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元仁宗網羅精英人才濟濟

第52章 元仁宗網羅精英人才濟濟

第52章元仁宗網羅精英人才濟濟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為了網羅全國英才,施行科舉制度,命令中書省制定和頒布相應條例,規定科場每三年舉行一次,從皇慶第三年的八月開始,參考人員由各地方官員從當地籍貫的人士中推舉,蒙古族人員從各部落中推舉,凡是年滿二十五周年,對長輩有孝心,品德良好,受人稱讚,以及熟悉經書和歷史的知識分子,都可以向朝廷推舉。

如果在推舉的過程中,有營私舞弊,循情枉法,或者應該推舉,而又不進行推舉的官員,監察御史和肅政廉訪司的監察官員,應該予以調查核實,給予相應處治。

科舉考試的程序,蒙古和色目人,第一場考經問的有五條,在《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中,抽出相關內容進行考試,以朱子章句集注為答題標準,如果考生回答問題時,語義明確,說理透徹,語言典雅,就可以錄取。

第二場考試,一道論述題,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出題,答題字數規定在五百個字以上。漢族人和南方人的第一場考試,從四書五經中抽出相關內容,設置兩道考題疑,從《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的內容中出題,以朱子章句集注作為答題標準,考生必須用自己的話,作為結尾,字數規定在三百個字以上。

科舉考試中的一道是經義,各自考察一本經書的熟練程度,《詩經》以朱子集注為標準,《尚書》以蔡註釋本為標準,《周易》以程朱註釋本為標準,以上的三種經書,兼顧運用古代的註疏,《春秋》准許參照三傳相關的內容,及胡氏傳的內容,《禮記》用古代的註疏,字數規定在五百個字以上,文體不加以限制。

第二場主要是考察古代詩歌,朝廷公文,政府公文的寫法。一道是朝廷公務類,文體限制用古代詩歌,朝廷公文,仿照古代的公文寫法,政府公文,語言要工整,仿照古代文體的寫法。

第三場考察的是一道政治時事題,從經書、歷史或時事政治的內容中出題,不在於辭藻的華美,要求樸素無華,直接陳述,字數規定在一千個字以上。

蒙古人和色目人,如果想檢驗自己的漢學修養,願意參與漢族人和南方人的考試科目,如果考中錄取后,就會格外加一級注授的官職。蒙古色和目人錄取的人選在一張榜文上公布,漢族人和南方人錄取人選在一張榜文公布,獲得第一名的,叫做賜進士及第,官職是從六品。

獲得第二名以下的,到第二甲以內的,享受正七品官員待遇,三甲以內的享受正八品官員待遇,兩張榜文的規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朝廷專門為舉行科舉一事專門發布通告:

因為我們的祖宗,以威武神勇而平定了天下,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設置官吏,對各項公務進行分類管理,徵集和錄用了許多儒雅有才能的人士參與政治,重視學校這個培養人才的地方,提議設立科舉考試,以選拔各類有用人才,真是高瞻遠矚,意義深遠。

我的德行和才能淺薄,得以繼承皇位,管理國家政務,發揚祖宗的光榮傳統,繼承先輩的輝煌事業,嚴格遵循祖宗的意願,執行既定的規章制度。

如果我們認真考察三代以來,科舉考試的各個科目,分析其中的主次安排,我們不難看出,選舉人才應該把品德表現作為首要考察內容,如果考察他們的文化才能,就應該首先考察他們對四書五經的熟練程度,文章的寫作才能,那是次要的,如果考生寫作的文章華而不實,空洞無物,於事無補,我們就不能錄用他們。

因此我就下令中書省的相關官員,廣泛參閱古今的有關文獻,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科舉考試條例,決定從皇慶三年的八月開始。國內的所有郡縣,都必須推舉各地賢能的人,參與科舉考試。第二年的二月,到京城進行統考,考取的人將由皇帝親自面試,決定錄用。

元朝到了皇慶三年的時候,改為了延祐元年,從延祐八年開始開設舉人考試,到第二年舉行朝廷考試,通過考試,任命護都沓兒、張起岩等五十六個人為狀元及第,或者其他不同等級的身分和待遇,考試結果,分為兩張榜文,進行公布。蒙古和色目人,放置在右邊的前面,漢族人和南方人,放置在左邊的後面,從那時起就形成了慣例,一直沿用了下來。

元朝的科學制度,從延祐年開始,錄取許多傑出人物,在科技文化事業取得巨大的成就。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錄用了齊履謙、吳澄為國子的司業官。齊履謙,字伯恆,是汝南地方的人,幼年時學習推算和考察星曆等方面的科技知識,到了他長大成人的時候,又深入研讀了有關山川河流的,洙泗和伊洛之類的地理書籍,勤於鑽研科學技術。

齊履謙,字伯恆,他的父親名叫齊義,擅長算術。履謙六歲時,隨從父親到了京城;七歲開始讀書,一行十行,記憶超人。他十一歲時,他父親教他推算星昌歷,他很快就熟練掌握盡;十三歲,拜師讀書,學習古代儒家經典。他博覽群書,不是洙、泗、伊、洛的書不讀。

至元十六年,初設立太史局,重新修訂新昌歷,履謙擔任星曆人員。他的同行都是專門從事天文台官員的兒子,太史王恂問他們有關算數的問題,他們都不能對,只有齊履謙能隨問隨答,王恂感到非常吃驚。新曆編纂完成,又準備修訂《歷經》、《歷議》。二十九年,授星曆完成後向全國頒布施行。齊履謙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至治元年,齊履謙被提升為太史院使。泰定二年九月,以官員的身份奉奉命視察江西、福建,黜罷官吏之貪污者四百多人,蠲免括地虛加糧數萬石,州縣以先賢子孫充房夫等相關人員都被解職。福建憲司職田,每畝年上交輸米三石,老百姓很困苦。齊履謙下令減免令,因此引起了朝廷的埋怨,他還京后,監察部門果然誣告他。不久,誣齊履謙者都因為其他事件被免職,齊履謙才得始得平反,后又擔任了太史院使。

齊履謙從小勤奮好學,家裡貧窮無書可讀。他擔任星曆官員后,在太史局,意外地獲得了秘書監輦死亡后留下許多宋朝的舊書,被放置在本院,因此他就趁機晝夜諷誦,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收穫,因此得以博學精通,上自六經、諸史、天文、地理、禮樂、律歷,下至陰陽五行、醫藥、卜筮,無不通曉,尤其精通經史典籍。

到了至元二十九年的時候,由於他的獨特才能,受到朝廷的重用,被授予星曆教授的官職,到了大德二年,又提拔為保章正的官職,到了至大三年,升任侍郎,副部長,兼管冬官正事的事務。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繼承皇位后,下令用研究學問,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謙虛好學,道德高尚等等信條,教育和培養國子學的學生。下令吳澄等人對學校進行有效管理,培養人才。要求學生每天凌晨五鼓時間,就進入學校學習,縱使是颳風下雨,嚴寒和酷暑,都不得中斷學習,稍有倦怠。

吳澄,字幼清,是撫州地方的人,他宋朝的末年,多次參與朝廷舉行的進士考試,但是都沒有考取。後來就隱居在布水谷,堅持讀書和著述,博得了很大的博得了很大的名聲。在至元年中,也曾經被曾召喚到燕京城,皇帝想授予他的官職,吳澄卻不想干,就向皇帝乞求回家,贍養年老的母親,就辭去了朝廷,返回故鄉。

吳澄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應鄉貢中選﹔次年﹐就試禮部,考試失敗。在鄉里開門辦學,修建了一所草屋居住,題名「草廬」,因此被人們稱為草廬先生。進入元朝後,避兵亂隱居樂安布水谷﹐從事著述﹐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回到草廬居住。

二十三年﹐程巨夫奉詔到江南網羅人才﹐他跟隨著到了大都﹐不久即辭辭職回家。元貞年間﹐在龍興講學,今江西南昌﹐為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選所賞識﹐推薦到朝廷。大德五年,1301年﹐授應奉翰林文字﹐次年至京城﹐而那個職務已經改授他人﹐就返回南方。

八年﹐被任為江西等處儒學副提舉﹐遷延不赴﹐後稱病辭職。至大元年,1308年﹐授國子監丞﹔四年﹐升司業。當時國子監學官只知踵襲許衡成法﹐教學止於朱熹《小學》﹑《四書集注》諸書﹐年年如此﹐毫無進步。吳澄到任后實行改革﹐親自執教﹐辨析諸家傳注的得失﹐融會不同學派的學說﹐並擬定教法﹐分經學﹑行實﹑文藝﹑治事四門﹐擴大了教學內容。

皇慶元年,1312年﹐辭職還家。次年﹐集賢院奏請召為國子祭酒﹐反對者指責他為陸學﹐不合許衡尊信朱子之義﹐不可為國子師﹐於是作罷。延祐五年,1318年﹐授翰林直學士﹐遣虞集馳驛召入朝﹐中途因病不行。

至治三年,1323年﹐超拜翰林學士﹐復遣近臣至其家徵召﹐乃入京。泰定元年,1324年﹐被任命為經筵講官﹐復命修《英宗實錄》。二年﹐《實錄》完成後﹐辭官南歸。晚年仍致力於著述﹑講學﹐南北士人來從跟隨他學習的人很多。

到了至大元年的時候,復石擔任國子學的督學監丞,在皇慶元年,授予他司業的官職,吳澄用宋朝程顥辦學的方式向皇帝提出建議,胡瑗用六種學問教導學生,朱熹教學中的科舉考試方法,簡稱為四條教學方法:一是經史學,二是行為學,三是文藝學,四政務學,每條教學方法,都有明確的規定,非常詳細,不厭其煩。

後來因為齊履謙改任僉太史院事的官職,吳澄認為再也沒有人和他研究學問了,真是相識遍天下,知音能幾人?就向朝廷找借口說,自己身體生病,需要回家休養,學校制度建設的事就稍微放鬆了下來。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又調任齊履謙擔任司業的官職。齊履謙要求自己更加嚴格,在教學上更加勤奮,曾經創立升齋積分等數學教學內容,以培養數學人才。

國子監學校每年都要考察學生的品行,以決定他們的升遷,如果得以升到上齋的級別,再過一年,就可以參與單獨考試了。如果語言流暢,說理透徹,就能獲得滿分,如果言詞平淡,但說理透徹,就可以獲得半分,每年累計學分達到八分的,就可以評為高等,限制四十人,額滿為止,集賢院及禮部每年都要在國子監學校選拔六個人,作為每年的貢生,予以錄用。

國子監學校學生如果不勤奮學習,三年還不熟悉一本經書,以及在學校的時間不滿一年的,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應該予以除名的處分。

由於元朝的國子監學校,辦學思想明確,規章制度健全,所以在那裡就讀的學生都專心致志,勤奮學習,學識廣博。元朝的治學和學術風氣,在皇慶和延祐兩個時代,是最旺盛的時期,對中國的文化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古話說,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樹立起來,有品行有才能的人才就會不斷湧現,元朝當時的事實的確如此。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又曾經中國的政治學經典著作《貞觀政要》,文化經典《大學衍義》,還有程復心所著的《四書集注》,陸淳所著的《春秋纂例》、《辨微疑旨》,以及政治學經典著作《資治通鑒》,科技經典著作《農桑集要》等書,下令全部進行印刷和發行,作為學校的教材,供學生學習,提高他們的學識和才能。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又以宋朝的儒學大師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呂祖謙等人的著作,以及元朝的儒學大師許衡的著作,作為學校經典著作,供學生反覆研讀。下令祭祀聖人孔子的寺廟,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真可以稱得上是元朝歷史上的第一個賢明君主。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奮發有為,勵精圖治,很得人心,但是事不湊巧,偏偏出了個鐵木迭兒,長期和皇太后勾搭成奸,成為加班夫妻,受到皇太后的寵信,從不安分守己,在朝廷播弄是非,蠅營狗苟,結黨營私,妒賢嫉能,把一個正在良性運行的元朝,搞得烏煙瘴氣,這也許也是元朝的命運走向衰退,上天的有意安排。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章 元仁宗網羅精英人才濟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