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政策的變化

第四百三十七章 政策的變化

北土城,元大都城垣遺址外,聳立着一幢八層樓高的八角型白色建築物。

最初李明是要建成五角型的,只是方案才提出便遭到滿朝文武官員的反對。均認為五角型毫無意義,當建成八角並各安一劍,是為劍指八方。

建成五角型的本來就李明的一種惡趣味,既然大家反對,那就算了,咱當皇帝的這點心胸還是要有的。別說建成八角型,就是建成八十角型也由的你們。

就在十二年前,城東的小校場迎來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三軍檢閱式。在檢閱式上大怒的皇帝將這片小校場圈了起來,建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家級的軍事學院,隨後各類建築拔地而起。就在這隻能容納二萬來人的小軍校里,一支強軍誕生了,他們迎著敵人的火炮前進,也是在這裏,決定了中國海軍海外練兵的計劃,最後讓日本含恨田莊台。也是在這裏,擬定了北據沙俄、東擋日本,最後回軍京城一掌朝權的謀划。還是在這裏,發出了帝國經略南洋、東征日本的命令。可也隨着帝**隊的日漸擴大,小小的軍校再也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參謀本部的需要。於是在五年前,參謀本部選址北土城、元大都城垣遺址外的一片荒地,開始設計新的國家軍事指揮中心。當設計圖獲准后,參謀本部立刻圈地八萬畝開始營建新的參謀本部大營。

營建進度是很快。在動用包括建設兵團在內的近七萬勞工人同進開工后,僅僅過了八個月,八層樓高的參謀本部框架基本建成。又四個月完成最外部牆體和封頂營建后,七萬勞工被解散。劃分房間、接搭線路、安裝管道,參謀本部將官帶着憲兵開始一磚一瓦的自己搭建著內部結構,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保秘的需要。

經過一年繁瑣的建設的,電話電報線路、照明設施、指揮系統、供暖系統、安保系統……所有一切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即便連接上了外部供電系統,參謀本部依然有獨立的發電機組,以確保在緊急狀態下依然能夠正常的工作。一年辛勞的建設終於使這個新的參謀本部達到了可以投入使用的地步,於是參謀本部全體就從軍校搬遷而來。軍校中的參謀指揮設施和體系,就留給了正在學習中的學員們。然而由於習慣的原因,參謀指揮體系被完整的保存下來,這樣通過軍校考核的參謀們在正式進入參謀本部工作時,能夠很快適應過來。

新的參謀本部可以投入使用,並不代表着一切建設工作的終結。不僅僅是跟據實際需要臨時變更,內部裝飾也需要緩緩進行。終於,在開工四年後,裝修一新的全部的參謀本部正式投入使用。就在此時,謀划近十年的北進計劃,在皇帝的旨意下,參謀本部下達了作戰命令。數以百萬計的軍隊先後越過邊境線,隨後的北地炮火連天,中**隊由南向北、由東向西,朝俄國發動了蓄謀以久的進攻。一支支軍隊,一車車物資在參謀本部的調令下發往前線,終過一年的苦戰,終於收穫了豐碩的果實。然而,即便戰事繁忙,參謀本部外部的裝修依然沒有停止。培植草皮、修建標緻,一個碩大的石雕巨龍聳立在參謀本部的廣場上。凝視的龍目、鋒利的龍牙和猙獰的龍爪,無一不展示著帝國的威武。

這裏是中華帝國的軍事指揮中心,所有的軍事佈防、調動、作戰等等全部的軍事命令都從這裏發出。就在這裏,全國現役一百三十萬軍隊、六十萬武裝國民警衛隊、三百四十萬一級預備役部隊、總計三百二十萬各藩屬國和自治領軍隊,以及海外近十萬名各類諜報人員,執行着從這裏發出的每一條命令。這是就中華帝國的參謀本部駐地。整整一年從未停止過的裝飾,終於在北方戰事結束時也宣告結束,裝修一新的參謀本部,終於迎來了前方勝利而歸的將士們。

今天的參謀本部外依然寒風呼嘯,但擋不住將士們火熱的心情。段祺瑞、梁華殿、袁壽山、聶士成、劉盛休……前線的將軍們都回來了,這一刻的參謀本部將星雲集。

「懷化將軍,一別經年今日得見,快快請入室內坐下來飲清茶一杯呀。」

「哪裏哪裏,宣武將軍為國征戰勞苦功高,當你先請呀。」

「雲麾將軍來遲了,當罰一杯呀。哈哈哈――」

「看看我後面,還有歸德將軍呢――」

「那就罰他三杯嘛――」

將軍奉聖旨領軍出征,征戰歸來第一件事不是上朝拜見皇帝,而是要先回參謀本部交令。與此同時,同行的憲兵長官將一軍的功勞簿上交兵部,兵部將跟據功勞簿上的記錄對回來交令的將軍們擬定賞罰摺子呈皇上批閱,之後將軍們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見。其實將軍們交令的過程,就是等待賞罰的過程。不過此戰各軍皆是大勝,罰是不會有的,爵位、稱號的賞賜已經頒佈,但真金白銀的賞賜卻聽不到一點風聲,這就讓人揪心了。

真金白銀當然要現場給。三天後的大朝會上,五位將軍每人受賞京城別院一套,其它將軍的犒賞也一一頒下,之後還有其它賞賜也是當場宣告。

中國是一個以食為天的民族,凡是大事無論悲喜都要大吃一頓,於是上元宴更顯的熱鬧非常。上元宴其實就是以前的新年晚宴,因為古時中國將新年的第一天稱之為元日,所以從頭一天晚上就開始的辭舊迎新的宴會就稱之為上元宴。這是禮部翻查古書重新擬定漢家禮制時規定的,就連皇帝也必需遵守。

其實李明煩透了這些繁雜的禮節,因為李明很清楚,隨着科技的發展信息交流的加快,這些繁複的東西肯定會被時代拋棄。為此李明跟大臣們不知道吵了多少回了,身為皇帝的李明跟本無法撼動這些夫子們的意志。沒辦法,皇帝雖為天下之尊,但最大的依然是傳稱了數千的禮節。

「前明失國已逾二百年,我漢家禮制被滿清剔發易服之舉毀之一盡。如今西洋禮制在我中華大地四處蔓延,若朝廷再不強行推行漢禮,恐百年之後我漢禮將蕩然無存呀――」禮部尚書翁同龢伏地泣不成聲,宰相李鴻章連同七部尚書等附議同請。李明長長的一個深呼吸后,點頭同意了。的確,百年之後的危機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李明又忽然笑了起來,如今的時代不同了,李明深信這個危機不會再出現了。因為中國是一個上行下效的社會,只要從皇帝到朝廷大員們都一致依漢禮,那這個國家就會迅速的回復傳統禮節。不過還好,除了祭祀、朝會等官方行為外,平時到沒有要求。

所以,上元宴就成了中國展示傳統禮儀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因為在上元宴上,不僅是滿朝勛貴,還有各藩屬國、自治領的君王,以及各國使節。當李明將文化擴張和軍事擴張的區別告訴大臣們后,文官們就對此報有級大的熱情。到是武官們無動於衷,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老子把炮口頂在他腦門上,別說讓他們學漢禮,就是狗禮他們也得學。

對此李明無所謂的笑了笑,因為文化擴張需要軍事擴張為前提。

正因為這個原因,也因為這是中華立國后第一個上元宴,更因為這是國朝大勝的第一個上元宴。所以三省六部官員都為辦好這次上元宴親盡全力。

三省六部制在眾多官員的勸諫下還是恢復了,不過恢復的只是名稱,權責其實都變了。皇帝為全國最高領導人,親掌軍事設中書省,下轄參謀本部、軍種司令部、兵部,主官全**事;尚書省設宰相,下轄六部――戶、禮、工、吏、司法、外交六部,主管全國內外行政。門下省下轄――刑部、御史台、檢查院,主官全國監察、審判。

李明真心佩服這些官員們,為了能合上老傳統,硬是能扯到一塊去,不過還是達到了李明設想軍政法三權分立的目的。

今天的上元宴上海陸空紛呈,各種食材應有盡有。歡笑滿堂是必然的,不過不同的人的的歡笑卻有着不同的意義。中國的官員自然是開懷大笑,因為是得勝而來;自治領、藩屬國的君王們則是小心的陪笑,生怕在這裏一句話沒說好惹怒了中國,最後把賬算在他身上;其它各國使節則是糾結的笑,在如此歡樂的氣氛下當然也要表現出歡樂的氣氛,這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和第二海洋大國,還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呀。他們每每想到這,心裏卻又寒涼一分,這樣一個大國又得了如此大勝,今後的對華政策該如何調整?

二十年前的中國還任由他們揉捏,今天的中國已經需要他們小心應對了。看看門口值守的憲兵們挺直的腰桿,看看他們剛毅神情。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國家想要真正獲得自信心,一場勝仗、一場暢快淋漓的巨大勝利,是必需而唯一的前提。現在中國有了,他們不再懼怕外國人。要跟這樣的國家開戰,除非集合歐美全部的力量,但這又是不可能的。在很長的時間裏,無論是這些公使還是在他們本國的議會裏,都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

在歐美白人的眼裏,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普通白人百姓對中國的印像大多還停留在:中國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家。而這一切的認知,除了對中國片面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方式的上的差距。

在歐洲人看來,如果他們的國家獲得了向中國對俄戰爭如此巨大的勝利,那必然向俄國勒索戰爭賠款。然後進行密集的外交活動,藉此大勝之機向世界索要更大的權利好爭取最大的利益。能要多少要多少,即便是撐死。

而事實上,中國不僅沒向俄國索要戰爭賠款就已經讓歐洲人夠吃驚的了,中國還將新邊境線上的軍隊儘可能多的撤回本土,而且也沒有在國際上要求更多的權利。更讓歐洲人想不明白的是,中國居然還在戰爭結束之後立刻開始裁軍?這不符合歐洲人的行為方式,難道中國人都傻掉了?

傻掉了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勝之後的中國需要消化這次勝利的果實,為了給將來更大的勝利打好堅實的基礎。實際上中國是打不動了,除了物資開始緊缺外,國庫資金也日漸枯竭。

「裁撤現役軍隊、減少不必要的軍事行動、實行軍官精英化、預備役常態化,以便戰時能夠更快速度組織有戰鬥力的軍隊,同時以節約軍事開支。同時加大對水利、交通、通訊、教育的投資,加快國家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為了彌補資金的不足,有限度的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國際資本的進入。降低稅收標準,以增加資金流通速度。下放權利至省府,允許各省府在本省內進行適合本省府情況的規劃,如規劃合理則朝廷首先撥付款項用於建設……」

1906年大年初七,朝廷新年的第一次大朝會上。皇上才下旨任命的嚴復,在正式出任宰相一職的當天,就在朝會上宣佈了朝廷未來五年的工作計劃。而所做一的切都是為了增加稅收,以充盈國庫。

嚴復對賦稅的職能、作用有較深刻的認識,朝會上他強調納稅是公民的義務,同時政府徵稅后亦要用之於民。他說:「賦稅貢助者,國民之公職也,取之於民者,還為其民」。在向誰徵稅的問題上,嚴復提出了「賦在有餘」的原則。指出「國家責賦在民,必有道矣。國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歲之入,有以資口體、供事畜而有餘,而後有以應國課。」同時強調,切不能以「養民之財」、「教民之財」和「贍疾病待贏老之資」作為徵稅對象。嚴復提出重新整理國朝稅收制度,他主張賦稅輕重要適度,「賦無厚薄惟其宜」,認為統治者的責任在於「為其民開利源,而使之勝重賦」,即鼓勵人民發展以提高負稅能力。而大量建設必然需要大量人力的參與,人民一面可以通過更多的勞動換取更多的報酬以改善生活。一面開放各地學堂允許旁聽,讓更加努力的人能獲得經常人更多的收入。

這中國第一次全面開放國家市場,允許國際資本進入中國的礦產、交通、通訊等各大行業。撤銷國內基礎建設的材料必需國內生產的限制,允許直接向國際採購鋼軌、鋼板、水泥等物資。精減各審批結構,進一步降低稅率,以鼓勵投資,對於投資到內地和貧困地區的工廠企業,進行稅收減免甚至進行補貼……

朝會過後,消息傳出,世界沸騰了。數億人口的市場終於完全放開了他封閉已久的市場,世界資本大鱷們如同聞到血腥味一樣蜂擁著進入中國。以至於還未等到十五元宵節過完,整個京城的客棧就已經住滿了各類商家。國內的,國外的,還包括各省府的官員代表……

還是大量文盲的普通中國百姓不知道,這樣的政策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好處,他們最直接的是感受是,朝廷為慶祝勝利再次降低農稅至三十稅一。如此低的稅收終於讓千百年來承擔國家主要稅賦的農民,擺脫了深重稅賦的負擔。他們知道自己要自己能彎下腰去種糧食,就再也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了。家有餘糧心裏不慌,終於開始有富餘的百姓們在吃飽之後,開始捉摸著能不能自己干點什麼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呢?

就在世界資本大鱷們湧入中國的時候,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同時也是生產過剩最嚴重的國家――美國,本應該對中國進行密集的外交公關,以期望能用貸款或更大的優惠政策以換取美國資本大量進入中國,以刺激美國目前越來越凋零的市場使其重新繁榮起來。然而美國此刻卻無心關注中國的利好政策,他們把目光投在加勒比海上。在那裏,美國艦支已經攔截了企圖強行進入古巴的中國巡訪艦隊,兩支艦隊已經對峙整整一周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華蒼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中華蒼穹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 政策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