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帝出降篇

恭帝出降篇

德佑2年(1276)1月1日,潭州城在戰火中迎來了新年!按漢禮,這時應做很多有特殊意義的事,如冠禮…

衡州知州尹榖全家此時都在潭州城內,得知元軍大舉攻城,城防將破。他不動聲色仍為兩個兒子舉行冠禮。有人勸他都什麼時候了,還做此迂闊之事?尹榖淡然一笑「正是想使兒子輩以冠帶禮服見先人於地下啊」禮畢,尹榖積薪閉戶,身穿朝服,望臨安方向朝拜后,縱火*。全家老幼數十口壯烈殉國!

李芾聞訊趕來,以酒祭奠,慨言道「務實(尹榖字)好男兒,先我就義」當晚,李芾大會賓佐幕僚,縱酒訣別,以「盡忠」為當夜號令!酒宴完后,參議楊霆投水自盡。

潭州城在第二天凌晨時分陷落!李芾喚來親信將領沈忠。要沈忠先殺李家全口,最後殺其本人,我李氏絕不受亡國被俘之辱!

李芾集全家於庭院,告以舉家殉國之意。他以酒相勸,盡醉后,沈忠依令殺死李氏全家,最後一刀,含淚砍下李芾的人頭!之後縱火燒掉李家庭院及李家人的屍體。隨後回家殺自己的妻子,最後仍然回到李家火場,投火自盡!李芾的幕僚陳億孫、顏應焱、鍾蜚英等人皆死。潭州城百姓也多舉家自盡,以致於「城中無虛井,縊林木者相望」

吳繼明,劉孝忠以城降元,潭州城陷落!宋人依舊沒被英烈之氣感染。變得群起抵抗,而是被嚇著了!袁、連、衡、永、郴、全、道州、桂陽軍、武岡軍…全部投降!只有寶慶府通判曾如驥不屈而死!荊湖南路全部陷落!

呂師夔、武秀奉命率元軍平定江南東路,謝枋得前來迎戰。呂師夔毫不念舊情。在饒州安仁縣的團湖坪殺死宋軍勇將張孝忠。張孝忠一死,謝枋得馬上從安仁一路向東逃回信州。呂師夔緊追不捨,謝枋得棄妻子,只帶上老母親,改易姓名,一路逃進福建路建寧府與邵武軍交界的唐石山轉茶坂中。

3日,兩浙西路嘉興府知府劉漢傑降元。

4日。參知政事陳文龍、同簽書樞密院事黃鏞不告而逃。5日,吳堅被任命為左丞相兼樞密使、常楙為參知政事。當天中午宣麻慈元殿。文官一共只到了6個人!

元兵圍攻兩浙西路的安吉州,提刑徐道隆奉詔往臨安勤王、知州趙良淳率軍固守。范文虎派人來勸降,被趙良淳焚書斬使。當晚,吳國定偷偷打開城門迎接元兵。趙良淳阻止不得,選擇自殺。徐道隆的勤王兵馬也沒有到達臨安就被元兵追上,全軍覆沒。徐道隆被俘,后乘守者稍怠之機投水自盡。長子徐載孫亦投水而死。

臨安城已近在眉睫!絕大多數蒙古人都主張全速前進,一鼓作氣拿下南宋都城!可有漢人不同意。元朝的漢人郎中孟祺說「如大兵馬上壓境,宋皇室必將遠逃閩南。那樣臨安城內會盜賊蜂起,150餘年積蓄將焚盪無存!為今之計,要先安撫宋室,令其不會因懼而逃。假以時日,定會全取臨安」伯顏非常讚賞,還是漢人想事周全!

陸秀夫歸來。帶來的消息很不好:什麼侄、侄孫…這些亂七八糟的,伯顏統統不認!無奈,太皇太后謝道清發佈最高指示:只要南宋可作為政治實體繼續存在,哪怕稱臣也在所不惜!

9日,監察御史劉岊奉命前去與伯顏議和:南宋願意奉表稱臣、上尊號、歲貢絹銀各25萬兩匹。只求能保留國土以奉烝嘗…

這回伯顏終於同意了。雙方約在臨安城東北40多公里的長安鎮締結和平。為了正式,伯顏要求南宋派出最高級別的官員如宰相…陳宜中作繭自縛!終於要直面蒙古人了!這個以忠義面孔、無畏反抗走上台的前學生運動領袖的最大願望就是安全。這讓他如何自處?

不急!第一招:失約!

13日,參知政事常楙不告而逃。夏士林被任命為簽書樞密院事。亦不告而逃。召留夢炎回朝,留夢炎也不回來。朝廷只能被動的認可了他的辭職,任命他為江南東、西、荊湖南、北諸路宣撫大使。整個南宋朝廷,獨有三學士誓死不去!

大難臨頭,各有活法。文天祥沒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以當初與他一起勤王的李芾為榜樣,致力於殊死抵抗。文天祥是有原則、有至高理想的人、同時也是個現實的人!他能冷靜分析敵我實力,承認己方已面臨的絕境!

這時文天祥的官職是臨安知府,相當於南宋首都市長。他建議:趁著臨安還沒被圍困,把宋恭帝的兩個兄弟送往更遠的南方,以保留最後復興的火種!

17日,6周歲半多的趙昰被封為益王,出判福建路的首府福州。4周歲的趙昺被封為廣王,出判福建路泉州。以駙馬都尉楊鎮、趙昰生母楊淑妃的弟弟楊亮節、趙昺生母俞充容的弟弟俞如珪、陸秀夫等人組成王府班底,保護二王緊急離京南下!

締結和約時間到,陳宜中失約不至!伯顏傻等了一會,覺得自己有點小傻?可轉念后心理變得平和,因南宋才是大傻真傻!伯顏下令進軍!

陳宜中在失約后想到了逃跑!鑒於他的地位,他希望能組團逃跑。事不宜遲,他馬上帶群臣進皇宮,勸謝太皇太后遷都避禍!謝道清本不想走,架不住整個朝廷都想走!此時此刻,她毫不懷疑如再拒絕的話,本就快走光的朝廷立即就會拋棄她!

謝道清命宦官宮女立即收拾東西,當夜就走!可一切就緒后,陳宜中等人卻沒了動靜?謝道清頓時大怒「老身本不欲遷。奈何大臣數以為請。今我欲行,眾人又不至,是欺我這個老婦人嗎」急怒攻心的謝太皇太后一把扯下首飾。摔在地上,把房門緊閉,誰來都不開!

其實陳宜中倒也不是騙她,而是家財太多,整理打包太費時間,想在第二天一早走。可忙暈了頭,忘通知老太太了…而老太太在如此生死關頭耍上了貴婦脾氣。就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了!尤其連文天祥都被連累!元軍逼近,文天祥、張世傑也都覺得唯一出路就是全體朝廷成員火速登上杭州灣里的戰船。把戰鬥引到元軍相對薄弱的海面上去…

奈何謝老太太怒不可遏,把所有大臣都恨上了,再怎麼說都不離開臨安皇宮半步!陳宜中表現也加倍的古怪!遷都與出海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躲避元軍。他應是贊同派?可事實上他也反對!文天祥與張世傑成了少數派。沒人響應,謝道清更不理會他們了…

最後機會就這樣白白遛走!元軍終於兵臨城下,南宋朝廷想逃也逃不出去了!18日,伯顏大軍進至臨安城正北偏東15公里的皋亭山!阿喇罕、董文炳的兩路元軍也已到達,元軍的前鋒游騎甚至已出現在臨安城的北門外!

宋人就是聰明!當此時再沒提什麼議和,而是直接派監察御史楊應奎出城獻上傳國玉璽、降表,正式向元朝投降「宋國主xian謹百拜言:xian眇焉幼沖、遭家多難。權奸賈似道背盟誤國,至勤興師問罪。xian非不欲遷避以求苟全,奈天命有歸。xian將焉往?謹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四川、兩淮見存州郡。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伏望聖慈垂念,不忍xian三百餘年宗社遽至隕絕,曲賜存全,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有忘」文章寫得很好。伯顏也很滿意,只是人員很不正式。只是個監察御史?伯顏要求南宋首相出城親自再讀一遍,以便在法律效力上達到正規!

奈何誰都找不到陳宜中了!臨安城內眾目睽睽、城外又大兵壓境,這人竟有本事突然間失蹤!要到好一陣后,他在兩浙東路溫州清澳一帶出現,人們才知他是逃亡了:逃跑宰相陳宜中,名不虛傳!

杭州灣里張世傑、劉師勇、蘇劉義灰心失望,各率水師離去。劉師勇見事已不可為,憂憤縱酒而亡。張世傑來到慶元府定海縣,元軍卞彪前來勸降。被張世傑割斷其舌,磔死於巾子山。張世傑的水軍從此在南方海域流浪,等待機遇…

19日,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20日,家鉉翁為簽書樞密院事,賈餘慶為同簽書樞密院事兼臨安知府。

20日,伯顏命呂文煥榜諭臨安中外軍民。同時下令:禁止軍士入城,違者軍法從事。

22日,文天祥受命與吳堅、謝堂、賈餘慶等人出使元軍,談判投降。文天祥一行出城,在明因寺見伯顏。他身為狀元宰相,雅不願向異族低頭,甚至想以言辭辯駁迫使伯顏退軍「本朝承帝王正統,衣冠禮樂之所在,北朝將以本國為屬國?還是想毀我社稷宗廟」伯顏很放鬆「社稷必不動,百姓必不殺」

文天祥再道「北朝若有意保存本朝。請退兵至平江府或嘉興府,再商議歲幣與犒軍之事。如此,北朝可全兵而返,彼此有益。如北朝欲毀我宗廟國家,則淮、浙、閩、廣等地尚為宋屬,成敗還未可知。如此,兵連禍結,勝負難料」

伯顏驚異,終於開始認真對待眼前這個宋朝人!亡國宰相居然這麼強硬?伯顏曾隨旭烈兀在西南亞拓地千里、滅國無數,見過太多俯首膽怯之輩。這時遇到文天祥,驚訝之餘想逗逗他?伯顏作色大怒,威嚇文天祥!剛剛還挺強硬的,瞬間就會軟掉吧?那樣才好玩!可他嚴重失望了!面對壓力,文天祥的強硬度隨之高漲「我乃南朝狀元宰相,但欠一死報國耳!刀鋸鼎鑊之逼,又有何懼」

伯顏正視文天祥!這個漢人很特別?伯顏想了想,理智人做聰明事,他不殺文天祥,但也不放他,乾脆扣起來,每天廢幾斤糧食而已!而把吳堅等人放回去。之後又以南宋的降表不稱臣、仍書宋號為由,派程鵬飛、洪君祥與賈餘慶回到臨安城內,要求修改!

文天祥就這樣開始了他第一段囚徒生活,更是第一次遠距離看着南宋滅亡…

江南東路廣德軍知軍方回、兩浙東路婺州知州劉怡、處州知州梁椅、台州知州楊必大紛紛降元…

此時,楊鎮等人已帶着二王逃到了婺州。

25日,張弘范、孟祺、程鵬飛等人將修改過的南宋稱臣降表交給伯顏。

28日,忽必烈下令設立隨路都轉運使。

1276年2月1日,太陽有黑子相盪其中。4周歲半不到的宋恭帝趙xian率文武百官「詣祥曦殿望元闕上表」舉行正式投降儀式!伯顏以元世祖忽必烈的名義,將南宋首都臨安降為兩浙大都督府府治,命蒙古岱、范文虎兩人入城,治都督事。再命程鵬飛取南宋太皇太后謝氏手書的降表「諭天下州郡降附」並讓南宋亡國的這一批宰執大臣們署名。其他執政皆署,獨簽書樞密院事家鉉翁一人不署!程鵬飛命縛之,家鉉翁大義凜然「中書省無縛執政之理,歸私第以待命可也」乃止。

南宋至此在實體上已經滅亡!接下來的3年時間,不過是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兩個流亡南宋政府的時代!

實事求是的說:元軍已很寬容了!既沒像金軍當年那樣欺壓北宋君臣,也沒像北宋滅亡后蜀時舉行傳統的牽羊受降之禮。連軍隊都駐在臨安城外,只派一小部分元軍進城入駐大內皇宮…伯顏駐兵臨安府以北60多公里的湖州市,命呂文煥、范文虎二人入宮慰諭謝太皇太后。又命張惠、阿喇罕、董文炳、張弘范、索多等人封府庫、收史館秘省圖書及百司符印告敕、罷官府及侍衛軍。(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陳橋到崖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從陳橋到崖山
上一章下一章

恭帝出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