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聚餐下面的陰謀

021:聚餐下面的陰謀

PS:一沐這周沖榜,需要很多推薦票、會員點擊還有更多的收藏,求各位大大看后不吝中的票票支援一下一沐,謝謝。當然,這周一天兩章哦。。。。

鄧時鋒所弄出來主糧雖是普通的稻米,但是其穀粒飽滿,粒大質好的讓所有村民們看着都不捨得吃,要知道在傳統農業中,村民們往往會選擇個頭最大最飽滿的果實作為來年的種子,不僅稻穀如此,其它很多農作物也是如此。但是仙人所拿出來的稻穀卻近乎每一顆都基能夠媲美自己以往jīng心挑選出來的稻穀做種子,你這能讓村民們捨得食用嗎……對於村民們所表現出來的不舍鄧時鋒很理解,也很明白有些人已經偷偷藏下一些稻穀準備明年開chūn拿來當種子,對於這些人的舉動鄧時鋒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這些後世雜交水稻種出來的稻穀是無法能夠勝任繼續繁衍下的任務,因此鄧時鋒可不想拿糧食問題給自己找麻煩。

對於這些稻穀的來歷還有無法做稻種的缺點,鄧時鋒向村民解釋的很簡單,那就是這些稻穀是雜交出來的,就像驢和馬進行雜交之後產出的後代騾子一樣,雖有很多種優點但卻沒有生育能力。對於鄧時鋒的解釋,村民們聽得是一知半解,不過藉助著這幾天建立起來的神威,村民們還是很清楚的明白和理解了一件事情——你可以偷偷私藏一些稻穀做明年的種子,但是這些稻穀種子明年產不出糧食……可沒人接濟你!

鄧時鋒的這句jǐng告算是震攝住了還想偷偷拿當種子的村民,在這個靠天靠地吃飯的時代里,如果一旦田地出現低產甚至絕收的狀況,對於靠地里刨食的百姓們來那就是滅絕xìng的災難,沒有幾個人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挨過一整年。特別是鄧時鋒已經把話給死了,一旦自己偷偷拿種植造成收成減產或者是絕產,村裏是不會有人接濟自己(或者,壓根就沒有多餘的糧食能接濟你),那麼等著自己的也就只有死路一條。

解決了雜交水稻出現和它所引發出來的一些麻煩后,村民們這才將心中的無奈化成食yù,在鄧時鋒的監督下把這些近似於種子的上好糧食毫不客氣的送進了舂米桶和鍋里,當第一鍋只有微少穀殼的白米第一次出現在所有村民面前時,村民的眼睛似乎都被潔白的東西所吸引,他們自打從記事起來,飯碗裏永遠是米糠還有其它東西摻雜的東西,即便是大喜之rì,碗裏也只是少放點糠和其它雜糧而已,像這樣乾淨漂亮的米飯……真的,還真沒人見過!而當每個人端起帶着熱氣的飯碗時,現場甚至短時間的出現定格現象,大人小孩老人婦孺,所有人都直愣愣的盯着碗裏的東西許久,這才一點一口的開始品嘗著這第一次不含雜糧的純米飯。

吃米飯自然要有下飯菜,和上一次村裏聚餐不同,這次擺在村民面前的菜除了挑過來的酸菜、酸筍以及部分青菜這些老三樣之外,一隻被獵殺,超過一百斤的野豬成為這次聚餐過程中的主肉食;這隻野豬原生活在山谷附近,此前鄧時鋒知道他的存在但考慮到沒必要惹它大家便相安無事的共同生活,可是現在鄧時鋒把村民們給拐了上來自然就要對他們的安全考慮,這野豬對於村民們來比豺狼虎豹熊瞎子都不好對付,鄧時鋒便讓羅蛋他們把這隻野豬給引到一處空曠地,消耗了兩發自動步槍的彈藥準確的將其爆頭,既消除安全隱患又給村民們增添了不少肉食。

以上的穀米、野豬肉是聚餐中的主食,而餐盤中的一些配角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卻也是鄧時鋒jīng心準備的角sè,它們的出現不僅成功的引起了村民們的注意,同時最為成功的就是村民們願意開chūn后專門開出部分土地來種植這些作物!這些作物,自然就是那輛地販運蔬菜瓜果的農用三輪車上拉載的土豆、紅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

「各位鄉親們,這些東西好吃不?」站在照明燈下,鄧時鋒這位在村民們眼中的大仙開始了聚餐中的發言。

「好吃!!」

玉米甜,紅薯香,花生不僅有嚼頭而且還富有大量的植物油,至於土豆……煮起來口感和其它三種東西相比一般般但至少勝在易於攜帶,而只要油放的夠用來炒菜也是口感不錯的一道菜肴,眾村民們自然一致交口稱讚。

「嘿嘿,告訴大家,這些東西不僅好吃,而且還好種,它們不僅抗旱而且產量高,而且對土地的要求也沒有像水稻那樣的高要求,你們看看這附近的山地,對於種植這些東西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鄧時鋒帶着滿臉的笑容,在燈光的照shè下,這才真正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給這些村民品嘗這些當配角的糧食作物看似是獎勵和慶功,但是實際上,是鄧時鋒在對推廣這些農作物種植打下伏筆……

這幾種作物對土地要求低、產量高,抗旱抗惡劣氣候,同時還含有很豐富的營養,是世界各國都比較重視的農作物,各種好處自然不用多(資料請自行百度,這裏不浪費篇幅)。而它們傳入中國進行種植的時間基上都是明中、晚期,相應記錄時間基上都是十六世紀中葉後段,這個時間後世學術界都沒有太多的爭議,因為這段時間是隨着世界大航海的興起,從世界各地前往中國的海船是越來越多,這些海外甚至地球另一半上生長的各種作物都開始逐漸向中國所運抵,因此它們出現在中國土地上,逐漸出現在各地方志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過絕大部分的作物在到達一個新環境后需要一個適應期,哪怕是能輕易高產的土豆,也是經過漫長的適應氣候、土質等條件之後,這才逐漸一路北上成為養活全國大量人口的主力軍。而這個時間,剛好進入到清代的康乾時期,這幾種高產作物的出現極大的填補了國人們巨大的糧食需求,因此在後世中有一種觀點,清朝之所以能有康乾盛世,其最大功臣應屬這幾種農作物幫助清王朝養活了大量的人口。

這幾種作物現在在中國的土地上應該還處在一個適應過程逐漸在全國各地推廣開來,但何時傳入廣西在後世還有很多的爭議,如玉米為例:從方誌上看,雖然在明嘉靖年間就有《廣西通志》和《南寧府志》對玉米的記載,可在描述上卻和玉米的造型(米粒大小)、sè澤(黑sè)上有很大差異;而一直到雍正年間所作的《廣西通志》卷三十一「物產」記載:「桂林府玉米,白如雪,圓如珠,品之最貴者」,這才算是正式的出現了符合玉米sè澤、外形的記載。

這種現象應該是因為廣西自古以生產稻米為主,而且地像芋頭這樣地莖類作物也有不少,再加上這些物種還在處於適應期階段,所以這幾種作物的種植髮展比較緩慢,到清初也僅山地稍有栽植。而除了它們自身適應過程的期之外,推廣緩慢還有一個原因是無人引導。

在後世,經常可以看到電視新聞報導中:某鄉在某某領導的帶領下引進什麼新品種,大力推廣該作物的種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給農民增收創收,人均收入從多少增長到多少,下一步,某某領導又準備籌措、引進多少多少資金,在地建立相關的工廠,對該作物做進一步的深加工,增加其產品附加值云云……

以上這一新聞報導中,經常會出現某某領導或者是某某先進個人帶領全村人這些詞語,這其中政治新聞宣傳需要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古以來,由於土地有限平均畝產也很有限,農民可不會亂種農作物,特別是古代,亂在自家那點薄田裏種東西,那可是拿自己和全家未來一年的口糧來做賭注,農民們自然是謹慎謹慎再謹慎;再加上沒有人引導沒有人教導,各種新作物扔到地里完全就是看它們自行生長,觀察幾年作物的收成、長勢還有對出工需求進行比較后后這才逐漸的能夠接受,這期間的過程是以年來做時間單位的,短則兩三年,長則可能十幾甚至幾十年。而出於保守考慮,你讓農民在屋前屋后菜地溝壑里種這麼一些他們還能夠嘗試一下,但是要讓他們拿出自家諸多的耕地來種他們不認識的東西……打死他們都不會幹!因此在後世,對於一種新的農作物,除了村裏的帶頭人進行一年甚至幾年收益的親身證明慢慢推廣之外,如果要想快速大面積推廣種植,一定要有zhèngfǔ出面,對大面積推廣種植后的收購以及承諾萬一歉收甚至絕產給予一定的補償,村民們這才能夠大面積的推廣種植這些作物。

而古代歷代王朝zhèngfǔ中,由於官員之間相互掣肘和覬覦那些官位,官員們也出於對自己官帽的保守考慮是不會亂推廣物產種植的,推行一種新作物會受到各方面來自的壓力,如果推廣得好高產你有功勞,但產量不高甚至是歉收什麼的……地大戶只要找人隨便參上這麼一……發配邊疆都算是最輕的。像在桂西的河池地區,這裏的地形被稱為七山兩水一分田,而且這些山還特么的都是喀斯特地貌的熔岩石頭山,地表上不僅只有薄薄的一層土而且養分也極為的貧瘠,在這種地方後世中的老百姓是在石頭縫裏找土,東一株西兩株的在種植玉米這種極為適合當地特點的糧食作物,它也是到了清中期嘉慶年間才逐漸得以在當地推廣開來……

可以,玉米進入廣西我們算它是十七世紀初期,但在沒有農官還有zhèngfǔ的推廣普及下自行鋪開,真正普及已經是到了十九世紀初經過了一百多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可見zhèngfǔ引導、推廣和找適當人員領頭種植對於一種農作物的推廣有多麼重要的作用。明白了這點,鄧時鋒這才苦心積慮的弄這一次聚餐,就是要為了借用自己在村民們心中的神威,來推廣這些對自己對村民們都極為重要的糧食作物!!

至於這些作物的種子是否能夠像時空的老祖宗那樣需要時間來適應呢……鄧時鋒表示,從農用三輪車上翻出來的這些種子(紅薯土豆另算,主要是一些袋裝的種子)基上都是廣西農業種子單位銷售的東西,它們和自己一樣,以現在老祖宗、後世小輩穿越者的身份,早就已經繼承老祖宗們的遺傳,適應了廣西的土質還有氣候了!!

jīng彩推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山窩裏的全球首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山窩裏的全球首都
上一章下一章

021:聚餐下面的陰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