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往事(中)

04 往事(中)

為什麼呢,這得從子息不旺的皇帝說起。

當時皇帝膝下總共就兩個兒子,嫡長子皇后所出,不到三歲就薨了。次子生而有眼疾,註定與皇位無緣。雖然hou宮佳麗三千,可十餘年也無嬰孩啼哭聲傳出。皇帝折騰了許久,總算熄了生兒子的念頭,準備開始專心相看繼承人。

在經歷了諸王奪嫡一場混戰後,皇子們圈的圈,廢的廢,抑鬱的抑鬱,先帝這一脈活下來的孫輩就越發的稀少了,吳王府就顯得格外出眾。其他宗室子弟雖然也有不少,大多從先帝那一輩就開始和世家聯姻,關係盤根錯節,甚至依附世家的也有,皇帝可不想在那群人里挑。

好在老廢物吳王雖然生了一堆廢物點心,可司馬蔚絕對不是其中之一。這孩子年紀不大,論長相手段心思樣樣都出眾,連封地在苦寒西北都絲毫不以為意,還早早上折請求皇帝允他去西北歷練。這簡直就是老天賜給他司馬家的繼承人啊!

皇帝終於開始有意無意的對司馬蔚進行栽培。

司馬蔚也不是傻子,皇帝願意給他機會,他幹嘛不抓住?皇帝自己是不會在朝堂上流露出分毫的,司馬蔚更是不敢。只不過茲事體大,要想從宗室子弟中脫穎而出,須得循序漸進。皇帝想了想,司馬蔚的確還需要一些軍功傍身。

於是吳王帶着皇帝的殷殷期盼,意氣風發的前往西北。

卻不想沒過多久,老蚌含珠,鐵樹開花,皇帝的hou宮裏居然傳出了喜訊。皇帝欣喜若狂,恨不得大赦天下,還好被勸住了。皇后素來賢良,各種補品珍饈連綿不斷下賜。歷史總是相似的,越是相似的歷史,越說明這一套手段的有效。果然皇三子出世時,因養的太好,其生母難產,最終力竭而亡。皇帝唏噓了一陣,立即將皇三子養在了賢良的皇后名下。這當皇帝的,誰願意有兒子不傳,把大好江山傳給侄子?他實在是想兒子想瘋了,也不顧是否養得活,皇三子滿周歲時就被立為太子。

其實,皇帝對司馬蔚的感情挺複雜。原本是各種看重,甚至打算當成未來太子進行培養。叔侄之間,彼此心知肚明,配合默契。司馬蔚在西北也爭氣,很快就收服了一干手下,手掌軍權,建立起自己的心腹。到了太子出世后,這所有的一切對皇帝來說,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太子年幼,皇帝又怎會不防著司馬蔚?偏生司馬蔚狡猾的緊,他在西北歷練時,得知皇帝立才滿周歲的小兒為太子,立刻便決定在此紮根。一旦嘗過了權利的滋味,又如何肯回京中做拔了牙的老虎?

吳王早已成年,既然太子已立,上折請求遷入自己的封地,完全合情合理。皇帝遲遲不批,反而說不過去。

因此,當皇帝借太后壽誕要求司馬蔚進京賀壽,司馬蔚果斷以身體不適長途跋涉告病了,但賀禮確實又做足了臉面,讓人挑不出毛病來。皇帝是個想要臉面,又喜歡被人誇仁義的典型。就算背地裏給司馬蔚扎小人,面上也只能捏著鼻子表示理解,還要好聲安撫一番。太后聞弦歌知雅意,提了一個建議,吳王年齡到了,世家名門貴女眾多,何不擇一良配?

司馬蔚何止是年齡到了,根本就是過了成親的年紀。

明明早已加冠,至今卻仍是單身。司馬蔚自己在京中時,生怕娶了媳婦會輕怠妹子,便一直沒動這方面的心思。等他接到了皇帝遞來的橄欖枝,得知自己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儲君時,這婚事又得重估了。畢竟太子妃之位,事關國體。

結果太子的事黃了,司馬蔚心知這下自己肯定沒法娶個有背景的媳婦了,破罐子破摔,索性就這麼一直單下去了。皇帝倒是挺想給司馬蔚找個拖後腿的老丈人,可他又不願把事情做得太明顯,只好將此事暫擱一邊。這一拖,倒讓吳王又多打了幾年光棍。

其實,太后並不是真心想要給司馬蔚找個老婆,但宗室子弟的婚姻她老人家不過問還不行。按照本朝的習俗,新婦過門后隔日,夫妻倆必須拜過祖先。皇家宗廟設在京中,司馬蔚要想成親,首先得人回來。

可司馬蔚這人臉皮厚得堪比城牆,乾脆咬死了病弱不放。直接表示,太后您眼光好,賜誰家的姑娘都行,反正我久病纏身,無法長途跋涉。要麼讓她千里發嫁,要麼就留在京中找只公雞拜堂,哪怕成親后她願意一直留在京中,我都不介意。

老吳王的缺點司馬蔚一樣都沒,倒是將他厭惡世家的心思繼承得通透。這話一出,不僅把太后直接氣了個倒仰,還把世家貴女輕視了個遍。本來就沒什麼人想嫁給他,這下好了,連理由都不用找,事兒又黃了。

世家,外戚,藩王,這三樣都是皇帝最頭疼的地方。

太后出自譙郡桓氏,皇后出身潁川庾家,明明司馬氏這一脈都忌憚世家,娶的皇后卻都是出自世家名門的貴女。他與皇后早年那點夫妻之情早就被跌宕起伏的hou宮爭鬥折騰乾淨了。皇帝自己心中有愧,上位時藉助桓庾兩家之力,嫡子出生后又怕外戚做大,想盡辦法折損庾家,另又廣納世家女,拚命生兒子。

到了最後才發現,其實hou宮裏哪個女人都不是白蓮花。嫡子早夭,次子生而帶疾,到後來自己連閨女都生不出來了……最毒果然還是婦人心,可皇帝又不好說出來,畢竟牽扯到自己身為男人的尊嚴。他心中再恨,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思慮過重,抑鬱難抒,皇帝的龍體越發不好了。

倒是司馬蔚這人狡猾得緊,儘管他總嚷嚷着自己身體不好,可皇帝等了半天也沒等到他病死。

其間,世家聯姻又出了一件轟動的事。潁川庾氏嫡長公子成親,娶的是太原王家的貴女。而太原王家是太后的外家。

一時間,整個hou宮喜氣洋洋,太后對皇后越顯得寬慰。

就在這時,皇帝突然改變主意,不打算動吳王了。

老實說,皇帝自己也是一肚子苦水。

眼下太子年幼,桓家也就罷了。左右太後年紀大了,身體還不如自己,

桓家驕橫了幾十年,樹敵無數,等太后薨了,自然有人收拾他們;可庾氏如此隱忍不發,其心之深不可不防。

若是自己身去后,皇后獨大,太子長於婦人之手,再無人可壓制世家,只怕天下要大亂。吳王這根肉刺,是他給太子的磨刀石。一個鄙視世家且野心勃勃的雄鷹在外,逼得世家們不得不緊緊護住幼主。所以,漸漸羽翼豐厚的吳王暫時不能動。

作為百年世家陳郡謝氏唯一的嫡出公子,若是與淮山郡主成婚,一旦誕齣子息,這就意味着兩大勢力的緊密靠攏。皇帝怎麼可能允許手握兵權且野心勃勃的藩王和謝家聯姻?

淮山郡主這輩子是註定與謝瀾曦無緣,這一點皇帝清楚,王謝兩家清楚,就是吳王自己也清楚,但他還是選擇上折請求給淮山賜婚。

這個姿態一擺出,就算王家有意想與謝家議親,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如果繼續議親,就會得罪吳王。吳王十六歲出京,駐守西北多年,雖然目前沒有戰事,但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吳王算準了皇帝要臉面,沒有準奏,就算是欠了他一個人情。左右都是划算的事,為什麼不上折?

事實上,不僅僅是名門世家,幾乎京中所有覬覦謝瀾曦的貴女都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是否能承擔驕橫跋扈的淮山之怒。吳王去了西北封地,可淮山郡主卻一直在京中。原先吳王臨行時,將淮山託付給太后,一來是不放心,二來也有為自己加分的意思;到後面人算不如天算,太子出世,淮山便成了牽制吳王的人質。雖然帝王家心思莫測,但淮山養在太后膝下,好歹也養出了幾分真情。這檔口上,眼看着淮山為了謝瀾曦哭了三天三夜,太后就越發覺得虧欠,誰還敢在這種時候觸太后的霉頭?

至此,謝瀾曦的婚事只能擱淺。

吳王此舉,擺明了便是我家淮山得不到的人,你們也別想得到。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手機用戶請到閱讀。</a>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阿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阿苒
上一章下一章

04 往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