輕輕安放在大殿正中的紅黑描漆槍架上。

他已經完成了這個時空賦予他的歷史使命,而這把伴隨他孤膽殺敵,絕地反擊,縱橫疆場,制霸天下的大狙,也同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個人,一把槍,演繹了一段傳奇,締造了一個帝國。進而影響歷史,改變華夏,扭轉世界。

一切,都不同了。

對於這個王朝的未來走向,狄烈並不打算在有生之年強行推行什麼民主、立憲之類的東西。他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利用自己開國君王的威望,對現有政策施加影響,在不至於過分損害既得利益階層的基礎上,逐漸解放下層生產力。生產力決定上層基礎,當生產力發展到某個噴發點的時候,量變必將引發質變。到那時,整個社會,也將會走向一個新時代……

循序漸進,平穩發展,雖然慢,但穩妥。一百年不行,那就二百年、三百年——中國,還有很多時間……

狄烈負手凝視着這個生死相隨的夥伴,許久、許久……默默轉身,踏着箜箜的足音迴響,步出殿堂。空曠的大殿中央,巴雷特狙擊步槍那烤藍流瑩的流線形槍管,在幽暗的殿堂里,散發着泠泠寒芒……

殿門轟然關閉,一段不朽傳奇,就此永遠塵封。

~~~~~~~~~~~~~~~~~~~~~~~~~~~~~~~~~~~~~

(本書即將完結,明日放出大結局,給狄烈與朱皇后劃上一個句號。當然,這句號是圓滿的抑或是……嗯,敬請稍待。)(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狙擊南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狙擊南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一章 狙擊終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