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青州風光

第140章 青州風光

來福騎着母虎,一人一獸穿梭在大山之中,翻山越嶺成了家常便飯,很快的,青州的景色步入了他們的眼帘之中。

青州在遠古時為東夷之地,傳說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國劃分為青,徐,揚,荊,豫,冀,兗,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稱「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並註釋說:「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

青州位於山東半島中部,為溫帶氣候。西接淄博市臨淄區,東臨昌樂縣,北靠壽光市和東營廣饒縣,南接臨朐縣。青州其南為沂蒙山區,其北為魯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當此咽喉地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戰國時期才會有百萬黃巾兵反抗朝廷之舉,足見人口之多,勿容置疑啊、

青州境內河網密佈,山林風光無數,如此佳地,生產的蜜桃和冬雪蜜桃,歷代列入為貢品之列。還有青州的彌河銀瓜,山楂,柿餅等等一些列的特產都非常的有名,尤其是油炸全蠍,更是列入為北方名吃之中,主產為小麥和玉米二種、

青州西南處有三座三峰,「三山聯翠,障城如畫」這句話體現出此三座山峰的真實寫照、

首先:雲門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雲門山因此得名。。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雲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雲窟」。在夏秋季節,雲門山南側的「雲窟」開閘放雲,即時白雲騰空而出,經雲門洞冉冉升天,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

置身山巔,望雲海時隱時現,雲門仙境,名不虛傳;天氣晴朗時,綠地伴青山,層山疊巒,北國風光更使您陶醉,令您留連忘返。

看的來福是不忍心離去、還想多看一看如此風光。越過了此山後,來到了第二座山峰:玲瓏山、

玲瓏山玲瓏剔透的怪石,形態各異的洞穴遍佈山體。遠處望去像一塊巨大的盆景石擱置在天地之間。它三面崖壁陡絕,只有一條蜿蜒小徑可以通達山頂。然而來福經過一處之時居然發現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發之,愈發愈曲,通體玲瓏矣,這很可能便是玲瓏的由來。呵呵·~!無巧不成書。

山如其名,秀麗婀娜。山體遍佈各式各樣的洞穴。這些洞穴有的前後串聯,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內外套接,有的獨成廳堂。人游洞中如進迷宮,時而進入寬闊的廳堂,時而鑽進狹窄的小巷,空間越來越小,彷彿已入絕境,但拐過一彎之後眼前豁然開朗。石洞曲折勾連,變幻莫測,可居、可行、可玩、可守。洞內的石頭千姿百態,常常使人產生一些奇怪的聯想。

來福停留此處,腦海之中彷彿出現了一副美麗的畫卷一般、

豐富的想像,來福分別給這些洞穴命名為「串心洞」、「通天洞」、「仙寶洞」、「觀音洞」等。來福也十足的過了一把取名癮,記得早前給自己的部隊分為飛箭,飛刀,飛劍,想像一下,也覺得實在好笑、不由的看向天空、有一次進入了聯想之中、這一路來的幻想和聯想,實在是樂得其中,不能自拔啊、

天空中一陣陣的飛鳥掠過,讓來福的眼睛轉入到了山峰頂部,居然那裏有一個洞穴,如果不是飛鳥停留,還真是看不到居然有如此仙境、

那高不可攀的「峰頂洞」便是飛鳥理想的安樂窩吧,來福呵呵的想到、它們成群結隊,朝出暮歸,時而翱翔谷口,時而呱噪峰尖,喧喧鬧鬧地攪擾著雲崖間的靜謐。

至於那兀立雲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誘人的魅力。玉皇頂、凌霞關、卡天門等,都別開生面,獨有妙處。「天降石」、「飛來石」等,雖屬附會,卻也維妙維肖。偌大的一塊「天降石」擱置在一根孤聳雲端的石柱子頂上,背襯著緩緩移動的白雲,似乎柱在搖、石在動,有眼看要滾下來的危險。「飛來石」從天外飛來,濺落「瑤池」的姿態更是逼真。

來福繼續向前邁進一步、

第三座山峰:駝山,名為「駝嶺千尋」的駝山距,與雲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外。

駝山,位於青州城西南,離城6公里,主峰海拔408米,為古青州八景之一,被稱為"駝嶺千尋"。它綿延數城,頂上雙峰對峙,遠處望去,還真有點兒象卧著的駱駝哩!

至於那兀立雲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誘人的魅力。玉皇頂、凌霞關、卡天門等,都別開生面,獨有妙處。「天降石」、「飛來石」等,雖屬附會,卻也維妙維肖。偌大的一塊「天降石」擱置在一根孤聳雲端的石柱子頂上,背襯著緩緩移動的白雲,似乎柱在搖、石在動,有眼看要滾下來的危險。「飛來石」從天外飛來,濺落「瑤池」的姿態更是逼真。

當來福登入極高之峰,遠看此三山之雄偉,久久不能忘懷、這就是青州的美啊、除了這之外,來福不經意間還想起了少許的樓閣以及山洞,也實在讓人產生一種美麗心情的元素吧、

來福不輕易間有一次進入了聯想之中。

望壽閣位於北極山腰,由正閣、東西廂房和垂花門組成。置身閣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見「壽」字,故名望壽閣。

天仙玉女祠位於山巔,為石質無梁建築,結構奇特,富麗壯觀,在建築史上別具一格,祠內塑有泰山老母像。

萬春洞、雲門山後東側,還有冀陽周全開鑿的「萬春洞」。該洞高1.6米,寬1.2米,洞室寬闊,深達5米。在洞內南側,雕有陳摶老人枕書長眠的石像一尊。玲瓏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處的群山環抱中,海拔567米,面積2.73平方公里。峻峰銳起,聳拔突兀,為一方之冠。

幽洞寺周圍的懸崖峭壁上,點綴著幾個離奇古怪的洞穴。有仙人洞、卧牛洞、觀音洞、水簾洞、羅漢洞等,奇巧各異。幾乎每個洞穴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為奇妙無比的景緻,或為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傳說,這就更增添了仰天風光的誘人魅力。

羅漢洞俗稱千佛洞,古名白雲洞、又名太祖洞。洞闊數米,深60多米,高30米。洞內南壁上有佛龕四排,過去供奉著北宋「應真造像四十八種」。洞頂南側有一天然石隙,仰可見天,仰天山即因此而得名。每逢八月中秋午夜,銀盤似的月亮透過石隙將光亮灑滿洞中,形成著名的臨朐八景(古代這裏屬臨朐縣)之一「仰天高掛秋月圓」。據志書記載,過去每到中秋月夜,文殊寺的和尚們齊集洞中,敲磬擊鈸,鳴簫鼓瑟,奏樂賞月,通宵不息。羅漢洞洞壁鐫像刻字甚多。

觀音洞俗稱「隔山照」。過去洞內石壁上有一面「古鏡子」,平明如鏡,光可照人。每逢月明之夜,寺院及其周圍的山巒樹木全部映在鏡中,煞是好看。

仙人洞在觀音洞南,虯松倒掛,懸在峭壁中間,翠柏掩門,人莫能攀。相傳古代有懸空的木質棧道與觀音洞相通,寺內的一位有名望的長老圓寂前入洞坐化,走一步拆一步,從此路絕。

水簾洞在山陰,北向,口如大都門。洞深幽邃,已探到水平深度191米。水流出,冬夏不涸。洞外有池,池北為壁,水簾高掛,泠然有聲,下有石渦,奔流轉注,水散落,翩翩起舞。每當盛夏時節,來到水簾洞邊,看着那清澈的泉水從洞中源源湧出,下跌成瀑,瞻望着洞壁上趙明誠等名人的題刻,環視着周圍那起伏的山巒,確有一番情趣,迷人的仰天風光實不失為青州的旅遊勝地。

黑龍洞至今探臨者絡繹不絕,洞實為一構造山隙,洞口闊而深莫測。相傳有龍潛於洞中,能興**,洞底之恆溫蒸氣上冒,一年四季,呈顯不同觀感。盛夏季節有冷氣上冒,人立洞口,頓覺寒氣砭骨,不敢久停;隆冬遠望,又可見靄靄白氣從洞口蒸騰而上,神秘莫測。今只探至洞深60多米,水平距離100餘米,向下洞口被水淹沒。宋朝時候曾經在這裏立過廟,宋哲宗趙煦還御賜一塊匾額,上書「靈澤」二字,堂堂皇皇地懸掛在廟門之上。以後又封為「豐濟侯」。

四門洞洞深數百米,洞中有發育良好的石鐘乳、石筍和石幔,最高的石鐘乳達20米高,有水平鄰道和大廳數處,有支洞多處,溶洞之大為中國北方之最。

摩崖題刻仰天山上,洞穴內,崖壁間,隨處可見的摩崖題刻,既生動地反映了歷史上的治亂興衰,又為研究我國的書法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九龍盤仰天山盤山公路氣勢雄偉,蜿蜒盤旋,堪稱一大景觀。全長3300米,寬6米有餘,蜿蜒迴環十二折。似群龍起舞,直上山巔,故以九龍盤命名

跟古剎、幽洞相伴而存在的是遠近聞名的「花山」。秋霜初降,漫山遍野的喬灌木混交林頓呈異彩,深秋紅葉,燦若錦霞,一望無邊。過去,當地人把「九月九逛花山」,看作是一年中最為開心的趣事兒。屆時,人們雞鳴即起,串廟會,逛花山,日落方歸。

石道人峰在仰天山下北道村山頂上,有九個石人,拱者、傴者、四顧者、負坐者、坐憩者,人稱八仙,第九個是個半身像,人稱李半仙。他學習不刻苦,不努力,怕吃苦,沒成仙。

另有佛光崖,黑龍潭,文殊寺,文昌閣,望月亭等處。哎真是美不勝舉啊,如果此生長久待遇此地,估計道行修為都有待提升啊、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之地啊、

迴轉頭來,已經遠離了此處,雖然不能長久停留,但是偶爾看一看,還是心情暢快啊、瀏覽之意已經過去了,現在,即可出發,進入青州、然後尋找手下的蹤跡。

我相信一定在青州境內找到他們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誤入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誤入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0章 青州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