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馬德里

用兵馬德里

1936年9月中,佛朗哥將軍剛剛靠騎兵突襲,解了阿爾卡扎爾之圍。馬德里的共和軍再次使用人海戰術,他們組織了大批民兵,向立足未穩的佛朗哥將軍的騎兵部隊發起了猛攻。

然而佛朗哥將軍帶領的卻是經過了嚴格訓練的正規軍。這支部隊人數雖然少,只有5000多人,不足以用於打巷戰,攻陷馬德里。但對付主動撲到野外來攻擊的,靠工人、農民臨時拼湊的共和軍卻是綽綽有餘。可憐的共和軍新兵們,被督戰隊的刺刀和機關槍逼迫著,不斷地往前衝鋒。在陣地上被國民軍的機關槍和其他火力,像收割麥子一樣,一片片地掃倒。幾天之內,就有上萬共和軍犧牲在這種盲目的衝鋒途中。共和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佛朗哥的後續部隊正在不斷地攻擊前進,很快就將與這支突前部隊會合。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危在旦夕。

中國名將劉伯承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受堯明之託,來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在原時空,劉伯承可謂中國近代軍事史上,最善於打絕處逢生的「苦仗」的一人。

劉伯承常常在臨危中受命,卻每每靠其詭辯莫測的用兵,將危局打成勝局。紅軍戰爭時期的四渡赤水,強渡烏江等驚險萬分的戰例,都有他的手筆。在解放戰爭中,他提出了靠中央突破,扭轉戰局的建議,並率領隊伍,挺進魯西南,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打到了國民黨的重重包圍之中。劉鄧大軍拖住了蔣介石大量的部隊,為人民解放軍轉入戰役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正因為如此,劉鄧大軍的犧牲是最大的。在其他兵團一邊作戰,一邊發展的同時,第二野戰軍卻在減員。這也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劉鄧大軍對解放戰爭後期戰役的參與和貢獻。儘管其兵力和裝備水平比其他集團軍差,劉鄧大軍在解放戰爭後期的戰績一樣可圈可點,毫不遜色。其中在兩個月內,穿越2000多里,殲滅敵軍近百萬的大西南戰役,更是打得酣暢流利。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幹將鑄劍,爐火純青。

劉伯承善於治軍。在紅軍時期,他接到的兵員,要麼是收編的土匪,要麼是自私的農民。劉伯承堅持進行嚴格的正規化訓練,協助培養出了驍勇善戰、紀律嚴明的紅軍。他是制定紅軍軍規和軍事訓練計劃的主要參與者。

劉伯承受過正規軍事培訓,卻從不教條,反而在軍事理論上富有創意。在**軍事思想中,劉伯承的貢獻最大,這幾乎是中**事學家的共識。**軍事思想是代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集體智慧的一系列軍事理論。

劉伯承在蘇聯受過訓練。蘇聯人很善於打堅城防守。在原時空,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在蘇聯**的指揮下,守了近三年,一直守到整個西班牙內戰結束。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和莫斯科保衛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堅城防禦戰。堯明期望劉伯承為馬德里防禦找出一條合適的途徑,以便將來用於對中國大城市,如北平、天津的防禦。

劉伯承來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他得到的部隊與粟裕的相比,相差得實在太遠了。和粟裕得到的5000精銳之師相比,他得到的是300名老弱病殘的德國退役軍人組成的「參謀隊伍」。阿扎尼亞總統見到自身就有殘疾的劉伯承,帶著這樣一支「殘缺」隊伍來見時,他忍不住流露出了失望之色。劉伯承則顯得非常的坦蕩和磊落。

他首先向阿扎尼亞總統轉達了堯明對西班牙內戰局勢的分析。目前西班牙的交戰勢力有三方,分別為佛朗哥的國民軍(反叛軍),斯大林的西班牙**與英法兩國直接出面支持的西班牙人民陣線。

由於英法兩國的介入,斯大林挑起帝國主義之間大戰的目的已然達到,又失去了支持進一步打下去的經濟來源,他肯定會找機會撤出西班牙這個不斷花錢的漩渦。即便他不願意撤出,依芭露麗也會出面勸服西班牙**,脫離斯大林的所謂「國際**」。

這場戰爭的最後勝負,將在人民陣線與佛朗哥獨裁政權之間決出。人民陣線的資金來源是已經轉移到國外的國庫黃金儲備。而佛朗哥政權的資金來自於資本家和貴族的捐獻。

「人民陣線必須搞國家社會主義形式的政治經濟改革,才能獲得最終勝利。」,劉伯承轉達道。「用合理的方式,緩和工人、農民與地主、資本家的矛盾,為雙方尋找到相互共存、共同發展經濟的環境,在增加我方戰爭經濟的同時,也削弱了地主、資本家對佛朗哥政權的支持。」,劉伯承笑著說道,「這招在中國古代兵法中,叫釜底抽薪之計。」

「西班牙內戰,給各個對立的黨派一個在戰爭中融合的機會。戰爭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凝聚人民的力量。我們在軍事指導、戰爭物資分配、後勤支援上,要傾向於能夠為各方認同的中間派,包括中間左派和中間右派。最重要的,是要讓中間派領導的軍事力量,打出大大小小的勝仗,並藉機宣傳。當中間派的力量強大了,各方就會重新找到平衡。極端意識衝突的能量降低了,更便於推動政治經濟改革,在國際上,也更容易贏得認同。」,劉伯承繼續轉達道。阿扎尼亞總統一直對西班牙各極端勢力的對立,以及黨派林立大感頭疼。聽完劉伯承的轉述后,大點其頭。

大致轉達了堯明關於政治和經濟層面的分析后,劉伯承就軍事策略開始了全面的分析。

「西班牙的地形以山地為主,義大利也是一個山地國家,其武器適合山地作戰,軍隊也擅長山地戰。佛朗哥的國民軍也很擅長本土的山地作戰。」,他說道。「但人民陣線目前主體是民兵,在軍事能力上,比佛朗哥的國民軍差了一大截。」

「由於海戰失利,我們已經很難阻斷佛朗哥的運輸線。相反,我們還要想方設法,保衛從法國往馬德里以及更南方前線的運輸線。」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第一期最好的策略,是利用城市的地形優勢,在幾個主要的大城市,用民兵設防,而不要急於衝出去打。靠堅城防守,消耗敵方的戰鬥意志,同時鍛煉我們的軍隊。」

「在宣傳上,我方一定要引誘敵人,將作戰重點轉到攻擊幾個重點城市上。這次佛朗哥在解救阿爾卡扎爾之圍上,打了一個漂亮仗。但他這場勝利中,卻潛伏了一個失敗的因素。那就是他沒有主動選擇戰場,而是選擇了我們看重的一個戰場。我們一定要利用這一點,大肆宣傳馬德里和其他大城市的戰略重要性,引誘他來強攻。」,劉伯承笑道。

阿扎尼亞總統一聽,登時大聲叫好。他一直在為阿爾卡扎爾之圍的失利沮喪,沒想到劉伯承的用兵,連敗局也可以利用。

「第一期戰鬥會很艱苦,有些城市可能面臨被圍困的局面。我們一定要抓緊準備,儲備糧食和彈藥武器。另外,迅速加強對民兵進行巷戰的戰術訓練。」,說著,劉伯承拿出了幾本自著的《巷戰手冊》《軍隊紀律手冊》《軍隊訓練手冊》等帶有圖解的小冊子,請阿扎尼亞總統迅速組織人翻譯和印刷,並傳播全軍。

「同時,我們一定要為第二期戰爭作準備。要最終解決西班牙的內戰,不是死守孤城就可以的。我們要趁機在農村搞土地改革,發動農民,建立出一支善於打山地戰的隊伍。」

「在第二期戰爭中。我們將利用我們的山地作戰隊伍,逐步打破孤城被困的局面,並利用守城側擊的手段,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並逐步轉移到更多、更豐富的運動作戰方式。靠在山地中靈活運動,形成優勢兵力,逐步消滅敵方擅長野戰的部隊。」

「至於第三階段,自然是我方的戰略反攻階段。此時我軍已經成熟,不僅能打山地戰,還能打城市攻堅戰,將靠分割包圍、圍城打援等方式,逐步消滅敵軍主力,並收服失地。」

當初劉伯承向堯明介紹這樣的三段戰略方案的時候,堯明對他的戰略眼光大為佩服。在原時空,蘇聯就是靠類似的方式拖住希特勒,並逐漸改變德國-蘇聯戰局的。在輿論宣傳上,斯大林故意希特勒互相唱對台,引誘他的報復心理。希特勒兵力和後勤能力都很有限,打幅員廣大的蘇聯本來就是一個錯誤。他應該將有限的兵力,機動遊走,佔據油田和工業區等,打得下來,則佔領,打不下來,則破壞戰爭經濟。在打堅城的時候,也不能局限於正面強攻,而要靠「圍點打援」這種戰爭方式,消滅斯大林的增援部隊,打擊後勤線。然而,基於他在其他地緣狹小的歐洲國家,靠打下對方首都就讓對方全面投降的經驗,他將兵力用於正面攻打莫斯科等堅城,愚蠢地期望靠高壓讓斯大林屈服。可以說,在蘇聯戰場上的失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完全不同的戰場上,照搬以前的勝利經驗。

來到馬德里的第二天,劉伯承就獲得了阿扎尼亞總統的信任,當上了馬德里防禦的總指揮。同時,阿扎尼亞開始組織新聞媒體,竭盡全力地妖魔化佛朗哥將軍。鋪天蓋地的漫畫,各種標語口號,俚語童謠,無不成了挖苦和諷刺佛朗哥的手段。在首都馬德里,人民開始了大動員。政府的主體部門悄悄地開始往後方遷徙,組織從農村開始的政治經濟改革,培訓後備軍事力量。劉伯承帶來的300名老弱病殘,其實都是經驗豐富的教官和軍事參謀,其中250名隨遷徙的政府分配到後方,幫助培訓軍官和部隊。另外50名則留在了馬德里,培訓馬德里的民兵。

為了吸引佛朗哥將軍,阿扎尼亞總統和其他一些政府要員,冒著風險留在了馬德里。馬德里開始實行軍事管制和物資計劃供應。為大戰做好準備。

佛朗哥將軍開始感到納悶。前幾天,他只需要在陣地上把機槍一架,西班牙**以及人民陣線中的一些極端組織就會自己用刺刀和機槍,將大批「武裝」了的工人和農民逼到前線來送死。只要再這樣打幾個來回,馬德里將不攻自破。

然而,共和軍方這幾天的攻防開始變得有章有法。他們衝鋒時,隊形錯落有致。佛朗哥部隊的機槍一響,共和軍隊伍立即就地卧倒,開始相互射擊,並用遠程的機槍和炮火,壓制防禦陣地上的火力。打一陣,撤退號一吹,就陸陸續續地,在交替掩護下,撤離戰場。整個攻防中,雖然還顯得幼稚,比方說,射擊不準確,火力壓制不到位,撤退時依然慌慌張張,卻已經顯示出了一定的軍事素質,絕非一味蠻幹。

佛朗哥將軍的部隊畢竟訓練有素。「共和軍的目標不再是趁我們立足未穩,將我們擊潰,而是在練兵!」,他們迅速地識破了劉伯承的意圖。

他們的對付方法是反衝鋒。在共和軍衝擊部隊撤退的同時,發動衝鋒,打亂對方撤退節奏,擴大戰果。但共和軍此時已經打出了一定信心。他們靠交替保護,遠程火力掩護,撤退時埋設地雷等方式,削弱敵方的反衝鋒效果。共和軍在未學會打勝仗之前,先學會了怎樣打敗仗。

反衝鋒的方法一開始讓佛朗哥的國民軍小贏了兩三次,後來卻吃了大虧。他們反衝鋒的隊伍被有計劃地引誘到了劉伯承預設的埋伏區。佛朗哥將軍的部隊第一次整個連部被消滅。

佛朗哥出動騎兵,試圖靠機動迂迴,吃掉劉伯承的埋伏部隊。劉伯承利用城市街巷進行抵抗,因為局部戰力不足,吃了點小虧。劉伯承故意繼續小敗兩三次,終於抓住戰機,再次伏擊了佛朗哥的迂迴部隊,這次,佛朗哥的部隊損失達到了營級。

佛朗哥的部隊突前,後勤線薄弱。但他一直不在意。馬德里沒有騎兵,若出兵襲擊他的後勤線的話,肯定能被他具有優勢機動性的部隊所包圍。然而,劉伯承還是偷襲了他的後勤線,並不聲不響地集結了數千人的隊伍,伏擊他前來救援的騎兵部隊,這次戰鬥中,佛朗哥部隊的損失達到了團級。

當時騎兵部隊的應用,並不是人們習慣想像的騎馬衝鋒。而是利用騎兵,將部隊快速集結到指定的戰區,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劉伯承充分利用山地特徵,靠小部隊卡住關隘,減緩敵軍移動的速度。又靠預設戰場,阻擊伏擊敵軍。在比較平坦的地帶,則靠一支臨時改裝出來的裝甲部隊,打擊佛朗哥的騎兵部隊。這支部隊實際上是將馬德里的有一定越野能力的汽車全部徵用出來,臨時焊上鋼板,安裝上機槍和迫擊炮,帶上可以隨時捆綁在汽車輪胎上增加摩擦力的鐵鏈,憑空變出來的一支有一定野戰能力的裝甲部隊。

這支裝甲部隊,是德國參謀籌劃出來的。劉伯承手中有了這支部隊,將其用得酣暢流利。靠這支部隊的突襲,不斷地吃掉佛朗哥將軍的一些分散了的小部隊。嚴重地干擾了佛朗哥將軍部隊的機動調度能力。將他的一支騎兵部隊,拖成了一支步步小心為營,行動效率低下的部隊。

在這樣零敲碎打的戰鬥中,佛朗哥的部隊迅速減員到了3000人左右。馬德里的共和軍部隊傷亡略大,但部隊卻在不斷成熟。佛朗哥提前進軍馬德里,卻被劉伯承將其中的大半時間,用來「臨陣磨槍」。馬德里畫出了一幅漫畫,佛朗哥將軍手中打著「千里躍進馬德里」的旗幟,卻把屁股伸了出來。而共和軍則拿了一把大槍,在那裡磨礪。標題是,「肉臀磨槍,爽!」。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劉伯承打的,是軍事戰略戰術運用上的勝利。與粟裕的運動搏殺中取勝的方式相互映照,在歐洲戰場上,打出了中國將軍的風采。歐洲戰場上,冉冉升起了兩顆中國將星。

佛朗哥的後援軍隊正在加速趕來,劉伯承在野外襲擾數次,取得了殲滅敵人多部達2000人的戰果后,開始故意示弱,邊打邊退。1936年10月初,劉伯承將防禦收縮,等待佛朗哥的國民軍進攻馬德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大與最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大與最小
上一章下一章

用兵馬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