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忠魂永存

第八百四十八章 忠魂永存

「主公!鄧芝將軍前來述職!」諸葛瑾走入王旭營中,輕聲回報。

「噢?他們現在何處?」」王旭抬起頭來,神情喜悅。

「已到城南十裏外!」

「傳令隨軍文臣及偏將以上職務將領,全體隨我步行列隊相迎!」

王旭急急說完,隨之起身向著營外走去,這也難怪他這般激動,雖說安定戰役中的鳥氏攻防戰是焦點,吸引了所有的注目,可若從戰爭層面來說,固守長安的鄧芝才算是真正創造了奇迹。

事實上,王旭心中對鄧芝等人是有愧的,進軍安定的時候他就明白,若奇謀成功,那麼安定的涼州軍半月內必潰,那麼即使馬騰佔領長安,意義也不大,沒有時間對楚國主力完成反包圍。

若奇謀失敗,那麼楚國大軍肯定是全面撤退,而郭嘉也已做好了撤退的路線和反擊長安的戰術準備。

可以說,在那個時侯的形勢下,出於為大局着想,王旭和郭嘉都潛意識地拋棄了長安,拋棄了鄧芝等將,甚至於他們壓根兒就不認為鄧芝能守住長安太久,其是生是死純粹是看天意。

這樣的舉動從理智上來說當然是正確的,可從情感上來說,他們有愧!

當馬騰退兵后,王旭驚聞鄧芝等人仍然固守長安,始終不曾突圍放棄,瞬間受到深深震撼,內心被無限的愧疚所填滿。

以鄧芝的能力和智慧,怎會猜不到長安被拋棄了?

當其得知楚國大軍沒有全面撤退,反而強力攻打安定的時候。就必然已經明白全局。

在這點上。王旭從不懷疑鄧芝的智商。若連這點都看不出來,鄧芝不配成為北方軍團最高統帥,不配成為平北將軍。

可以說,那時候無論鄧芝是選擇投降,還是選擇突圍逃跑,王旭都絕不會怪責,就好像歷史上劉備不怨黃權投降曹操那般,既然身為人主已經拋棄屬下。那麼屬下迫於無奈做些事出來,又有什麼呢?

不管是梟雄還是奸雄,只要算得上明君,那這就是最起碼的氣度和胸襟,連這點都做不到,如何讓優秀的臣子心服!

可最終的結果是鄧芝選擇了堅持,不論他是否曾動搖,不論他內心是否曾掙扎,可最後他選擇了堅守,死戰到底。這就足以讓王旭感動,足以讓他愧疚!

此外。鄧芝還創造了一個奇迹,以三萬餘人困守孤城,竟然頂住馬騰十餘萬大軍的攻打,扼守長安近一個月,這是何等壯舉?

若這個事情發生在邊塞,發生在易守難攻的險地,那當然算不得什麼,可這是發生在長安。

長安城雖然雄偉,可真不是什麼要塞,其廣闊的防守面積和複雜的城池佈局,根本是易攻難守,歷代帝王不斷地改建和擴充,使得它不像是城池,更像是一個聚居地,更像是後世的城市!

東邊一個陵園,西邊一條河流,這裏一個獵場,那裏一個行宮,城裏城外完全相通,四通八達,守起來着實艱難。

此刻,王旭滿懷着複雜的情感,親自率眾走出五里,列隊迎接!

並沒有等上太久,來自長安的車架徐徐出現在視野,遠遠看到這邊龐大的迎接隊伍,領先的三匹快馬頓時加快速度,疾馳而來!

「主公!」

鄧芝、法正、鄧艾遠遠呼喚。

王旭神情激動,邁著大步,主動上前相迎。

三人平治到二十步外,縱身下馬,隨之跪伏於地。

「臣等奉命前來述職!」

「請起!請起!」

王旭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動,只能是上前一一將三人扶起,他想說些表達歉意的話語,可他不能說,身為楚王,有些事情不能明言,不能講得太透徹,即便雙方都已是心知肚明。

「伯苗,孝直!你們是楚國最堅實的屏障,最忠誠的衛士!你們當受我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

王旭還沒拜下去,鄧芝和法正已是急忙上前扶住,死死托着他的手臂。

鄧芝雙目清澈明亮,猶如天上的繁星。

「主公,您是為楚國、為天下,臣等何敢不效死力,當不起這般重恩!」

「可此番駐守長安,確實是委屈你們了!」王旭嘆息。

法正面容肅穆,激動回道:「若能助主公掃平天下,死亦無憾,何談委屈?臣等只恨力有不足,難以助明主早日創建太平盛世!」

「孝直……」

王旭熱淚盈眶,緊緊握著二人的手,再也說不出話來!

鄧芝和法正也激動地看着他,神情堅定,盡顯真英雄本色!

畫面這這一刻定格,君臣三人彼此相扶,目光相對,心心相連,仿如無聲的畫卷,詮釋這一段英雄讚歌!

這一幕讓隨同迎接的其它楚國文武也深為感動!

不知何時,他們在諸葛瑾的帶頭下,突然齊齊跪地,慷慨高呼!

「明主仁德,臣何惜命!以民為綱,以國為上!忠魂不滅,縱死何妨!」

那整齊而壯烈的呼喊,發自文武的內心身處,頃刻間衝擊著王旭的心領,他突然間覺得熱血澎湃,情不自禁地張開長臂,虛抱長空,當着無數的將士,縱聲高呼!

「有你們,我何以寂寞!」

「有你們,天下何愁不定!」

「有你們,華夏何愁不興!」

這一幕永遠留在了這裏,留在了在場將士的心中!

多年以後,潘浚憑藉着記憶將其畫了下來,儘管其畫功在歷史的無數畫家中,算不得上乘,可卻深切表達出了此刻那種神韻,成為歷史的絕唱,代代相傳,為後人所瞻仰!

………………

半日後,王旭也從鄧芝口中得知了長安之戰的詳細,當場傾心嘆服。

原來鄧芝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正面對決,而是放涼州軍進入長安近郊,然後與涼州軍打潛伏戰,他聽從法正的建議,將兵士分成幾十或百人一組單獨行動,脫掉行動不便的戰甲,穿着百姓的衣服,人手一弩,藉助對長安那龐大外城的熟悉,對涼州軍士進行伏殺。

各部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迅速躲藏起來,長安外城極大,皇家別苑、行宮、獵場、屋舍綿延極廣,將士們利用對長安的熟悉,完全有充足的活動空間。這樣的潛伏戰持續了整整七天,涼州軍前三日損失極大,可隨後便改變策略,將全軍分為三個梯隊,每個梯隊平行推進,如此堪稱地毯式地掃蕩幾圈,這才迫使楚軍不得不退回內城。

內城的防禦也堅持了數天,最終才退至宮城,藉助宮城強大的城防死守!鄧芝也正是這般以拖為主,以戰輔助,仿如泥潭般層層陷住涼州軍的腳步,這才能輾轉拖延了近一個月。

當然,這是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難,越是追求細節的戰鬥,越是將領能力的考驗,鄧芝做到這樣的程度,怎能不讓王旭驚嘆!

鄧芝在彙報的時候,也着重誇獎了年僅十五歲的鄧艾,言此人聰明而有急變,在戰鬥過程中多次做出很出人意料的舉動,並且非常有效,擁有很敏銳的戰場觀察力和判斷力。

長安守衛戰能堅持這麼久,年輕的鄧艾也功不可沒!

看得出,鄧芝對於鄧艾是很欣賞的,年輕的鄧艾也對鄧芝非常尊敬!

這讓王旭更加高興,他早前將鄧艾交給鄧芝帶着,就是因為鄧艾性子過於高傲,心眼兒太多,因而讓性格簡單而直率、清廉節儉、品德出眾的儒將鄧芝去影響他,況且二人本是同姓人,在這個年代,同姓人的親近程度還是很高的,所以鄧芝對於年少喪父的鄧艾來說,或許更容易親近。

啟蒙的引導者對於一個人非常重要,如果走了岔子再糾正過來,會困難百倍,王旭雖然欣賞鄧艾的才華,可對於其歷史上的秉性卻並不喜歡,如果不是那性格,他最終也不會死得那麼慘,如今其尚且年幼,當然從一開始就往正確的方向培養。

可是這種高興在入夜的時候便從王旭臉上消失。

鳥氏縣傳來急報!

楚國邊防軍西軍統帥,戰功赫赫的建威將軍張任,不治身亡!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王旭悲痛不已,沒想到張任最終還是沒能挺過去,戰死西涼。

在文武的勸慰下,他過了好久才緩過勁來,連夜派人傳命襄陽,追封張任為驃騎將軍,以驃騎將軍之禮儀安排厚葬!

謚剛侯,追加食邑三百戶,由其子繼承,名位入英烈台第三層,獨立塑像,供後人祭拜!

英烈台乃是楚國近年再建的最高榮譽殿堂,為紀念過往陣亡的重要楚國文武,總共分為三層!

第一層只留名字排位和簡要描述,已故將領周朝、郭石、蔡中等人在此列。

第二層則另加單獨的事迹碑和重要遺物存放台!已故將領蘇飛、霍篤等人在此列。

第三層也是最高層,需獨立塑雕像,一人一坐!目前僅有最早跟隨王旭的管亥、楊鳳在此列。

這英烈台只供奉開國文武,後世功臣死後,不得入內。

張任也是楚國繼管亥和楊鳳之後,第三位符合進入英烈台最高層條件的楚國功臣!(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江山美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江山美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八章 忠魂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