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獻帝

關於獻帝

關於獻帝

##正式更新還有一周,手手專門搞了個小段子,給大家看着玩玩。

話說獻帝,可是很吃了一番苦的。

公元190年,反董卓同盟軍結成,由袁紹傳檄天下,集結兵力,進軍洛陽。《三國志》載,同盟軍為:后將軍袁術、渤海郡太守袁紹、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由、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郡太守張邈、廣陵郡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郡太守袁遺、濟北國國相鮑信。

於是董卓殺靈帝,以獻帝的名義,任命自己為「相國」。依老董的意思,本是要征起全國之兵,當時的尚書鄭泰勸他,大意是你自涼州帶來的漢羌胡兵,已是天下最強了,不必再去驚動百姓,弄得不好,老百姓反倒會來個「相聚為非」。董卓聽了建議,不和袁紹作戰,留下徐榮與牛輔防守,自己卻一把火燒了洛陽,帶獻帝和洛陽百萬百姓,遷都長安。

其實當時袁紹等人不僅沒能力,而且沒膽子來打洛陽,說打就打的,實是曹操與孫堅。

曹操是隨着張邈參加盟軍的,當時他自己還沒什麼和老董叫板的實力,但還是單獨行動,與張邈手下衛茲一起,和董軍打了一仗,敗自然是敗的,但這傢伙確是有幾分勇氣。老曹吃了敗仗,回來對袁紹發了一通牢騷,袁紹等人不理不睬,每天喝酒賭錢,結果喝到酒光糧光,各方人馬陸續散走。劉岱居然還和橋瑁打了一仗,盟軍以鬧劇收場。

後來董卓派胡母等大員來和袁紹和議,誰知老袁不給他面子,居然把這幾位給斬了。於是董卓開始報復,派兵將王匡狠扁了一氣。袁紹大感頭痛,對董卓打又打不過,和又不願和,就有了另立皇帝的想法,目標是幽州牧劉虞。可劉虞卻是少見的深明大義,給袁紹碰了個大釘子,以後也就不存此念。

真正搞定董卓的是江東猛虎孫堅。

袁紹組織盟軍時,當時盟軍中官最大的袁術,請孫堅由長沙北上。孫堅來到南陽,接連要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的小命,幫袁術打下南陽。於是袁術投桃報李,上表推薦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破虜將軍孫堅與董卓連幹了幾仗,後面又出毛病,先是袁術不送軍糧,再是袁紹竟又派了豫州刺史周昂來搶地盤。孫堅火冒三丈,痛罵袁術一氣,罵來軍糧后再戰董卓,大勝呂布與胡軫,一口氣衝到洛陽。董卓留下個朱儁守洛陽,自己狼狽溜去長安,不久被呂布所殺。

董卓被殺的地點,是宮城的北掖門。動手是呂布的同鄉、騎都尉李肅,李肅將董卓的臂膀砍傷了,並使得董卓滾下馬車來。據說當董卓滾下馬車時,還大叫「呂布何在?」呂布取出尚書僕射士孫瑞所寫的獻帝詔書,說了句:「有詔,討賊臣。」補上一記,宣告老董玩完。

董卓一死,王允被封為「錄尚書事」,呂布被封為「溫侯,奮威將軍,假節,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乖乖,儀仗和司徒、司空、司馬這三公級相同,真是了不得。

王允派皇甫嵩郿塢,起出董卓的密藏黃金三萬斤,白銀十萬斤,各色衣料珍玩無數。董卓的母親、弟弟董旻、侄子董璜及全家男女,一起被殺。

王允又派呂布去打牛輔。牛輔倒是不禁摸,可牛輔的部下,李傕、郭氾、張濟,投靠王允不成,索性造反,從陝縣殺到長安,路上又有董卓的老部下樊稠入伙。呂布敗投袁術去了,王允裝好漢不跑,結果全家被殺。

李傕等四人本是校尉,長安的趙謙、楊彪、皇甫嵩、馬日、周忠、朱儁等老頭子立即把李傕等四人封為將軍,好歹留下了小命。

當時,朝廷中沒有大將軍,李傕就自領僅次於大將軍的車騎將軍,郭氾與樊稠的力量不如李傕,只好做后將軍與右將軍,張濟最弱,只做個鎮東將軍,回防陝縣。

湊合過了一年,一次李傕喝喝酒看樊稠不順眼,順手拖出去殺了。又請郭氾來喝酒,郭氾哪裏敢去,只好再來動兵。打得不爽,李傕又把漢獻帝接到自己軍中,漢獻帝叫楊彪、張喜、朱儁等去勸郭氾,誰知郭氾也是豬頭一個,竟將這幫老頭子悉數扣留。

老頭子們一嚇,升李傕為大司馬,升郭氾為車騎將軍,但兩個豬頭誰也不認帳,只能又請了張濟來。

李傕稀里胡塗又答應放獻帝走,於是獻帝從北塢營出發,由楊定、楊奉、董承等人護送去洛陽,郭氾想想又後悔,卻被楊定與楊奉打敗。就與李傕和解,並約好張濟,一起再追。楊奉和董承一商量,也來了個絕的,請來了山西的白波賊李樂、韓暹和歸化的南匈奴左賢王去卑。

李傕與郭氾打得了楊奉、楊定,卻給白波軍與南匈奴狠扁一氣。董承等人便渡過黃河,到了河東郡安邑,河東郡太守王邑、河內郡太守張楊受寵若驚,派人去洛陽整修宮殿後,漢獻帝於建安元年又回到了洛陽。

這時朝中的霸王,又變成了「大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鉞」的韓暹。老頭子們看看不對,又暗中派人去請兗州牧曹操。一番周折,獻帝最終歸於老曹,只是後來居然老曹比前面這些傢伙都凶,獻帝真要哭死了,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吞食霸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吞食霸業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獻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