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身世

2身世

2身世

高風走進一座青磚黛瓦的院落。雖然這院落年頭有點兒久遠,長久沒有修善過顯得破舊,但處處透露出著古樸深厚感。從這宅院可以看出原有主人曾有過的榮耀,特別是在這樣的山區就更為扎眼。

不過在高風的眼裏這宅院實在是太平常不過了,因它就是現在這舊宅院的主人每天就在裏面住。不僅如此,它帶給高風的不是榮耀,而是苦難。幾代人的惡夢,到現在他還在背。

高風的祖父、父親都是因為這個宅院丟了性命,現在只是和奶奶相依為命。

在上個世紀的特殊時期中,早已將土地、房子歸了公的高家再次被揪出來。作為國民黨高官的後代、大地主的代表,受到了最嚴厲地打擊。

戴高帽、遊街、批鬥是高風的祖父高曉天那段日子的生活主題。高曉天沒有挺過那段災難就去世了。

高風的父親高紅生那時很年輕,因家庭是大地主,祖父是國民黨的高官,這樣根不正苗不紅的出生進不了那個時代的主旋律。雖然祖父高曉天給父親取了紅生一名,意思是在紅旗下出生生長與上一代是不同。但是別人卻不是這樣想,不管取什麼名還不是大地主、國民黨高官家中的人,從一出生就註定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悲哀的,他也沒有勇氣熬下去迎來一個全新的春天。

在那個時代大地主的財產、房子自然歸了公。在這個宅院中到現在也還保留着那個時代留下的烙印,在牆壁上用石灰刷好長條形的、正方開的一塊寫的標語。如「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進行到底!」「大海航行靠舵手!」等。

這院宅一度成為村裏的辦公場所。在這時高風祖,父兩代人一進這兒,腿兒都會打多唆,更不用說在這兒住下了。

不過這樣的家庭歷史的締造者還是從高風曾祖父開始。

曾祖父玄術也是很了不起,只是沒有參透天道,心裏貪官求財在國民黨的軍隊里做了人家的高參。有了錢財的曾祖父就在家鄉營良田五百多畝,建二進豪宅一棟。

曾祖父想老了在家安度晚年,沒想到因時勢退到台灣,就連自己的的親眷也來不及帶上。自己和家人都沒有好好的享受良田豪宅,卻給後人帶來的是災難。他老人家如還沒有去世的話到現在已是上百高齡了。

還好現在已落實了政策,房子已歸還了高家。更早些時期是一些sh來的知青在這兒借住,隨着政策的落實,這些知青大都回去了。現在只有一位姓林的知青結了婚並生了一位女兒也還在這宅院裏住。

不過這時高家只有高風和他的奶奶二口人,人丁稀薄,有林家在這裏住更好,在這樣一座大宅子裏更不會冷清,顯得更有人氣。

高風一進院門就迎過來一個小丫頭。小丫頭編著一隻辮子,上面系著一根粉色的綢子,摔來摔去,像一隻快樂的蝴蝶飛來飛去。

「高風哥,今天放學回來沒有去抓泥鰍嗎?怎麼兩手空空呢?看你怎樣『揭鍋』?」這小丫頭就是林知青家的女兒林嘉雨,也是*歲的樣子。

「今天可有大收穫,不過這是個密秘暫時不能告訴你。反正也不缺你的泥鰍吃,你看看那缸里還有多少!你就就著煙葉兒慢慢吃吧!」高風邊說,就用一隻手輕扯著林林嘉雨的髮辮,往院子裏的一個大水缸邊走。

「高風哥,你扯痛了我!」林嘉雨呲牙咧嘴,佯裝着生痛。高風不忍馬上鬆開了手。

大水缸里裝了大半水,裏邊的泥鰍密密麻麻來回穿梭,但不管怎樣來回穿梭泥鰍也不會相互碰撞呢?它們在水缸里很是悠閑自在,真是無憂無慮。

高風和林嘉雨二個小孩伏在大水缸沿上,看得出奇。來回穿梭的泥鰍把兩個小孩的水中倒影時而變形,時而搗碎。兩個小孩象在看動畫的哈哈鏡。

高風拿起林嘉雨的蝴蝶小辮子對着影子晃晃,林嘉雨也不甘落後伸手扯扯高風的耳朵。

高風看到林嘉雨竟也這樣玩劣,伸手往大缸里用力的攪動正在戲游的泥鰍。泥鰍受到外力的搗亂,大家相互拍打起來,林嘉雨還沒反應過來,伏在缸沿看得正起勁,濺得滿臉都是水。高風卻跑得比兔子不快。

林嘉雨遭了戲弄,心裏委屈竟哭了起來。

高風的奶奶聽到嘉雨的哭聲從里出來訓了高風一通:「怎麼風兒?你又欺負妹妹了。泥鰍有什麼好玩?」

奶奶一邊訓高風,一邊又走過去幫嘉雨擦去臉上的水並安慰說:「別哭!奶奶晚上煎泥鰍就給雨雨吃?不給哥哥吃。」

在這個院子裏兩家人就象是一家人,特別是有這樣一位慈祥的奶奶,不管有什麼吃的兩個小孩都是少不了。兩個小孩在一起總是相互賽掐。

說起來他們兩個又都是知青的小孩,兩人的感情在父母的影響下又是更進一層。

高風的母親是sh知青,而林嘉雨的父親是sh知青,本來二個人的父母是一對戀人,但是在現實中陰差陽錯沒有走到一起都與白湖村的男女結了婚。

對於大城市十*歲的年輕人要在這樣偏僻的小山村生活下去,顯然要面對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個嚴峻考驗。要在這裏生活下去,這兩位知青的這種選擇不是完美的理想,卻是現實生活的需要,誰也無法怪誰。

沒有經過生活的歷煉,以前在學校、在家裏確實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漿油瓶子倒了也不扶跨步就過的人到農村還真不知會幹些什麼活。

在城裏的時候嘴裏調子唱得比天還高,喊得響徹寰宇。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戰天鬥地煉紅心,排除萬難幹革命。」

「向荒山要糧,要河水讓路。」

「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

可是一到農村心裏卻完全茫然,不要說戰天鬥地,就是自己的生活都不知怎樣才能過下去,也讓許多知青鬧出了不少笑話。當然高風的母親和林嘉雨的父親也不例外。

高風的母親葉雅梅從來沒有煮過飯,看到鍋里煮飯的水已經開了,氣泡不斷得從鍋蓋和鍋的縫隙中冒出來,以為鍋蓋壓得不嚴趕緊用雙手死死壓住,但是氣泡還是不斷從鍋里冒出來,甚至更多了。

葉雅梅累得大汗直流,可是氣冒得越來越急,以為鍋就要爆炸了嚇得直哭。

高風的奶奶聽到葉雅梅的哭聲,趕緊走了過來挪開葉雅梅的雙手揭開鍋蓋。

看着鍋里的氣泡慢慢縮了下去,奶奶和葉雅梅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從此葉雅梅不知怎麼揭鍋蓋的笑話也不經意在村子裏流傳開了。就是葉雅梅自己回城裏去了,兒子高風在這裏也繼承了「怎麼揭鍋」的外號。

那個時候物資極其匱乏,大家都缺衣少糧。對於這些正是長身體的人來說,又是特別容易餓。

林嘉雨的父親林偉民看到一塊菜地上種的煙葉,綠油油還真讓人喜歡,林偉民也不知這是煙葉不能炒來吃。

這季節正是日長無米青黃不接的時候,趁著月夜林偉民偷了一大把回家裏心裏直樂,馬上就要大飽一頓了。但這東西煮來一吃又苦又澀,煙葉上的毛十分割喉,吃了一口就哇哇直吐。

林偉民真的不解農村人種的這樣綠油油菜為什麼不能吃,種它有什麼用,一問才知原來是煙葉。

別知道后也就是經常戲噓:「煙葉的味道怎麼樣?」自然他的女兒林嘉雨有時也會成了戲弄的對象,人們有時乾脆叫她——「煙葉兒」。

當然人們這樣叫並沒有多大的惡意,只是村子裏沒有多少娛樂活動,就拿人取笑找樂子。

所以當村子裏的大伯、大叔說「怎樣揭鍋蓋」「煙葉兒」時,高風和林嘉並不生氣。就是從他們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們以兩個小孩的喜歡,這兩個小孩也確實是聰明淘氣。

sh知青到這個山村來,對於分到xj、內蒙、東北等邊垂的來說又是幸運得多了,畢竟這裏離sh近得多,隔半年周載就可以回一次家。

那時的sh百貨是全國有名的。這些sh知青回去也就常為村子裏的人帶些日用小百貨。

高風的母親葉雅梅也不例外,常為村裏帶回不少的日用品,小到針線、鈕扣、髮夾、橡皮筋,大到布匹、縫紉機。這些都是村裏人大受歡迎的東西。就是放在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不是向錢看,心裏想的只有為人民服務,投身到火熱的革命生活中去,如果心裏想的是錢那是可恥的東西,要是放在現在這個時代還能賺不少的錢。

葉雅梅可是無嘗幫人捎帶,哪裏會從中謀利。

男同志就是喜歡幹些驚天地地的事情出來,sh的男孩子對於電子那是情有獨鍾。林偉民竟從家裏帶回來一些電子元件,自己親手組裝起收音機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收音機在農村無異於是常人看火箭彈炮那樣稀奇。可是在林偉民手中,就是那麼幾個小小的死零件,經過他的手一整還能哇哇的唱歌,廣播了。

村子裏的男女老少看着林偉民象是看外星人一樣。林偉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為人民服務的機會,總是把自己親手組裝的收收音機拿到聽眾最多的地方,把音量調到最大的位置。

聽到廣播里傳出那《劉三姐》動聽優美的歌聲,很多老頭老太和小孩,總是轉到收音機的後面爭大眼睛看個究竟,裏面有沒有藏着一大夥人。後面看了沒有又再伸長脖子,看看有沒有跑到前面去,前後都不見,只好不解的搖頭。

收音機的信號突然弱了下來,只聽見廣播里發出:沙沙……的一片響聲。

原來靜靜聽收音機的一大夥人一下就像是炸開了鍋似的:

「咋啦現在他們跑了吧!」

「林知青去叫他們回來!為咱們再唱會兒!

「可能他們累了要歇會兒。大家回家拿擂茶來給他們喝潤潤嗓子吧!」

「你們說的都不是,你們聽聽,沙沙……沙沙……一大片的,他們是集體小便吧!」

大夥兒更是一陣哄堂大笑。

林偉民趕緊走過去調台,斷了線的歌聲又回來了,人們的笑聲也立刻停下來。

這個時候的林偉民和葉雅梅在村裏人的眼裏當然是大大的能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修真術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修真術士
上一章下一章

2身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