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七章 平亂安民身遇刺(七)國策【二更求票】

第兩百七十七章 平亂安民身遇刺(七)國策【二更求票】

送別蕭峰之後,東方不敗只覺心裏空蕩蕩的,有一種莫可名狀的傷感時刻縈繞在她周圍,可為了自己對耶律洪基的承諾,她還是努力支撐,全面策劃遼國的復興大計。.

在東方不敗力求為大遼帶來繁榮與安寧的未來藍圖中,她總結自己先前治理曰月神教的經驗,做出了四項基本規劃。

第一項基本規劃,是在遼國恢復中華春秋戰國時期稷下學宮、處士橫議、百家並起的局面。

稷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是中國戰國時期田齊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田齊桓公。稷下位於齊國國都臨淄稷門附近。

齊宣王之時,在稷下擴置學宮,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百家之學,會集於此,**講學、著書論辯。

戰國中後期各主要學派的重要人物,如荀子、宋鈃、尹文、魯仲連、田巴、貌說、鄒奭,幾乎都來到過稷下,《史記》描述當時的盛況:「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鄒衍、淳于髡、田駢、接輿、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其中瀰漫着不問學術派別、思想觀點、政治傾向,以及國別、年齡、資歷的學術**氣氛。

此種氣氛自秦漢兩代之後,就逐漸消失在華夏大地之上了。

處士,指的是有才德卻不願做官的人;橫議,就是隨便議論。處士橫議指不做官的賢能之士可以無所顧忌妄加評論國家政//治。

據《孟子?滕文公》記載:「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而這種風氣,與當年的「稷下學宮」一樣,也隨着時間的推移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博古通今的東方不敗眼下卻要讓這些重現人間,確保在遼國的每一個地方,百姓的智慧能得以如此發展。

第一批學宮就在上京開設,被命名為「臨潢學宮」,其運營模式與稷下學宮極其類似,只不過官府出資更多,干涉卻更少罷了。

第二項基本規劃,是在大遼的每一個地方,各族百姓能以自己的方式崇拜自己心目中的真神。

東方不敗出身曰月神教,而北宋時崇拜曰月的宗教有摩尼教、薩滿教等,她也弄不清哪一支是曰月神教的前身,只知道在北宋末年,徽宗皇帝治下忽然出現了一個希奇古怪的教門,叫作甚麼「明教」,也就是摩尼教,據說是西域的波斯胡人傳來的。

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聖先師,三不拜如來佛祖,卻拜外國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

當時徽宗皇帝只通道教,他知道之後,便下了一道聖旨,要後來撰述出武學巨著《九陰真經》的黃裳領兵去剿滅這些邪魔外道。

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實有不少武功高手,眾教徒打起仗來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麼沒用,打了幾仗,黃裳派出的官兵大敗。

他心下不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甚麼法王、甚麼使者,結果引出了一連串江湖的血雨腥風。

東方不敗心想,既然明教不容於他大宋,那若是能將其招引至大遼,不但省去了中原武林人士的死傷,還會為遼國增添不少武藝超群的幫手,何樂而不為呢?

不止這兩個教門,按照東方不敗頒佈的法令,其它一切宗教,包括佛教和道教,以及佛教中的密宗、禪宗、華嚴宗、凈土宗等各種宗派,在大遼境內均不會被排斥。

而她還特意引導耶律洪基篤信佛教,以減少心中南征宋國的殺伐之念,因此佛教的各派別都得以在上京城內普遍傳播。

第三項基本規劃,乃要在大遼全境發展生產,鼓勵貿易,繁榮經濟,讓遼國百姓不虞匱乏。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畋魚以食、皮毛以衣、馬逐水草、人仰湩酪」。因此遼國的畜牧業十分發達,是整個國家的經濟支柱。

牧業是契丹等部落民的生活來源,也是遼朝之所以武力強盛、所向克捷的物質條件。

當時陰山以北至臚朐河,土河、潢水至撻魯河、額爾古納河流域,歷來有優良的牧場。

契丹各部和屬部中的阻卜、烏古、敵烈、回鶻、黨項等,主要從事游牧業。

羊、馬是契丹等游牧民的主要生活資料:乳肉是食品,皮毛為衣被,馬、駱駝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戰爭和射獵活動中馬匹又是不可缺少的裝備。

因此,「蕃漢人戶亦以牧養多少為高下」。羊、馬也是遼朝向契丹諸部和西北、東北屬國、屬部徵收的賦稅和貢品,是遼朝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受到東方不敗的重視。

在過去,游牧的契丹人,被編入相應的部落和石烈,在部落首領的管理下,在部落的分地上從事牧業生產,承擔着部落和國家的賦役負擔,沒有朝廷和部落首領的允許,不能隨意脫離本部。

他們是牧區的勞動者、牧業生產的主要承擔者,是部落貴族的屬民。

如今按照東方不敗的策略,這些牧民雖然還是在各個部落里勞作,但卻有了更多的人身**,可以更輕易地獲得原部首領的同意,而轉投其它部落。

大遼境內農作物品種齊全,既有粟、麥、稻、穄等糧食作物,也有蔬菜瓜果。

東方不敗命令全國農人借鑒和學習中原的農業技術,引進新的作物品種,還從回鶻等西域諸國引進了西瓜、回鶻豆等瓜果品種,結合北方氣候特點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作物栽培技術。

遼國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兩類。在沿邊設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

募民耕種的在官閑田也是公田,百姓領種十年以後,要對朝廷繳納租賦。

至於所說的「占田置業入稅」則是私田了。估計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邊,私田則多在遼國南境。在遼國的漢人依然是以男耕女織的方法維持家庭收入。

同時,契丹人將戰爭中俘掠的漢人,安置在契丹腹心地區,建立許多頭下軍州。

州內農人種田所得收穫,除少部分需上繳,其餘收入皆歸頭下主所有。

東方不敗頒佈法令,全國土地須得重新丈量,如若發現某些地主持有大量私田,他手裏的土地就會被朝廷購買,變作公田,再轉租給百姓耕種,經過一定年限的領種和上繳租稅後,該田地則變為農夫私有,如此解決土地過於集中的危機。(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龍不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天龍不敗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兩百七十七章 平亂安民身遇刺(七)國策【二更求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