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元朝治黃河遍地燃烽火

第130章 元朝治黃河遍地燃烽火

第130章元朝治黃河遍地燃烽火

黃河是一龍性情詭異的巨龍,狂暴野性,洪水恣意泛濫,無數次地給民眾造成深重災難。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五年,黃河又發生大洪水,泛濫改道,河流一分為二,最後與淮水合為一道,東流入海,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內淤塞黃河。在元世祖忽必烈以後的時期里,黃河又屢次決口,兩岸民眾年年修築堤壩防洪,都勞而無功,沒有見到多大成效。

在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至元元年,黃河在開封段決口。至正四年,黃河在曹州段決口,沒過多久黃河又在汴梁段決口,至正五年在濟陰決口。元朝廷為了加強黃江治理,在山東、河南等處建立都水監,決心治理治河,減輕災難損失。

為了治理好黃河,朝廷派遣當時頂級水利專家賈魯,任山東、河南都水監,負責對黃河的有效治理。賈魯,生於1297,1353去世。字友恆,元代高平人。他少年時聰明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后謀略過人。1343年詔修遼、金、宋三史,召賈魯為宋史局官。歷任東平路儒學教授、戶部主事、中書省檢校官、行都水監,其間,針對當時「黃河決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已其毒」,沿河人民背井離鄉,賣兒賣女的悲慘局面,公元1351年,賈魯被任命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進序二品。授以銀章。賈魯親自率人修築黃河,多次領導治理黃河,拯救民眾於洪水之中。

賈魯是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也是一位在治理黃河上卓有成效的水利專家。廿八歲時,任東平路儒學教授,又被選為丞相東曹椽、戶部主事。后又奉詔專修遼、金、宋三史,擔任宋史的局官。賈魯擔任中書省檢校官后,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提出改革時政的、長達數萬言的主張。元惠宗任命賈魯為行都水監。賈魯領受任務后,繪出了精細的治水圖,同時提出了兩個治河方案。後來採納了賈魯的第二個方案。公元1351年。賈魯被任命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進序二品,授以銀章。賈魯親自率人修築黃河。最後死於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戰爭中,終年五十七歲。

至正八年,賈魯任都水監。考察河道地形后。提出治河二策:一為修筑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功省;二為疏塞並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功數倍。不久,賈魯改任右司郎中,以上二策未作決定。至正九年脫脫復任丞相,賈魯又進獻其治河二策,脫脫同意其後策,決心治河。至正十一年,順帝命他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主持堵口大工。當時發動汴梁、大名十三路民工十五萬人及廬州等軍士二萬人進行堵口,採取疏、浚、塞並舉的方法,於四月開工。第一步整治河道,疏浚減水河;第二步築塞小口門,培修堤防;第三步集中力量堵築黃陵大口,挽河回歸故道。八月間正值大汛時期,當時口門寬四百餘步,中流深達三丈多,水勢湍急,而賈魯臨危不懼,敢於創新,決定作石船大堤,加強挑溜作用。九月七日,在口門排大船二十七艘,上鋪散草和石塊,以沉船法進行堵合,然後用卷埽壓廂,終於當年十一月十一日合龍閉氣,河復故道,匯淮人海。此次堵口,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總共用中統鈔,即當時的紙幣,「一百八十四萬五千六百三十六錠」,耗用財物很多。後世評價賈魯治河有四句詩:「賈魯修黃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載后,恩在怨消磨。」

賈魯在朝廷會議上提出,治理黃河應該在北岸修築堤壩,疏通南方河道,讓黃河返回故道,就是要河流與淮水匯合,照以前那樣流出東海。但是這項工程巨大,必須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這項巨大的治河工程。元朝丞相脫脫贊同他提出的主張,下令讓賈魯進行準確估算,賈魯彙報出可能需要二十萬人,脫脫聽了大吃一驚,認為工程量實在太大,遠遠超出他的想像。

朝廷立即派遣工部尚書成遵,與大司農禿魯,接受朝廷的委派,先行視察黃河河道,提出詳細準確的治理黃河方案,提交朝廷審批。成遵等人自京城大都出發,南下到山東,向西進入河南,沿途詳細勘測,精心設計規劃方案。他們把所有地勢的高低,水量的大小,河水的深淺,都詳細測量明白,繪製成地圖,在圖紙上還附加詳盡的說明,他們完成對黃河考察和勘測任務后,返回京城大都,直接來到了丞相府,前來拜見丞相脫脫。脫脫立即把他們迎接進客廳,向他們詢問了河道的具體情況。

第二天,在皇宮裡的朝廷會議上,大臣對治理黃河的工程,進行激烈辯論,確定治河方案。成遵首先開口建議說,黃河的過去河道,一定不能修復,賈魯的設計方案,斷然不可施行。脫脫聽了,詢問他說,你先說說反對的理由吧!成遵一邊把他們繪製的地圖打開,向皇帝和大臣們展示,一邊向他們作出說明。成遵舉著地圖在大殿上展示了一周,然後恭恭敬敬地把地圖放在皇帝的書案上,元順帝和脫脫都認為,治理黃河工程事關重大,不能草率地作出決定,沒有明確表態。脫脫趁機建議說:「你們沿途奔波,勞累辛苦,你們暫時回去休息再一天,明天到中書省,我們再進行詳細討論吧。」工部尚書成遵,與大司農禿魯,兩人離開大殿,回到了家裡。

第二天清晨,工部尚書成遵,與大司農禿魯,果然說到做到,立即到中書省的大廳里等候著,不多一會兒,身穿公服的脫脫首先到來。不久賈魯跟隨進入了大廳,其餘的中書省官員,亦先後到達了那裡。他們立即開始討論黃河的治理方案,在會議上,成遵與賈魯兩人,意見很大,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最後面紅耳赤地爭論了起來。在場的各位官員看見那種情景,都不禁大吃一驚。他們也從來沒有看見他們這麼激烈地爭論過。那些官員平時大都在都城裡,穩穩噹噹地做官,也沒有時間和精力留心和研究河防,因此也沒有多少發言權。只好眼睜睜的看著激烈辯論。無論插嘴和勸解。好像全是一幫尸位素餐的行屍走肉。毫無才幹,毫無作為。

工部尚書成遵,都水監賈魯。從早晨的辰時一直到中午的午時,兩人都各執一詞,爭議不休,在場的官員們都勸解他們說,今天就爭論到這裡吧,時間也不早了,暫且散會,吃一點飯再討論吧。他們吃完飯後,又繼續舉行會議,討論治河工程方案,他們雙方仍然爭論不休。主持會議人脫脫就對成遵說:「都水監賈友恆的計劃,也有具有很大的優勢,如果按照的他的設計方案,完全可以一勞永逸,治理好黃河,你為什麼這麼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放呢?」

成遵回答說:「河流的過去的河道,究竟能不能修復,完全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工程巨大,耗資無數。根據現在的國計民生狀況,我們知道,現在國庫空虛,財源缺乏,民生艱難。在這種不利狀況下,如果還不顧實際,大興土木,上馬大型工程,那樣一來,國家的財政就更加吃緊了,怎麼能夠顧及到國計民生呢。現在山東一帶,由於連年乾旱,天災不斷,糧食大面積歉收,百姓缺少吃穿,生活極度困苦,如果有人趁機起事,如今二十萬民眾,成為盜賊,搶劫殺人,騷擾地方民眾,那樣就危及地方民生。將來如果這種災禍和變故,繼續發展下去,**隱患比黃河災難,可能會更加嚴重,難以收拾!」脫脫聽了成遵的話,頓時不禁臉色一變,驚慌地問道:「你是說那裡的百姓將要謀反嗎?」成遵道:「我們去調查的時候,發現那裡的事態已經極為嚴重,民眾聚集造反,已經箭在弦上,難以避免!」成遵、賈魯他們各持己見,互不相讓,他們的性格都很倔強,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弄得在場的人都不好多說什麼。

中書省的官員們看見成遵固執己見,毫不退讓,說著說著,竟然與頂頭上司丞相脫脫鬥起嘴來,真是膽大犯險,沒大沒小的,也很不雅觀,他們就好說歹說,終於把成遵勸開,讓他回家好好地息著,別沒事找事,自找麻煩,自尋煩惱。禿魯當時也在場,但是人們弄不清楚他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他一言不發,讓人捉摸不透。

也許人們不禁要問,成遵是何許人也,難道真的是吃了豹子膽,竟然有那麼大的膽量,頂撞元朝最高領導,丞相脫脫:成遵。字誼叔,他是南陽穰縣人。自幼反應敏捷,聰明過人,他閱讀的書籍達到數千字。他年滿十五的時候,不幸父親去世。因此家道中落,非常貧困,但是他依然堅持勤奮學習。他二十時就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當時郡中的先輩中還沒有考上進士的人,成遵想報考進士,總是為沒有合適的指導老師發愁。一天,成遵氣憤地說:「《四書》、《五經》,都是我的老師。寫得最牛的文章無過於《史》、《漢》、韓、柳。那些區區科舉作品,有什麼難的?」當時楊惠初剛剛考取進士,來到成遵的家鄉尹穰,成遵就把數十篇作品,請他指教。楊惠閱讀後,大為讚賞,告訴他說:「你這次去參加科舉考試,一定吹灰之力,十拿九穩。」

至順辛未年,成遵到達了京師,向著名學者夏鎮學習《春秋》,獲得夏鎮的推薦,進入朝廷最高學府成為國子監學生。當時陳旅在那裡擔任助教,很喜歡他的文章,就向奎章閣侍書學士虞集推薦,虞集很想召見成遵,陳旅立即命令下令,讓成遵乘他的馬拜見虞集。虞集視力不好,他看見成遵到來,欣喜若狂,走上前仔細觀看成遵,他觀后一會兒,高興地對成遵說:「我剛才看了你的文章,今天又看見了你的容貌。你很有才能,一定能成大器。我現在已經年老,可能看不到你成功的那一天了,你可得保重自己喲。」元統改元,成遵考取了進士,被授予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的官職。第二年,參與編寫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實錄。后至元四年,升應奉翰林文字。元統五年,辟御史台掾。

至正改元,成遵被提升為太常博士。第二年。轉中書檢校。不久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跟隨皇帝到上京,他誠懇地向皇帝提出報告,他在報告中說天子應該注重飲食起居,節制嗜欲。以保養高貴的身體。高貴的聖體安康。國家就會安寧。他的文盲懇切,真誠動人,皇帝也深受感動。認為他說得很好。他又提出監察官員應該重視的四件事:一是在差遣台臣方面,不能越職問事,應該職責分別;二是左遷御史,不能堵塞言路,應該廣泛徵求意見;三是一些御史官員,不竭盡全力提出意見,只知道所示提拔重用;四是一些官員在訪查中,沒有弄清實際情況,賢愚混淆,顛倒黑白。皇帝高興地採納了他的建議,告訴台臣們說:「成遵的建議提得很好,這也是元世祖忽必烈提出的老規矩。」皇帝特地賞賜稱號,以表彰成遵的忠心。

成遵後來又向朝廷提出專題報告,說到江浙遭受火災,應當予以救濟的事,他檢舉火魯忽赤違法亂紀的十件事,皇帝予以聽從採納。成遵提出秘密報告,提出當時應該做好四件要事:一是師法祖宗,二是節約財用,三是打擊投機取巧的行為,四是要鼓勵民眾提出意見。報告皇帝后,皇帝都覺得提得很好,命令中書省儘快研究施行。當年,成遵共提出和舉報了七十多件事,都指出時弊,當一些執政者很厭惡。至正三年,成遵受到朝廷官員的排擠,從刑部員外郎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因為母親生病,他辭去官職,返回故鄉母。至正五年,他的母親去世,他在家守孝。

至正八年,成遵被提升為僉淮東肅政廉訪司事,改任禮部郎中,奉朝廷使命,巡視山東、淮北等地,考察地方官員是否賢能,他查清了清正廉潔的官員九人,貪贓枉法的官員二十一人,向朝廷作如實報告。九個人賢能的官員,獲得了進行的金錢和物質獎勵,受到了提拔重用。那二十一人為非作歹的人,受到嚴厲的懲處。至正九年,成遵改任刑部郎中,不久升遷御史台都事。當時台臣提出許多貪贓枉法的官員,由於父母死亡后,就免除了牢獄之災。他們建議以後犯罪的貪官,縱使是父母死亡,也不許他們回家安葬,必須在監獄中服滿刑罰,讓那些作惡多端的人,逃脫懲罰。成遵卻堅決反對,他在報告中說:「惡人固然可恨,但是與人倫相比,什麼更重要呢?況且國家以孝治天下,寧失去千百的罪人,但是不可讓天下有失去親情。」御史大夫很讚賞他的建議。成遵不久升為戶部侍郎。

至正十年,成遵升遷中書右司郎中。當時刑部里被關押,沒有結案的有數百之多,成遵與他的同僚們,分別加以審查,共同研究案件的輕重,給予了相應的處理,沒過多久,都全部處理完畢。當時有朝廷命令,向朝廷交納糧食就能陞官,其中有許多作姦犯科的罪人,都渾水摸魚,繳納糧食獲得七品官職,受到仇家的檢舉揭發,有人提出既然交納了糧食就能做官,其他罪過可以不必追究。

成遵卻反對說:「賣官鬻爵,已經不是什麼好事,況且賣官給姦淫的人,以後怎麼能治理國家呢?必須剝奪任命,罷免他們的官職,返還他們的糧食,制定成法令,才能得以施行。」朝廷里的省臣聽從他的報告。成遵後來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最初,黃河白茅段決口,鄆城、濟寧等地被淹沒。有人提出應當修築堤壩,以遏制水勢,有人提出必疏通南河,流入故道以減輕水勢,而漕運使賈魯卻說:「必疏通南河,堵塞北河,讓黃河流入故道。工程不大,卻成效顯著。」朝廷里對此爭論不休,難以決定。

朝廷命令成遵與大司農禿魯組成聯合考察組,視察黃河,提出疏通和堵塞黃河的可性方案。上報朝廷審批。至正十一年春,他們從濟寧、曹、濮、汴梁、大名,行程數千里,他們不辭辛勞,挖掘水井以量地質土層的深淺,測量河岸以研究水勢的緩急,他查閱各歷史典籍,廣泛採集民眾輿論觀點,最後提出河道的故道,不可恢復。提出八種理由。

元朝丞相脫脫已經先聽從了賈魯的建議。等到成遵與禿魯實地考察加京后,意圖主張不能恢復過去的河道,他們說:「濟寧、曹、鄆等地,近年來天災**不斷。莊稼大面積歉收。糧食大量減產。民眾飢餓貧困,民不聊生,如果有人趁機作亂。在這裡聚集二十萬人,就會產生巨大的動亂,後果一定比河患還要嚴重。」

脫脫聽了他們的話,十分憤怒,責問他們說:「你們說那裡的民眾真的要造反嗎?」他們從早晨的辰時,直到下午的酉時,辨論最終都沒有達成結果。第二天,朝廷最高元首皇帝對成遵說:「治理黃河的工程,丞相已經作出了決定,而且有人出來承擔責任,你就留一點口水養牙齒吧,不必再多說什麼,不要影響治理工程的開展。」成遵卻固執己見,回答說:「我腕可斷,血可流,我的意見堅決不能改變。」於是朝廷就任命他為大都河間等處都轉運鹽使。最初的時候,汝、汴二郡富商很多,是運司的強大支柱,當時,汝寧盜賊蜂擁而起,就像猛烈的烽火燃燒起來,迅速蔓延,侵犯了汴境,朝廷急忙調兵前往那裡討伐,收集船隻運送軍糧,支援戰爭前線,導致商舟不通,商販迅速滅絕。成遵隨機應變,處理有當,保證了國家糧食和稅收的徵集。

至正十四年,朝廷調成遵任武昌路總管。武昌自十二年被當地的流寇所摧毀,在敵軍中死亡的民眾人達到十分之六七,在長江上下,各路強盜蜂擁而起,他們人多勢眾,阻斷交通,當地米價飛漲,人心遑遑。成遵把當地的動蕩不安的情況,報告了中央省臣,劃撥軍費儲備鈔票數萬錠,募集勇敢士兵,組成敢死隊,製造武器和船隻,加強地方防衛,保證地方安寧,朝廷軍隊一邊作戰,一邊推進,發放糧食救濟太平、中興的民眾,許多民眾才得以生存下來。當時中央的省臣率領進行大軍,行軍打仗,成遵攝全權指揮軍事行動,當時的地方省府中,只有成遵一人。成遵嚴密部署哨兵警戒,加強城門防衛,召集地方民眾參軍,獲得了五千多人,他設立萬夫長四人,負責守衛四道城門,所以防衛嚴密,號令嚴肅,賞罰分明,紀律嚴明,作戰能力很強。那些盜賊的船隻在長江中往來,始終不敢近岸邊,對城市發起攻擊,城市因此得以安寧。

元朝隨想脫脫當時還暗自高興,以為治理黃河成功,天下就會平安無事。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黃河剛剛得到治理,天下就劇烈動蕩起來,眼看著元朝一百幾十年的江山,一百幾十年,都是從元太祖成吉思汗開國起計算的。竟然從此土崩瓦解,化作子虛烏有。說來也很奇怪,元朝滅亡的應兆,偏偏是從賈魯治河開始。

過去在至正十年間,河南北方已經有童謠說:「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流傳很廣,盡人皆知,當時的人們聽說,對此大都疑惑不解,到了朝廷委派賈魯治河的時候,監督工程的河工開鑿黃陵岡,果然從地下挖掘出一個石人,眼睛只有一隻,就像是剛剛睜開的樣子,工人們看見后,大吃一驚,相互爭相傳說,驚恐不安。情況立即報告了賈魯,賈魯親自去察看那個石人,也不禁暗暗稱奇。只得故作鎮定,毫不動容,命令工人用鋤頭擊碎了石人,搬開了事。完成治理工程后,他就返回了京城,也沒有再提起石人的事,偏偏汝、潁動蕩劇烈,應驗了當時的童謠。

當時朝廷收集到了全國各地的情報,進行梳理后,發現有幾股招勢力最為強大,實在難以收拾。

一是潁州人劉福通奉韓山童子林兒為主,在潁州發起叛亂。韓山童是欒城人,他的祖父採用白蓮會燒香的手段,迷惑民眾,後來被朝廷遷徙到永平,他把教主傳給了韓山童,大肆散布謠言,說天下大亂,彌勒佛出世,河南及江淮間的愚昧民眾,都信以為真。潁州人劉福通,與他的黨羽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等人,又謊稱山童是宋徽宗的後裔,當為中國的主人,聚集民眾設下祭壇,發出誓言,在京城周圍發起叛亂,地方官員看到天下動蕩,驚惶失措,立即召集兵員,對叛軍進行大肆搜捕,擒住了韓山童,劉福通看見勢頭不對,立即攜帶韓山童的妻子楊氏,以他的兒子韓林兒,逃到河南,號召強盜黨羽,達到數萬人,都以紅巾為號,號稱紅巾強盜,橫行河南,勢力強大,銳不可擋。

二是蕭縣人李二,在徐州發動叛亂。李二也是一個無賴之徒,曾經以燒香為名,聚集眾人,聯結同黨趙均用、彭早住等人,攻陷了徐州,作為根據地,在那裡盤踞下來。李二綽號芝麻李。

三是羅田人徐壽輝,在蘄水發動叛亂。徐壽輝原來是一償還商人,以販布匹為生。有僧人彭瑩玉,喜歡吹捧妖異事件,他看見壽輝以狀貌魁奇,稱他有寶貴相,就同黨鄒普勝、倪文俊等,尊敬徐壽輝為主人,攻陷了蘄水及黃州路,以紅巾為作為標誌,當時人們也稱他們為紅軍。

除了這三路強盜作亂,騷擾河南及江淮間的匪徒,當時被稱為汝、潁妖寇。另外還有在這之前,起兵向朝廷發難的方國珍,后時響應的郭子興、張士誠,也鼎鼎有名,影響很大,當時的民眾都知道他們的來歷。

一是台州人方國珍作亂,在至正八年十一月間。方國珍過去以販鹽為生,航海為業。當時有蔡亂頭為海盜,經朝廷追捕,就向朝廷報告說,方國珍也在暗中勾結匪徒強盜,方國珍很為恐懼,就航海的過程中,發動叛亂,劫掠漕運,活捉了江、浙參政朵兒只班,脅迫朝廷使者報告朝廷,赦免他的罪過,授予他的官職。朝廷下達詔令授方國珍為定海尉,方國珍卻嫌官卑祿微,不肯接受朝廷命令,不久就進攻溫州,強盜猖獗,愈演愈烈。

二是定遠人郭子興發動叛亂,在至正十二年二月期間,郭子興年少時就有俠義之氣,喜歡與壯士結交,他看見汝、潁等地起兵叛亂,就與他同黨孫德崖等人,起兵叛亂,自稱元帥,攻陷了濠州。

三是泰州人張士誠發動的叛亂,在至正十三年三月年間。張士誠與他的弟弟張士德、張士信等人,都以操舟運鹽為業,當時富豪人家,都把他們看成是下賤的工人,動不動就侮弄他們,當時的弓箭首領邱義,感到極為窘迫和恥辱。張士誠大怒,率領十八位壯士,殺死了邱義及其他富豪之家;招集鹽丁,佔據了泰州。又攻陷了高郵,殺死了知府李齊,自稱為誠王。

當時的朝廷局勢動蕩不安,強盜蜂擁而起,愈演愈烈,戰鼓咚咚,強盜叛亂的警報,像雪片一樣接連不斷地飛報元朝廷,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接到情報,大為驚恐,連忙調發兵馬,兵分多路,立即出征。元朝治黃河遍地燃烽火,元朝從此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沒完沒了,血戰沙場,敲響了元朝滅亡的喪鐘。(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0章 元朝治黃河遍地燃烽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