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 謀生之路(下)

第七十六集 謀生之路(下)

在食品廠的冷庫,查禮軍一直幹得很賣力,幾個月後,查禮軍拿到了1000多元的工資。

拿着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查禮軍的心裏甜滋滋的,他想到了做生意。雖然自己以前曾做過一些小生意,不是很成功,但這一次,他想從頭再來,他要做出一些成績給唐大媽看看。

查禮軍來到區市民救助中心,找到唐大媽,說:「唐大媽,我想以這幾個月所得的1000多元做本錢,在集市擺攤,做點小生意。」

唐大媽從穩妥的角度考慮,不無擔心地問道:「你有把握嗎?能不能暫緩進行?」

查禮軍想了想,很有信心地說:「吃苦受累我不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闖出條路來,也可以為自己的後半輩子打下個基礎。」

唐大媽被他的信心和決心打動了。她想,查禮軍現在已是38歲的人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他來說還剛剛起步,還得幫他一把,讓他真正地自立起來。唐大媽於是說:「既然你有信心,我支持你!」

查禮軍高興地說:「謝謝唐大媽,我要讓人們看到一個徹底與過去告別的我。」

唐大媽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奔走。她先是到集市管理辦公室,請求免去查禮軍的設攤費,得到了集市管理辦公室的支持。街道、居委會和勞動服務所的幹部聽了唐大媽的介紹后,也紛紛解囊相助。

最後,查禮軍的攤位終於解決了,不過,他的攤位是在這個集市裏給硬擠出來的,在兩根樹樁中間懸掛着一個變壓器的下面,就是他的攤位。集市管理辦公室的人說:「暫時實在是找不出更合適的攤位了,只能先湊合著吧。」

可查禮軍卻看中了這個位置,他說:「這個地方不錯,恰對着我家那個樓房。」雖然這麼說,但查禮軍自己知道,大哥還對他緊閉着大門,還有哪家曾經被他偷過的鄰居更是對他唯恐避之不及。

唐大媽說:「小查,地方雖然差了點,但好好乾吧,有什麼困難我們再解決。」

由於查禮軍的大哥堅持不讓他住進家裏,無奈的查禮軍只得睡在攤位上。查禮軍十分氣憤,甚至有過與大哥拚命的念頭。幸虧唐大媽及時疏導,才沒有釀成大禍。

就這樣,查禮軍靠着1000多元的工資和一輛小攤車開始了艱苦的謀生之路。他賣過水果、牛奶、草席、水產等等,後來他固定賣蛋。在他的攤位上,雞蛋、鴨蛋、皮蛋、茶葉蛋應有盡有。

每天早上,查禮軍點就提前出攤了,晚上到6點才收攤。他從批發市場進貨后,以低於市場的零售價賣出,所以生意日見紅火。他誠實經營,從不短斤缺兩,因此拉住許多固定的顧客。漸漸地,他在這個集市上有了點小名氣,附近的飯店、餐廳還專門指定到他的攤點上買蛋。

查禮軍的底子薄,只能從零做起,比別人辛苦點是可想而知的。他用兩張可以摺疊的躺椅連在一起,就成了一張床。睡覺時,查禮軍只好像蝦米一樣蜷起身子。平時還好,可遇上雨天就麻煩了,毯子、棉衣都被淋濕,他時常生病。好在他能吃苦,每逢颳風下雨時,他就喝點白酒保暖,衣服濕了就用身體焐干。

蛋品公司的人知道他的情況后,還以最低價批發給他。當有人問到時,蛋品公司的經理說:「他也不容易,『六進宮』的人能到今天這樣,不錯了。」

大家都點頭稱是,並對查禮軍投以讚許的目光。

看到這些讚許的目光,查禮軍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像模像樣地做人了。他覺得自己已經走上了正道,所以心裏也變得很踏實了。

他沒有忘記唐大媽,這天賣完蛋,他到一家商店給唐大媽製作一面錦旗,上書:

人間有情

浪子救星

《天都晚報》的記者知道他的情況后,進行了多次報道。查禮軍的艱難處境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區委會同有關部門第2天就到查禮軍經營的攤點,實地了解情況。經過區房屋管理局和市民求助中心等部門多方努力,終於在區里為他安排下一個臨時住所,同時還確認了查禮軍在家址遇動遷時有重新獲得安置的權利。

查禮軍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安穩睡覺的溫馨小屋了……

吳記者和查禮軍說話間,已快到6點了,集市上的人漸漸稀少。吳記者說:「能去你的小屋看看嗎?」

查禮軍欣然同意了。收拾完攤位,吳記者隨查禮軍來到離此處不遠的小屋。

走進小屋,吳記者發現,小屋的確太小,只有10幾平方米,除了一張單人床和一張椅子外,大部分是貨物。吳記者感慨道:「你現在可真夠艱苦的啊!」

查禮軍說:「沒辦法,只能這樣。一個集市上的朋友說我這裏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裏一翻身,壓死知多少』,我覺得挺搞笑的。」

吳記者不禁有些感慨道:「想不到你還能這麼開心。這樣很好,其實人活在世上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課題,難過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何必苦了自己呢,你說是吧。」

查禮軍笑着說:「是啊,是啊。」

吳記者又問道:「你在監獄的時候考慮過出獄后所要面臨的一系列實際困難嗎?」

查禮軍說:「考慮過。入獄前幾年考慮的不多,因為那時余刑還長,過多的考慮等於是自尋煩惱。到了快出獄的時候,我就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越來越慌了。」

吳記者問:「為什麼越來越慌了?」

查禮軍說:「我以前是個文盲,在監獄那麼多年也沒學到什麼文化。沒有文化,學技術就很難。雖然每次文化課、技術課都能考及格,但那都是我花『高價』請人『代勞』的。現在回想起來,心裏感到挺後悔的。覺得那麼多年的大好時光被自己白白浪費掉了。再加上我的家人早就不理我了,將來出獄后無依無靠,你想想,能不慌嗎?」

吳記者笑道:「慌到什麼程度?」

查禮軍說:「最主要的就是失眠,平時心神不寧,其次就是喜歡向新犯人打聽外面的事,越打聽心裏就越慌,越慌就越喜歡打聽。」

吳記者說:「你犯的都是盜竊罪,有6次之多,你當時盜竊的動機是什麼?也就是說,盜得的錢財是想干正事還是只是為了吃喝玩樂?」

查禮軍慚愧地說:「唉,就是為了吃喝玩樂。那時我比較年輕,沒有明確的生活方向和奮鬥目標,現在回顧過去那段時光,覺得很心痛,那麼美好的青春年華被自己白白浪費了,真是可惜。」

吳記者問道:「你後悔過嗎?這件事對你的打擊有多大?」

查禮軍說:「起初沒有後悔過,那時覺得犯罪受到處罰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可後悔的。當時主要是太年輕,不懂世事,所以就談不上打擊。」

吳記者又問道:「罪犯出獄都要進行出監教育的,你覺得出監教育對你的幫助有多大?」

查禮軍說:「我出獄前經過了兩個月的出監教育,對我來說幫助很大。出監教育主要是向我們傳授一些關於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就業指南、生存技能、出監后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知識,另外民警還帶我們到外面參觀,讓我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我完全是遵照民警當時教給我的方法進行諮詢和求助的,沒走什麼彎路,我是得益於出監教育的。」

吳記者問:「區市民求助中心為你所做的一切,你現在感到滿意嗎?」

查禮軍說:「非常滿意。但更多的是慚愧。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區市民求助中心的唐大媽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為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而政府部門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人道主義援助。可我一開始卻錯誤地認為這一切是政府應該做的,作為一名刑滿釋放人員,我不但未能體諒政府,而且給政府增添麻煩,甚至驚動了很多領導,讓他們在百忙之中親自過問我的事,現在想起來覺得真不應該。。。」

吳記者問道:「這是你的真心話嗎?」

查禮軍十分肯定地說:「可以說是肺腑之言。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懂事理、有良心,沒有良心那怎麼能為人?很多道理是事後漸漸悟出來的。」

吳記者問:「你現在與周圍的人關係處理的怎樣?」

查禮軍說:「由於我能做到真誠地懺悔過去,老老實實地為人處世,周圍做生意的,包括鄰居漸漸地對我產生了好感,並在心裏接納了我。當周圍不管誰家遇到困難,我都會儘力幫助。當我遇到困難,大家以樂意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吳記者說:「你做得很好。」

查禮軍說:「我雖然到現在還只是剛剛起步,但還是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報社會。我還通過市民求助中心向街道敬老院捐款100元,四川大地震時,又捐出200元。再怎麼說,我現在每月也能掙1000多元,比下崗的人總歸好多了。我會記住所有幫過我的人。」

吳記者笑道:「你有這種想法,真是難得!平時除了賣蛋之外,還做些其他什麼嗎?」

「有,我還買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每月繳100元。」接着,查禮軍還憨厚地笑着說,「福利彩票我也經常買,中獎不中獎,就算報答社會上這麼多關心我的人吧。生意做得好了,我還要多買點……」

採訪結束,第2天,吳記者來到區市民求助中心,找到了唐大媽。

唐大媽果然像查禮軍說得那樣十分熱情,見是監獄管理局來的記者,她說:「你們真應該採訪採訪查禮軍,他能做到今天這樣很不容易。」

吳記者笑着說:「這一切都是在你的幫助下取得的。」

唐大媽說:「查禮軍以前可是個『六進宮』啊!不過他現在頭腦變的清醒了,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麼多年來,從沒做過違法的事。為了做生意,他已有4輛手推車先後失竊。失竊第1輛那次,他氣得要命。我安慰他說:看看你現在這副樣子,想想當年你偷人家的東西,人家是何等痛苦,你該有體會了吧?說得他憤怒之下又有了一些自責。之後,雖然多次失竊,他除了報案,仍是從微薄的收入中扣出錢來再買新車,沒有再干違法的事。」

吳記者笑道:「過去他是害人的小偷,現在是被小偷所害,兩相扯平了啊!」

唐大媽也笑笑說:「也許正是由於這件事情加深了他對犯罪的憎恨吧,所以他還有了兩次捉拿小偷的舉動呢!」

「是嗎?!」吳記者來了興趣。

唐大媽說:「一次是他從批發公司進貨回來,在巷口發現兩個形跡可疑者正在撬自行車,他急步上前,嚇退一個,然後逮住一個。另一次是一天下午,兩個陌生青年在其攤位兜售3把微型衝擊鑽,開價僅80元。查禮軍想,這種價值近1000元的東西只賣80元,不是贓物又是什麼?他略施小計穩住了對方,隨後便報告了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將他們抓獲后,經審查,果然是偷來的……」

吳記者笑着說:「這叫做昔日做賊,今朝抓賊,為的是《天下無賊》……」

幾天後,吳記者以「8年謀生路」為題作了長篇報道,發表在《新生導刊》上。在全省監獄系統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這天,吳記者拿着報紙,來到查禮軍的住處。正巧,天都衛視的記者也來到這裏,他們要拍攝一個紀錄片「我想有個家」,其中的主角就是查禮軍。

查禮軍說:「我要跟他們去一趟白湖監獄清河監區。」

吳記者說:「那好,我陪同前往。」

第2天,一行人驅車趕往清河監區。查禮軍終於又回到了生活改造過的清河監區一分監區,他顯得很高興、也很興奮。

清河監區的領導和一分監區民警得知消息后,都很高興。他們對通過自食其力走上生活正軌的查禮軍給了極高的評價,對攝製組給予了熱情的配合。

曹指導員還熱情地說道:「查禮軍,想不到我們又見面了,不過這樣的見面是好事。你的經歷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你8年來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甚至是很艱難的,但你都挺過來了,這些經歷將再次成為你的人生財富,希望你再接再厲,以後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查禮軍的心裏暖融融的,他一個勁到道謝。拍攝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

吳記者笑着問查禮軍:「你剛才說她是看了我寫的那篇報道后,才知道你的地址的,以後你們是通過寫信才聯繫上的?」

查禮軍於是說了與羅紅俠認識的經過——

那天,拍攝工作取得圓滿成功后,回到天都市不久,查禮軍就收到一封來信,打開一看,原來是女子監獄一個正在服刑的女犯寫來的,名叫羅紅俠。

她是從《新生導刊》上了解到查禮軍的通信地址的。從信中,查禮軍得知:羅紅俠很快就要釋放了,她對未來生活很絕望,不知走出大牆后如何面對社會,如何面對親人、同事和朋友。她給查禮軍寫信,是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查禮軍收到信后,十分理解在那種環境下一個女犯的心情。他給羅紅俠回了一封信。信中鼓勵她認罪服法,好好改造,樹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快到大年三十了,查禮軍很早就出攤了。這天雖然天幕低垂,整個集市格外清冷,但查禮軍的生意格外的好。一些大嫂還多買了幾斤蛋,一個阿姨臨走時還硬要留下100元錢,查禮軍死活不肯接收。

6點多,查禮軍準備收攤了,想到大年三十自己還要一個人回到小屋,心裏不覺有種落寞的感覺。

回到小屋,正準備做飯,住在隔壁的年輕夫婦將他叫了去,這頓年夜飯查禮軍就在鄰居家吃了。鄰居問起他:「老查,是否有成家的想法?」

查禮軍輕輕搖頭,畢竟快到不惑之年,他有些自嘲地說:「現在想也不去想了。」

年輕夫婦都笑着說:「總歸要找的嘛!」

從大年初一開始,查禮軍一天3頓仍然是千篇一律的盒飯。雖然夜幕降臨之時走進那個小屋,有了回家的感覺,可心靈深處的傷感還是瀰漫着他的身心。他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愛,更渴望得到母愛和親情,可現實卻令他很失望,難道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嗎?

春節過後,羅紅俠就刑滿釋放了,她來到天都市。她又給查禮軍寫了一封信。隨着信件不斷往來,他們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感情。羅紅俠先後做過護工、飯店小工,但都未做多長時間就被「炒魷魚」了。

有一次在飯店被欺負,她哭着找到查禮軍。查禮軍拿了幾百元到這個小店去吃了一頓,爭回個面子,然後「炒了老闆的魷魚」。

羅紅俠對查禮軍十分感激,不久,他們決定結婚了……

聽了查禮軍的述說,吳記者很替他倆感到高興。這時,天都衛視的幾名記者也趕來了,大家送上了「紅包」表示了心意。

查禮軍說:「我已經在飯店定了一桌酒宴,請大家一定賞臉!」

於是大家一起來到飯店。席間,查禮軍還說了一些最近的經歷。天都衛視報道他的經歷后,有人主動要和他辦公司,經營不鏽鋼製品,他感到不順心,退了下來;還有不少企業表示願意提供工作崗位,但他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夠,只能選擇體力勞動而沒有去……

酒至半酣,查禮軍笑着說:「我選擇羅紅俠,是因為她出身於窮困地方,我們又有着同樣的經歷,她能支撐着我走過人生艱辛的道路!」

吳記者提議大家一起舉起杯子,向查禮軍和羅紅俠表示了祝賀,吳記者說:「祝你們恩恩愛愛,白頭偕老!」

於是大家歡笑着一飲而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監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監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六集 謀生之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