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輕俠女塋地探秘 險象環生(二)

第一章 年輕俠女塋地探秘 險象環生(二)

李淑蘭對棲霞山並不是完全陌生的,上次蕭濟源曾領着她到棲霞寺遊覽過,她知道早在唐高祖時,棲霞寺就與山東臨清靈岩寺、湖北荊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南朝時,棲霞山上就有「棲霞精舍」,唐以後,棲霞山因棲霞寺在江南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是聞名江南的名山。

李淑蘭通過蕭濟源和棲霞寺的高僧曾了解到,棲霞寺有「三寶」:唐碑、千佛崖和舍利塔。

在上一次遊覽中,李淑蘭和蕭濟源已經遊覽過唐碑和舍利塔,還在舍利塔那裏待了很長時間。此時,李淑蘭回想着當時遊覽唐碑和舍利塔的情景,她回想着當時看到的周圍景象,她覺得在碑和塔的周圍,不可能有她要找的古墓。

李淑蘭繼續往山上走,她之所以選擇在黃昏時上山,就是想利用黃昏這一特殊時間,察看千佛岩,她知道,在千佛岩這種地方,到了黃昏就遊人稀少了,在相對安靜的氣氛中,她的觀察會比較準確,她不喜歡別人打擾,更不喜歡像上次遊覽棲霞寺等寺院一樣,後面有「尾巴」跟着。

李淑蘭感到,千佛岩一定是一塊寶地,所以,歷朝歷代的高僧和信佛的人才會在這裏鑿龕造佛像,她想仔細看看,在西岩石壁周圍,是否有地方可以建陵墓,她要找找看,是否有她想找的古墓。

千佛岩在棲霞山鳳翔峰西南麓,從南齊永明七年至南朝梁天監十年,長達二十二年的時間內,在西岩石壁上建有近三百個洞窟,洞內有五百二十多尊造像,密佈在石嶺的上下。頗為壯觀。

石龕里的佛像靠着石壁,姿勢萬千,有立着的,有坐着的,大小不同,或五、六尊一龕。或十來尊一室,千姿百態,表情各異,其造型古樸洗鍊、雄健優美,保持着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的明顯風格。

在石窟裏面,還有各朝各代名人留下的諸多題刻,保存下來的以北宋時的題刻為最多,很值得探考。

關於千佛岩的建造有一個很感人的傳說,據說。當年建造棲霞寺的明僧紹,有一天夜裏曾夢見西岩壁上有如來佛光,他可能感到這是佛的託夢,於是,他立志在西岩石壁上鑿造佛像,可惜,不久他就病故了,他無法完成建造佛像的願望。再生之年,明僧紹無法完成他的夙願。

明僧紹的兒子為了完成他父親的夙願。在南齊永明二年,與高僧智度禪師一起,聯手在西岩石壁上鑿造佛龕佛像,當時他們鐫刻了三尊佛像,稱之為「西方三聖」,而該佛龕稱為「三聖殿」。

之後。石壁上的佛龕越來越多,形成了蜂房鴿舍般的一個個石龕,被稱為「千佛岩」,南朝之後,唐、宋、元各朝代都在石壁上鑿龕造佛像。形成了很壯觀的石窟群。在其中,有一個被稱為「大佛閣」的佛龕規模最大,它鑿於南齊永明七年,石龕正中坐着一尊無量壽佛,高度近四丈,威嚴莊重,是千佛岩的代表性造像。

游觀了千佛岩,聯想到關於明僧紹鑿龕造佛像的傳說,李淑蘭突然想到,如果關於鑿龕造佛像的傳說含有真實成分,那麼,至少表明高僧明僧紹是相信西岩石壁是適合佛居住的吉祥寶地,而這樣的寶地也有可能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李淑蘭繼續遊覽,她走到一個不大的龕前,她發現,裏面有五座佛像,中間佛像的頭頂上有火焰,佛像神態祥和,她再往上看,只見石龕頂部有兩組橙色的「飛天」,雖然時間已經久遠,但「飛天」的線條依然清晰可辨,她很興奮,她只聽說過西部敦煌等石窟中有「飛天」,但在東部江南,以前是沒有見到過的,而在這千佛岩的不大的石龕了卻發現了優美靈動的「飛天」形象,這是非常可貴的。

李淑蘭突然想到,她上次在遊覽棲霞寺舍利塔時,也發現了石塔上有「飛天」浮雕,當時她沒有那麼留意,此時在石龕頂部發現「飛天」,讓她思緒中突然浮現出石塔上的「飛天」浮雕形象,她感到,古代的佛教文化是并行發展的,西部有的雕刻象形,東部也有,江南也有與敦煌風格相似的「飛天」宗教藝術形象。

離開石龕,李淑蘭在周圍觀察,她沒有發現適合於造陵墓的地方,她在長滿蒼松翠柏的山路上走動,天漸漸暗下來了,越來越寂靜,千佛岩周圍已經沒有遊人了,她感受着夜幕降臨后微風吹過的涼爽,體驗到一種特別的舒適感。

李淑蘭看着前面的一個個石龕,她讚賞古代佛的信徒很有見識,能在這西岩石壁開鑿這麼大的一群石龕,佛在這種地方留住,一定是很滿意的。

突然,李淑蘭浮出一種念頭,她想:「也許有很多佛龕佛像的地方,周圍只能安葬高僧,只能有一些石塔,不會有墳墓,因為不出家的凡俗之人死後,是不喜歡葬在這樣的地方的,神鬼畢竟有別,死去的人需要有自己安靜的場所,有很多神的地方,魂靈是不喜歡待的,看來,原先我設想在千佛岩周圍找到古墓,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有了這個想法,李淑蘭決定下山,天已黑,路上越來越昏暗,下山的路只能近處,遠處已經看不清了,寂靜的山路,旁邊都是樹木,有些恐怖的氣氛,要是一般的年輕女子,在這個時候,在千佛岩這種地方,一個人獨自走在山路上是很可怕的,但是,李淑蘭一點也不怕,她很小的時候就受過他父親的訓練,她有熟悉各種技藝,有不錯的功夫,她膽子很大,在這黑暗的山路上行走,她一點也不會感到不自在,或許,李淑蘭的這種膽識與他父親的遺傳和影響有關,他父親經常獨自在墓地里探察。對於鬼神自然是不懼怕的,李淑蘭沒有繼承她父親盜墓的興趣,卻繼承了他的膽略。

李淑蘭下山的速度很快,她很快就走到山腳下,在下山的路上,她一直在想。這一次上山,雖然沒有能達到她預想的目的,但讓她只是排除了千佛岩周圍存在着她要找的古墓的可能性,加上上一次遊覽棲霞寺,她敢確定,從西霞寺的舍利塔到千佛岩的一整片山地,是不可能有她要找的古墓,憑她所掌握的風水常識,她很自信地得出這一條結論。

李淑蘭決定。明日她要到棲霞山的另一片山腰去探察,她希望在山的另一面能發現她要找的古墓的蹤跡。

夜裏的南京城街巷,有一些人在街上走動,但人不多,也許李淑蘭行走的這一條街巷不是不要街巷,不熱鬧,所以行人很少,而這樣的街景正是李淑蘭所喜歡的。她不喜歡人員川流不息的大街道,那樣的街道很吵鬧。太吵鬧了。

現在,李淑蘭正在實施探秘計劃,她不想在鬧市中被人發現行蹤,她知道,原先那些跟蹤她的人是不會放棄繼續找她的,為了讓秘密探察行動獲得成功。她現在的行動必須保密。

回到小街巷的舊房子裏,李淑蘭把從街上買回來的開洋乾絲、五香茶葉蛋和蟹殼黃燒餅放在桌子上,燒了一壺水,慢慢品味着,有了這幾樣美食。李淑蘭感到很舒心,探察生活很艱苦,住豪華客棧時雖然住的地方好,吃的食物很豐盛,但總有被別人跟蹤的危險,而在這小街巷中的舊房子裏,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細細品嘗南京美食,她覺得比住在「望柳閣」時更自在。

李淑蘭回顧著住在「望柳閣」里所遇到的人和事,她有了一些想法。

為了去遊覽寺院,她結識了蕭濟源,後來蕭濟源成了她的好朋友,她相信寺院裏的高僧對蕭濟源的看法,她認為蕭濟源離開她之後,一定會去修讀佛學的,也許真有某種機緣,或許蕭濟源會被某個寺院裏的高僧收為弟子,也許還能從高僧那裏學到了了不得的武功。

李淑蘭有一種預感,將來某一日,蕭濟源會有能力有機會與她攜手共同辦什麼大事,她一直認為蕭濟源是她很好的拍擋,不只是一起遊覽寺院,而是一起做某種大事。

「望柳閣」里的店小二給李淑蘭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之所以把租下的貴賓房留着,一是為了讓客棧里的掌柜以為她還會回去,二是她設想把「望柳閣」當成一個據點,而店小二就成為她的線人,她知道,經過一陣子進入「望柳閣」之後,那些跟蹤的人,特別是後來到「望柳閣」的那一胖一瘦兩個不速之客,一定會認為她已經從那裏撤離了,不會再到那客棧去找她。

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當敵人以為她不會再到「望柳閣」去的時候,她將那裏作為據點,有時可以去那裏住,那地方就成為安全的了。

李淑蘭一邊品嘗著蟹殼黃燒餅,一邊繼續回想着。

李淑蘭想到,傲蕾進了「望柳閣」之後,聽了李淑蘭講明她的難處,傲蕾不僅表示理解,而且還為她出了主意,並提醒她儘快撤離「望柳閣」,如果不是傲蕾的及時提醒,李淑蘭就可能就要與那一胖一瘦的兩個討厭傢伙拼殺一番。

李淑蘭現在想起來覺得有些后怕,她感到,既然那一胖一瘦的惡人直接到她住的地方來找她,那就說明他們不是一般的跟蹤者,一定是不善的來者,是直接沖着她來的,一定會當場出手的,而李淑蘭對他們的來路、功夫、目的等一點也不清楚,這就等於是處於非常危險的處境中。

李淑蘭一邊想着,一邊在心裏非常感激傲蕾對她的幫助,此時,她掛心着傲蕾了。

李淑蘭記得,在她走出「望柳閣」時,傲蕾曾讓一個年輕女子告訴她,傲蕾要去王府,李淑蘭知道,傲蕾去王府的目的與探察謝府秘籍有關,她擔心傲蕾此去會遇到警蹕司的惡人,她怕傲蕾會有危險。李淑蘭在心裏默默祝願傲蕾一路上能安全順利。

李淑蘭心裏清楚,此時的王立言府邸,一定是不安靜的,眼下探察謝府秘籍的人已經不只是一兩派的人了,除了沈德義派出了高手在探察,還有江湖中的其他派別,也一定是沒有閑着,明裏暗裏都會有人在參與秘籍的搶奪,而那些暗中爭搶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傲蕾獨自去王府,她遇到的一定不只是警蹕司的人,而那些暗中出手的惡人更陰險,對此,李淑蘭越想越為傲蕾感到揪心。(未完待續。。)

ps:最近,講政治謀略較量的《琅琊榜》得到了觀眾、讀者的認可,很多人喜歡,這說明讀者和觀眾開始喜歡有深度,耐看耐讀的作品,也許,講武俠、謀略、探秘的《江湖方圓》也能讓一些喜歡立體感的讀者感興趣。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湖方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江湖方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年輕俠女塋地探秘 險象環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