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拜住忠心為國安童深明大義

第64章 拜住忠心為國安童深明大義

第64章拜住忠心為國安童深明大義

元朝奸臣鐵木迭兒,因為兒子鎖南在元英宗碩德八剌狀告觀音保等人,正中了皇上的下懷,懲處了幾位大臣,鐵木迭兒和鎖南,父子兩人更加得到皇帝的寵愛,鐵木迭兒見機行事,想方設法,想進一步籠絡元英宗。他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妙計,把從前表演過的把戲,重新上演一次。

人們還記得元朝的周王和世瓎,和世瓎出生於蒙古黃金家族,帝王世家,他是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的長子,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的兄長。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在位時,就是因為聽信鐵木迭兒的話,把和世瓎調往雲南,鎮守邊防,激成王朝內亂,被逐出了漠北。

和世瓎的胞弟圖帖睦爾,圖帖睦爾是元武宗海山的次子,一直居住在京城裡,沒有受到政局變換的牽累,什麼事兒也沒有。鐵木迭兒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他笑裡藏刀,暗中密謀,想把將圖帖睦爾驅逐出去,就與中政使官咬住密謀商議。咬住本來就是鐵木迭兒的同黨,由鐵木迭兒一手提拔起來的朝廷要員,他見了鐵木迭兒,自然十分巴結,百般奉承。

當他們談到圖帖睦爾的事,咬住以輕鬆的口氣說:「這件小事就不勞原恩師你老費心了,只要當晚輩的說一句話,包管他立馬滾蛋,遷移到遠方去。」鐵木迭兒聽了,大喜過望,滿面微笑,拱手向咬住告別,隨即離去。

咬住果然向皇帝提交一份秘密報告,不知其中是一些什麼內容。報告果然奏效,不久皇帝下達詔令,命令圖帖睦爾外出到瓊州居住。瓊州是南海大島,當時屬粵東管轄,與京師相距七千多里,地處蠻荒。瘴氣瀰漫,炎熱逼人。對出生於帝王家族的北方人來說,是一個極為惡劣的地方。

那些朝廷大臣們,聽說皇室貴族圖帖睦爾,被流放到南海瓊州,不知其中緣由,都迷惑不解,不知道究竟圖帖睦爾犯了什麼罪過,因此受到嚴懲。被流放到這般遠的地方。

大臣們後來獲得了皇帝的通告,禁止江湖術士交結各位王公駙馬,並且嚴格控制陰陽五科的官吏和人士,不得輕易泄露王朝占卜的信息。朝廷中的大臣們,這時才恍然大悟,知道圖帖睦爾被逐出京城,與這些事件有關。這完全是鐵木迭兒和咬住捏造事實,密謀誣陷的結果。

後來王公大臣們經過多方打聽。費盡周折,終於得知咬住秘密報告的內容。他在報告中說圖帖睦爾與術士往來,可能圖謀不軌,魏王阿木哥由於捲入朝廷紛爭,被流放青島。咬住提醒皇帝先作預防,不要事後悔恨,於事無補。

當時人們都知道。皇帝作為九五之尊,至高無上,怎能沒有個人**?元英宗碩德八剌的皇位,本來是從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的兩個兒子的手中,奪取而來的。他對此一直小心在意。在位一日,提防一日,這次得到咬住的秘密報告,剛好切中要害,真是比刀槍還厲害,刺中他的痛處。

元英宗碩德八剌對此非常在意,不論咬住說的事實是真還是假,元英宗碩德八剌都不得不先發制人,因此下達命令,把圖帖睦爾流放到遙遠的地方,免得他在京城作梗,讓皇帝不得安心。

鐵木迭兒心靈機巧,八面玲瓏,手法老練,順風順水,事事得手,他一直思謀著巴結皇帝,想皇帝專門寵愛他一個人,他推薦參知政事張思明擔任左丞職務,作為他的左臂右膀,全力支持他。張思明最忌恨拜住的主持正義,為人正直,經常與同黨密謀,尋找時機,誣陷拜住。

有人得知情況后,多次告誡拜住,讓他早作預防,有所戒備。拜住聽卻不以為然,對勸告他人說道:「我是開國功臣木華黎的後代,名相安童的孫子,我的祖宗都國家元勛,世代忠貞為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了。我在年少時,就受到皇帝的寵愛和任命,無非是因為皇上念我祖宗的功德,才得以讓我官居要職,繼承重任。我經常想到國家的大事,就是大臣的精誠團結,相互協作。今天如果右相與我為仇,我便想著回報他,那麼朝廷局勢,就會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紛爭動亂,那麼樣不僅是我們兩人的不幸,對國家也很不利。我只知道盡到我的心力,上不負君王和祖宗的寵愛,下不負民眾的厚望,除此之外,一切的功勞和恩怨,都不是我所思考的,自古以來,生死命運,禍患幸福,都是上天安排,請不必在此多言!」

拜住所說的話,固然很有道理,但當斷不斷,其後自亂,為後來的殺機,埋下了隱患,導致以後的危機。從此拜住更加忠心耿耿,為朝廷盡心儘力,百般效勞,張思明等人也無隙可乘,沒有什麼動作。

當時朝廷里又發生一次重要事件,右相鐵木迭兒提出報告,請求誅殺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元英宗對此猶豫不決,他在私下裡秘密會見拜住,詢問他平章王毅,右丞高昉是否應該當誅殺。

拜住對此大吃一驚,連忙詢問他們犯了什麼大事?元英宗碩德八剌告訴他說:「據報告中說,京城的糧倉里,儲備的糧食出現嚴重虧耗,王、高兩大臣,負責管理清查,他們辜負朝廷恩典,嚴重瀆職,犯下嚴重罪過,不可赦免,所以應該予以嚴刑懲處!」

拜住對元英宗碩德八剌說:「平章和右丞,都是宰臣的副職,宰相的職責是治國安邦,不應該讓他們去管理錢穀之類的瑣碎事務。況且王、高二位大臣,都是右相推薦任命的朝廷要員,莫非是他們不通事故,不善於巴結逢迎,因此造成隔閡和嫌疑。不然,鐵木迭兒為何出爾反爾,以前推薦委任。今天提請誅殺處死?」

拜住久歷官場,熟知其中門道,深知鐵木迭兒的為人,果然料事如神,一語點中要害。元英宗碩德八剌聽了拜住的話,沉思好久。回答說:「你說得很好,提醒了我!」元英宗碩德八剌沒有依從鐵木迭兒的請求。

鐵木迭兒得知皇帝否決他的請求,大失所望,便向皇帝提出報告,請准許他的病假,幾天都不上朝,參與朝會和政務。元英宗碩德八剌也把他涼在一邊,沒有去慰問他。

這時的元英宗碩德八剌,正有別的事務要忙。他在舉行任命皇后亦啟烈氏的典禮,命令拜住手持朝廷的符節前去迎接,授予皇后亦啟烈氏的印信公章。任命皇后的典禮完成後,鐵木迭兒仍然口稱有病,不出來上朝參與政務。

會拜住奉旨,回范陽原籍,為祖安童立忠憲王碑。安童,是元朝開國元勛木華黎的四世孫。霸突魯的長子。中統初年,元世祖忽必烈追憶和封賞元勛。召安童進入皇宮,擔任衛隊長,那些他年方十三,地位在百官之上。

安童的母新弘吉剌氏,是昭睿皇后的姐妹,她們經常在宮廷中走動。元世祖忽必烈有一天。向她提起安童的事,她對元世祖忽必烈說:「安童雖然年幼,卻是朝廷的重器,將來必有大用。」

元世祖忽必烈疑惑不解,詢問她說:「你怎麼知道的安童是朝廷重器?」弘吉剌氏回答說:「他每天退朝都要與老成人說話。從未欺負一個年少的人,因此知道。」元世祖忽必烈聽了,異常高興,記在了心上。

中統四年,阿里不哥黨發動叛亂,事件敗露,被逮捕了一千餘人,即將被元世祖忽必烈就地正法,當時安童站在旁邊侍候,皇帝對他說:「我想把他們全部處死,你看何如?」

安童回答說:「這些人都是各為其主,身不由己,現在遭遇大難,就以私怨殺人,將何以讓人信服,讓更多的人歸附呢?」元世祖忽必烈聽了大吃一驚,讚歎說:「沒想到你這麼年少,就說出這樣老成的話語?你所說的話正符合我的心意。」因此更加重視安童。

至元二年秋天的八月,安童被提升為光祿大夫、中書右丞相,增加食邑至四千戶,讓四千戶人為他服務。安童卻推辭說:「目前雖然平定了東西北三方國土,但是江南還沒有歸附。我正在正當年少有為,請求擔當重任,擔心四方民眾不服,產生輕慢朝廷的心思。」

元世祖忽必烈對安童的深明大義,深為感動,過一段時間,皇帝對安童說:「我已經考慮成熟了,再心沒有人能超過你了。」那冬天的十月,元世祖忽必烈召見許衡,下令許衡進入皇宮參與商議朝廷大事,許衡卻以患病推辭。

安童親自到許衡的館舍里,侍候許衡,與許衡說了許多話。許衡返回后,對許衡十分想念,久久不能忘懷,安童對人真誠,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1259年,霸突魯率蒙古軍從忽必烈攻宋。憲宗死,忽必烈得報阿里不哥謀奪汗位,急從鄂州前線北還,留霸突魯總軍務,與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合台軍會合后,這支軍隊遂成為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的基本力量。在此之前,忽必烈曾與霸突魯討論形勢之地,霸突魯建議選擇燕京為國都,可見他早就有立國中原漢地的見識。不久死於軍中。

安童既是勛臣之後,又與世祖有椒房之親,中統初就擔任了怯薛長,皇宮衛隊長,當時年僅13歲。其母入宮見皇后時,曾在世祖面前稱讚他雖然年少而有輔國之才,因為他常與大人討論國事。

中統四年,即1263年,世祖戰勝阿里不哥,獲其黨千餘人,欲盡殺之,以問安童,對曰:「兩主爭國,彼安知有陛下?且甫定神器,不推曠盪之恩,顧奮私憾殺無罪人,何以安反惻?」當時世祖與阿里不哥爭位,都是拖雷嫡子、憲宗親弟,本無所謂正統、叛逆之分,對方將卒在法理上並無罪過,而且阿里不哥尚未歸降,正需要以寬待政策招撫其支持者。因此世祖很讚賞他的意見,對他才16歲就有如此老成的見識感到驚異。

至元二年,即1265年,安童出任中書右丞相。當時史天澤從中統二年起一直任右相,但在李璮叛亂后。世祖對漢人世侯權重當有疑忌。這一年他巡幸上都時,召安童推薦的謀士崔斌徵詢「為治大體,今當何先」,斌答以「任相」,並舉安童、史天澤可為相。

元世祖忽必烈沉默思間,崔斌又奏:「陛下豈以臣猥鄙。所舉未允公議,有所惑與?今近臣咸在,乞采輿言,陛下裁之。」遂立馬揚言曰:「有旨問安童為相,可否?」眾歡呼萬歲。

這時安童才18歲,推辭道:宋朝尚據江南,如以臣為宰相,恐貽笑各方,使宋人輕視我們。世祖曰:「朕思之熟矣。無以逾卿,其勿辭。」遂拜相。這段插曲說明,世祖以親信怯薛長安童出任首相是經過周密考慮的,史天澤雖仍任右相,但地位在安童下。

安童拜相后,即奏請燕王真金領中書省事,又奏召許衡入朝,親自至旅舍拜訪請教。十分佩服。於是世祖命許衡入省議事,特召見面諭:「安童尚幼。苦未更事,汝謹輔導。汝有嘉謨,先告安童,以達於我,我將擇焉。」

顯然意在培養練達中原政務的蒙古大臣來主掌行政,以免權力旁落。當時右、左丞相有五人。即安童、史天澤、忽都察兒、耶律鑄、伯顏。

至元四年,安童奏:「今丞相五人,素無此例,臣等議擬設二丞相,臣等蒙古人三員惟陛下所命。」詔以安童為長。史天澤次之,其餘蒙古、漢人蔘用,員數勿過多。於是忽都察兒、耶律鑄降為平章政事,伯顏降為右丞。

安童又奏宜用老成人如姚樞等同議中書省事,詔許之。姚、許等漢族儒臣原是世祖即位前就已徵聘的人物,和世侯勢力也沒有關係,他們都主張實行儒家治國方針,安童在他們的幫助下繼續奉行採用漢法的政策。

至元八年,陝西省大臣也速迭兒建議說,由於飢荒盛行,饑饉遍地,盜賊橫行,如果不處死一二人,無法懲前毖後,警告世人。讓中書省討論這件事的可行性。安童報告說:「如果不分輕重,凡是強盜和偷竊都被處死,那樣顯然很不恰當,處死罪犯,必須詳查和報告。」皇帝聽從安童的建議。

至元十二年七月,皇帝下令,提拔安童任行中書省樞密院事,跟隨太子北平王,外出鎮守極邊,忠心耿耿,在艱苦的邊關守衛了十年。

安童至西北邊后,發兵討伐窩闊台後王大名王禾忽,又因分配給養不公,引起諸王不滿。至元十三年,從那木罕戍邊的憲宗子昔里吉發動叛亂,劫持了那木罕和安童,將安童送到海都處拘禁。海都對拖雷家族的內爭採取觀望態度,頗優待安童,授以官職,直到至元二十年才遣還,二十一年,回到元廷。

安童回朝時,和禮霍孫任右相。自阿合馬被殺,「朝廷之臣諱言財利事」,不符合世祖力圖增加財政收入的要求。總制院使桑哥推薦盧世榮有才術,能裕國而不損民。二十一年十一月,詔命和禮霍孫等中書省官與世榮廷辯,世榮論所當行之事頭頭是道,辯勝,於是世祖罷和禮霍孫等,復任安童為中書右丞相,以盧世榮為右丞。

至元二十一年三月,安童跟隨從北平王回到了京城,由於犯罪,在京城等待判決,皇帝忽必烈召見他,對他表示慰勞。安童跪在地上,一邊向皇帝磕頭,一邊感激皇帝說:「臣奉命出使,犯下了大錯,嚴重影響了皇帝的聖德和聲威,真是罪該萬死!」他被皇帝挽留在寢殿里,交談到四鼓時才出皇宮,返回家裡。

至元二十三年夏,中書省提請任命漕司各位官員的姓名官,元世祖忽必烈「朝廷中平章、右丞之類的重要職務,我當親自挑選任命。其餘的職務由你任意挑選。」

安童報告說:「我聽說皇上要倚靠近侍,作為耳目,我承蒙厚愛,獲得任用,但是這是不合法的。還是按照檢舉報告,根據罪行的輕重,請陛下裁處吧。今天的朝廷里,許多近臣尋找機會,結黨營私,安插親信,說某人做某官、某人居某職,草擬好名單上報,提請中書省任命。我認為任命官員,應該制定相應的法規,讓人無機可乘,臣常廢格不行,如果有人結黨營私,請陛下予以詳察。」

元世祖忽必烈說:「你說得很對。今後如果有類似事件,一定否決,不予施行。有妄自報告的人,立即上報。」

安童對世榮的各項改革措施最初持贊成態度,如整治鈔法,聽民間從便買賣金銀;罷各處竹課,從民貨賣收稅;聽民采江湖之魚;改革由各站戶供給使司飲食之弊,除驛馬外,由官支給;又起用阿合馬所用官員中有才而無罪者。

但不久便有許多蒙、漢廷臣彈劾盧世榮「苛刻誅求,為國斂怨」,安童亦覺盧世榮有擅權行為,且遭到許多人反對,乃改變態度,指責「世榮昔奏,能不取於民歲辦鈔三百萬錠,數月即有成效。今已四閱月,所行不符所言,錢穀出者多於所入,引用人,紊亂選法」。

元世祖忽必烈令捕世榮下獄,命安童與諸臣議其所行,當罷者罷之,當更者更之。安童再相后,仍親近儒士,奏請起用老臣徐世隆、李昶。時宋儒葉李歸隱富春江,南台御史大夫相威奉旨求遺逸之士,以其名奏上,世祖大喜,即授浙西道儒學提舉,葉李不欲受,安童特致書懇請,謂「先生在宋,以忠言讜論著稱,簡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隱見隨時,其尚悉心,以報殊遇」。

葉李見丞相來書勸駕,始就職。這時發生了南台御史上章請禪位太子的風波,世祖甚怒,安童雖自承罪責,但君臣間嫌隙已生。世祖欲倚近侍為耳目以監視群臣,近侍輩遂恃勢援引奸人,擅署某人某官、某人某職,徑自奏聞,付中書施行。安童將其中尤不合體例者擱置不行,但顧慮有人藉此告發他不奉旨,二十三年四月,他故意將中書所擬漕司等官姓名上奏。世祖說:「平章、右丞(等職)固當取朕裁決,其餘皆卿事,若一一相煩,有失寄託之意。」安童乃乘機將近侍擅署官職事奏明,世祖命今後若此者勿行。

至元二十四年,世祖決意立尚書省總理財政,以桑哥、鐵木兒為平章政事。

朝臣多有異議,安童乃上奏道:「臣力不能回天,乞不用桑哥,別相賢者,猶或不至虐民誤國。」世祖不聽。不久又升桑哥為尚書省右丞相,總領政務,中書六部也改屬尚書,致使中書省名存實亡。桑哥一派顧忌安童有威望,力圖將他排擠出中樞政府,於是陰進讒言,構陷其罪。其一,乃顏叛亂平定后,世祖命安童按問從叛諸王,多所平反,諸免罪者俟安童退朝,爭相迎謝,至有執轡扶其上馬者,安童不理睬,有人就告發安童:「宗室雖有罪,皆太祖子孫,陛下族弟,丞相雖尊,人臣也,奈何悖慢如此!」其二,謂北安王那木罕以皇子僭祭岳瀆,安童知而不奏。其三,安童在海都處時,曾接受海都所授官職。世祖對這一點很惱怒,幸石天麟為之辯解說,安童不拒絕海都所授官職,是意在「釋其疑心,導其臣順」(《元史?石天麟傳》),這才使世祖稍稍息怒。

至元二十五年,安童見國家大政盡歸尚書省,中書職權全被剝奪,遂屢次將中書省印上交,世祖不許。二十六年,被罷去右丞相職,只掌怯薛。二十八年,桑哥被誅,世祖欲更換政府大臣,燕公楠奏薦伯顏、不忽木等十人,世祖又問誰可為首相,對曰:「天下人望所屬,莫若安童。」又問其次,曰「完澤可」,遂拜完澤為相而不用安童。

至元三十年的春天正月,一生正氣,深明大義的安童,生病後醫治無效,逝世於京城的樂安里官里第。(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64章 拜住忠心為國安童深明大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