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公開選拔

第七十六章 公開選拔

(新人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是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兩兄弟控制著總量,斤把白酒,還不至於弄得酩酊大醉,何況酒後話多,兩人叨叨個不停,把肚子里的酒氣都給散發的差不多去。

之前尚瑞達只給余舒同說過,要調去江陵一個政策研究室,但沒說這個政策研究室具體是幹嘛的。

剛好借著這個機會,把這事說清楚了。

余舒同這才明白,大笑著誇獎兄弟:不錯,很不錯,你小子真是個人才,給點陽光你就燦爛,總算沒浪費老子當初的一番好意。

尚瑞達也沒搞虛頭巴腦的那一套,直接就說等他在江陵站住腳跟了,就想著把哥哥一家也弄江陵去。

但畢竟是家鄉,故舊親朋、鄰里鄰外,小城生活,寧靜安然。余舒同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節奏,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他不像尚瑞達,只是萬川的一個過客,他余舒同在這座千年小城,生活了半生。

所以聽得兄弟的建議,就直搖頭,說江陵有什麼好啊,人生地不熟,得空了找個下棋胡侃的人都找不到,不去,不去,萬川挺好。

尚瑞達繼續勸,說哥哥你年紀不大,就真想老死在萬川?何況,廠子效益不好,為啥不早點跳出來,另擇門路?哦,難道非得等到你們那廠子破門落魄了才想找路子?哥哥,那時你才真老啦,跳不動啦。

這話聽著挺有道理,可余舒同不同意:咱這是軍工廠,雙江鼎鼎有名的十八羅漢之一,國家還能放任不管?數千個家庭,幾萬號嘴,國家能放著讓咱們都餓死?

也是經受過兒子那麼多熏陶,尚瑞達對形勢看得還是比余舒同遠一些。就譏笑道:哥哥,這都什麼年月啦,改革開放啦。小平同志都在說,開放搞活,你看你們廠,活得起來不?活不起來,那就是一個死。

如果這話還尚文遠來說,可能更震撼一些。只因為尚文遠知道,不用多久,就十來年吧,雙江省兵工大調整,轉型、轉產、整合、分流、下崗就是整個90年代,圍繞在雙江十八羅漢身上的主題。

萬平機械廠在這波熱cháo中,也沒跑掉。優質車間被遷移到江陵,50%的老工人,被買斷下崗,自謀生路。剩下的50%正值當年的熟練工人,被分到幾個不同的廠裡面,開始新一輪的奮鬥,或者說摔打。

再後來,某些人持有的空殼子集團,大肆低買高賣國企優良車間,把碩果僅存的幾家轉產兵工,拆散得支離破碎,一棒子把號稱重工之城的江陵,打得很多年翻不了身。

來來去去,中間不知多少家庭因此妻離子散,不知道多少身懷絕技的老工人黯然謝世。

尚瑞達只是聽兒子提過一嘴,說未來國企改革,會有什麼景象,具體是怎樣,沒說。實際尚文遠也只是看過一些研究文本,具體到實際上,不是搞工業的,明白不了裡面的勾當。

余舒同身在其中,比尚瑞達還不如,只是覺得現在小ri子還不錯,福利待遇不差,妻賢女孝,堂堂一廠總工,隨便走到哪,都能得幾句奉承話。

任兄弟說破嘴皮,余舒同也沒同意到江陵發展。

弄到後來,實在受不了尚瑞達在那嘚吧嘚吧,就答了一句:成,等你小子在江陵混成個人物了,老子就跟你混,而且還帶著你嫂子,你小侄女,哈哈,說不準還得帶上外孫子和女婿。

尚瑞達也不當這是客氣話,拍胸口就答應了,他現在有這底氣。

喝完酒,尚瑞達隔天問媳婦,文廣和小文兩個的事,嫂子說了啥沒。

晏華很乾脆的說沒談過,但尚瑞達怎麼看,怎麼覺得這話很假。但媳婦不說,也沒轍,想想也就算了。

蒲清泉和寧長河兩位哥哥,辦事很是利落。

估計是鍾文龍的關係,一月初,省zhèngfu那邊就通過了國策室的成立申請。

因著尚文遠的關係,這個中國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研究室,不像其他機構一樣,純粹的一個挂名機構,而是真正的辦成了一個類似於企業的法人機構。

有章程,有股東,有股份比例,有對公賬戶……總之企業運營該有的,研究室也照樣有。

股東就兩個,雙江出版社以母公司的名義,持股30%,研究室持股70%。章程里明文規定,如再有增資的個體或者機構,股份就從研究室的70%里分配,雙江社的30%不會變更。

法人就是尚瑞達,也是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就是鍾道安,其他編製有蒲興、寧秋。

尚文遠給老爸出的建議,把羅書林也列了進來,反正都是同一個單位里的,只是編製換了一下而已。而且羅書林到研究室,遠遠比在出版社的重點圖書編輯室更好,不說待遇,單說尚瑞達和蒲、寧倆人的關係,以後升遷什麼的,就容易得多。

所以寧長河把羅書林叫去談話,說起編製和工作調動,羅書林聽了,二話沒說,就點頭同意了。

原本尚瑞達也想把郝主任也給弄進來,但尚文遠覺得,按雙江社的發展勢頭和發行部的實力,未來發行部一定會從出版社裡單獨分離出來,duli經營核算,形成所謂的市場決定產品的格局。

等發行部分離出來的時候,研究室再入股或者控股發行部,國企內部的交叉持股,不是什麼新鮮事。

對郝主任而言,或許這樣更有利。

研究室的幾個人,鍾道安、蒲興、寧秋三人掛空餉,能幹事的就尚瑞達和羅書林。三份雜誌的工作量,豈是小得了的?兩個人能幹什麼事?

所以尚文遠在計劃里,就明確了,從出版社借調幾十個人來,主要是從編輯室里抽調,負責研究室開初的運營。等在全國範圍內,招選足夠多的人才后,這批人可以回原來的編輯室,也可以就留在研究室。

編製不會變,到研究室這邊,工資獎金等福利待遇還漲30%。

蒲清泉原想一碗水端平,讓出版社的編輯們自動報名。

但等他讓人把通知一貼出來,到寧長河這報名的,呼啦啦,編輯室的編輯們全來了。

這尼瑪以後出版社還幹什麼事?沒辦法,還是按尚文遠的辦法來:考試。

反正考試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不是陌生的事,從小到大都在經歷,還不重樣。

寧長河到出版社時間還不長,對編輯室六、七十號人還不太熟悉,正好借著這次考試,摸摸底。

考完試,成績沒有公布,但把調到研究室的名單貼出來了,當然是以研究室的名義。

儘管有些沒上名單的忿忿不平,但這是人家研究室用人,別人有選擇的權利。有些風言風語,但被寧長河在社裡的職工大會上幾句話一說,都偃旗息鼓下來。

至於尚文遠提的策劃部和市場運營部,包括客服的組建。蒲、寧兩位也不知道怎麼來弄,尚文遠在計劃里也沒寫清楚策劃和市場運營包括客服,到底是幹嘛的。

摸不準頭腦的蒲老大,就打電話給尚瑞達,就說這幾個部門,等他到了江陵,自個來cāo辦。

出版社編輯室一下空出幾十個位置,而且還都是事業編製,消息一下就傳開了。

儘管財務部的匡主任把帳做得很漂亮,雙江社下半年收入不菲,但因為成本開支的問題,反而出現凈虧的局面。但在體制內混的,有幾個不懂這裡的貓膩?

關鍵是出版社該繳納的稅,一分沒少,而且賬面上的流水,瞞不住有心人。

都知道雙江社發財了,油水大大的有。

出版社職位空缺幾十位的消息一出來,整個雙江省有門路的,都找上門來。其中不乏蒲、寧二人的那些領導,老朋友。

這些人輕易得罪不起,都是本鄉本土,一個地方刨食,抬頭不見低頭見,得罪誰都不好。弄得蒲、寧兩位,不勝其煩。

編輯是個很特殊的工種,不是說能認幾個字兒就能充任。沒從事過這個行業的,縱是你筆頭再硬,腦子再活泛,也得至少經過一兩年的學習期。

但這些朋友、領導推薦過來的都是些什麼人呢?不說多是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二杆子,但借故過來沾沾油水,或者鍍鍍金,肯定是免不了的。

怎麼辦?還是按尚文遠提的辦法:考試。

這玩意相對來說,還算公平。

文字的東西,不比數理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對錯都有標準答案。文字彈xing很大,同樣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又有不同的變化。

更別說多音字,多義詞,同義詞,反義詞。真要較真,包括出版社的這幾十號人,半數都不會及格。

為了避免麻煩,蒲清泉和寧長河一商量,乾脆考試過程也透明化。

中國考試很神奇,任你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你考題只要一出來,很快就能漏出去。

所以為了節省這個麻煩,蒲清泉和寧長河二人就決定,考題現場出,考完現場評閱。

這招一使出來,那些個憑著父母餘蔭或者朋友幫忙,本身就認不得幾個字的,就很自覺的退場。不去出那個丑,丟人顯眼不說,還把幫忙的領導麵皮都給臊盡。

留下來的,都是自認有幾分本事的。自古華山一條道,光明在前,總不乏先行者。

公開招考,公開錄用,而且還是在事業單位內。這舉動,在全中國都是頭一遭。

信息經過《江陵ri報》一登載,再通過包括《群眾ri報》這樣的全國xing大報一轉載、評論,雙江出版社就火了,不是小火,而是大火。

緊跟著,全國其他省市的報紙,都加入到評論隊伍中。99%都是好話,盛讚雙江社這次行為,開體制內用人機制改革先河,唯才是舉,公開、公平、公正。

當然也有說風涼話的,說雙江社純粹是嘩眾取寵,博出位,浪費國家財產。

不過這些間或鑽出來的雜音,被一力熱捧的媒體和群眾,一巴掌就給拍在了牆上。

就連鍾文龍都專門打電話過來,狠狠表揚了蒲清泉一通,說你這二娃子總算幹了一件正經事。

同時,鍾文龍還轉述了祁副主席的話,說這是一個成熟的領導幹部,探索出來的用人新路子,值得提倡和大力推廣。

最後當然也不會忘了吩咐蒲清泉,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報告,領導們也要看。

雙江省委、省zhèngfu領導,幾位主要負責人也專門派人到出版社,轉述了領導的話:你這個蒲清泉同志,很不對頭嘛,好東西你捂那麼緊,是要幹啥子?咋不早點給我們這些老頭子說說呢?上級領導問起來,我們都不曉得是咋回事。

當然,轉話的都很是客氣,轉述完領導的話后,照樣要求,這次事了,整理出一份報告,領導要過目。

這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原本只是為了不得罪上級領導,一著急照搬三弟的路數,結果居然傳得全國都知道了。

不過這是好事,首先當然是出版社出名了,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雙江社就是用人機制改革的先鋒,以後其他地方說起來,少不得提出版社的名號。

二來,經過這麼一番全國xing熱議,這次人才招選,就更有作為。

從陸陸續續趕來的應考人群來看,截止目前,至少得有一千多人,這還不算之前江陵報名的那些,以及打過電話、電報,現在還在趕路的人。

這動靜鬧大了,之前蒲、寧兄弟考慮的,現場出題,現場評閱,就有點不合適了,太簡單粗暴了些。

這事還得問老三。

萬川電池廠已經接到了江陵來的調令,電池廠領導原本是不想放人的,這麼一個能不停給廠里拉榮譽、拉業績的人才,怎麼也得留住哇。

但主管工業的一位zhèngfu領導,親自打電話過來,讓廠裡邊放人,那就沒辦法了。

既然留不住,還不如乾脆送個順手人情,還能在領導那賣個好。

也送不出更好的人情,只能是提級別,多發了兩個月工資和獎金。

這幾天,尚瑞達就留在廠裡邊,辦移交手續,晚上就請廠里的領導和相熟的同事吃飯喝酒。

接到蒲清泉的電話,得知是問考試的事。就把兒子在江陵說的那些話,換了個方式,說給了蒲老大。

其實也不深奧的,一說就透。

既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考題就只能限定在出版社用人的知識範疇,不怪、不偏。閱卷的時候,除開社裡的人,還可以聘請數十位雙江高校的教授和老師。

這是第一關,第二關,就是面試,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

編輯還不僅僅是考筆頭,和作者溝通,待人接物,談吐、氣質也很重要。

相信這兩關一下來,就能刷掉90%的人,但留下的10%,就是真正的人才了,有多少就留多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書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之大書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公開選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