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上)

第八百八十四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上)

「公爺,咱們如此行事,會否太過跋扈呢?若是惹得歐洲世界同仇敵愾,就不美了!」

走出了會場,李鴻章這邊的感覺依舊是如夢似幻,回想着那一個個乖巧的歐洲使節,自道光朝以來,洋人何曾如此好打交道?

「哼!同仇敵愾?他們已經同仇敵愾了!他們如今只不過是害怕歐洲世界的陸軍,不是咱們的對手而已!

屠滅戰,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扛得住的,若是依著魚死網破的打法,五年之內老子能讓歐洲的人口減少八成,這樣的代價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當然真要是打算魚死網破的話,咱們的人口,只怕也會減半,或者更多!至於如今侵佔沙俄的領土,也將不復存在!

媽的!再聯繫一下廣州那邊,午膳之後,老子要丁泰辰拿出確切的回復,告訴丁泰辰沙俄之事成與不成,全在廣州船廠了!」

因為李鴻章的一句話,來自歐美世界的海上威脅,再次讓楊猛皺起了眉頭,鐵甲艦啊!若是早幾年做這事兒,該多好!

不理會一臉茫然的李鴻章與葉名琛,楊猛帶着大隊人馬直奔會場中的餐廳而去,下午的談判,對楊猛來說才是真正的談判。

下午的談判,楊猛自然是主導,雖說楊猛這邊的目的簡單,但是,歐洲三國的利益卻不是那麼好滿足的,這次歐洲三國的權臣齊聚大清,從根本上說,還是緩兵之計,一旦歐洲的海軍準備妥當,就該是這些人翻盤的時候了。

午膳的時間未到,廣州的消息沒來,楊猛這邊也有些急躁,下午的對手,德國戰車的締造者俾斯麥,法蘭西皇帝的外長斐迪南。英吉利首相的對手格萊斯頓,哪一個也不是好對付的角色。

英吉利的巴麥尊內閣,在對外擴張的政策上一向肆無忌憚;法皇拿破崙三世,也需要在海外開疆;而正在崛起之中的德意志,更是需要歐洲的穩定;沙俄之事若是依著楊猛的意思來。

英吉利的對外政策需要大變,弄不好巴麥尊內閣都要因此而倒台;法蘭西那邊,法皇為了籠絡民心。弄得國內債台高築,缺了對外掠奪。恐怕這日子也不好過;而德意志與沙俄緊鄰,若是突兀的多出大清這麼一頭猛虎雄踞一旁,崛起的策略也要隨之而變,這些都是觸及根本利益的動作,楊猛這邊不付出相當的代價,只怕表面上的妥協,這三位也不會承諾的。

利益,楊猛這邊可以許諾的並不多,除了雲煙的配方之外。再有就是包藏禍心的海外合作了,雲煙的配方,自然是三國需要的,但海外合作,只有英吉利需要,如何說服德法兩國,如今對楊猛來說才是關鍵。而且海外合作的隱患,英吉利那邊很有可能已經察覺,如何正當的謀奪沙俄領土,真正說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三爺,廣州來電,丁泰辰許諾。半月之後戰艦可以出海一次,這是詳情。」

接過了電報,楊猛細細的看了一下丁泰辰那邊的謀划,隨着電報的展開,楊猛臉上的笑意也越來越濃。

「那邊倒是有些辦法,如此一來,此事大成了。」

說完之後。楊猛也不理會李鴻章、葉名琛的疑惑,拿出火柴點燃了那封電報,之後就開始用膳了。

真正的談判,被安排在一所臨時的房舍之內,雖說房舍的外觀不怎麼樣,但內部的裝飾還是可圈可點的,雙排的八仙桌拼在一起,組合成了一張正經的長條形談判桌,桌上蓋着稍有些厚重的紅毯,望着談判桌對面一臉肅然的英法德三國精英,楊猛臉上的笑意更弄了。

「諸位,沙俄之事,本就是大清復仇之舉,如今人也殺了地也奪了,吾皇心中的怒氣稍有緩和,吾皇有旨停戰議和可談,但之前所佔沙俄之領土不可談!」

先是對着英法德三國的使節拱了拱手,后是對着紫禁城的方向拱了拱手,心裏有底的楊猛,依舊是強勢依然。

「這不可能!這是侵略!清國軍隊必須退出沙俄,歸還之前佔領的沙俄領土,不然德意志將出兵沙俄,對戰清國軍隊。」

帶着廣州腔回絕讓楊猛微微一愣,好嘛!這位老對手,竟成了德意志的代言人,瞧著巴夏禮鬚髮賁張的樣子,楊猛輕笑一聲,也做出了答覆。

「呵呵……巴夏禮公使,您倒是長袖善舞,不知你這算是英吉利呢?還是德意志呢?

至於出兵與否,全在你們的意願,這麼說來,諸位是想繼續開展嘍?

若是如此,你們大可給咱們一個再肯定一些的答覆,這樣咱們都省事兒了,你們回國,老子這邊明日開打!」

楊猛的調侃,讓巴夏禮臉上一片紫青,德意志一方沒有翻譯,自己代表德意志發表意見,多少也有些不倫不類,看着法蘭西的安德烈一臉調笑,巴夏禮這邊的臉色,就更為難看了。

但談判是大事,按下了心中的尷尬,巴夏禮將楊猛的話翻給了德意志的使節,之後再由德意志的使節,翻譯給自家的老闆,德相俾斯麥。

兩句話之後,談判就陷入了僵局,楊猛這邊上來就主攻德意志,毫不理會英法的提問,讓英法的兩個大人物也有些撓頭,德意志的狀況,身為歐洲世界主導者的英法都清楚,若是德意志退出三國聯盟,只怕將來的事情也難辦吶!

雖說有些攪亂局勢,但清國的這位楊公爵,卻很是難纏,除了德意志的發問,他們不回答英法兩國的任何問題,四國一起談判,現在看來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隨着會場內的局勢陷入僵局,俾斯麥那邊,也拿出了地圖,隨着這位的指指點點,德意志那邊的使節,也不住的點着頭。

談判基本是開放的,德意志一方也不怕英法知道自家的打算,聽着德意志使節,將俾斯麥的意見用鷹語轉達給巴夏禮之後,楊猛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俾斯麥不愧是當今世界的人傑之一,見事不可為,他果斷的放棄了沙俄,只是對大清一方,做出了一些要求。

「以伏爾加河為界,此後清國勢力,不準跨越伏爾加河!」

巴夏禮有些憤恨的說出了俾斯麥的意見,德國佬就這樣放棄,讓他心裏很是不忿。

「不準跨越,這話有些絕對了,沙俄一方不會放棄反抗,這樣吧!伏爾加河以西一百公里,只要德意志一方答應,在此後的勘界條約之中支持我大清,那這一百公里的承諾,百年之內不會變更!」

俾斯麥的果斷,讓楊猛也有些撓頭,這位對局勢的分析是極為獨到的,所佔的位置也是極為微妙的,德意志的海軍不是很強,只怕在歐洲世界的海上攻勢之中,德意志也不會投入太多,這樣一來,德意志在未來的戰爭之中,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若是英法組織的海軍戰敗,德意志的崛起計劃,阻力就小了很多,若是大清戰敗,德意志一方也可以瓜分到一定的利益,對局勢判斷如此清晰,有了俾斯麥的德意志崛起也是不可阻擋的。

沙俄,楊猛起初也不打算滅掉,吞併沙俄的大半領土,歐洲諸國可以坐看,但滅掉沙俄,無疑就是要對上整個歐洲,而且有了沙俄這個屏障,在不遠的將來,楊猛這邊也不虞對上德國戰車,有了這樣的屏障,就是交好德意志的基礎。

隨着巴夏禮的翻譯,俾斯麥那邊點了頭,英法兩國的格萊斯頓與斐迪南,臉上就沒有什麼好顏色了,這才是談判的第一天吶!德意志的退出,勢必要影響英法的謀划,可德意志有其自身利益,對此格萊斯頓與斐迪南,也無可奈何。

世界格局、歐洲格局,俾斯麥無疑是選擇了歐洲格局,清國軍隊的戰力很強,更恐怖的是他們的數量與戰爭方式,楊猛的屠滅戰法,是俾斯麥選擇妥協的主要原因,德意志離著沙俄太近,一旦翻臉,沙俄根本擋不住清國軍隊的攻勢,當戰火燒到德意志的時候,英法兩國恐怕也會像現在一樣作壁上觀,俾斯麥可不想德意志成為第二個沙俄。

幾百年前,韃靼鐵騎突入萊茵,可沒見英法兩國的援助,如今這清國雖說沒有海上優勢,但他的陸上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一旦開打,以如今德意志的國力,根本無法支撐這樣規模的戰爭。

被改裝的德萊賽,也是俾斯麥做出決斷的原因之一,一把超過野戰炮射程的步槍,對陸軍的威脅太大,俾斯麥那邊已經做出了評估,即使現在大規模投產,想要用新型的德萊賽裝備全軍,至少需要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兩年之內,德意志的陸軍是無法與清軍對抗的,一旦對上了,戰損的比例過大,這樣的戰爭,多少有些智慧的國家,就不該參與。

「多謝俾斯麥首相的支持,之後大清必有厚報,勘界條約簽署之後,楊猛必有厚報!」

擺平了德意志,楊猛這邊也是笑意盎然,大清沒幾天了,但他楊猛的時間還很多,相信德意志也需要他楊猛的厚報。(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毒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毒清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八十四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