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五十七章 明心見性

第六卷 第五十七章 明心見性

起心動念是指個人的想法。個人為什麼有想法。是因為個人本來就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是人就一定自覺不自覺的起心動念。具體的想法來源於人的感官對於自然界的反應。當然對於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反應不一樣。這取決於你以前的因緣。修行的所有法門都是內觀自己內心各種想法的生滅。生滅的背後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就是佛性。證悟這一過程就是明心見性。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永遠也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佛道本為一家。不存在佛道誰高誰低的問題。如果覺得不一樣,那是還沒有真正領悟到佛,道之真諦。佛經的所有法門皆是觀自在。

佛是通過觀自在,證得不生不滅的本來面目。道也是通過向內觀,在常無狀態下體驗到內丹形成,以及三花聚頂元神出竅的常有狀態。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其妙就是不生不滅的本來面目。其徼就是在知道佛性的前提下的用。大體可以理解為,沒有障礙,沒有貪嗔痴的生活,或者某些神通。其實吃喝拉撒睡等等一切自在就是神通。

佛家傳入中土,在數千年的發展中,融入了大量的中華文化元素,產生於中華大地的禪宗就是典型的道教版的佛教。佛道兩家互相融合,共同發展,並且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上也有頗多相近和相似之處,如兩家都注重緣分。講究因果,承認輪迴等等。但是畢竟佛道有別,佛家注重性空、了卻、解脫,重性不重命,主要修的是來生,這一點是和講究無為而無不為,注重性命雙修、長生久視的道家有着明顯的不同。

幾位修佛多年的佛友學法修道,也許是習慣成自然的緣故。動則將修佛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道法修鍊中。有位佛友在修法打坐一旦狀態不佳時,就在心裏不住地默念佛號。顯然,這是他修佛十幾年以來樹立起來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千錯萬錯,念佛不錯。他現在修的是道法,難道進道觀拜三清,也口稱「阿彌陀佛」嗎?他修習的功力上升始終有限,導致家人反對,認為學了無用。最終放棄。還有幾位修佛多年的佛友也都差不多,都是很善良的人,修道學法。情況類似。認真修了幾年,難以突破,最後也放棄了,甚為可惜。

以佛修道,這裏涉及到兩個問題。

其一,體系不同。法門不同,方法不同,不可混同。佛道理念相近,方法各異,頗有幾分「性相近。習相遠」之意。中華道家傳承發展數千年,博大精深。體系宏大,完美精妙。修法必須嚴格按照師傳來進行,這裏不存在自我創造發揮的空間和餘地。修法界有一句話,叫做「死學活用」,意思是說,學法修道之人,必須嚴格按照師傳來修,而行法用法,必要時則可視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應拘泥。

因此,修道法而摻雜數量不等的非本門本派的內容,勢必程度不同地干擾和妨礙修法進程,誠不可取也。

其二,我們如是說,並非意味着對佛家有絲毫不敬與否定。相反,佛、道同為正道正法,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探索和求證著人類與宇宙的生命奧秘,都是人類文明的輝煌產物。現在早已進入了佛家所說的末法時期,偽法橫行,同樣也是偽佛泛濫。魚龍混雜,難以辨別。

最常見的,就是將佛教推至登峰造極的獨尊地位,說是佛法高於一切,天下佛教最大。總之,「諸教皆下品,唯有佛教高」。言下之意,其他宗教都是遠不如佛教的,還妄言道家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云云。在這裏,佛教的重要原則平等心和無分別心蕩然無存,破壞殆盡。剩下的,只有違反大乘佛教十大戒律第一條「自贊毀他戒」的犯戒言論,只有典型的增上慢,只有妄語,只有口業。而且,眼下偽佛之風正盛,你只要稍加留意,身邊學佛的朋友中,就可能會有人是偽佛的受害者。

面對如此強調和重視因果報應的佛家,這些普遍泛濫的犯戒言論、妄語、口業,以及對無量信眾的嚴重誤導,能沒有後果嗎?可是又有幾人清醒呢?

因此,作為學道修法而言,必須嚴格按照師傳進行純粹的修鍊,不能摻雜其它內容,以免造成干擾和妨礙。哪怕是純正佛家的東西,也同樣不宜摻入。在修鍊上,要強調佛道分明,方為正理。正佛尚且不宜摻入道法,偽佛若是摻入,更是有弊無利,是為我們修法者戒之。

宇宙大道,生生不滅,佛道同樣是在探索和窮盡生命奧秘和宇宙真理。隨着中華復興之路的延伸,道教及其文化的復甦和興盛乃是大勢所趨,而佛道相融、互相尊重,共同為和諧世界和人類大同而努力,更是人心所向。在互相尊重的同時,各按各理,各修各法,既不可以道修佛,亦不能以佛修道,這,同樣也是硬道理。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本覺明妙,覺明為咎。性覺就是佛性的自我體現,眾生的佛性不管您有沒有體會,他都在每時每刻的流露。就在吃喝拉撒睡中。就在所以的自在之中。觀自在就見佛性,觀吃喝拉撒睡就見佛性。明白了就是頓悟。

妄就是執著的念頭,您如果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念頭,就會出現明覺,譬如念佛,念咒,等等以一念帶萬念的方法,都會產生明,這就是禪菠蘿蜜次第法門的來由。修行的過程就是漸修,最後還必須放下開始的妄【佛法亦是】才能明了。所以金剛經說,佛法非佛法。也就是放下船才能到彼岸。

本覺就是佛性,明妙就是明明朗朗,沒有辦法用語言終究描述。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真正含義。佛性就在這裏,卻玄妙的難以用語言表達。

當然了,咎就是不究竟,不終極正確,還有過錯。不圓滿的意思。妄下的明覺,還必須去妄。不放下妄的覺明不是究竟,還有咎。也就是必須應無所住,才可能到達。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本覺明妙,覺明為咎就是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另一層解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上善若火,火善暖萬物而不吝,捨己為人而無怨,故幾於道。

上善若金,金善斷萬物而不悔,使眾人處險境而無知,故幾於道。

上善若木,木善養萬物而不言,處眾人之用而不惡,故幾於道。

上善若土,土善生萬物而不執,臧萬物之所垢而無忍,故幾於道。

此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真意。

太極是中國哲學的定海神針。如果把「太」理解成為「多」,把「極」理解成為陰陽,將這兩種理解合二而一,其結果就可以表述為:太極就是太陰陽,就是很多的陰陽。依據這種原則,無極就應當理解成為內部無陰陽的狀態,這樣一來,太極與無極就成為兩個完全相反的概念。

這個結論是顯而易見的:從說文解字的角度來說,太就是很多,無就是沒有,所以太極與無極就兩個完全相反的概念。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揭示出了中國哲學的一個認識之誤區:無極原來是太極的對立面,而不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

闡明了太極與無極的關係之後,就為中國哲學帶來一個問題:既然太極與無極的意義完全相反,二者之間就必有一對與一錯,對者的命運依然是中國哲學的源頭,而錯者則應當走下中國哲學之廟堂,以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真空零點能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依據這個概念的原理,就可以澄清太極與無極之真偽。

現代科學認為真空並不意味着一無所有,真空是由正電子和負電子旋轉波包組成的系統,蘊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絕對零度條件下仍然存在,稱為真空零點能,或稱空間能、自由能等。對卡西米爾力(一種由於真空零點電磁漲落產生的作用力)的精確測量,證實了這一物理現象。

關於零點能的設想來自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概念,既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該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時以較高的精確度得知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因此,當溫度降到絕對零度時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動,否則,如果粒子完全停下來,那它的動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時精確的測知,而這是違反測不準原理的。這種粒子在絕對零度時的振動(零點振動)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點能。狄拉克以量子場論為依據,對真空態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把之比喻成為起伏不定的能量之海,所以這個能量之海又稱為狄拉克之海。

現代哲學認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真空零點能的上述事實,不但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證明了這個結論,而且為太極與無極作出了一個理性的判決:太極內部生機勃勃,無極內部死氣沉沉。因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所以世界歡迎生機勃勃,只允許太極的廣泛存在。因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所以世界拒絕死氣沉沉,而沒有無極的立身之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卷 第五十七章 明心見性

%