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

皇后陪了我一起去看順妃。

與沈鶯幾乎一樣的,是她的憔悴。不一樣的,是她的眼睛裏,充滿了悲傷和絕望。

看到她的第一眼,我不由自責,自責自己去懷疑她。

那眼神,是決然偽裝不出來的。

我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順妃也無言,過了半晌,還是皇后打破了這難耐的沉寂:「妹妹,皇上過來,還不讓人奉茶嗎?」

於是順妃似乎終於醒過神來,忙喚宮女上茶。

端上茶來,我小飲一口,純屬沒話找話,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這是義陽進貢的毛尖吧?朕那裏有餘杭進貢的龍井,改日叫人送來。」

「皇上,臣妾是北人,飲不慣江南的茶。」順妃語中,倒似有着幾分怨氣。皇后暗中扯扯我的衣袖,我才想起,沈鶯正是餘杭人,我愛飲龍井,正是因為沈鶯的緣故,今日當着順妃提起,難怪她有不滿。

我於是乾笑兩聲:「朕讓人帶來了一些冬棗,知道愛妃愛吃。」我揮揮手,許安連忙招呼人把冬棗呈上。

高順妃只是看了一眼,平淡地說:「臣妾謝過皇上。」

我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於是又陷入一陣難堪的沉寂。

皇后決定把該說的話攤開來:「妹妹,姐姐日前所說,妹妹也說有理,可是今日一見,對鶯妃妹妹,仍然是心懷芥蒂啊!」

「皇後娘娘,臣妾也知道,本不該怨恨鶯妃,可是這心裏,一想起當日情形,就……就……」她哭泣起來。

「愛妃,」我終於開口了,「在朕看來,你與鶯妃,都是受害者,朕一定要查出元兇,為你,為敏兒,也為鶯妃,討還一個公道。」

順妃跪倒在地:「臣妾盼皇上,早日為敏兒昭雪。」

「愛妃,朕如果連害死自己親生女兒的兇手都懲處不了,這皇帝,豈非白做了!」

我真的要覺得我的皇帝是白做了。時間已經到了大業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的正月,關於案情,卻沒有太大的進展。

千牛衛對彩雲和翠荷的調查也沒有取得什麼進展,以致辦案者向我訴苦,不能用刑,怕是問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我因為沈鶯的緣故,沒有同意用刑。

高氏最近倒是沒有再大吵大鬧,大概是因為我過幾日便會到順妃那裏撫慰一番,使得高家人還算滿意,而皇後去得更勤,差不多隔日便要去上一回。

沈鶯依舊「幽禁」在「海棠別院」,我和皇后也去看過她幾次,使得她的情緒,也算好了許多。

至於沈光,這段日子也一直「告病」在家,沒有上朝。

正月初六,來護兒大軍出征,我把沈光也派了出去,領一千驍果衛做來護兒的部屬,讓他暫時離開東都這個是非之地,再說驍果衛這幾年一直充作我的近衛,自雁門之戰後,沒有實戰,也該錘鍊一番了。

為了配合來護兒,我命令遼東、遼西和燕郡駐軍加強戒備,牽制高句麗軍,不使其主力南下,李密更是鼓動靺鞨諸部,騷擾高句麗北境,反正對靺鞨人來說,搶劫本是家常便飯。

二月中旬,卻從河東傳來了急報---馬邑劉武周反,已經殺死太守王仁恭,聚集起萬餘人馬,只是因為馬邑為防突厥,駐有重兵,劉武周沒有能夠佔據馬邑郡城,而是劫掠一番,率部在城外佔山為王。

劉武周本隨韋雲起在燕郡立下戰功,雖然得到「提拔」,卻沒有得到實質的任用,心中怨恨,乾脆辭了官,回到馬邑老家做「田舍翁」。暗中卻聯絡自己的一些老部下,圖謀不軌。這兩年突厥屢屢犯邊,太守王仁恭因為劉武周有「將才」,私自請他到太守府做了個參謀軍機的幕僚。

那王仁恭自己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府中卻有個二十歲的小妾,長得如花似玉,風情萬種,劉武周出入太守府中多了,兩人竟然相互生情,勾搭成奸---比起老朽的王仁恭,武將出身的劉武周的確要有魅力得多。

劉武周倒是個敢作敢當的男人---偷偷摸摸,何如做個長久夫妻。並且自從隋軍去年大捷之後,馬邑受到突厥的威脅,已經大大減輕,王仁恭對劉武周的器重,也就大不如前,劉武周見情人的機會,便也愈來愈少了。

於是,就在二月初八,劉武周指使自己的黨羽張萬歲,就在太守府的大堂上殺死了正在辦公的太守王仁恭,自命為馬邑太守,聚眾造反。

劉武周在馬邑經營多年,雖然已經是個「百姓」,卻是廣有根基。半日之內,居然集結起六七千人,連馬邑郡丞和鷹揚校尉府的校尉,都加入了他的隊伍。

劉武周能夠輕易聚集起這樣多的跟隨者,第一個功臣,卻是朝廷,第二個,正是被殺的王仁恭。

從大業十一年的雁門之圍開始,突厥騎兵多次騷擾搶劫馬邑等地,而我只是在第一年減免了部分郡縣百姓一年賦稅,以後忙於策劃對突厥的軍事,卻忘記了進一步安撫百姓,

這兩年馬邑等邊郡百姓的損失,卻不是一年錢糧可以彌補的。

糟糕的是,連這點朝廷的恩恤,馬邑的百姓也沒有真正享受到多少。

王仁恭是個貪官!這兩年,他藉著向朝廷上報「抗敵有功者」的機會,大肆收受賄賂,於是給錢者受到朝廷的褒獎,真正的「義士」反而被埋沒。馬邑百姓眼中,當然是認為朝廷賞罰不明。

更可氣的,是他不僅不賑濟受到戰火的百姓,還藉機大發橫財,馬邑百姓「免去」的一年錢糧,卻成了「緩交」,於是老百姓剛剛慶幸大業十一年可以不用納糧,到了大業十二年,卻發現要一下交上兩年的糧稅,而這一年,老百姓或多或少也遭遇了突厥人的戰禍。

王仁恭死有餘辜,但是如此一來,河東道北部,又是陷入戰亂---而要命的,是那裏是與突厥相持的前沿。

卻說劉武周殺死王仁恭的同時,也設計殺死了另外一塊絆腳石---馬邑鎮總兵。幸好,馬邑鎮守軍,還有少部分不願跟隨上司造反的馬邑郡、鷹揚府官兵,在武賁郎將王智辯的率領下,與叛軍激戰,叛軍雖然人數佔優,到底戰鬥力不強,在城中搶劫一番之後,帶着「戰利品」---特別是王仁恭這兩年收刮的民脂民膏,撤出城外,在桑乾一帶發展。劉武周把搶來的錢物、糧食,一部分分給部下,一部分賑濟災民,附近一些縣裏也有人響應,半月之中,很快就聚集起三萬多人,佔據了馬邑郡七成以上的地域。

王智辯一面急報朝廷,陳述劉武周造反的前因後果---列舉了王仁恭的一些不法之舉;一面準備討伐劉武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業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重生之大業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