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第413章 好好好

414.第413章 好好好

「首長,可是……可是那船要到港還早著呢。」紅兒從辦公室里追了出來,她剛才連忙從外間的衣架上取下了自己的羽絨服穿在身上,耳朵上還罩着一個白色毛茸茸的耳罩。

畢竟現在已經是一月份的中旬了,海邊的天氣早已經是非常的寒冷,前幾天甚至還下了一場不小的雪,這要是擱在現代那是不可想像的,因為現代的福州市都已經有幾十年沒有下過雪了,現在的福建一般只有閩西北的冬天還能見到小雪。

黃石記得他這輩子第一次見到的雪還是前幾年去北京出差時,那時入冬后的北京第一場雪給他遇上了,除了飛雪的瑰麗讓他印象深刻之外,也從此讓他的耳朵一到冬天就會患上凍瘡。

碼頭距離黃石的辦公室並不遠,畢竟這東洛島本身就只是一個小島,出了辦公室后,黃石左拐右拐就來到了圍牆的大門邊,出了大門再往前走100米就是那個浮動碼頭了。

門口值班的警衛一看是黃首長出來了,連忙敬了個禮,齊聲喊道,「首長好。」

黃石快速地給他們回敬了一個禮,這要是在以前他還會停下來,和他們交流一下生活,交流一下工作,順便談談理想和社會改造,但是今天他卻沒有這個時間。

因此大門旁的兩名戰士詫異的對視了一眼,因為原先的黃首長在他們的眼中除了平易近人之外,說話做事那從來都是平淡祥和、不急不慢、不慌不亂的,哪象今天這樣,臉上寫滿了激動、恨不得要飛過去的一副模樣。

等黃石到達碼頭,舉目遠眺,不要說「希望號」的船身沒有看到,就是連桅杆都看不到,他不由的喃喃自語,「看樣子,還真是來早了!」

很快的紅兒就站在了他的身邊,陳有新、蘇二和安如意也緊接着出現了,這是紅兒通過對講機中提醒他們的,因為情況正常的話,這一次隨船而來的會有一大批的「移民」,從老人到小孩將近100號人,而陳有新他們就是來做人事檔案的登記、新來人員的衛生防疫檢查、食宿的統一安排,還有一些生活用品的發放和登記等。

他們幾個人站在港口邊,靜靜的看着遠方的海平面,並沒有說話,都和黃石一起靜靜的看着。

站了十幾分鐘后,還是黃石自己先耐不住了,他笑着看向兩邊,說道,「這乾等的時間很難熬,我先上山頂去看看。」

說完,也沒有等其他人反應過來,他就甩開膀子,人急急的往「不周山」的山頂走去。

在山頂十幾米高的瞭望塔里,也就是那種高大上的保安崗亭里,值勤的戰士見是首長來視察了,連忙過來敬禮。

回禮之後,黃石急切的問道,「確認是『希望號』了嗎?」

戰士們很確定的給了黃石一個答案,就跟向紅兒通報的那個消息一樣,遠方來的帆船就是「希望號」,那艘船寬大的風帆、高聳的桅杆,還有火紅鮮艷的八一海軍旗,不是「希望號」又會是哪艘船!

「好,我看看。」黃石點了點頭,繞過了一名戰士,走向了那架放在房間中間的高倍台式望遠鏡。

……

這座山頂的瞭望塔就相當於古代的烽火台。烽火台在古代又稱為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台,它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在唐宋時被稱作烽台,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了烽火台,到了明代則一般稱作為煙墩或墩台,西北的明代墩台,大的還有禦敵的功能,小的則只有觀望遠方的作用,並無點燃烽火的功能。

烽火台是一種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和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在遇到了有敵情發生的時候,在白天則燃起烽煙,在夜間則點起燧火,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和上級報警,這樣台台相連、依樣隨之,傳遞消息,是一種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因此黃石為了這座「烽火台」那也是煞費苦心的,裝備了很多的現代化裝備,比這個時期的明代「烽火台」先進了好幾百年,比如有望遠鏡、對講機、探照燈、夜視儀等等。

而明代的「烽火台」,在北方邊境的九邊地區一般是相距10里左右,不過也有距離5里左右的。它們內部的人員結構與武器裝備在同時期的《深溝兒墩碑》的碑文中有記載,「墩軍五名:丁口妻王氏,丁海妻劉氏,李良妻陶氏,劉通妻董氏,馬名妻石氏。火器:鈎頭炮一個,線槍一桿,火藥火線全。器械:軍每人弓一張,刀一把,箭三十支,軍旗一面,梆鈴一副,軟梯一架,柴碓五座,煙皂五座,擂石二十碓。傢具:鍋五口,缸五隻,碗十個,筷十雙,雞犬狼糞全。」

望遠鏡就是現在「烽火台」里最主要的裝備之一,它有兩種。一種是手持的軍事望遠鏡,一般是掛在一個值勤戰士的脖子上,近距離的觀察海島周邊的情況;而另一種則是高倍的台式望遠鏡,一般由另一個戰士360度全方面的觀察遠方的海平線,最大距離的提前發現敵情,只有這樣才能作好禦敵的準備工作。

手持望遠鏡,都有個標準最佳倍數範圍,也就是7、8、10倍,所有的手持正規產品,都在這個範圍,其中,軍事上最常用的是7倍和8倍。也就是說,如果用手持望遠鏡,看1000米的人,也就是拉近為大概類似100到120米左右的距離在觀察。可以想像一下,這種100到120米的距離,是根本看不清楚一個人臉部的具體細節,只能大概看出觀察目標是男或者是女的這種效果。

而現在這種帶有三腳架支撐的高倍台式望遠鏡,它是一種觀景鏡,理論上是有50倍的倍數,那就相當於將1000米外的距離拉近到了20米的範圍內,在這個範圍內開始,才能真正仔細的觀察一個人的臉,並且可以用肉眼看清楚一個人的臉面。

不過在現代社會,地面望遠鏡60倍率是極限,這還是空氣乾淨無風的情況下,要是城市空氣不好的話40倍就已經很模糊了。但是在16世紀的東洛島,沒有工業污染,也沒有汽車尾汽,因此這裏的空氣質量自然是極好的,比500年後全球空氣最佳城市都要好。

……

今天的天氣狀況不錯,雖然昨天下了雪,但是今天卻是艷陽高照。天氣有些冷,天空中沒有一絲的雲朵,陽光直照在海面上。

黃石托著這架台式望遠鏡,順着戰士們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見金色的陽光灑在海面上,海面上波光粼粼的,鏡筒中一艘如黃豆般大的帆船它正乘風破浪而來,再仔細觀察它的桅杆上是掛着紅色的海軍旗,那麼醒目的,那麼的張揚。

「呵呵呵。」黃石開心的笑了幾聲,又連說了幾個「好,好,好。」

站在他身邊的兩名戰士見首長眉開眼笑的,也不知道他是在說什麼好,過了一會兒,又見首長放下瞭望遠鏡,抬起頭直起身,緩緩的轉過身滿帶笑容的看着他們,知道首長要講話了,就連忙立正了,從各自的口袋裏掏出了小本本和水筆來。

黃石笑呵呵的照例詢問了一下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給他們描繪了一幅未來美好生活的畫卷后,又話鋒一轉,談到了這處山頂瞭望崗位的重要作用,希望他們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之類的話,巴拉巴拉的講個不停。

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不過戰士們還是捧著個小本本,水筆在上面「刷刷刷」不停的記錄着,不過黃石講話的時候是立正著身體,他是覺得領導講話要是像那個金領袖一樣不停的顛着腳,從形象來說也不是很好,並且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講了七八分鐘之後,黃石就停下了自己善長的政治思想工作,吩咐兩名戰士繼續他們的值勤瞭望任務,而他自己開始檢查起瞭望塔的LED照明燈設備來。

瞭望塔在前幾天就安裝了幾盞100瓦的LED燈,是安裝在瞭望塔的頂部,黃石是準備把這座瞭望塔當作臨時的燈塔來用。

燈塔是建於航道關鍵部位附近的一種塔狀發光航標,是一種固定的航標,用來引導船舶航行或者指示危險區、指示船舶離岸邊多遠的作用。現代的大型燈塔結構體內有良好的生活、通信設施,可供管理人員居住,但也有重要的燈塔無人看守。根據不同需要,設置不同顏色的燈光及不同類型的定光或閃光。燈光射程一般為15到25海里。

早先燈塔上的指示燈一般都是用400瓦的金屬鹵化燈,這種燈有兩種,一種是石英金鹵燈,它的電弧管泡殼是用石英做的,另一種是陶瓷金鹵燈,它的電弧管泡殼是用半透明氧化鋁陶瓷做的。金鹵燈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電光源之一,它具有高光效(65到140lm/w),長壽命(5000到20000小時),顯色性好(Ra65到95),同時結構緊湊、性能穩定等特點。一

PS:昨天推薦了一本《黑暗王朝》,今天大家也可以看看同樣雙穿門的《悠閑大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558年的天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1558年的天變
上一章下一章

414.第413章 好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