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日雙方使用武器

抗戰時期中日雙方使用武器

日本

步兵裝備:友阪三八式步槍百式衝鋒槍(很少裝備)南部十四式手槍九二式重機槍九二式步兵炮

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

性能數據

操作:自動

口徑:6.5毫米

彈藥:6.5×50毫米步槍彈

容量:5發/彈夾、30發/彈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長:1100毫米

槍管長: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論射速:600發/分

有效射程:600米

炮兵:75mm野炮105mm榴彈炮

裝甲部隊:97式中型坦克"奇哈"95式輕型坦克

海軍航空隊(日本的空軍):零式戰鬥機G4轟炸機97式戰鬥機

中國

步兵裝備:中正式步槍(仿製毛瑟88)ZB26捷克式輕機槍毛瑟C96(盒子炮)

美方援助:1903春田步槍湯普森衝鋒槍

蘇聯援助:莫辛-納干步槍**沙衝鋒槍

裝甲部隊:繳獲自日本的97式"奇哈"式

空軍:P-40P-51(飛虎隊)

漢式(漢陽造)步槍

作業原理:旋轉槍栓,雙前栓榫鎖定,手動

彈匣容量:外露單排彈倉,5發,曼里夏式彈□

瞄準具: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

口徑:7.92mmx57

槍管長度:29.13"

槍重:4.14kg

王八盒子「王八盒子」是中國人民給日本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起的一個既形象又貼切的俗名抗日戰爭中,日軍普遍裝備的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絕大多數是用皮質槍套並用肩背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因此中國百姓稱其為「日本盒子槍」;其二,由於南部十四年式8mm半自動手槍的皮質槍套在設計上,為了能夠攜帶備份槍彈和彈匣,槍套的蓋子採用了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樣式,遠遠看去,那圓鼓鼓的槍套蓋子還真的挺像「王八蓋子」。如此形象思維,人們稱其為「王八盒子」,

鞏造九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旋轉槍栓,毛瑟式前栓榫鎖定,手動

彈匣容量: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

口徑:7.92x57mm

槍管長度:73.8公分

槍重:4.08Kg

中正式步槍

抗戰期間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兵工廠內,曾仿製過這種步槍供八路軍使用。

作業原理:旋轉槍栓,毛瑟式前栓榫鎖定,手動

彈匣容量: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

口徑:7.92x57mm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后,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旋轉槍栓,毛瑟式前栓榫鎖定,手動

彈匣容量: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表尺照門,山字形準星

口徑:6.5x50mmSR

槍管長度:79.7cm

槍重:3.95Kg.

類別:旋轉后拉式槍機,彈倉供彈

口徑:6.5毫米

彈藥:6.5×50mm步槍彈

彈倉容量:5發

全長:1,280毫米

槍管長度:797毫米

重量:3.95公斤

初速:765米/秒

有效射程:460米

四四式騎槍

這種槍1909年在日本開始試製,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為「四四式騎銃」,一直生產到1940年間。我軍部隊中的四四騎槍數量不少,在朝鮮戰爭中仍有使用。

作業原理旋轉槍栓,毛瑟式前栓榫鎖定,手動

彈匣容量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表尺照門,山字形準星

口徑6.5x50mm

槍管長度460mm

槍重3.9Kg

兼容性三八短銃

C96手槍

在我國南方稱為「駁殼槍」,北方稱為「盒子炮」或「盒子槍」。

該槍因威力大、故障少,彈匣裝10發子彈,性能優於日本「王八盒子」手槍,被我國抗日軍民大量裝備。

在戰場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對頭,是近戰中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武器。

作業原理:起落式閉鎖槍機,短後座力作業,半自動

彈匣容量:10發內置式

擊發方式:單動式

瞄準具: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

口徑:7.63x25mm(7.63Maur)

槍管長度:3.9吋

槍重:2lb.

兼容性:Maur1896

製造廠:Maur

製造年代:一次大戰之後

魯格P08手槍

俗話說盒子挎魯子,一個挎一個,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

作業原理:肘節式起落閉鎖半自動

彈匣容量:單行排列式彈匣8

瞄準具:凹形照門,刀片形準星

口徑:9x19mm

槍管長度:101.6mm

槍重:0.85kg

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口徑:7.90毫米

槍全長:1,165毫米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毫米

槍管長:602毫米

來複線數:4條

來複線方向:右旋

來複線纏度:240毫米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非常有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經繳獲過不少日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八路軍繳獲后,裝備再用的不多。據說其供彈較卡,還有射擊很麻煩,新生難以網絡家教作,需要較長時間訓練才行。

工作方式:自動,氣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徑:6.5mm

供彈方式:彈斗供彈

有效射程:3000米

彈夾裝彈:30發

射速:500發/分

92式重機槍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繳獲過不少日軍92式重機槍並裝配部隊。此槍也是我志願軍裝備的重機槍之一。

全長:1156mm

槍重為55.3kg

槍管長為698mm

口徑7.7mm

初速為732m/s

膛線右旋4條

自動方式為氣退式(GasOperated)

射速450發/分

30發保彈板(Strip)上彈

有效射距:1000m

毛瑟98K狙擊槍

Karabiner98k步槍規格類型:手動步槍手動,單發生產期間:1935年-1945年製造數量:1,450萬支口徑:7.92毫米彈藥:7.92×57mm毛瑟步槍彈彈倉容量:5發,內置錯列式彈倉槍機:手動,栓式槍機全長:1107毫米槍管長度:600毫米重量:3.9公斤射速:約15發/分初速:755米/秒有效射程:800米瞄準具: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門

抗日戰爭我軍主要使用水冷24式馬克沁重機槍,其威力大、火力強、可靠性較高,一直為我軍所青睞。

作業原理:短后坐力式

彈匣容量:250發佈彈鏈

口徑:7.92x57mm

槍管長:721.2mm

槍重:20kg

相容性:馬克辛家族

製造廠:21兵工廠

製造年代:1940年代

中國抗戰時期的王牌武器!!

捷克ZB26式輕機槍

口徑:7.90毫米

槍全長:1,165毫米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毫米

槍管長:602毫米

來複線數:4條

來複線方向:右旋

來複線纏度:240毫米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rMilitaryPistol)。人區分毛瑟手槍的方式很多也很不一致,因為都是俗稱,各地區的叫法和標準也有區別。較多使用的有「頭把」、「二把」和「三把」(或「三號」)的區分方式

**在1941年以前大拿得出手的是"德械師",但大部分部隊裝備不是很好!德械師「裝備毛瑟M1898Kar步槍,MP18衝鋒槍,MP38衝鋒槍(不是MP40雖然長得很像)ZB-26捷克式輕機槍,少量的MG13機槍MG-08重機槍(馬克沁)德制大號手榴彈!Gerw34迫擊炮,pak-35輕型反坦克炮甚至有LeFa-18105榴彈炮(兄弟連第二集美軍傘兵炸的那個)裝甲車是sdkfz.222,sdkfz.223個別部隊出現過sdkfz.231。(所以以前看到國內影片中出現的(抗日前)斯登槍,M3,湯姆森。純屬虛構)到1941年後美英參戰才有的美英式裝備,「英械師」包括Lee-恩菲爾德來複槍,斯登式衝鋒槍,布倫式輕機槍,PLAT反坦克發射器。裝甲車是布倫式,坦克有瓦倫丁MK.3格蘭特M3,M3A3。「美械師」就更牛了.M1903A式步槍,少量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M1A1/M1928湯姆森衝鋒槍,(20、30、50)

M3衝鋒槍,少量的BAR,重機槍改換了勃朗寧M1919A6風冷式通用機槍。甚至有M9A1巴祖卡火箭筒,M1迫擊炮,M2A1火焰噴射器。坦克就是M24霞飛M4謝爾曼和M5A1斯圖亞特!有M2A1105mm榴彈炮M3A1裝甲車,M18裝甲車(M3防空型),M8灰狗裝甲車。所以說抗戰後期**裝備已經達到歐洲美軍的標準。不知道的以為這不是中國戰場。接下來說說日軍,從基本的步兵手中是Meiji38/99式步槍,42年少量裝備了100式衝鋒槍(中國戰場少見但是有)九六式輕機槍,昭和14式輕機槍(歪把子),九二式重機槍.坦克就拿不出手了,92式,**式,95式,九七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之我的兄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抗戰之我的兄弟
上一章下一章

抗戰時期中日雙方使用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