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 記全文![14X】

正文 后 記全文![14X】

後記!(全文)!

近年來,世界各國出現了幾百年來歷史上最熱的天氣,在這世界天氣問題上佔主流的科學家慎重指出全球氣候正在變暖!而各種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極端氣候影響在世界各地頻頻上演,暴雪、颶風、洪水、乾旱,還引起冰川崩塌消融、海平面上升、糧食減產、物種滅絕。

這些科學宣稱北極將在2013年夏天以前完全無冰的全球暖化說。

在他們的創導下,為此,於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麥隆重舉行了全球規模龐大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領導人會議這一世界領導級人物的會議。1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以及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意在就此掀起針對「全球變暖了的」一次人類拯救地球的行動。備受矚目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比原計劃推遲了一天之後在當地時間的19日下午結束,眾說紛紜,共識終難成。紛紛揚揚這場熱鬧已經過去。

更有甚者: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首次在Girifushi島的水下召開內閣會議。由總統納希德親自主持,十四名內閣部長參加。他們戴上水下呼吸裝置,潛入深約6米的海水中進行會議。馬爾代夫此次召開世界首次水下內閣會議,目的是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以凸顯全球變暖將會對這個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國家的造成滅頂之災的威脅。簡直就危在旦夕。

然而,全球的天氣並不領情。就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剛結束沒幾天。嚴寒無情地、肆無忌憚地肆虐了大會的宗旨,同時也推翻了一些原先佔主流地位的科學家所提出的並已廣為接受的氣候變暖理論。北半球這些天受到強烈寒流和創紀錄的大雪侵襲,從韓國到俄羅斯,從西歐到美國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癱瘓。西歐入冬以來天氣異常嚴寒,十二月間已有六個國家打破低溫紀錄。英國則錄得三十年來最寒冷冬季。美東地區,北達科他州四日氣溫達到全美最低的攝氏零下四十六度。佛州傑克森維爾和奧蘭多氣溫降至零下六點七度與零下二點八度,雙雙創下新紀錄。加拿大東岸積雪多達三十厘米,多倫多氣溫普遍低於零下十三度。印度冬天氣溫降到接近零度,比以往要低出好幾度。

我國北方和南方今冬都遭遇到最嚴寒天氣,許多地方都創下近幾十年來的最寒冷的紀錄。2008年春節期間,我國南方各省發生了特大凍雨災害;一月上旬開始,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持續的大規模雨雪天氣,造成我國50年未遇的冰雪災害。並且我國南方省份的很多地區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凍雨災害天氣。

與全球暖化說背道而馳、截然相反的是:根據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國家雪冰資料中心的數據,自2007年起,北極夏季海冰面積已增加1059300多平方公里,增加率26%;即便是最堅定的擁氣候暖化派人士,也無法駁斥這一數據。這些藉助嚴寒之威的原非主流派專家終於得以絕地反擊的機會,推翻了那些已廣為接受的氣候變暖理論。稱:世界將進入小冰河期,今冬嚴寒或持續30年。看來,全球暖化說派的那些科學家們的下一個機會還要等待來夏。

[135]

這次氣候轉暖,說主要的罪魁禍首是二氧化碳,那麼地球能源的重要供給者——太陽除了黑子活動外別無所可探討的嗎?要知道十億年前,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只有現在的一半長;月球一直是在以每年三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同樣道理,如果地球圍繞太陽地球公轉的軌跡,那怕只要有那麼一點點、人們尚難以覺察得出來的改變;只怕是地球上冷暖變化之大已非同小可了。並且若再增大改變到即使我們仍然還沒有能覺察出的範圍內的地步時;怕是地球早已成為「由冰窖到烤爐的冷熱空調了。」地球也早就難以適合人類居住了。另外,我們地球自己本身在這方面的疑點不大了嗎?地球內核溫度就有5000k以上,壓力高達350萬大氣壓,地殼就那麼隨隨便便噴發一次,釋放出來的能量就往往有不亞於幾百顆原子彈的威力。

創導者中不乏有全球一流頂尖的權威人士。在這樣關係到人類生死攸關的大問題上都難以正確預言;也就不得不正視這麼一個問題了——人的認識總是落後於客觀現實。這還僅僅不過是幾乎就發生在我們眼皮底下的常事。那麼對摸不著、看不見的微觀世界中的微粒;以及遠在不着邊際天邊的宏觀宇宙中的天體和暗物質,古往今來人類預言的準確性又能有多少呢?

僅僅是人云亦云是不夠的。甚至會遺憾千年。後面還會再接着談這一點。

另外,直到現在,現代物理學認為相對論中光速仍然是不變的,並且依然認為超光速在物理學中是不可能的。

其實在廣義相對論中,本身要想定義什麼是「超光速」這一概念其實就相當困難。這在愛因斯坦自己的《相對論:狹義與廣義理論》一書中就說過:「『光速不變,』並不是始終正確的,當時間和距離沒有絕對的定義的時候,如何確定速度並不是那麼清楚的。」

只是一直有人在質疑,在將來更完善的理論中,怕會無法保證光速仍然會是速度的上限。

其實愛因斯坦的這段話提示了人們:求實,只有在有一個同一的、完全一致的、基本標準下才可能統一地進行下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並且勢必將來,終究會得到別無二致的、同一的結論。

而愛因斯坦本人認為在宇宙中沒有「絕對時間」「絕對空間」。這點與牛頓力學中的有着很大的不同。狹義相對論說空間和時間二者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廣義相對論還將空間——時間實際上結合在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共同的四維聯繫體之中,並且空間——時間的維度能夠相互轉換。

咱們再回過頭來拿「超光速」來說,確實如愛因斯坦所說:當時間和距離沒有絕對的定義的時候,是根本無法確定「速度」,既然「速度」都確定不了,那麼「光速」「超光速」又怎能從何而談起?

[136]

為此,看來有必要將本書所採納的有些基本概念、定義着重說明一下,以免在不同的前題下,出現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之誤。

時間、空間普通的概念就是:

時間是宇宙事件順序的度量。物理學定義:時間是兩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

空間是宇宙事件位置的度量。是人為的空間物質位移距離的度量。

愛因斯坦認為空間、時間本身是一種物質,它們隨時間的誕生而誕生、隨宇宙的滅亡而終止。

其實時間與空間都是抽象的事物,都是由於意識而產生。沒有宇宙再談什麼時間與空間存不存在還有何等意義。並且又何從談起呢?

時間;最通俗易懂的說法是:時間是宇宙事件順序的度量。時間是一維的只是永遠均衡向前進而決不會停止更不會倒退。並且具體時間具有着同等數量間隔的規定。

至於時間的生死問題也可以這麼理解:當所有的物質、全在一個無限小的黑點——奇點範圍里,只能是全無或則說此時討論它尚無任何意義。而只有從該奇點大爆炸的瞬間開始,也就是該宇宙誕生的瞬間開始;可以說該時間也開始誕生了。該瞬間就是該時間剛開始的「零點」,從此以後它將不可能受到任何干擾、任何制約地均衡地無限延續下去。認定它只是一維的,直到該大爆炸膨脹到最大限度后。所有物質又開始被引力基本是向相反方向拖曳回來,直至最終又全部歸結拖曳到一個無限小的黑點——奇點內,那麼這一時間也就前進達到了它的最大值瞬間,並且也在該同一瞬間壽終正寢——滅亡了。它的生死存亡其實與其它任何客觀或主觀事物無任何關聯。這一切全都是由主觀意識在認定的,確切說該時間的生死存亡整個過程的認定,還可以隨意有無窮無盡多種認定方案,而且這無數多種方案允許同時並存,且可以互不干擾。這也就是人們經常可同時所見多種對時間的不同認定、賦予不同概念的存在現象,那也就不足奇了。就此而言它就是隨宇宙的誕生而誕生、隨宇宙的滅亡而終止。更確切地說時間其實是不生不滅的,它只是隨抽象思維而來而去的;所以若說是時間是隨着思維而誕生與滅亡也不為過。

[137]

同一個道理,空間亦如此。空間是宇宙事件位置的度量。具體空間的認定具有着長、寬、高三維數量的規定、周邊無限。

至於空間的生死問題可以這麼理解:所有的物質、全在一個無限小的黑點——奇點範圍內里,只能是全無或則說此時討論它尚無任何意義。而只有從該奇點大爆炸的瞬間開始,也就是該宇宙誕生的瞬間開始;可以說該空間也開始誕生了。此時此刻該空間是伴隨它自己的時間共同隨同它們的宇宙一起誕生了。並且該空間是開始逐漸從該奇點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狀基本是球體形態不斷擴張。可以認定它是三維的虛空可以由互成直角的三根座標軸來進行長寬高三維的方向、位置的度量的,這也就是三維的虛空。該起始瞬間時該奇點的位置就是該空間三座標軸共同的原點。剛開始的「零點」。從此以後它將始終隨着宇宙中物質的擴張而向周邊四面八方呈放射狀不斷擴張、無限延續。直到該大爆炸宇宙中物質膨脹到最大限度后,與其形影相隨的該空間便也就擴張到了它自己體積的無窮大的極大值點。而當所有物質又被引力拖曳回來,在這一收縮過程中該空間體積又不斷地隨之向中心縮小體積;最終又全部歸結到一個無限小的黑點——奇點內。那麼這一空間也就經歷過了達到該空間自己的體積最大值后,又回到了它的體積幾乎為零的最小值的全部生命過程,並且也在該同一瞬間壽終正寢——滅亡了。這整個階段該空間是伴隨它自己的時間共同隨同它們的宇宙一起走過了從誕生到滅亡的整個完美過程。必須指出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它們自始至終形影不離。應該說宇宙、時間、空間三者是不可分割開的,缺一不可。這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空間;它隨時間的誕生而誕生、隨宇宙的滅亡而滅亡。從這層意義上來講時空就是宇宙。

不過這只是指沒有宇宙存在的空間、時間也無意義;這種說法並不影響到空間、時間永遠都是客觀存在不生不滅的。

其實要是從多個黑洞、並不見得同步的產生多個宇宙、同時並存來看;從總體上來講,空間與時間一樣,它們的生死存亡其實與其它任何客觀或主觀事物無任何關聯。它們實際上是不生不滅永存的。所謂它們的生死存亡只是由主觀意識不同的階段性認定的。它們還只是隨抽象思維而來、而去的。而從全宇宙整體來言:空間、時間永存,並沒有什麼變化。

但是我們要討論光速的問題就不得不在對「時間和距離有絕對的定義的時候」這一前提下方能進行,否則就根本無法確定『速度』。『光速』則更無法擺在桌面上來討論了。

同樣,「並且空間——時間的維度能夠相互轉換。」所說的空間——時間就只能歸相對論了。在本書中考慮要確定「速度」,那就不得不在這裏放棄只歸相對論所有的那種:「維度能夠相互轉換的空間與時間」了。遵前所述,那也就是必須確定空間與時間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空間與時間的維度也是絕對不能夠相互轉換的。

[138]

討論速度除了要有公認的統一的空間以及時間各自的基本概念外,還必須有公認的,各自統一的度量單位。

好在空間用的公認、統一的最基本度量單位,就是長度單位:保存在巴黎的特定鉑棒上的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它實際上也就是歷史上「米」的定義。這也是公認的基本長度標準。

由這公認的基本長度標準單位,再派生出各個大大小小長度單位,包括小到微觀粒子世界以及大到宏觀宇宙中的所有長度單位。

同樣的道理,在時間上也必須採用公認的、統一的最基本度量單位。例如年、月、日、時、分、秒……。

並且,所採用的公認的統一的最基本度量單位,是不允許隨便作任何變更的。當然可以根據需要各自作某些變換,但必須保證最終結果萬變不離其宗!

如果沒有公認的統一的最基本的概念及度量單位,一切討論都是白白浪費時間。

再譬如說,必然要涉及到的一些幾何概念;例如:直線、平行線、平面、三角形等。它們的基本定義如下:

直線(straightline)的定義:是幾何學基本概念,是點在空間內沿相同或相反方向運動的軌跡。

平行線(parallellines)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平面的定義:平面形象的無限延展。

這些都是公元前三世紀的古希臘偉大數學家歐幾里德,創建的歐幾里德幾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也是人們所公認的一直沿用至今的基本概念。

當年愛因斯坦創建相對論時,非歐幾何也是他的主要理論基礎。通常意義的非歐幾何,就是指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這兩種幾何。廣義相對論畸曲了空間——時間,愛因斯坦放棄了關於時空均勻性的觀念。在物理學中的這種解釋,恰恰是和黎曼幾何的觀念是相似的。黎曼幾何中的一條基本規定是:在同一平面內任何兩條直線都有公共點(交點)。在黎曼幾何學中不承認平行線的存在。

1826年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1792~1856年)創立了非歐幾何。1868年,意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發表了一篇著名論文《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證明非歐幾何可以在歐幾里得空間的曲面(例如擬球曲面)上實現。這就是說,非歐幾何命題可以「翻譯」成相應的歐幾里得幾何命題,如果歐幾里得幾何沒有矛盾,非歐幾何也就自然沒有矛盾。

[139]

歐氏幾何、羅氏幾何、黎曼幾何是三種各有區別的幾何。這三種幾何各自所有的命題都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公理體系,各公理之間滿足和諧性、完備性和獨立性。這三種幾何都是正確的。但用起來又各有千秋。

不過本書採用的仍是經歷兩千多年來人類驗證的歐幾里得幾何中的基本概念,縱然個別時候用時可能會有些周折。但相對論所述的畸曲的空間——圓已不圓、方已不方、平行線會發散或相交、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小於180度,確實令人費解,沒太大必要。

舉例來說:1919年秋天,英國探險隊遠徵到西非,觀察了日全食後向全球宣佈:「星光確實按照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預言,發生了偏折。」這些事實證實時空符合廣義相對論的論述:「時空不是平坦的!它會被物質和能量所彎曲。」

但這只是說明廣義相對論在這方面也是能夠解釋通的。而並沒有證偽經典力學與此有什麼相違背的東西出現過。並且較之相對論而言,經歷兩千多年積累、考驗、受到人類反覆錘鍊、不斷通過實踐驗證而升華結晶成的經典力學,卻能更通俗易懂地確切描述這一預言;完全可以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這樣來予以解釋:「時空永遠是平坦的!在大質量的物體太陽附近的萬有引力,足以改變那怕是具有很小質量的光子的原先的直線運動途徑,使其向太陽彎折,而成曲線運動途徑。」就這麼一句話,不是比那「扭曲了的時空」更加簡明扼要了嗎?那麼平面依然是平坦的!而相對論就此所謂「質量造成了空間的彎曲,質量越大時空也就彎曲得越利害。」諸如此類的言論也就完全可以算是多餘了!應該說:「是萬有引力使物體的運動軌跡產生了彎曲。」而「星光偏折」這一牛頓力學未曾作出的預言,廣義相對論正確地預言了,並且其本質上與牛頓力學相符,那麼它作為牛頓力學的一種補充也未免不妥,並無須太隱晦曲折。

澄清一下基本概念避免混淆視聽還是很有必要的。兩千多年來,尋找「基本粒子」是人類的一項重要活動。而大約在公元前四百年,德漠克里特斯就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大千世界由虛空和原子構成,原子不生不滅是物質能夠分割的最小單位。」但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他以為自己發現了自然界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原子,而誤用了「原子」這個名稱,結果給兩千多年前的德漠克里特斯的正牌原子帶去了難以抹掉的黑影,所造成的這一「原子冤案」看來已無以平反。而真正的「原子」其實應該是我們一直在孜孜以求尋找的「基本粒子」。整個宇宙也正是由虛空和它所構成。

這「基本粒子」只能在黑洞中產生;並且在宇宙死亡的過程中落入黑洞裏的所有物質都只能復原到以「基本粒子」的狀態存在。它是所有宇宙物質中具有最小的體積、最小的質量;同時又具有最高的密度;是質量與能量的統一體,可以以質量或能量兩態變換出現;它可以具有宇宙中最高的運動速度。宇宙中的物質全是由它所變幻莫測地逐階組成。

一旦宇宙誕生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基本粒子」從黑洞奇點中噴涌而出,漫遊虛空,或許組成各階層物質、能量;形成整個宇宙。

[140]

宇宙中各階層物質由「基本粒子」、「初級粒子」、「次級粒子」、……、輕子、夸克、電子、中子、質子、原子核、分子、……直至我們通常所見普通物質。組成各階層物質之間的結合能逐階隨着層次而降低,並且各階層之間的結合能是呈幾何級數差異地驟然降低。希望能夠可控制地將其釋放出來並掌握、獲取這些巨大的高能量,是我們奮鬥不息的目標。人類大能量的獲得、更尤其是要想星際旅行,若沒有更初級階層能量的獲取怕是永遠只能停留在夢幻之中。

宇宙中所有物質的體積全加在一起與整個空間體積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宇宙中全部物質體積之和是直徑幾乎為零的那麼一個奇點;而空間無限大。每個世紀每平方千米才會有幾個高能量的初級粒子落到地面上。至於「科學還沒有發現『空的』空間」。那是因為宇宙中有着不斷極高速運動的各種微粒。例如次級粒子每秒鐘就會有100個穿越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而過,只是我們自己並沒有覺察到而已。各種微粒無時無刻不在往返充填著隨機不時出現的真空地帶。只有假設若能出現時間定格的瞬間,只有在這樣假定的時間「定格瞬間」,空間所有物質、粒子全駐留了,才能觀察到宇宙物質本身就是空間。

俗話說「無便是有,有便是無。」其實空無一物的,僅僅直徑幾乎為零的一個奇點,由宇宙大爆炸形成浩瀚的宇宙即是「無便是有」,而黑洞又將浩瀚的宇宙吞噬成一個直徑幾乎為零的一個奇點,則是「有便是無」。「有」和「無」是相反相成辨證的。時間與空間的生死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物理學界曾經進行過大量的尋找「以太」的工作,那時認為整個太空中充滿了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以太」是一種絕對靜止、絕對剛性、質量為零的特殊物質。最後邁克爾遜——莫雷的實驗結果卻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實際上整個虛空中要有這麼一種物質存在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它其實已佔滿了全部空間從而排斥了空間的其它任何物質。當時以太是為了光及電磁波的傳遞而設想出來的。

實際上宇宙空間「基本粒子」、「初級粒子」、「次級粒子」、……、以及各種微粒、的傳遞都是各自自洽完成的,並非需要依靠什麼「以太」或其它「場」之類的東西來畫蛇添足。粒子以形成粒子流的形式源源不斷地傳遞;傳遞過程中粒子流若不期相遇時便自動相互迴避或瞬間由於碰撞而中斷、並隨即另闢蹊徑。就是粒子流遇阻隔斷,便會立即不間斷地隨機擇優選取新的途徑傳遞。這也是空間一直存在有不斷地在作布朗運動的各種粒子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在粒子流所有傳遞過程中,會始終自洽地保持着力的平衡。空間始終交織佈滿錯綜複雜且在不斷變更的粒子流;各自能夠隨機時斷時續而不會有互相纏繞之慮;相互之間不會有干擾、阻礙之憂。

目前物理學家久久尋找引力場未得,正熱衷於徒勞無功地製造引力波發生器以圖人造引力場。但曾否想到去直接利用大自然一直持續不斷地,廉價恩賜給我們的引力場:所有的物質依據各自質量的大小,相互間由於萬有引力而永不間斷地發射力粒子流。萬有引力確實是那麼微弱,但無論相距多遠它都無時無刻不在。引力場永遠與宇宙同在。

正如超弦理論是量子力學中出現的一種新的科學理論,霍金是其中的核心人物。該理論中最大的難題在於,若要想驗證或證偽所需用的實驗設備,必需建一個尺寸大到銀河系般的粒子加速器才能獲取到所需要的高能粒子,這無疑是難以想像、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那麼人們就應該想方設法從大自然中那無時無刻都在免費賞賜給我們的宇宙粒子中去尋求會更為現實些。

[141]

物理學希望能以簡潔、通俗的語言,清晰、準確地表達其內容。以便能讓沒有什麼科學背景的廣大群眾,都能看懂似乎高深莫測的物理學的基本內容。廣大群眾在理解的同時,並非因循守舊地將其奉若聖明而束之高閣。更主要的是應在了解的基礎上得以啟迪。更進一步推陳出新探索更為先進的科學知識。科學的進步不是光靠少數幾個人推動得了的,只有在廣大普通大眾全都加入推動歷史澎湃發展的洪流中,科學才會洶湧向前。

根據史提芬·霍金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在此之前沒有物質存在,時間也就無意義;物質與時空必須一起並存。這也便是目前最通俗、流行的;關於宇宙誕生的理論。宇宙中大爆炸的理論是關於宇宙誕生的理論;而黑洞則是敘述其相反的過程——宇宙死亡的過程。不過更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這僅僅指整個宇宙的某一部分;即某個黑洞區域的即時活動情況,而整體宇宙有着無數類似黑洞,它們各自的活動周期未必同步。

2008年9月10日位於瑞士、法國邊境地區地下100米深的環形隧道中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該對撞機的主要目的是揭開宇宙誕生之謎。一系列實驗將模擬宇宙大爆炸發生時的狀態,再現宇宙大爆炸發生后萬億分之一秒內的情形。支持該試驗的各研究中心,也並不肯定試驗絕對不會製造出黑洞,只是認為其爆炸的能量,比真正的宇宙大爆炸要小得多。它的首要任務是找尋被喻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波色子」。目前該當今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對撞機,自啟動以來,一直處於故障重重之中。最近,據2010年元月公佈的最新消息說該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這個龐然大物又正在遭受「微不足道之小的飛鳥「叼落麵包」不死不活的磨難。

持反對觀點的科學家提出「複製」「大爆炸」會一點預兆都沒有的導致人類、所有生命、以及整個宇宙全部終結。事實上在宇宙間,自然發生的強於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粒子能量的粒子衝撞多的無以計數。所以該項試驗的安全性應該是不足以為慮;它無能力形成那怕是再小的黑洞。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打賭說:「『大型強子對撞機』不會幫助人類找到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波色子』。」實際上「上帝粒子」是基於一個並不完善的理論——「標準模型理論」而產生的。「上帝粒子」;純粹就是以前物理學中早已失敗了的所謂「以太」的翻版。其實距真正的「基本粒子」還遠遠遙不可及。

但是問題在於:如果假設實驗者依據的基本理論是正確的、完善的話,那麼基於該理論的此實驗,「黑洞」不再是有可能產生而是肯定要產生。並且「黑洞」其實本無大小之分,只要形成了,地球瞬間即逝;繼而以光速向四面八方呈球面吞噬,無可阻擋地吞沒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否則它就不能稱之為「黑洞」。

問題還在於:地球的主人——廣大普通大眾是否能憑藉科學知識對此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對這種危及全世界的哪怕僅僅是為獵奇而為之的行為進行制止。

又如,幾年前俄羅斯五名知名科學家向俄羅斯政府提交「摧毀月球」計劃,提議用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將六千萬噸的核彈射向月球以摧毀月球。因為俄羅斯位於北半球,大部份土地鄰近北極海,天氣冬季嚴寒而且漫長,農業生長都受到影響,此為月球引力對地球產生的影響,使那裏冬天異常寒冷。而休管地球上多少地區的氣候是那麼適宜,炸月決心因擁有六千萬噸的核彈就可定。

「保月派」和「炸月派」之爭或許永遠不會結束。那麼問題仍然在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地球的主人——廣大普通大眾是否能憑藉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對此有識辨能力;能否對這種危及全世界的行為進行有效的遏制。

本書著者,含辛茹若數載耕耘意欲竭力為打造現代通俗的、中國版的《時間簡史》為普及科學知識以盡菲薄之力,而不懈努力之同時,推廣科普的意義也包含此。終不然咱們只能一直等著總是聽別人吆五喝六。

[142]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大統一論是物理學皇冠上的那顆鑽石。」

量子力學的大統一理論(GUT)中,只是一種統一電磁力、強力和弱力的理論,並不含有引力。

偏偏是「力」;這麼一個看似最最普通而又極平易近人的「力」,卻又是那麼令人看不見、摸不著、揣摸不透、費解。「力」是能量的傳遞;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它也正是物理學皇冠上那令人仰慕的、深奧莫測的瑰寶!

霍金說:「在謹慎樂觀的基礎上,我仍然相信,我們可能已經接近於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的終點。」

我們只要找到「基本粒子」,那麼也就意味着物理學的大統一論已得到全面完成。無論是質量、能量以及四種基本力,所有包含整個宇宙一切的物理學大統一理論可以就此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人類社會幾千年來的文明發展史中,從公元前古希臘文化到近代17世紀自然科學發達的牛頓時代,以及現代物理量子力學的時代,人們一直在追尋着物質的基本結構及其運動的統一規律這一大自然統一的秘密;這也是物理學最基本的目的。經歷了數千年,自從物理學問世以來就孜孜不倦地追循着這一目的而從未改變。

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也正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

人類的認識水平又總是落後於客觀事物的發展,歷史上幾次圓物理學大統一夢的失敗正是這一原因。

霍金說,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它應該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時讓所有人所理解。那時,我們所有人,包括哲學家、科學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參加為何我們和宇宙存在的問題的討論。

而人們所需要的是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常用比喻和普通語言將其明確表達出來。

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原理是說:「對於給定現象的最好解釋通常是最簡單、假設最少的那個。」

為了美好的將來,在物理學永無止境的崎嶇小路上,無以計數的科學愛好者,勇於不斷地攀登,尋求着更新的高峰。也許正沿着各種不同的道路在不懈地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

月亮這一地球的忠實衛士始終如一地環繞地球旋轉;同樣地球等行星又作為太陽的忠實衛士始終如一地環繞太陽旋轉;這又與電子環繞原子核旋轉又何其相似乃爾;如此類似規律難道沒有在啟迪人們什麼可令人深思之處嗎?太陽不也是同樣在銀河系中始終如一地環繞銀心旋轉嗎?而整個銀河系又正以每小時90萬公里的速度環繞某不明中心轉動;……。如此從微觀世界直至浩瀚宏觀宇宙世界應該還是有些規律可循。

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科學的精神就在於不斷探索,永遠向前!」

[143]

{正文及後記均已全部發完!}

附:本人意欲將本書:《前沿物理暇想》正式出版,以饗廣大讀者。無奈心有佘而力不從心,一直無以辦成此事。現真誠希望有意出手相助的出版商、社、網站、及個人援手幫我了此夙願,不勝感激;有意援助者可往(我的QQ郵箱:296752340@qq.來函,聯繫電話:0371-66336264告之或進行一些具體商洽。誠致謝意!浪及天涯海角於2010年3月5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前沿物理暇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前沿物理暇想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后 記全文![14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