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之陸軍建設(下)

軍備之陸軍建設(下)

(不喜歡武器知識的讀者請跳過)

接下來進行的是德國陸軍火炮項目的分析。

在1930年代末,普遍使用的火炮還有加農炮(cannon),榴彈炮(howitzer)和防空高射炮(antiaircraftgun)等幾種。

專家首先介紹了火炮的拋射、平射、防空高射的概念。

專家接著介紹說,德國的總體火炮技術是絕對領先的。德國的火炮技術有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精確度很高。火炮的精確度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推進火藥的調配和生產,炮管的加工精度、質量和耐磨損度,炮彈的外形和質量差異,炮彈的金屬材料一致性,炮管和炮彈的保養,炮兵部隊的訓練水平等。

會議審理了德國的防空炮火的設計與運用方案。由於空中威脅是未來戰爭中最大的威脅因素,堯明強調了加強防空炮火設計的一系列方案。

在榴彈炮項目上,堯明則強調了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用cep(circularerrorprobability)炮擊精度概念幫助選型。根據這個概念,對步兵進行炮火增援要求50%的炮彈落在一定半徑(一般為50米)的一個圓形內。由於炮擊總有精度偏差,比方說,如果炮擊的精度偏差為炮擊距離的1%的話,能夠保證cep=50米的炮擊距離約為5公里。也就是說,如果設計一款炮擊距離為10公里的拋射型步兵支援火炮,其實際使用時,炮擊距離只用到了5公里,為了讓炮彈射得更遠而作的各種設計——較高的膛速,額外的重量等——都是多餘的。這種方式可以幫助設計出最實用而有基本不會被淘汰的榴彈炮。

第二個原則則是強調榴彈炮的發炮速率。堯明對榴彈炮的發炮速率看起來過於苛求。炮兵總監古德里安有些不解。堯明就解釋了用火炮壓制敵方「衝鋒」的戰術。這種戰術將火炮設在陣地後面,當敵方把部隊向我方衝鋒時,我方以突然的密集炮火轟擊散佈於開闊地上的敵軍。敵方在受到炮火襲擊后,一般能在10秒以內找到隱蔽點,也就是說,我方真正有效的炮火攻擊時間只有10秒。在這10秒鐘內,火炮的數量以及每門炮能發射的炮彈數目往往決定了炮擊效果。

為了提高發炮速率,專家們建議榴彈炮一律採用半自動裝填技術,採用半固定(mi-fixed)式炮彈(包括150毫米榴彈炮)。

由於加農炮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反坦克,爭論的焦點主要是火炮的口徑,以及坦克的運用。

在當時,德國正準備在部隊大量裝備各種反坦克用的小口徑火炮,這些火炮的口徑從20毫米到57毫米不等。這種配置方案不具有遠見性。可以預測坦克裝甲厚度將不斷增加,這些小口徑火炮很快就被完全淘汰——這將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為了讓德**事專家開拓眼界,堯明讓軍事專家們分出專門的小組,對未來的坦克技術和反坦克火炮技術進行預測。他希望找到這兩種技術的最終目標——極限坦克以及最實用的反坦克炮。這種模式,在二十一世紀搞科研和產品規劃常用,被稱為制定產品線的路線圖(productlineroad-map)。

坦克裝甲厚度的增加的最終瓶頸是坦克重量。為了預測將來的「極限坦克」,堯明讓軍事專家進行了估算。根據分析結果,限制坦克重量無限上升的因素有:第一,發動機功率,估計將來的發動機能支持的最重的坦克在80噸以下。第二,路面狀況和橋樑,這在各個國家和地區情況不同,當時德國專家預測應該在30噸以下,但堯明指出可以考慮用軍用臨時橋樑,這個指標被提高到了50噸到60噸左右。第三,厚裝甲加工能力,由於當時的戰列艦均使用超過了300毫米的裝甲,原則上各個國家能製造出任何厚度的裝甲坦克;但根據預測,厚裝甲加工有設備容量的瓶頸,限制了大噸位坦克的生產數量。根據綜合預測,各個國家在5-10年內能大批量生產的主戰坦克,重量應該在50噸以下,裝甲厚度應該在150毫米以下。

這是一個具有指導性意義的預測。在當時,德國人正在研究反坦克火炮技術,根據預測,使用一種叫壓縮炮膛的高速75毫米炮,可以在1000米範圍內擊穿150毫米鋼板。也就是說,為了節省投入,保證裝備的長期使用能力,德國投入的反坦克火炮應該以75毫米高速火炮為基礎。德國反坦克火炮研究的重點應該在75毫米以上口徑。

德國人還是很聰明的,炮兵總監約德爾立即爭辯道,在近期投入少量成本較低,相對輕便的小口徑火炮,特別是炮管可以用於37毫米防空火炮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可以節省機會成本,並為研製最經濟實用的75毫米炮留下空間。所以德國還是需要對這類反坦克火炮進行研究和技術儲備。

機會成本?堯明差點把這個最重要的商業因素給忘記了。小規模配置一些便宜的,即便將來會被淘汰的武器,能為大規模配備更好的武器留下空間。

這回烽火得意了:「連機會成本都忘記了,還要裝神弄鬼!」,他先調侃了半天,然後又好奇地問道:「什麼是機會成本」。

「還記得那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嗎?」,堯明沒好氣地說道,「那頭母狼抓住了瘸腿公狼,嘆了口氣,就把瘸腿公狼ooxx了。沒想到這樣一來,母狼變得又漂亮、又富有魅力了,就繼續去追那頭風流瀟洒的漂亮公狼。那頭瘸腿公狼就是機會成本。」

沒想到這次烽火沒有笑,卻說了一句讓堯明非常意外的話:「這個成語不好,這種事情我們德國人不做!」。

堯明否定了所有的超過15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的方案和配備。在原時空,德國在二戰時有一大堆重炮,175毫米,210毫米,240毫米,280毫米,355毫米,420毫米,甚至800毫米,都是龐然大物,是後勤噩夢,也是機動作戰的剋星。比如德國800毫米炮,重量達到了1350噸,單保護它的就有兩個高射炮兵團,每次運輸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完全不適合高節奏的現代化戰爭。堯明認為超重型火炮的工作必須由飛機,火箭或導彈替代。

炮兵總監約德爾為此與堯明爭執得面紅耳赤——這個老傢伙脾氣還真倔。約德爾指出,目前德國的潛在對手採用的是堅固的工事建築的防線,如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如果沒有足夠大口徑的火炮去摧毀這種防禦工事的話,德國戰車將在這種防線面前束手無策。然而熟悉二戰歷史的堯明深知馬奇諾防線可以靠機械化部隊靠速度從側翼撕開,而根本不需要正面攻堅。另外,完全可以開發數噸重的超音速重磅炸彈,以穿透數米厚的水泥工事。花費大量金錢和後勤資源去配備一批大口徑火炮,僅用於摧毀一些堅固工事,實在是得不償失的。

堯明以當前最主要的目標是支援中國戰場的抗日戰爭為由,把約德爾噎了回去。在那個戰場上,沒有什麼鋼筋水泥的「馬奇諾防線」。

關於彈藥,堯明並沒有怎麼在意。步兵火炮彈藥中,技術含量最高的是反坦克炮彈。對此堯明有一肚子主意,但他不想在這個會議上啰嗦。這些知識最好留在「人狼公司」。

陸軍軍備項目審理進行到最關鍵的一環——審理德國坦克方案。

德國當時正在秘密儲備豹iii和豹iv坦克,這兩款坦克形態很類似,都是20噸左右的重量。原本裝甲兵司令古德里安對這兩款坦克很自豪,認為它們可以主宰歐洲戰場。但當堯明分析了「極限坦克」的形態以及相應的反坦克炮技術后,他不由得大感沮喪。根據堯明的分析,即便坦克噸位上升到40噸以上,都可以靠75毫米炮將其擊毀。

這位在原時空,靠全裝甲作戰而成為現代裝甲機動戰術之父的將軍完全喪失了信心。他甚至在某次會議休息期間,對堯明深刻道歉,認為自己誤導了德**事方向。這把堯明嚇了一跳。在原時空,德國的全裝甲兵團作戰技術是德國閃電戰戰術的核心,是德國橫掃歐洲的最成功要素,千萬不能夠把古德里安的信心給嚇沒了。

人類的心理很怪,精明而能預見未來的人,反而會因為謹慎和畏懼,失去成功的機會。真正成功的,往往是一些魯莽而運氣好的人。然而人類的悲劇是往往把成功當成了正確的同義詞,反過來崇拜成功者,最後卻因為故守原有的經驗,或過分魯莽冒險,導致全盤失敗。第三帝國就是在這種從冒險,到獲得初期成功,到變得貪婪和魯莽,直至失敗的典型例子。

堯明趕緊收拾心神,並對自己的「造神」計劃反思。此刻,「造神」計劃已然成功,軍方對自己已經佩服得是五體投地。但後遺症立即就來了。在「神」的威嚴下,「人」太渺小了。

不管怎麼說,德國必須分析現在的豹iii和豹iv設計是否合理。在討論過程中,堯明開始彌補。他盡量不直接給出結論。相反,他盡量採用啟發的方式,讓古德里安以及他手下的專家們得出有用的結論。——這是現代企業的領導藝術。隨時讓下屬多思考,把榮譽和信心交給下屬。

經過討論,大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方案。首先,這兩款坦克在火力、裝甲、機動性、炮火控制系統等設計指標上,考慮了綜合平衡,在當時,算得上很先進的坦克設計。這兩款坦克都考慮了無線電通訊設備,以協同作戰,貫穿了古德里安靠裝甲兵團獨立作戰的戰術意圖。這兩款坦克的軟指標是很領先的。這類指標包括無線電通訊,火控系統的準確性和靈活性,發炮速率(包括炮彈裝載速率),乘員的舒適程度等。這兩款坦克都考慮了火炮升級的可能性,其中豹iii的設計目標是反坦克型,能支持50毫米反坦克炮。豹iv的設計目標是步兵支援型,能支持75毫米炮。總體上,這兩款坦克的設計思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根據「極限坦克」以及相應的反坦克火炮理論,豹iii和豹iv的硬指標,特別是能支持的火炮口徑和裝甲厚度都略微偏低。它們應該能支持75毫米炮,並能支持升級到88毫米炮,才能保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被淘汰。此外,當時已經出現了靠斜面裝甲提高抗擊打能力的設計,豹iii和豹iv的設計均沒有採用斜面裝甲,必須更改。豹iii和豹iv設計時,主要考慮的是保衛德國,其履帶較窄,從動輪小,不適合路況差的中國戰場。應該更改為地形適應能力強的寬履帶和大輪設計。

德國坦克因為加了無線電通訊設備,相應地增加了一個無線電操作員。堯明讓馬丁.鮑曼叫來了「人狼公司」的電子技術專家,並得到了簡化無線電設備操作的明確答案。坦克專家自然會考慮簡化減少這個乘員,節省空間,以增加同等重量下的裝甲厚度。

坦克專家還指出,豹iii和豹iv的裝甲設計得太薄,可以預計在將來需要不斷加厚。坦克裝甲加厚時,主要加厚的部位在正面,這很容易造成前頭過重,重心失衡,影響坦克的機動性。為此必須作特別的設計,保證在加正面裝甲的同時,靠炮塔后移或其他措施,保證坦克的合理重心位置。

為了讓古德里安重新恢複信心,堯明又開始扮演寓言大師的角色。他給大家講了一個中國戰國時代的韓非子一個寓言:「有一個賣兵器的人,首先宣稱自己的長矛天下無敵,可以戳穿任何物體。很快,他又開始吹噓,宣稱自己的盾牌天下無敵,可以擋住任何利器。終於有人問道:『用你的矛,攻擊你的盾,怎麼樣?』」

這個寓言很有啟發性。當軍事會議上,自視甚高的德國人知道這個寓言來自於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叫韓非子的中國哲學家時,他們不由得對中國人的智慧和聰明甚為仰慕。同時,古德里安也體會到了堯明的苦心,信心略有恢復。

由於強調了武器的設計儲備的重要性,德**事專家們紛紛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建設性意義的提議。他們建議在設計時將主炮口徑設計指標定為88毫米或105毫米,但實際配置從75毫米短炮管炮開始。大家還建議可以不斷升級炮彈,並提出了一開始只採用普通穿甲彈,然後升級使用戴帽穿甲彈、輕裝穿甲彈、壓縮炮膛穿甲彈、脫靴穿甲彈等方案。穿甲彈的彈頭材料可以用鎳錳合金,再過渡到鎢合金。大家還建議在炮口留下更換炮口裝置的標準介面。當時,炮口設備設計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有減小后坐力的炮口制退器,有隱蔽發射痕迹的閃焰隱藏器,還有可以發射更高速度炮彈的縮緊炮膛炮口裝置等。

可以預測,敵方會根據戰場的武器對比,不斷升級他們的坦克的鋼板厚度。而我方卻總能在敵方升級后,迅速地升級我方的火炮能力,準確地把握戰場上的先機。

反之,若我方一次性地把最好的反坦克炮拿出來,敵方的對策則簡單多了,要麼乾脆不用坦克,或者生產大量的,但便宜得可以漫山遍野跑的輕型坦克,或者直接生產能抵禦我方火炮最大穿透能力的重型坦克。我方立即失去后著。其實這也是一種堯明在二十一世紀體會到的現代商業策略: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軍事專家們還建議生產坦克時,保證其結構和發動機可以支撐更大的重量,並留下可以外掛護甲的裝置。他們認為:「如果我軍一開始出現在敵軍面前的是敵軍的炮火不能摧毀的坦克;等到敵軍大批量布置好可以剋制我們坦克的相應火炮后,我們的坦克卻都突然穿上了更厚實的護甲,敵軍就會因此不斷喪失先機。」這也是基於同樣的搶佔戰場先機的原理。

至此,古德里安的信心恢復了很多。然而,他臉上還是滿帶憂色。要走出一個「神」造成的心理陰影,不容易啊!

施佩爾在這次會議上開始嶄露頭角。他提出了很多優化統籌的方案。對於坦克計劃,他指出德國坦克設計的計劃重複,標準化和規範化不夠,同類型的坦克設計了多款。施佩爾認為這些重複設計會造成浪費,還把軍隊的後勤搞得很複雜。比方說豹i和豹ii坦克的噸位非常接近(5-10噸),而豹iii和豹iv坦克的噸位也非常接近(20噸-30噸)。在飛機項目上,這種現象也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德國非常尊重私有企業,每個企業提供的坦克設計只能由該企業製造。

改革的方案很簡單,武器的產品權將歸於投資設計的軍方。同樣的設計可以委託多家公司生產。這種改革在作戰飛機的會議上已經討論過了,施佩爾已經輕車熟路。

最後,大家提議既然有極限坦克的概念,作為技術儲備,就應該儘早地設計出這類坦克。下一個立項進行的,自然是40噸左右的美洲獅坦克。

在當時,自行炮車是一個很新的概念。自行炮車可以幫助火炮快速移動,能夠迅速進入並撤出戰鬥,為局部戰鬥帶來很大的變數。專家們又對自行炮車項目進行了一系列規劃。

在當時,德國有多款半履帶式軍車設計。這種車輛實際上是履帶式車輛,但配備了像卡車一樣的前駕駛和駕駛輪。這種設計意義不是很大。輪式卡車能起到它的主要作用,生產成本卻低很多,用油量也小很多,還更適合沙漠地段。

堯明又費了很大的精力,讓軍事專家們自己得出結論。軍事專家們經過反覆商討,提出了停止半履帶式設計,並表示要大力開發大輪胎的軍用卡車。對於必須在山地、沼澤地使用的軍車項目,則乾脆採用坦克底座,避免重複開發和投入。烽火聽了半天,覺得非常膩味。

「你明明可以一句話就說明白,叫他們去直接執行就行了嘛,幹嘛要這麼唧唧歪歪!」對於冗長的軍備會議,烽火開始顯得不耐煩了,他打了個大哈欠,埋怨道。

「下次再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不需要我說什麼,他們就會自己去做。他們在第一線,能夠主動地按正確的思路作事情,比我們高高在上,把正確的做法強行灌輸給他們強多了。」堯明笑著說道。

「交會他人一項本事,不如交會他人一個思路。」堯明說道。

通過這種啟髮式的方式,軍事專家們將德國的半履帶車設計,修改為一種叫裝甲步兵戰車(infantryfightingvehicle)的設計。

履帶式裝甲步兵戰車則比半履帶車先進很多,它不僅能把作戰人員運送到火力線,還能直接配合坦克,進行衝鋒。快速的坦克和快速的裝甲車的聯合衝鋒將是對方步兵防禦陣型的噩夢。裝甲車可以掩護坦克的側翼和後方,而坦克又很難被正面摧毀。聯合起來,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能穿越對方的射擊距離,衝垮敵方的防禦陣型。

最終,堯明還是謹慎地站在一定的高度,強調了一些宏觀層面的內容。堯明還強調了加強部隊的整體機械化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後勤能力的重要性。堯明認為普通部隊也必須配備足夠的軍車。

根據施佩爾的建議,德軍將裝備一定數目的軍用運輸卡車。在和平時期,可以將這些軍車有限制地租借給民用。

堯明還要求加強陸軍工程部隊的建設,要求德**方迅速研究快速的橋樑架設技術和浮橋技術。堯明強調在將來支持中國作戰時,因為交通困難,強大的路橋建設能力非常重要。

又到當哲學家,進行原則性總結的時候了。這次堯明終於學乖了,哲學家不是一個人就能當好的,最好拉個幫腔的進來。

堯明和施佩爾商量后,施佩爾發布了對常規武器設計的一系列指導性原則,並強調了武器的性能價格比、規模生產能力、快速更新能力、簡單易用性、標準化和零件互換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指標。在很大的程度上,這些指標和武器的絕對技術指標一樣重要。

綜合起來,德國陸軍多了一系列研究項目,而在裝備方面,除了半自動步槍,輕機槍,部分火炮,以及軍用運輸車輛的裝備外,其他的裝備都重新調整了技術指標,以保證這些裝備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因為指標落後而被淘汰。這樣,陸軍建設所需要的經費投入暫時減少了很多。

堯明認為必須大力擴大德國的履帶式車輛和普通車輛的生產能力。為了節省經費,這種生產能力將先用於生產農用車輛,建築用車輛和交通運輸用車輛,這些車輛一來可以出口換取外匯,二來可以幫助中國和德國提高生產力。這些生產線的建設將採用預製部件,流水線組裝生產的先進生產方式。這些生產線必須保證隨時可以轉用作裝甲車輛的生產。當然,這種投入並不算軍費投入,只需要進行一些軍用項目補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大與最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大與最小
上一章下一章

軍備之陸軍建設(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