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許久不見的顧瑾

第一百九十二章 許久不見的顧瑾

咸寧十四年十月,年輕的皇帝打獵受驚落馬,傷重不治,很快就駕崩了。

一時,連朝中重臣們都驚慌失措。

前頭皇后的喪禮才粗粗辦完,餘韻尚未過去呢,如今卻出了這樣的事情。

當今皇帝雖不是很康健之人,但看着也不是短命之相,誰料得他會去得如此突然?皇帝自己就更不會想到自己年輕輕地就會死於非命。

於是,什麼遺詔之類的自然都沒有,甚至連陵寢也沒修好,所有後事都得由朝臣和宗室商量著辦。

相較而言,諸如謚號、喪禮這些已經算小事了,要緊的是議立新帝。

國不可一日無君,可問題是,皇帝尚無子嗣啊,這可愁白了一大群人的頭髮。

如今宮中只有個未滿周歲的公主,妃子中,也只有貴妃鍾氏有孕,且不知男女,誰也沒把這個未出生的孩子當回事。

議立新帝,先考慮的便是血緣的遠近,血緣最近的自然是咸寧皇帝的兄弟子侄。

世宗七子,咸寧皇帝最小,前頭的六個哥哥,悼恭太子早夭,無後;懷愍太子只剩了個安郡王蕭衡;蜀悼王有兩子,蜀王、彭郡王;荊王因謀反,子嗣都被廢為庶人,可不計;齊哀王全家都因懷愍太子案死絕;而吳王尚在,腿廢不能為君,也不曾娶妻生子。

因而滿打滿算,世宗系就只剩三個候選的:安郡王、蜀王、彭郡王。

雖然選擇範圍不大,但朝臣宗室們的意見卻很難統一。這幾位都是咸寧的侄子,親疏一致,賢愚似乎也差別不大,有點難以抉擇啊。

而且面對這樣的大事,大家本就不敢輕易發表意見,不然萬一上位的不是自己支持的,被新君懷恨在心,秋後算賬怎麼辦?

朝堂議論的時候,大家都很謹慎,沒有多少人開口,但私下裏,卻有很多人屬意安郡王,畢竟他是先懷愍太子之子,且雖早年有病弱之相,近年來卻少有聽聞大病,又已有了康健聰慧的長子,後繼有人。何況安郡王就在京城,而蜀王和彭郡王卻還在蜀地。

謝蘭馨在謝安歌面前一向隨意得緊,私心裏也覺得安郡王最適宜,也就這麼隨口說了,還問起夫父親哪一個親王最合適。

謝安歌看着謝蘭馨這沒心沒肺的樣子,無奈又好笑,搖搖頭道:「韓太師一直沒有表態,只說要等蜀王和彭郡王回京,顯然更屬意他們兩人中的一個。」回頭又叮囑謝蘭馨:「這樣的揣測,以後可莫要說出口,免得惹禍上身。」

「我也就悄悄和爹爹說說罷了。」謝蘭馨吐了吐舌,她也知道分寸的,只是在爹爹面前沒有顧忌了點,這才說出口的。

謝安歌還是道:「便是在家裏,也要小心謹慎些才好。」

對謝家來說,卻是無所謂哪個做皇帝的。

安郡王與謝家交好,蜀王妃是文楚,就算彭郡王即位,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不好的。

因此謝安歌在朝上對此不置一詞,反正他的官也不顯要,意見也不那麼舉足輕重。

顧家和吳王他們自然是希望安郡王能登基的,畢竟說起來,當年若不是懷愍太子遭人暗算,如今安郡王本就是妥妥的太子。

為着議立新君,一時間,朝堂上暗潮洶湧,人心惶惶。

顧謹不免也被扯入其中,卻沒把這些事告訴謝蘭馨,不願她也跟着煩心,因此外頭風起浪涌,謝蘭馨在閨中,卻還自在,只是少了鍾文採的吵吵嚷嚷,覺得有點兒寂寞。

這日謝蘭馨去定遠侯府找鍾文栩玩,從她口中得到了一個消息:文柔小產了。

謝蘭馨不由為文柔難過:「那表姐以後的日子可不就更難過了。」

原本皇帝去了,文柔就悲劇了,就算將來有個太妃的稱號,日子也定不如現在。但好歹有孕在身,比旁的妃子要好多了。以後肚子裏的孩子生出來,無論男女,都是個盼頭,將來能有個依靠,後半輩子也免得冷冷清清。可如今卻……想必文柔表姐定是傷痛欲絕了。

「誰說不是呢,不過她深在宮中,怎麼樣我們也不清楚。我娘這幾日就不好過了。三嬸一得了宮裏來的消息,整個人就不好了,聽說在東府里看誰都不順眼,被她逮著機會,就要讓人不舒服一番,處處找茬,一個不對,就哭嚎說娘娘命苦,今後無依無靠;又說她自個命苦,如今人人都想來踩一腳。東府大嫂子好多次來向娘訴委屈,三嬸也常來找我娘訴苦,我娘被她們煩死了。」鍾文栩難得抱怨了一通。

定遠侯夫人被煩得不行,可也無可奈何,都是同宗親眷,住得又近,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哪能輕易給臉色。

好在馮氏只是傷心一時,很快就想到,她的另一個女兒鍾文楚嫁的是蜀王,咸寧皇帝無子,蜀王有望承嗣,那樣的話,文楚也有可能成皇后啊。這樣一想,馮氏就漸漸消停了。

不知道在宮裏的鐘文柔知道她娘的這番心理會怎麼樣想。說起來,她算是被她娘給推進火坑裏了,看着富貴,卻要孤獨終老了。那曾經和鍾文柔有過往來的安郡王,孩子都已經有了兩個了,如今又可能登基稱帝,也不知道她猜到這個結果,當初還會不會這樣輕易就放棄了安郡王。

蜀王和彭郡王在最短的時間裏趕回了京。

這樣敏感時刻,鍾家雖和蜀王有親,也沒有去拜見。而蜀王自家也很注意,沒有四處勾連,除了上朝外,都只在京中的蜀王府帶着,連文楚也只是派了個丫鬟來給父母問安,並沒有回娘家來。蜀王的謹慎,自然叫許多人暗暗稱許。

而彭郡王,卻與蜀王的小心不同,他每天都到處去拜訪宗室朝臣,與他們結交攀談。他今年十八歲,正是個翩翩美少年,有禮有才,表現得又很謙遜,朝臣宗室對他印象也不錯。

於是風向便有了微妙的改變。

鍾謝兩家還是與之前一樣,立場中立,並不支持誰。

寧國府世子不表態,鍾三舅又不能出去上竄下跳,倒少很多是非。謝家謝安歌也沒特意去親近哪一邊,只靜觀其變。

事情很快就有了進展,就在蜀王、彭郡王回京后第三天,謝安歌就帶回來一個消息:韓太師終於開口了,說彭郡王年少出眾,可以直接過繼到先帝名下做嗣子,以承宗廟社稷。

謝蘭馨便奇怪韓太師為何沒有選擇安郡王和蜀王,而是選擇了彭郡王。

謝安歌給她解釋得很明白:表面的理由是安郡王素來病弱,蜀王木訥,實際上是因為這兩者都已經有了正妃長子,而韓太師的長孫女正是待嫁之齡,許與未成親的彭郡王,正可為後。

韓太師如今權柄極大,雖然他的思量大家都猜得到,可朝中卻少有人敢反對。

於是,十一月里,彭郡王就成了新帝。

新帝既立,朝廷也就慢慢安穩下來。

很多人都還以為會有什麼風波的,但新帝似乎很大度,不僅對安郡王和蜀王賞賜優厚,也沒對之前支持這兩者的朝臣宗親有什麼動作,一時朝野風平浪靜,叫大家都鬆了口氣。

京中各家都逐漸如常度日。

馮氏又一個女兒皇后夢破滅,傷心難過自不必提。

謝家卻沒什麼變化,謝安歌照舊上朝赴衙,謝蘭軒繼續準備明年的春闈,謝蘭馨還是像以前一樣管家理事。

轉眼,已到了年底,一直急着和謝蘭馨婚事的顧謹卻破天荒的,沒有積極地叫祖父來謝家提親。

因為他舅舅吳王對彭郡王為帝之事十分不滿,要密謀另立。

顧謹雖覺得表兄安郡王沒能即位,十分遺憾,但既然大事已定,卻不想再謀逆,靖平王也是一樣的心思。

連安郡王自家也勸說吳王不必再爭,唯獨汝陽公主站在了吳王一邊。

他們都是一樣的看法,覺得皇位本應該是安郡王的。不管是蜀王也好,彭郡王也罷,可都是當初害了悼恭太子的劉妃的血脈。

安郡王倒是豁達,看起來對那個位子的興趣也不大,只搖頭道:「該報的仇都報了,該死的人也都已經死了,姑母和六叔又何必耿耿於懷,執著於過去,我如今有妻有子,日子不是過得好好的。」

吳王卻不甘心,恨聲道:「叫和姓劉的有關的坐上皇位,我就不能心服。我這麼多年,可不是看着劉氏後人榮華富貴的。這事你不必再勸了,全由我和皇姐謀划。至於舅舅和慎之,我也不求你們幫手,只要不阻撓就行了。」

儘管吳王這麼說,顧謹卻知道,自家算是卷進漩渦里了。他不願牽連謝家,因而便許久不曾上門。

謝蘭馨不知道這些,只當顧謹沒得着機會來見她,到年底了,她又忙碌起來,想顧謹的時間也少。等翻過了年,又積極地像之前照顧大哥一樣照顧二哥的飲食,卻一時沒留意顧謹不僅人沒出現,連東西都許久未送了。

直到這一日,謝蘭馨送謝蘭軒去赴考,在馬車中遠遠看見人群中的顧謹,才恍然發現,與顧謹已許久未聯絡了,心裏有些氣顧瑾不把自己放在心上,可好不容易見了面,她也不想耍小性子,和顧瑾鬧不開心。

顧謹瞧見了謝蘭軒,目光便下意識地搜尋到了謝家的馬車,便猜到謝蘭馨定在車中。

未見時他尚能壓抑自己不去見謝蘭馨,可如今知道人就在眼前,還哪裏克製得住,不由自主地就走近謝家的馬車。

可走到近前,便又忙駐足,理智在提醒他:在那件大事沒結果前,不能把謝家牽扯進來,免得害了謝蘭馨。

謝蘭馨也有些想他了,看着顧謹往這邊走來,很是歡喜,期待着他過來打招呼,可卻又見他停下腳步,便以為他並沒有看到自己,往這邊走只是偶然,怕他錯過,忍不住探出頭叫了他一聲:「顧慎之!」

這是謝蘭馨第一次叫他的字。

顧謹心中一顫,抬頭看見謝蘭馨的笑臉,再也沒辦法阻止自己向前的腳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謝家有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謝家有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許久不見的顧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