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觀察

第390章觀察

物理學家通過計算髮現強大的伽瑪射線暴能夠殺死一定範圍的宇宙生命,更致命的是伽瑪射線暴還有定期發生的規律,這對宇宙生命而言是個不利的消息,因為這一情況可以阻止宇宙生命進化成高級物種。最新的評估認為,伽瑪射線暴可能清除了大約90%的星系空間,銀河系內也受到伽瑪射線暴的衝擊,地球生命在未來可能也將面臨類似的命運。伽瑪射線暴來自恆星進入生命末年時的爆發,強大的輻射可破壞dna,並導致行星失去大氣層。

科學家還發現,伽瑪射線暴在過去5億年左右襲擊過地球,導致大量的生命滅絕,這個解釋或許能夠說明為什麼我們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其他宇宙生命,科學家根據巡天觀測的結果也發現伽瑪射線暴可能讓許多星系毫無生機。地球在過去的歲月中也受到伽瑪射線暴的「洗禮」,但地球生命卻頑強生存下來,這一情況也會宇宙中其他天體上出現,這意味着其他天體上的生命可能具有更頑強的生命力。

在過去的5億年左右,銀河系內的伽瑪射線暴事件讓銀河系大部分地區都無法生存,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物理學家tsvipiran稱我們發現致命的伽瑪射線暴在銀河系內出現得非常頻繁,地球周圍也可能出現伽瑪射線暴,但是銀河系中央附近的伽瑪射線暴要更強大一些,位於銀河系邊緣地帶出現伽瑪射線暴的概率會低於50%。從距離上看,距離銀河系中央大約3.2萬光年之外宇宙生命生存下來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從星系的分佈特點可以看出,生命適合在大型星系的邊緣生存,這裏的空間環境是最安全的,因此偌大的星系其實只有邊緣附近適合生存,此類空間占星系的10%左右。根據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宇宙中伽瑪射線暴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而且方向是隨機的,如果某個擁有生命的行星不幸處於伽瑪射線暴的釋放路徑上,那麼這顆天體上的生命將遭遇滅頂之災,科學家認為這樣的事件發生概率為1千萬分之一。

在回返的路上,李安的新發明,中微子望遠鏡,也是派上了用場。

此時,那隻比李安的全部飛船都要大的多的巨獸,圍繞着天王星,鍥而不捨的撞擊著。而在天王星表面上,似乎並沒有存在着任何活動的跡象。

但是,只要長時間觀察,就會發現,每過一段時間,天王星的表面,會出現類似矮人的生物,朝着這個巨獸釋放武器,然而對於這隻巨獸來說。卻猶如撓痒痒一般。

「我去,用這種感生輻射彈對付巨獸有個屁用!」

李安看到這一幕,不由得就笑了,原來對方的底牌。也就是這個感生輻射彈了,若不是這些矮人躲在了地底,有天王星這個防空洞,說不定早就滅絕了。

不過。對方滅絕的可能也很大,如果李安不去救援他們的話,這隻可怕的巨獸很可能會把天王星的外表面徹徹底底的撞壞。到時候在地底的天王星人,恐怕也逃不了。

「這隻巨獸,身體還真是堅硬啊,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敢撞擊行星,天王星的硬度,可沒有那麼好受啊!」

不過李安想想也就釋然了,太空之中,可是有着無數的宇宙射線的,對方的身體能夠和行星媲美,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能夠撞壞行星,也是正常,現在的李安,如果真的發狠起來,用氫彈毀滅一顆行星,其實也跟鬧着玩一樣。

「不過還好,我還來得及!」

李安想到這裏,就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中微子望遠鏡,沒有在天王星上再多下工夫,李安把望遠鏡,投射到了茫茫的外太空。

然而......

「不好,開普勒22b,恆星突然爆炸了!」

中微子望遠鏡的精度的提升,卻是讓李安看到了不可思議的東西。

開普勒22b,那可是一個宜居星球的恆星系,李安本來還覺得,如果自己在太陽系周圍找不到宜居行星,就去那個星球混呢,雖然開普勒22b距離李安,可是有着幾百光年的距離。

通過中微子望遠鏡,李安彷彿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看完了一場恆星的演化。

恆星是大質量、明亮的等離子體球。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也是地球能量的來源。白天由於有太陽照耀,無法看到其他的恆星;只有在夜晚的時間,才能在天空中看見其他的恆星。恆星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因為核心的核聚變而發光。核聚變所釋放出的能量,從內部傳輸到表面,然後輻射至外太空。幾乎所有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都是在恆星的核聚變過程中產生的。恆星天文學是研究恆星的科學。

恆星誕生於以氫為主,並且有氦和微量其他重元素的雲氣坍縮。一旦核心有足夠的密度,有些氫就可以經由核聚變的過程穩定的轉換成氦。恆星內部多餘的能量經過輻射和對流組合的攜帶作用傳輸出來;恆星內部的壓力則阻止了恆星在自身引力下的崩潰。一旦在核心的氫燃料耗盡,質量不少於0.5太陽質量的恆星,將膨脹成為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更重的化學元素會在核心或包圍着核心的幾層燃燒。這樣的恆星將發展進入簡併狀態,部分被回收進入星際空間環境的物質,將使下一代恆星誕生時正元素的比例增加。

恆星演化是一個恆星在其生命期內(發光與發熱的期間)的連續變化。生命期則依照星體大小而有所不同。單一恆星的演化並沒有辦法完整觀察,因為這些過程可能過於緩慢以致於難以察覺。因此天文學家利用觀察許多處於不同生命階段的恆星,並以計算機模型模擬恆星的演變。

由於引力的控制,恆星演化的總趨勢是密度增大(,而質量丟失、碎裂、不穩定或爆炸等現象使其質量減小。恆星的演化必定以三種可能的冷態之一為終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恆星的演化開始於巨分子云。一個星系中大多數虛空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大約0.1到1個原子,但是巨分子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數百萬個原子。一個巨分子云包含數十萬到數千萬個太陽質量,直徑為50到300光年。在巨分子云環繞星系旋轉時,一些事件可能造成它的引力坍縮。巨分子云可能互相衝撞,或者穿越旋臂的稠密部分。鄰近的超新星爆發拋出的高速物質也可能是觸發因素之一。最後,星系碰撞造成的星雲壓縮和擾動也可能形成大量恆星。

坍縮過程中的角動量守恆會造成巨分子云碎片不斷分解為更小的片斷。質量少於約50太陽質量的碎片會形成恆星。在這個過程中,氣體被釋放的勢能所加熱,而角動量守恆也會造成星雲開始產生自轉之後形成原始星。

恆星形成的初始階段幾乎完全被密集的星雲氣體和灰塵所掩蓋。通常,正在產生恆星的星源會通過在四周光亮的氣體雲上造成陰影而被觀測到,這被稱為博克球狀體。

質量非常小(小於一個太陽質量)的原始星的溫度不會到達足夠開始核聚變的程度,它們會成為棕矮星,在數億年的時光中慢慢變涼。大部分的質量更高的原始星的中心溫度會達到一千萬開氏度,這時氫會開始聚變成氦,恆星開始自行發光。核心的核聚變會產生足夠的能量停止引力坍縮,達到一個靜態平衡。恆星從此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如果恆星附近仍有殘留巨分子云碎片,那麼這些碎片可能會在一個更小的尺度上繼續坍縮,成為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行星際天體。如果巨分子云碎片形成的恆星足夠接近,那麼可能形成雙星和多星系統。

開普勒22b的有關行星系,形成過程李安是看不到的,但是李安看到了對方從中年,在一瞬間莫名其妙的變成老年,最後死亡的過程。

恆星有不同的顏色和大小。從高熱的藍色到冷卻的紅色,從0.5到20個太陽質量。

恆星的亮度和顏色依賴於其表面溫度,而表面溫度則依賴於恆星的質量。大質量的恆星需要比較多的能量來抵抗對外殼的引力,燃燒氫的速度也快得多。

恆星形成之後會落在赫羅圖的主星序的特定點上。小而冷的紅矮星會緩慢地燃燒氫,可能在此序列上停留數千億年,而大而熱的超巨星會在僅僅幾百萬年之後就離開主星序。像太陽這樣的中等恆星會在此序列上停留一百億年。太陽也位於主星序上,被認為是處於中年期。在恆星燃燒完核心中的氫之後,就會離開主星序。

看到這裏,李安也是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道:「地球也是這樣,莫名其妙的走完了46億年的路程,這個開普勒22b所在的恆星也是這樣,難道地球的爆炸,真的和一些未知的存在,有關係嗎?」(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能學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全能學霸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0章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